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星入駐抖音唱歌(明星在抖音開演唱會)
2023-09-12 20:38:10 3
儘管已經聲名鵲起,但是當1965年8月,披頭四樂隊選擇在紐約謝伊體育場開辦演唱會時,樂評人們還是嗤之以鼻。
「野外的蟲鳴將教會英國人唱歌。」專業人士們說。
然而,現實給紳士們上了一課:55000張門票在短短數小時內被搶購一空,瘋狂的歌迷尖叫著聚集在體育場內,參加這場前所未有的露天體育場演唱會。
雖然披頭四樂隊只演唱了30分鐘,歌迷們也不允許進入搭設有舞臺的內場,體育場的音響糟透了,有時歌聲甚至被歌迷的尖叫蓋過。但是,那天晚上的演出總收入卻達到了史無前例的30萬美元,而且,這一行業記錄保持了許多年。
這個歷史瞬間,改變了娛樂業的形態,也教會了世界兩件事情:
1. 比起圓頂劇院裡的精緻歌聲,原生狀態的音樂更有魅力,多年後,它們單獨成類,被自豪地叫做「live」。
2. 娛樂行業怎麼迭代,普通用戶說了算——20世紀60年代,戰後出生的年輕人渴望個性、解放,於是搖滾和演唱會成為流行。
如今,55年過去了,娛樂業很可能面臨另一個能稱之為拐點的歷史瞬間。
脫韁的娛樂業,卻有了更多可能性2019年底,娛樂行業仍在既定的軌道內狂奔。
11月16日晚,新浪電影官方微博發布消息稱,2020年春節檔已官宣的7部影片,都將於1月25日(大年初一)上映,它們包括《唐人街探案3》、《囧媽》、《緊急救援》、《急先鋒》、《中國女排》、《熊出沒·狂野大陸》和《姜子牙》。
演出方面同樣如此,11月中旬,草莓音樂節就公布了自己年度主題、主視覺,並宣稱「2020年計劃在20個城市舉辦」。幾乎同一時間,在大河票務網的官方網頁上,已經能看到梁靜茹、周傳雄、蔡依林、楊坤、陳奕迅、吳青峰、周杰倫和「樂隊的夏天」提前放出的來年巡演信息。
根據中國經濟網消息,2020年各大衛視和網際網路平臺早已經籌備好這一年的綜藝節目。其中,有大量跟「奧運年」相關的體育節目,也有觀眾耳熟能詳的《王牌對王牌》、《中國新說唱》、《創造營》和《青春有你》。
若不是疫情來臨,2020年的娛樂行業好像跟過去十年沒有任何區別——甚至,連節目宣發海報都可以改改再用。
拐點來的突然,寒冬同樣如此。
1月23日,除夕前一天,春節檔電影集體宣布撤檔。《囧媽》《唐人街探案3》《中國女排》《緊急救援》《姜子牙》《熊出沒·狂野大陸》《急先鋒》等先後發聲明退出春節檔。
根據往年經驗,春節檔不僅是全年票房中最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全年電影市場的風向標。在2019年,春節檔貢獻了59億票房,佔全年總票房的9.2%。但在2020年,疫情讓這個數字歸零不說,前期的宣傳、發行、製作成本等費用通通打了水漂——根據行業媒體估算,中國電影行業將因為疫情損失20億美元以上。
演出市場的損失更大。
往年3月,草莓音樂節總會從武漢啟程,現在顯然已經不可能。另外,據不完全統計,僅2020年上半年,全國各地有近3萬場演出被取消或者延期,疫情爆發造成的演出行業直接票房損失超過24億元,其他間接損失則有近百億。
華語樂壇的巨星們不得不取消了所有的城市巡演,有知情人稱,劉德華武漢三場演唱會的取消,帶來的損失是7000萬元。
綜藝節目的情況不同。一方面,宅在家中的用戶有更多時間來看綜藝,另一方面,明星被限制在家中,多年以來,中文網際網路首度陷入「內容渴求」的境地。
一則《關於新冠疫情期間停止影視劇拍攝工作》的通知,曾讓整個影視製片行業焦慮,有人擔心,整個上半年都無法拍攝了。
從草木繁茂到一夜入冬,娛樂行業因為疫情脫離了原本的軌道。損失已成事實,未來如何走才是關鍵。
在最近的數十年裡,娛樂行業幾乎不用考慮未來。
從宏觀的方面看,中國居民文化娛樂消費逐年加重。而從細處著眼,中國電影行業剛剛經歷了一個票房年增速35%的黃金十年;電視劇和綜藝節目數量爆炸,不得不在2019年提出「減量增質」的要求;演出市場同樣如此,據前瞻產業研究院預測,僅旅遊演藝這一細分市場,2020年市場規模就有望達232億元。
在這樣的寬鬆環境下,核心為內容的文化娛樂行業,變得十分恪守傳統,面對網絡的態度也極為謹慎。除了少量必要的技術進步,電影、電視、演出行業的運行機制幾乎與十年前無異,綜藝節目和營銷方面偶有創新,就被大書特書——但宣推方式也十分老套。
於是,當真正凜冽的寒冬到來時,幾乎整個行業都無力應對,或者說應變。
在2020年的經濟寒冬中,有幾個詞總在閃光,比如「數位化」、「直播」、「出圈」。許多行業正據此自救,效果還不錯。娛樂行業同樣亟需一場「自我革命」,進行數位化,去真正擁抱網際網路。
其實網際網路上並不缺泛娛樂的內容,但這種自發的、粗糲的,卻是廣受歡迎的內容,卻往往被專業人士嗤之以鼻,「明星怎麼能去做直播呢?」這種傲慢的語氣,仿佛讓人看到了1965年的紐約紳士們。
但是,重壓之下,必有勇敢者去嘗試。
1月24日,抖音、西瓜視頻、今日頭條及歡喜首映共同宣布,賀歲電影《囧媽》全片將於大年初一進行在線首播。這讓輿論譁然,卻讓用戶欣喜。
2月,湖南衛視推出兩檔「雲綜藝」《嘿!你在幹嘛呢?》和《天天雲時間》,讓明星們在家中打開攝像頭,將自己的生活展示給觀眾看。
更重要的產品出現在3月10日,當天抖音推出抖音娛樂直播廠牌「DOULive」,打包音樂、影視、綜藝、偶像、Livehouse等文娛內容「全生態」,首次探索新環境下,文娛產業的全面數位化轉型升級。
1920年,好萊塢崛起,背後是美國新興中產階級的崛起和電氣化革命的成功;1960年,搖滾樂手們將音樂會從金色大廳搬到了海德公園,背後是二戰之後經濟的復甦和新一代年輕人的不甘平凡;2010年,綜藝節目席捲網絡,背後是網際網路提速和新都市人的無聊時光;2020年,後疫情時代的精神渴求和移動網際網路正式步入5G時代交織在一起,娛樂行業在一潭死水中,總會發現新的機會。
平衡點、全面創新、應用,是娛樂行業提速的關鍵娛樂行業的核心是內容,關鍵卻是資本、明星、流量、平臺、成本、用戶等各方元素的平衡。即便是數位化革命,也要小心維繫這個平衡。
在2020年初,想把娛樂行業搬上網的平臺並不少。但這並不是一個簡單的問題。若只是「讓明星直播」,流量如何保證?內容怎麼優質?產品如何延續?利益如何分成?壁壘如何構建?
在回答這些問題的過程中,在推動娛樂行業數位化的過程中,「DOULive」表現的不僅像一臺動力強勁的引擎,更像一個新物種。它表現出的「系統性」、「平衡性」、和「可複製性」,愈發印證了創新的兩條鐵律:
1. 單點突破不叫創新,系統性創新才是真正的創新。
2. 科技含量在創新中會起到作用,但創新的關鍵更在於應用。
電影《大贏家》原定於2月21日在院線公映,受疫情影響轉而選擇於3月20日在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抖音、鮮時光TV上線首播。
電影上映其實是個系統工程——如果沒有疫情,電影主創人員大鵬、柳巖、孟鶴堂就要頻繁地穿行於各大城市,與粉絲見面、接受採訪、參加首映式,同時、線上與線下物料得進行地推,上映前,還要發一波引發話題、討論甚至緋聞的稿子來炒熱度。
但在DOULive系統性的創新下,一切變得簡單。在DOULive的直播間,大鵬、柳巖和孟鶴堂進行了連續三天的「雲路演」,一邊介紹影片,一邊與用戶互動。這三天裡,有超過425萬人次觀看,輕鬆登上各大話題熱搜榜,效果遠超從前。
從「雲路演」,到「雲上映」,通過抖音完成「雲觀看」,再到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悟空問答等平臺的「雲討論」,看似DOULive只是將線下的流程搬到線上,實際上卻從各個環節進行了優化,這些細微的成果累加在一起,就大大節約了成本和時間、明星不累、用戶滿意、流程提速。
「平衡的共贏」,DOULive的目的達到了。
DOULive,除了抖音的「DOU」,還有「live」。它可直譯為音樂人口中「現場」,且能從另一個意思「活著」延伸到「生活方式」。
疫情讓人們失去了現場。而過往的直播,並不能解決這個問題。
「就愛live那種現場感,不帶調音師的那種。」一位酷愛音樂的朋友解釋什麼是現場感,「粗糲、原生、哪怕有和音和雜音,哪怕不完美,能從中聽到讓人眼含熱淚的力量。」
遺憾的是,過往的直播中,「現場感」丟失的厲害:在AI的幫助下,「美顏」與「變音」被濫用,失之真誠,內容也就變得粗糙。
DOULive很清楚這一點,並在竭力的避免。
3月28日,DOULive聯合華語音樂頂尖製作人張亞東,並攜手國內LiveHouse連鎖品牌MAO,開設了一個限時售賣的線上音樂店鋪——DOULive在現場【限時音樂店鋪】,張亞東擔任「音樂店鋪主理人」,同時二手玫瑰、盤尼西林、郝雲、萬妮達、GALA樂隊、陳鴻宇等人氣唱作人成為了「音樂合伙人」,共同為用戶提供了精彩的Online Live。
不亞於演唱會的專業級別演出,近距離與歌手互動的親切感,嗨到爆的場內氛圍。「身臨其境」,或者「你在身邊」,成了很多用戶的直觀感受。更重要的是,這場Live不僅在活動期間迅速刷屏,還成功「出圈」——這場活動引發了張泉靈、洪濤、周勁松等知名人士參與互動,與張亞東多次合作的崔恕,還在評論中與老夥計聊起了天。
「陪伴感」曾是抖音從同類競爭中殺出的原因之一。如今,它被很好的複製到了DOULive的各個應用中。不管是「DOULive沙發音樂會」,還是「DOULive在現場」,都在竭力拉近明星與用戶的距離,最大程度實現粉絲與明星的互動。
系統性創新,對用戶需求的把握,是當下特殊環境中,DOULive殺出重圍的原因。而產品化和可複製性才是它能否在疫情結束後依然生長的關鍵,也是娛樂產業數位化革命能否成功的關鍵。
在我看來,DOULive堅持產品化的底氣,來自三個方面:生態力量、專業程度和先發優勢。
3月,DOULive才問世,但它一開始,就希望打造一站式的娛樂直播IP,它幾乎同步在進行兩條線上創新,第一條是貫穿從前期內容創作、到中期上映、再到後期宣發、討論、IP打造的縱向鏈路,另一條是則是涵蓋影視、綜藝、偶像等在內的橫向範圍。
一縱一橫的同時布局與全面創新,問世僅一個月,DOULive就展現出「蔚為大觀」的生態氣象。
何況,小生態之外,更有大生態——抖音、今日頭條、西瓜視頻、悟空問答……如今,字節跳動系已經形成了一個內容閉環。
第二點,是專業程度。
直播並不罕見,但之前的直播更加隨意,你更願意看明星穿著睡衣與你有一搭沒一搭閒聊,還是專門為你一個人唱歌,給你爆料幕後故事?
「DOULive 沙發音樂會」、「DOULive 熱播第一線」、「DOULive 超級星播夜」、「DOULive 在現場」, DOULive試圖打造的,是細分化、專業化和設計感的內容,或者說,它想要做的,是更小型化,但質量不輸的「網絡綜藝」,並且,還會持續不斷生產IP。
另外,DOULive已經佔據了先發優勢。
營業至今,已有累計超111位藝人在DOULive開播,累計超330場直播超1.3億人觀看,抖音站內話題總播放量超13.1億,全網熱度持續攀升。
未來,DOULive必然會將這個產品不斷複製,不斷迭代,直到徹底改造娛樂產業——就像今日頭條對於資訊行業做的那樣。
可以說,DOULive正在做的事情,是一邊對娛樂行業進行系統性的數位化升級,一邊對娛樂內容的直播進行降維打擊。
而且,用戶很買帳。
大直播時代,是所有內容行業必須抓住的機會金字塔越往下,面積會越大。
在人類長久的歷史上,娛樂曾是頂端人群奢侈品,正是抓住了一次次「自上而下」的機會,才得以成為一個壯大產業。
當「宮廷舞樂」飛入尋常百姓家;當圓頂劇院的歌劇被體育場的搖滾音樂會打敗;當人們不再去百老匯,轉而開始喜歡費雯麗、克拉克蓋博和阿爾帕西諾;當綜藝被搬上網絡,成為新城市人群的生活必需品。娛樂的每一次下行,都帶來新的用戶群體,也都讓產業獲得成長的機會。
毫無疑問,新機會,正是直播。
2020年,隨著網絡技術的進步、疫情帶來的需求和「直播帶貨」變現路徑的清晰,一個大直播時代已經來臨。這不止是娛樂行業的機會,也是所有內容行業必須抓住的機會。
4月20日,抖音聯合巨量引擎發布《2020抖音直播數據圖譜》,圖譜顯示,各行各業都已經在抖音直播間裡展現出蓬勃的生命力:直播帶貨成為疫情下商家自救的重要手段,各地政府工作人員也紛紛化身「主播」,直播推介當地農產品;直播成為疫情期間在家學習的新方式,北京大學、清華大學等國內著名高校先後在抖音開播,為用戶帶去優質課程;文化娛樂方面,「雲賞櫻」、「雲健身」等直播活動更是豐富了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
萬物皆可直播,人人都看直播,一個巨大的市場需求正在形成。在大直播時代,娛樂產業需要DOULive這樣的引擎,盤活整體的市場、藝人和資源,幫助自己完成數位化的升級,提升整體文娛產業的運行效率。抖音需要娛樂產業作為第一個抓手,繼續打造一個完備的內容流通體系。
不管這個世界如何變化,對於娛樂的需求是一直存在的:經濟繁榮,娛樂需求提升;經濟下行,在「口紅效應」的作用下,人們也希望藉助娛樂,來暫時忘記現實。人類的精神需求,就是文化娛樂行業的基礎,也是我們堅定看好這個行業會復甦並發展壯大的原因。
當然,2020年,世界的規則已經改變,任何行業都要適應新的範式革命,娛樂產業也不例外。
如今,就連世界都在呼喚娛樂產業的回歸,就像待反擊的軍隊呼喚號角。畢竟,音樂、電影、演出都曾經讓世界變得更好,而數位化帶來的效率提升,將會最大化放大這種正向的能量。
至少,在拯救世界這件事上,我們相信,2020年的娛樂行業從業者,一定不會輸給1985年的他們。
1985年,非洲國家衣索比亞遭遇大範圍的饑荒,而內戰更加劇了動蕩。當英國記者將當地的駭人影像傳回倫敦後,世界為之震驚。
誰也沒想到,在這一場人類救贖行動中,娛樂和音樂發揮了巨大的作用。
通過半年時間的籌備,來自英美兩國的搖滾歌手共同完成了一場名為「Live Aid」的演唱會。翻譯過來,就是「拯救生命」。
通過當時最先進的技術——BBC和ABC的電視直播,這場同時在英國倫敦和美國費城舉辦的演唱會,影響到了全世界15億觀眾,其中,甚至包括了「發現者號」上的太空人們。
斯汀、菲爾·柯林斯、警察、U2、齊柏林飛艇、海灘男孩、皇后樂隊、大衛鮑威、恐怖海峽、黑色安息日、槍花、The Who、艾利頓約翰、保羅麥卡特尼、尼爾楊、克萊普頓、B·B·King、滾石、麥當娜、鮑勃迪倫……通過電視信號,這些明星不在身邊,卻宛如正在超級現場。
最終,這場搖滾盛事為衣索比亞等非洲受災國家籌集了1.27億美元,拯救了無數生命。
「不斷升級,留住美好」,發生在2020年抖音直播室的歷史瞬間,同樣將被娛樂行業和全世界銘記。
參考資料:
《披頭四》 [英]亨特·戴維斯 中信出版社 2015年6月
《貨櫃改變世界》[美]馬克·萊文森 機械工業出版社 2008年1月
《「Live Aid-拯救世界」人類史上最偉大的音樂現場》 黑膠盒子 2020年3月
《2020抖音直播數據圖譜》 抖音、巨量引擎 2020年4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