捉妖記是3d嗎,捉妖記是3d電影嗎
2023-04-02 09:07:49
捉妖記是3d嗎,捉妖記是3d電影嗎
偽3D《捉妖記》圈錢錄:爛片無妨,宣發為王
題記:捉妖此片,踩踏良心國片同行,藉以自吹自擂,拔高自身高度,不重影片質量,只重宣傳效果,大量資金用在宣發上,電影卻差強人意,三毛錢特效,明明2D片還打著3D旗號坑蒙拐騙,到了香港直接慫了當2D放,港燦製片人和原港燦的美籍華人導演是覺得俺們大陸人比港人同胞好騙是嗎?一個充斥著情色、低俗等暗喻的不道德電影,偏偏當合家歡題材來推,也不知道坑了多少小孩紙。有國片給觀眾自己選擇的權利,更有國片用鋪天蓋地的宣傳綁架、欺騙觀眾,現如今,可以說任何走進電影院觀看捉妖記的人,都算是支持了國片擺爛只重宣傳不重品質的惡習,支持了爛片當道坑蒙拐騙一切由電影圈大佬和院線掌控的潛規則,市場規律存在即合理,故有時候深深覺得,國片滿是爛片,是我們這些自帶易被忽悠屬性的觀眾們自己選的,真的活該!
我們先來看看《捉妖記》該是個什麼定位。作為一部電影,捉妖的製片人是一位香港同胞,業界大佬,所以從製片方角度而言,這其實可以說是一部港產片;捉妖的導演是一位美籍華人,這位華人自稱是香港人,但無法改變這位仁兄已在星條旗下宣誓,再因為片方為了宣傳其特效,對其請來的美國好萊塢特效團隊大肆宣傳,不管這群美國叔叔伯伯哥哥弟弟有沒有幹實事,終究還是來了,所以,從導演和製作團隊來看,此片可以說是個美國製造;最後,起碼演員和工作人員是國內的,所以,最終的結論是,捉妖其實算是一部中美合拍片。對於捉妖片方一面宣傳特效誇大好萊塢元素,一面又為了蹭《大聖歸來》掀起的國片風潮自稱是純正國片,這種事,我也只能呵呵了。
好的,那麼直入標題所敘,為什麼說《捉妖記》是一部偽3D片。因為這是最近幾天我看到對《捉妖記》諸多差評裡出現頻率最高的,也是筆者本人最深切的體會。首先,你要看出一部片是不是3D,從一名觀眾的角度,你至少要知道3D電影看上去和2D有什麼區別,效果上講,3D影片一般來講都看出屏效果,何謂出屏,即電影畫面原本只是在一個平面上,但是你帶上3D眼鏡,會發現電影中的場景變得立體了,既由一個平面,變得有縱深感,例如最近3D口碑極佳的《大聖歸來》,讓網友們津津樂道的被紅披風糊一臉,就是一開場孫猴子那騷包的長擺紅披風迎風飛舞,直向你臉上撲過來的感覺。因為3D要營造身臨其境的立體感,它的畫面就不能在一個畫面平面上,需要向外伸展,這就叫視覺效果上的出屏。為了做到這一點,影片從拍攝階段開始,就必須做特殊處理,這種處理會造成在觀眾不戴3D眼鏡的情況下,看到的畫面是模糊的,目前為止,技術上還做不到裸眼3D(這本來指的是不用3D眼鏡就能看到完美出屏效果的技術,但現在已經成了被《捉妖記》偽3D忽悠進電影院的一些網友出來後對捉妖此片的調侃了。)
我之所以說那麼多,是因為看到許多萌萌噠中國觀眾們一批又一批走進imax、巨幕等各種比2D昂貴的3D影廳看《捉妖記》這種偽3D出來,還能樂呵呵的。所以我只能十分冒昧失禮地認為,這部分觀眾是無法區分3D和2D電影的區別的。
一開始看捉妖,一直是戴著院方發的3D眼鏡的,其實很不喜歡這種感覺,因為近視且戴不慣隱形。但是為了看3D電影也是無奈。只可惜一直覺得捉妖的3D出屏效果十分差,看久了眼睛覺得累了酒吧3D眼鏡摘下來,結果發現電影畫面幾乎跟剛才戴著3D眼鏡時候是無差別的!我有一剎那錯覺,感覺自己是不是還戴著3D 眼鏡啊,但屏幕下方那列模糊的字幕敲醒了我,這說明那字幕是製作了3D效果的,但畫面卻幾乎沒有——這就是剛才一直覺得完全感覺不到3D出屏的原因!是的,你不懷疑,你多花了3D加成的票錢,走進一個3D的電影廳,卻傻兮兮地戴著3D眼鏡看了一部2D畫面的電影。好吧,起碼字幕是3D的,所以你多花的錢就是為了烏漆麻黑地看這風騷出屏的3D字幕嗎?
這不是掛羊頭賣狗肉忽悠人嗎?!這樣的片子上映那麼多天,票房爆成這樣還沒被人投訴到315維權,我也是大大地醉了……
除此之外,捉妖從宣傳期開始就主打裡面的小妖怪王,以賣萌為主要賣點,在其職業水軍中的宣傳語好象是有笑有淚合家歡,胡巴萌萌噠!(因為在其影片評價看到太多遍,俺都會背了……) 是的不否認很多觀眾走出影院無限感慨小妖怪多麼多麼萌,但是我想提醒各位,你們是來看電影的,你們不是來逛妖怪動物園的。對於一個劇情單薄,堆積著一群 從鄰居《馴龍高手》處租借來的妖怪(網友妙語),這樣的一部電影,僅靠一個看上去長得有點像井柏然的小妖怪賣萌就能把它變成一部好電影?那好多認真做電影的影人這輩子真的算是白混電影圈了……
就是這樣的一部品質十分低劣,還用2D片子當3D坑錢的偽3D電影,居然還敢自稱比《大聖歸來》更良心的國產電影?
眾所周知《大聖歸來》依靠團隊8年來堅持不懈的努力,用人力和個人時間客服大部分資金不夠的製作困難,製作出一部品質精良的國產動漫作品,以其目前可以說是獨步國內的3D特效,和對西遊角色、故事的新解讀,獲得了支持中國動漫發展的國民充分認可,獲得了極佳的口碑。但《大聖歸來》雖有突破,卻並不完美。僅憑此片建立起來的民眾對國片的信任感,依然是相對較為脆弱的。
為何國民會有國片即爛片這樣一個思維定勢?因為過去國片一直都把宣傳看得比片子品質本身更加重要,造成太多片子本身質量一般卻成為票房大熱門作品的滑稽場面,長久積累下來,國民對國片的信任度一度降到冰點。——人也不是全傻,一次一次被騙,總會學聰明。
這個思維定勢在今年夏天一度被《大聖歸來》打破了,這本應該是令人欣喜的一件事,但這時候,《捉妖記》來了,號稱投資3.5億,一大堆各色明星、網紅,各色宣傳聲勢浩大,簡直可以用豪華開畫來形容,與沒錢宣傳開畫,起初幾乎完全不受院線重視的大聖有著天壤之別。這樣的豪華宣傳所花費的錢,到底在3.5億裡面佔了多少?這所謂的3.5億裡還留下了多少錢用來製作電影?
本來這個捉妖記老老實實開畫,該幹啥幹啥,也就算了,偏偏這片子剛一上映,媒體就出現打壓大聖歸來,以作比較的口吻借踩踏大聖宣稱捉妖記才是真正良心製作之類的文章,幹過媒體的都知道,這種東西若只有一家媒體有,也就算了,同時那麼多家媒體都在發,那八成是篇通稿。何謂通稿?在這裡就是新片上映的片方為了造勢,給錢讓媒體發布的宣傳文(坦白講跟中介在報上發布小廣告是一回事),一般文字概要方向都由片方給出了,很多時候還會直接給了現成寫好的文章。
若真如此,於捉妖本身的票房助推力而言,這一招應該是捉妖記片方玩得最漂亮的一招,於是被大聖歸來所震撼的人們紛紛再度走進電影去看捉妖記——這部比大聖更良心、甚至說是這部暑期檔唯一真正良心的3D大片。
同時,就像所有娛樂炒作模式一樣,在擴大影響力,通過踩踏同行虛擬出口碑後,捉妖片方安樂公司很及時地跳出來一個人,空口無憑地澄清了一下就打算了結了,如此輕描淡寫,如此來去自如面不改色,難道在你們這群人眼裡,天下人都是看不出半點端倪的白痴嗎?
事實上為國片計較,哪怕捉妖真的如此下作,他家片子要是真質量還不錯,也就罷了,畢竟都算是中國電影,好電影當然越多越好。可是,可是!偏偏這貨是這樣一部片:打著3D旗號拿2D去坑錢,電影裡一堆特效妖怪跟布偶泥偶似的毫無光彩,一堆爛到爆的老梗讓看多了喜劇的我直接冷到掉冰窟窿裡了。就這麼一部片,居然能被媒體吹成那樣?當觀眾抱著想看比大聖更優秀的片子,走進電影元結果看到的片子丫連3D都不是的時候,他們會怎麼想呢?
不知道。也許……被水軍順口溜洗了腦,有笑有淚,萌萌噠!-.- 也許……明星粉各自溺愛著自家的寶,井寶小哇歐歐歐你們好棒! 等等等等…… 但無論如何,總會有相當數量的觀眾,認識到自己被欺騙,花了3D的錢,看了場2D畫面3D字幕的偽劣產品,抱著尋求佳作的希望,卻破滅成爛片一場遊的噩夢。於是大聖歸來好不容易積累下來的觀眾對國片的信任感,被消費,被削弱,於是一切又都回到原點甚至比原來還更糟。
這哪裡是部合家歡,這簡直就是部坑你沒商量的合家忽悠好不好!
不誇張地說,捉妖記這種爛片無妨宣發為王,甚至以偽3D行騙的作品,直接讓國片不受國民信任的爛片時代延長了至少十年。良心一詞,也在這個夏天,因捉妖記的自吹自擂,而由褒義變成了貶義。 以後,不要再罵中國電影爛片遍地了,很多時候,不如意的結局,其實都是我們自己選的。
秦子陵
2015.7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