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塞罕壩建設的電視劇(詮釋塞罕壩精神)
2023-09-13 00:21:47 1
8月30日下午,長篇電視連續劇《最美的青春》開機儀式暨新聞發布會在北京人民大會堂新聞發布廳舉行。該劇以塞罕壩幾代造林人的先進事跡為原型,將再現塞罕壩人幾十年如一日的奮鬥史和「綠色傳奇」。
據介紹,《最美的青春》由中共河北省委宣傳部、國家林業局、中共承德市委市政府、河北廣播電視臺聯合攝製,由著名導演「傳奇劇王」郭靖宇擔任監製和總編劇,新銳導演巨興茂執導。發布會當天,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向利等領導與《最美的青春》主創共同慶祝開機大吉。
《最美的青春》講述了上世紀六十年代初,以主人公馮程、覃雪梅等為代表的來自全國18個省市的林業大中專畢業生,與承德圍場林業幹部職工為骨幹的369人的造林先鋒,積極響應祖國號召,帶領當地群眾在高原荒漠塞罕壩上建設機械化林場,50餘載躬耕不息、植樹不止,建設成「世界上最大的人工林海」,防風阻沙蓄水源,築牢綠色生態屏障,拱衛京津冀藍天的造林人創業與情感的故事。歌頌了他們「牢記使命、艱苦創業、綠色發展」的塞罕壩精神。
省委常委、宣傳部部長田向利表示:「塞罕壩不僅讓世界見證了環境改善的人間奇蹟,更生動詮釋了關於生態文明建設的重要思想,用文藝形式宣傳塞罕壩先進事跡、弘揚塞罕壩精神是我們義不容辭的責任,電視劇《最美的青春》是反映塞罕壩精神系列文藝作品中的重頭戲。」
值得一提的是,此次擔綱《最美的青春》監製、總編劇的著名導演郭靖宇是一位土生土長的承德人。在發布會上,郭靖宇導演介紹道:「塞罕壩林場有句老話,獻了青春獻終身,獻了終身獻子孫。從第一代塞罕壩人的艱辛奮鬥到現在的第三代塞罕壩人的拼搏發展,遼闊美麗的塞罕壩上,記錄下了每一代人對於林海的嚮往,對於綠色海洋的執著追求,能夠有幸拍攝一部反映塞罕壩人半個世紀的艱苦卓絕的奮鬥史的作品是我的榮幸。」
塞罕壩林場
「塞罕壩」是蒙漢合璧語,意為「美麗的高嶺」,遼、金時期,被稱作「千裡松林」。清朝在此設立「木蘭圍場」,但隨著清王朝歷史的推移,森林植被遭受到破壞,原始森林蕩然無存。1962年,我國決定在木蘭圍場建大型機械化林場。55年來,三代塞罕壩人建造了112萬畝的世界最大人工林,浩瀚森林為京津構築起一道堅實的生態屏障。
(燕趙都市報 記者 張思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