倪震參演的電影(李少紅等人追憶倪震)
2023-09-12 20:58:12 1
中新網北京12月28日電(記者 王詩堯)著名電影理論家、劇作家、畫家及教育家倪震的告別追思會於28日舉行,電影業界、媒體界、學界及海外友人等悲痛悼念,願倪震老師一路走好。
12月22日晚,倪震因病離世,享年84歲。倪震生於1938年7月,江蘇吳縣人。1980年起,倪震開始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不僅教授多門課程,還曾多次被評為院內優秀教師,直至2000年正式退休。
倪震。圖片來源:中國電影導演協會微信公眾號
良師益友
第五代導演的「精神教父」
導演陳凱歌追溯起學生時期的過往仍記憶猶新,他記得,當時倪震老師雖並不負責他們班的教學,卻對七八班的成長極為關注。
在陳凱歌的記憶裡,那時的北影和電影學院的宿舍只一牆之隔,卻要走一條漫長的小路才能到。他有空便去倪震家中,聽其答疑解惑。「我們的語速都快,仿佛語言背後憋著一件什麼大事,隨時會噴湧而出,而我們對此似乎都心領神會,卻又說不出這大事究竟是什麼。」
陳凱歌敬獻花圈輓聯。供圖
而直到第五代導演最初的幾部電影問世後,陳凱歌才突然明白過來,那時他們之間談的到底是什麼,以及這些談話又怎樣為第五代導演的發軔作出精神上的準備。
陳凱歌回憶起電影《黃土地》拍完後與倪震的一次見面,「夕陽西下,倪震老師送我走小路回家,他說了許多鼓勵的話,但最由衷的卻是那樣一句:『凱歌,你們拍出《黃土地》,比我們自己拍出來還要高興啊。』」
1996年,賈樟柯拍攝的第一個短片《小山回家》參加了香港短片比賽,後來還獲了獎。賈樟柯記起,當時倪震老師在課上談到了這個事還說,「這樣很好,我們的學生要多經風雨,見世面。」而倪老師的這句話一直激勵著他。
賈樟柯為老師倪震敬獻花圈輓聯。供圖
由蘇童同名小說改編的電影劇本《紅粉》,是李少紅導演與倪震合作的作品。該片獲得1994年第45屆柏林電影節視覺效果銀熊獎、1996年第27屆印度國際電影節金孔雀獎最佳影片獎。
李少紅回憶起電影《紅粉》劇本中每一個細節,鏡頭語言都滲透了倪震老師的烙印,「是他對原著文學性的準確把握,也是流淌在他血液裡,南方地緣文化的情愫。」
李少紅表示,倪震老師給予自己的遠遠比一部電影創作要多得多。「他的電影美學和電影語言及造型理念深深地影響了我們這一代的電影人,我們終身受益。」
同是第五代導演代表人物之一的張藝謀於12月23日在微博發文悼念:「驚悉倪震老師逝世,不勝哀傷,懷念倪震老師和那段共同的歲月,一路走好……」他與老師倪震合作的電影《大紅燈籠高高掛》曾於1991年獲得第48屆威尼斯電影節銀獅獎。
導演高群書為倪震敬獻花圈輓聯。供圖
繪畫、學術、電影
多領域開花源於不甘寂寞
南方人、高、瘦、風度翩翩,是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王瑞在學生時期對倪震的深刻印象。「倪老師是大個兒,可走路卻從來不邁大步,小步緊捯,速度居然很快。他走起路來頭略有些偏,臉上一副江南才子的矜持與驕傲。」
「清晰記得,我念書時幫倪震老師做劇本研討會記錄。看他和一票編劇大咖指點江山激揚文字,令人心曠神怡。」導演、北京電影學院教授薛曉路動情回憶。她說,倪震是帶領自己從課堂走向真實創作空間的領路人,「他在理論和創作之間輕鬆切換,講電影、講故事永遠激情澎湃。」
在第五代導演另外一位代表人物田壯壯看來,倪震在中國電影美學的探討和發展上貢獻巨大。北京電影學院教授張獻民也認為,倪震是電影理論柱石、美學的建設者,他的文章著述引領了業界很長時間。導演婁燁更視倪震為自己事業的啟蒙老師:「悼念倪震老師。有幸聆聽過倪震老師的電影課,那是一次電影的和人生的啟蒙。」
尹力的手書輓聯
中國電影家協會副主席尹力更用這樣一幅輓聯,表達自己的痛悼之情——黃鶴西去赤子猶在,當年問學沐澤永懷。
然而,這樣一位優秀的學術導師、電影編劇,其實青少年時期的夢想是成為一名畫家。倪震與繪畫結緣離不開母親的遺惠餘澤,倪震母親1930年代畢業於上海新華藝專,兼修東西繪畫,書法也是一把好手。
據上海電影家協會副主席石川介紹,倪震上小學時,每天都要在母親監督下研墨習字,兩頁大楷,一頁小楷。因為母親曾對他說,將來不論是學藝、學文、學理,還是學工,字都是敲門磚,寫不好就有辱斯文。
在母親的孜孜教誨下,倪震初中畢業後順利考進中央美術學院附中,並於1960年考入北京電影學院美術系深造。
畫家時期的倪震在繪畫領域也有不俗表現。他參與創作的一幅《毛主席是世界革命人民心中的紅太陽》的大型油畫作品,一度風靡全國,不僅登上過《人民日報》,還被製成「國慶十八周年紀念郵票」在全國發行。1996年,這張承載著億萬中國人特殊歷史記憶的郵票,以33萬人民幣的價格在中國嘉德秋季拍賣會上成交。
著名電影導演謝晉曾評價「倪震這個人,就是不甘寂寞!」這句話似乎也印證了倪震的一生,從繪畫、美工,再到學術、電影創作等等,即使不斷轉換著職業軌道,「不甘寂寞」的倪震都可以在不同領域內閃耀出自己的光芒。
海外友人為倪震敬獻花圈輓聯。供圖
海內存知己
天涯若比鄰
倪震在北京電影學院任教期間,曾多次受邀前往國內外大學,如義大利米蘭大學、泰國朱拉隆功大學等,與當地學者進行學術交流,分享培養人才的教學經驗,搭起交流的橋梁。
對於倪震的離世,身處海外的友人也紛紛表達自己的懷念之情。法國學者Luisa Prudentino說,自己對中國電影的愛和關注,受惠於倪震。倪震淵博的寫作讓他發現了一個豐饒的世界,並一直陪伴著他。
日本劇作家、導演荒井晴彥寫道,「只有悲傷能夠慰藉悲傷。只有寂寥能夠治癒寂寥。痛失倪震的悲傷和寂寥將與我的生命共存。」
荒井晴彥回憶自己與倪震相識於1994年,那是他第一次去中國,這份友誼持續至今。然而以後即使再去中國,只要想到倪震先生已經不在,他便覺得非常寂寞難過。「(我)想去倪震先生的墓前祭拜。要是倪震先生能看上我的新片該有多好啊!有機會一定還請讓我去上課!」
劇作家、日本電影劇作家協會原會長加藤正人表示,倪震先生給日本劇作家諸多啟示。他將銘記對倪震先生的感謝之情,繼續劇本創作。(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