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550字
2023-09-12 17:27:20
篇一: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是美國盲聾女作家、教育家海倫·凱特的自傳。海倫在生命之初僅擁有19個月光明和聲譽之後,一場大病使她從一個活潑可愛的小女孩變成了一個五官三殘的盲聾啞人。
我是含著眼淚讀完這本書的。我被深深地感動,為海倫堅強的意志而感動。光明,對人類來說是多麼重要啊!光明、光明,對一個失去光明的人,生活會是多麼殘酷,但她活著又多麼無助,她的人生又會是怎樣的艱難啊!
從小,我們不懂得珍惜光明,我也一樣。我覺得光明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但讀完這本書後,我有了不同的結論:光明並不是每個人都擁有的。也許,就在你不經意的時候,你就會一下子失去了光明,失去了這個有說有笑的,一個溫暖的世界。在一個黑暗的世界裡,無聲的世界裡摸索著走著。
讀完這本書,我領悟了一個道理:人生,就像是一條很長的路,一節一節,一段一段,有苦的,也有甜的。人生啊,會遇到很多的挫折。就比如海倫·凱特失去光明的這一段路,它看似很短,走起來卻是那樣的漫長。人生遇到再大的困難,都要堅強地走下去。也許你會走得更好;也許,你會走出去,你會看到意想不到的光明,那種光明是幸福的,是從你心底裡發出的光明。因為你心裡有一把火在燃燒,熊熊地燃燒,正在激情燃燒。這就是我們想要的人生,光明的人生。
相信自己,戰勝自己,無論多麼艱難,都要堅持地堅強地走下去!
然而,海倫·凱特並沒有像我想像的那樣,她並沒有沉沒在自己小小的世界裡,而是走得更遠。其實,人生總是有苦也有甜,你走過了苦的路就會有甜的滋味,那也許是無比的甜。
走過苦,你就會走得更高更遠。
篇二: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張健浩
瞧!那個女孩閉目養神,她站在濃濃的藍色霧靄之中,只露出頭部。她是誰?給人以神秘感,是神?是上帝?——不,是一個人,她就是海倫·凱勒。這是《假如給我三天光明》的封面,我翻開書本,一頁又一頁地看著。
《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敘述了一位具有世界性影響的人物——海倫·凱勒,她又盲又聾,可她卻身殘志堅,日日夜夜進都勤勤懇懇,掌握了英、法等五種語言,創造了生命的奇蹟。這個奇蹟不是天下掉下來的,而是用勤奮、刻苦、心血、汗水換來的。
人不勤奮不刻苦想要成功只能是白日做夢,人打開成功之門的奇蹟鑰匙只有一把,那就是勤奮的心血和刻苦的汗水。古今中外的不少人都可以證明:司馬遷忍辱負重,寫成了《史記》;霍金身殘志堅成為了「科學巨人」;李時珍嘗百草,解決了各種疑難雜症,寫成了《本草綱目》……
海倫·凱勒以及更多通過種種努力取得成就的人使我敬佩萬分,更值得我學習。我不禁想起了我自己:學習中,我十分貪玩,有時還耽誤了學業。我常常為學習而制定了各種計劃,可言行不一,總是明日復明日。自從讀了海倫·凱勒的故事後,我總想海倫·凱勒她聾、盲天一身,右還是創造了生命的奇蹟,可以想像,她付出了比常人多多少倍的心血和汗水。我作為一個健健康康的男孩,難道還不如一個殘疾人嗎?我以後一定要勤奮,一定要刻苦,以持之以恆的精神來實現我的人生價值,並以之來服務於社會。
對,成功之花浸透了奮鬥者的汗水和心血!
讓成功之本、奇蹟之根就從心血和汗水中萌發吧!
篇三:永生的眼睛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今天,我讀了《假如給我三天光明》,這本書給了我很大的啟發。同時,我也從這本書裡積累了各種各樣的好詞好句。也讓我懂得了生活的寶貴以及樂趣,讓我學會珍惜,珍惜每一天美好時光。
這本書的作者是海倫·凱勒,裡寫了一個叫做海倫·凱勒的小女孩。
她聰明、機智、勇敢、樂觀、目盲心明、知足常樂。
她是一個走出黑暗與寂靜、為了生活與學習而奮鬥的人。在身體高度殘廢的情況下,海倫·凱勒以她最美好的心態和可貴的精神譜寫了這一激勵人心奮發圖強的偉大書籍。以美麗的文字抒發自己對這個美麗世界的憧憬與想像。我深深感慨,我們能耳濡目染領會到到大自然的神奇美妙,遊覽觀便我們所有想去、想聽、想看,這便是一種幸福的高境界。
海倫·凱勒出生時健康美麗,1歲7個月時因為疾病失去了視覺和聽覺。他的父親亞瑟·凱勒是南徵北戰時期南方的一名上尉,母親凱蒂·亞當斯。
對海倫·凱勒一生影響最大的安妮·莎莉文老師來到海倫家。在老師的教導下,海倫·凱勒學會了讀書、寫字以及說話,與世界建立了溝通,也學會了愛與服從。
1900年,海倫·凱勒終於實現了她的大學夢,成功進入了一所非常著名的大學——哈佛大學。
哲人說:「知識就是力量。」而海倫·凱勒倒認為:「知識就是樂趣。」
著名的英國作家馬克·吐溫曾經說過:「19世紀出了亮了傑出人物,一個是拿破崙,一個是海倫·凱勒。
雖然她失去了視力和聽覺,但她就像擁有著一雙永生的眼睛一樣,我非常敬佩她這種精神。
讀了這本書,使我懂得了要珍惜現在的美好時光,好好學習,天天向上!
篇四:我身邊的海倫·凱勒 ——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後感 倪雨晴
袁夢婕是我的同學,她的聽力不好,上小學二年級戴上了助聽器,這樣才能聽見我們的說話聲,但她堅強不屈,不向命運低頭,終於考出優秀的成績。
我還記得袁夢婕剛入學時,聽不見別人說話,只好一直跟著別人看我們的嘴型了解我們想說什麼。戴了助聽器後,她能聽到很多聲音,特別想開口說話。馮老師耐心地教她。
有一次,馮老師為了讓袁夢婕分清shi和si發音時的區別和方法,讓她捏著自己的下巴,看著她的舌頭是怎樣動的,以此學習怎樣發出捲舌音和平舌音。這種學習方法是非常困難的,袁夢婕並不放棄,不顧自己的嗓子練啞了,一有時間就堅持練習。終於,功夫不負有心人,袁夢婕學會分辨和說出這兩個音。
學會了說話,袁夢婕和我們的交流多了起來,她可以將自己的想法告訴我們,她自己很高興,看著她一步步學習說話的我們也為她高興。
說話是學會了,可她比其他同學少學習幾年的聽說,沒有語言組織能力,說話聲音又小,大家和她說話很費力。久而久之,和她交流的人又少了起來,她並沒有灰心,而是天天與別人交流,天天練習寫作,上課多回答問題,鍛鍊語言組織能力和勇氣。終於,她說話和普通人沒什麼兩樣。
海倫·凱勒說過:」上帝為你關上一扇門,定會為你打開一扇窗。「袁夢婕雖然聽力不好,但上天給了她一個會思考的大腦。通過她的不懈努力,在五年級的期末考試中,英語考了93分的好成績。
她就是我身邊的海倫,她堅持不懈,堅強不屈的精神值得我學習!
篇五:讀《假如給我三天光明》有感 金恆宇
今年暑假我讀了海倫凱勒寫的《假如給我三天光明》,裡面的每一篇文章都深深地打動了我,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這本書講述了海倫凱勒坎坷的一生。她在一歲半時因為疾病而被奪去了聽覺和視力。自從那場病之後,小小的她變得自暴自棄,直到遇到了蘇利文老師之後,她才開始學讀書和說話,掌握了多國語言,以優異的成績畢業於美國拉德克利大學院。她走遍各地,幫助了盲人福利和教育事業。
從這本書中我懂得了只要不向命運低頭,就可以掌握自己的命運。你看,身體高位截癱的張海迪阿姨,在輪椅上奮鬥。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比一般人多幾十倍的努力。也正是她那頑強不屈、不服輸的精神才使得她有了今天的成就——創作翻譯作品超過100萬字。
巴爾扎克有句名言:」困難,對於弱者是一個萬丈深淵,對於強者是一筆財富。「所以做人要做敢於與命運抗爭的人,做個不屈服於命運的強者。
我不由得想起生活中的一件小事。今年暑假,我們去登長城。開始我興致勃勃,奮勇當先,可是還沒走到一半,我已經發大汗淋漓了。看到那無盡的路,我心裡直打退堂鼓。這時,一個比我小的小弟弟,他在父母的帶領下,一個勁兒地往前衝。我心想:連這麼一個小弟弟都這麼努力,我也不能落後。一時間,不知道哪來的力氣,一口氣往上衝。雖然我汗如雨下,但終於登上了」好漢坡「。現在想起來,不正是毅力支撐我上來的嗎?
朋友,當你遇到困難時,請想一想一歲半就失去聽力和視力的海倫,想一想《假如給你三天光明》。相信那時的你一定充滿了信心和勇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