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熱板焊接機的製作方法
2023-09-12 12:12:55 2
專利名稱:數字熱板焊接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數字熱板焊接機。
背景技術:
現工業界對於塑料工件的焊接方式有接觸式焊接和非接觸式焊接等,其中接觸式焊接又分膠合焊接、超聲波焊接、震動摩擦焊接、旋熔焊接、熱板焊接等方式,而非接觸焊接則分雷射焊接、紅外線焊接等方式。以上兩種焊接方式中非接觸式焊接方式屬新興技術,設備核心技術受到限制,設備成本高,不能普遍使用,而接觸式焊接中的膠合焊接因焊接效果不佳已慢慢退出市場,超聲波焊接和旋熔焊接因受到塑料工件的材質(如玻璃纖維、滑石填充物)或形狀大小等因素影響,焊接範圍極其有限。普通熱板焊接技術雖然克服了以上弊端,但是現有的熱板焊接機存在下述問題其單純的依靠氣缸來驅動上模板沿導柱向下活動與下模板合模,針對某些產品特殊的尺寸要求,需要進行調模,即儘量準確的把握上、 下模板間的距離來獲得高的合模精度。可實際情況是由於氣缸衝程和慣性較大,很難對上模板的活動位移量進行準確的微調,調模很不方便,結果常常導致合模尺寸不準確,焊接精度和操作靈活性大大降低。有鑑於此,本發明人針對普通熱板焊接機的結構進行研究改進, 本案由此產生。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種焊接精度和操作靈活性高、調模方便的數字熱板焊接機。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數字熱板焊接機,包括機殼,機殼內固定有頂板, 頂板上固定有氣缸,同時機殼內設有與所述頂板相固定的若干導柱,所述導柱上活動安裝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與氣缸相連;其特徵在於頂板上還安裝有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該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包括固定在頂板上的第一固定塊、安裝在第一固定塊一側且帶有數字編碼器的伺服電機、固定在電機輸出軸上並位於第一固定塊另一側的齒輪、以及固定在上模板上並且穿過頂板與齒輪嚙合的齒條,所述伺服電機及其上的數字編碼器與設於機殼上的PLC控制器電連接。進一步的,本實用新型中的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還包括固定在頂板上的第二固定塊,所述第二固定塊上樞接有滑輪,所述滑輪與齒輪相對並夾持所述齒條。同常規技術一樣,本實用新型中所述導柱上還活動安裝有下模板,所述下模板與安裝在機殼內部底板上的氣缸相連;同時機殼內安裝有橫向的導軌,導軌上滑設有位於上、 下模板之間的熱板,所述熱板與固定在機殼內部側面的氣缸相連。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同現有技術一樣,於上、下模板上分別裝夾上下工件之後,首先通過機殼側面的氣缸驅動熱板前進,然後藉由上、下氣缸分別驅動上、下模板相向運動以合模。藉助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本實用新型能夠對上模板的位移進行微調,確保上、下模板的合模尺寸精度。該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的工作原理是伺服電機驅動齒輪旋轉並帶動齒條運動,進而使得上模板上下位移,伺服電機上設有的數字編碼器為常規技術,其用於將齒輪機械轉動的模擬量(位移)轉換成以數字代碼形式表示的電信號,再傳輸給PLC 控制器進行處理,與PLC控制器中設定的程序數據對比,並反饋給伺服電機,從而起到控制上模板精確運動的作用,具有高精度、高解析度和高可靠性的優點。本實用新型更進一步優選的方案是在所述機殼內部的底板上安裝有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所述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及它與下模板的連接結構與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相同。藉助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本實用新型能夠對下模板的位移也進行微調,從而進一步提高上、下模板的合模尺寸精度。當然所述下模板微調模機構內的伺服電機和數字編碼器也均與機殼上的PLC控制器電連接,其工作原理與上模板微調模機構相同,故不再多述。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是本實用新型提供的這種數字熱板焊接機,其藉助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能夠對上模板的運動位移進行精確微調,故相比現有技術,調模更加方便,焊接精度和操作靈活性也更高。
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圖1為本實用新型整體結構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中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安裝位置的放大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中所述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的單獨結構示意圖。其中1、機殼;2、頂板;3、氣缸;4、導柱;5、上模板;6、第一固定塊;7、伺服電機; 8、齒輪;9、齒條;10、第二固定塊;11、滑輪;12、下模板;A、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結合
圖1、圖2和圖3所示,本實施例提供的這種數字熱板焊接機,其機殼 1內固定有頂板2,頂板2上固定有氣缸3,機殼1內設有與所述頂板2相固定的四根導柱 4,所述四根導柱4上活動安裝有上模板5,所述上模板5與氣缸3相連;同時所述導柱4上還活動安裝有下模板12,所述下模板12與安裝在機殼1內部底板上的氣缸(圖中未標出) 相連;機殼1內還安裝有橫向的導軌(圖中不可見),導軌上滑設有位於上、下模板5、12之間的熱板(圖中不可見),所述熱板與固定在機殼1內部側面的氣缸(圖中不可見)相連。 所述頂板2上還安裝有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本實施例中所述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 由第一固定塊6、帶有數字編碼器的伺服電機7、齒輪8、齒條9、第二固定塊10、滑輪11和 PLC控制器一同組成。所述第一固定塊6固定在頂板2上,其一側安裝帶有數字編碼器的伺服電機7,伺服電機7的電機輸出軸穿過第一固定塊6至另一側固定齒輪8。所述齒條9的底部與上模板5固定,而上部則穿過頂板2與齒輪8嚙合。所述第二固定塊10也固定在頂板2上,其上樞接有滑輪11,所述滑輪11與齒輪8相對並夾持所述齒條9。所述伺服電機 7及其上的數字編碼器與設於機殼1上的PLC控制器(圖中未標出)電連接。與此同時本實施例中在所述機殼1內部的底板上還安裝有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所述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及它與下模板12的連接結構與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相同,故不再描述。[0017]本實施例工作時,同現有技術一樣,上、下模板5、12上分別裝夾上下工件之後,首先通過機殼1側面的氣缸驅動熱板前進,然後藉由上、下氣缸分別驅動上、下模板5、12相向運動以合模。藉助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本實用新型能夠對上模板5的位移進行微調, 確保上、下模板5、12的合模尺寸精度。該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的工作原理是伺服電機7驅動齒輪8旋轉並帶動齒條9運動,進而使得上模板5上下位移,伺服電機7上設有的數字編碼器為常規技術,其用於將齒輪8機械轉動的模擬量(位移)轉換成以數字代碼形式表示的電信號,再傳輸給PLC控制器進行處理,與PLC控制器中設定的程序數據對比,並反饋給伺服電機7,從而起到控制上模板5精確運動的作用,具有高精度、高解析度和高可靠性的優點。同時藉助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本實施例也能夠對下模板12的位移進行微調,從而進一步提高上、下模板5、12的合模尺寸精度。當然所述下模板微調模機構內的伺服電機和數字編碼器也均與機殼1上的PLC控制器電連接,其工作原理與上模板微調模機構A相同,故不再多述。本實施例提供的這種數字熱板焊接機,其藉助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和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能夠對上模板5和下模板12的運動位移同時進行精確微調,保證它們的合模尺寸精度,故相比現有技術,調模更加方便,焊接精度和操作靈活性也更高。當然上述實施例只為說明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構思及特點,其目的在於讓熟悉此項技術的人能夠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並據以實施,並不能以此限制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凡根據本實用新型主要技術方案的精神實質所做的等效變換或修飾,都應涵蓋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1.一種數字熱板焊接機,包括機殼(1),機殼(1)內固定有頂板O),頂板( 上固定有氣缸(3),同時機殼(1)內設有與所述頂板( 相固定的若干導柱G),所述導柱(4)上活動安裝有上模板(5),所述上模板( 與氣缸( 相連;其特徵在於所述頂板( 上還安裝有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該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包括固定在頂板( 上的第一固定塊(6)、安裝在第一固定塊(6) —側且帶有數字編碼器的伺服電機(7)、固定在電機輸出軸上並位於第一固定塊(6)另一側的齒輪(8)、以及固定在上模板(5)上並且穿過頂板 (2)與齒輪(8)嚙合的齒條(9),所述伺服電機(7)及其上的數字編碼器與設於機殼(1)上的PLC控制器電連接。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數字熱板焊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 (A)還包括固定在頂板( 上的第二固定塊(10),所述第二固定塊(10)上樞接有滑輪 (11),所述滑輪(11)與齒輪(8)相對並夾持所述齒條(9)。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數字熱板焊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導柱(4)上還活動安裝有下模板(12),所述下模板(1 與安裝在機殼(1)內部底板上的氣缸相連;同時機殼 (1)內安裝有橫向的導軌,導軌上滑設有位於上、下模板(5、1幻之間的熱板,所述熱板與固定在機殼(1)內部側面的氣缸相連。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數字熱板焊接機,其特徵在於所述機殼(1)內部的底板上還安裝有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所述下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及它與下模板(12)的連接結構與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A)相同。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數字熱板焊接機,包括機殼,機殼內固定有頂板,頂板上固定有氣缸,同時機殼內設有與所述頂板相固定的若干導柱,所述導柱上活動安裝有上模板,所述上模板與氣缸相連;其特徵在於頂板上還安裝有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該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包括固定在頂板上的第一固定塊、安裝在第一固定塊一側且帶有數字編碼器的伺服電機、固定在電機輸出軸上並位於第一固定塊另一側的齒輪、以及固定在上模板上並且穿過頂板與齒輪嚙合的齒條,所述伺服電機及其上的數字編碼器與設於機殼上的PLC控制器電連接。本實用新型藉助上模板數字微調模機構,能夠對上模板的運動位移進行精確微調,故相比現有技術,調模更加方便,焊接精度和操作靈活性也更高。
文檔編號B29C65/20GK201998430SQ20102053623
公開日2011年10月5日 申請日期2010年9月20日 優先權日2010年9月20日
發明者李承華 申請人:蘇州凱爾博精密機械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