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
2023-09-12 06:14:40 2
專利名稱: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栽培的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屬於現代農業栽培技術領域。
背景技術:
隨著我國現代農業產業的快速發展,作為經濟作物之一的果樹也成為農村發展和農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支拄。但是果樹是壽命長、根系深的木本植物,幾十年甚至上百年長期生長在固定的地方,而建園的質量對果樹的成活率、生長勢、整齊度、始果年限、果品質量、豐產性能和經濟效益等都有直接影響。而通過改土的果園土質疏鬆,有機質豐富,透氣性好,苗木生長健壯,結果早而豐產,這是獲得優質、高產的關鍵措施之一。近些年來由於受環境氣候的影響,不同區域出現異常性的災害天氣,也較長時期影響到農業生產的發展,導致果農在乾旱和半乾旱地區建立果園時幼苗成活率差、生長慢、參差不齊,因苗木死亡導致建園生產成本增加,結果期推遲等都不利產業發展。怎樣才能提高建園質量,保障成活率,使幼樹健壯生長已成為農業集約化生產的一項重要技術措施。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目的 是提供一種可有效地降低建園成本,提高定植成活率,實現早結豐產,增加農民的經濟收益的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本發明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挖定植坑根據果園建園時的規劃,按一定的行株距,挖長X寬X深為80cmX80cmX60cm或80CmX80CmX80Cm的定植坑,挖坑時將深度40cm以上的表土層單獨堆放在一邊,深度50cm以下的新土層單獨堆放在另一邊;步驟二、拌腐熟有機肥每個坑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0-12.5kg,先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分成兩等份,其中一份有機肥與挖出的表土層的一半混合後填入坑底,另一份有機肥與新土層混和後填入定植坑內作為第二層,第二層的高度至定植坑的深度的4/5處;再將剩下的表土層用工具拌細等待定植苗木時使用;步驟三、選健壯苗木選一株健壯苗木,要求嫁接口以上2-3cm處苗主幹直徑Icm以上,根系發達,鬚根多,苗高40cm以上,無檢疫性病蟲害;不論運輸的遠近必須將苗木根系浸泡及蘸泥漿,具體為:將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Ih以上,使之充分吸水,再將經過浸泡的苗木根部蘸泥漿,便於根系保溼再進行裝運;步驟四、灌定根水苗木運到栽植地後立即打開包裝,取出苗木,解除嫁接膜,定植時首先將苗木放置於定植坑上擺正,用剩下的表土層填埋;其次輕提苗木;第三是用腳尖對準樹幹在四個不同方位上將苗木踩實,再填埋土壤並露出嫁接口 ;第四每株灌一桶5-7.5kg定根水;步驟五、蓋白色薄膜選擇一塊完好的白色薄膜,每株覆蓋一塊ImX Im的白色薄膜,膜中心剪成直徑2-4cm左右的小孔,苗主幹從小孔穿出後用細土蓋上,用表土將膜的四周壓緊壓實,並確保不漏氣。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有機肥為豬糞、牛糞、羊糞或農作物秸杆。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泥漿是採用如下方法製備而成的:將粘土 10kg,殺菌劑100g,生根粉IOg混合,加水調成糊狀即可。更進一步的方案是,所述的殺菌劑為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與現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是:一、技術實用、操作簡便通過該技術措施操作簡便。通過挖長X寬X深為80cmX80cmX60cm或80cmX80cmX80cm的定植坑;每坑施用腐熟有機肥;選用根系發達、鬚根較多、無檢疫性病蟲害健壯苗木;按解除嫁接膜、定植穴上擺正、輕提苗木、踩實、灌一桶定根水、蓋一塊白色薄膜增溫保溼的技術要點配合使用,進一步保證了苗期成活率和生長勢,實現果樹高效栽
培,早結豐產。 二、生產成本低、經濟效益高通過該技術措施,能極大地增強規劃建園的成功機率,避免了因定植時苗木受諸多不利災害因素的影響而帶來的大量死苗、苗木生長參差不齊;使緩苗期縮短,成活率提高,保證建園質量,實現了提早結果,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三、材料容易獲得以農家腐熟有機肥如豬糞、牛糞、羊糞、其它畜牧糞或農作物秸杆等為基肥施用,作為一般果農來說更容易獲得,而不需要購買專門的其它商品肥料作為定植穴的基肥,因此成本和投入大大降低,同時為果樹後續健壯生長、提早結果打下重要的基礎,從而有效地增加了農民的經濟收益。上述的步驟二中回填坑時將剩下的1/2表土層用工具拌細等待定植苗木時使用。上述步驟三中,不論運輸的遠近必須將苗木根系的浸泡及蘸泥漿:將剪好的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Ih以上,使之充分吸水,再將經過浸泡的苗木根部蘸泥漿,便於根系保溼再進行裝運。這樣,可進一步提高成活率。因此,發明人在不同的生產區域,特別是乾旱和半乾旱地區,通過長期大量的研究,得到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用本發明的方法建園,果樹定植成活率可以達到95-98%,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又能保證苗木的健壯生長,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預期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具體實施例方式實施例一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其步驟是:步驟一、挖一個定植坑
根據果園建園時的規劃,按一定的行株距,挖長X寬X深為80cmX80cmX60cm或80cmX 80cmX 80cm的定植坑,挖坑時要求將30_40cm表土層單獨堆放在一邊,50_80cm新
土層單獨堆放在另一邊。步驟二、拌一堆腐熟有機肥每個坑施用有機肥10-12.5kg,先將充分腐熟有機肥(如豬糞、牛糞、羊糞、其它畜牧糞或農作物秸杆等)與大約1/2表土層(30-40cm)混合後填入坑底;其次將50-80cm新土層與有機肥充分混和後填入第二層,要求填至定植坑的4/5 ;再將剩下的1/2表土層用工具拌細等待定植苗木時使用。步驟三、選一株健壯苗木選一株健壯苗木,要求嫁接口以上2-3cm處苗主幹直徑Icm以上,根系發達,鬚根較多,苗高40cm以上,無檢疫性病蟲害。不論運輸的遠近必須將苗木根系浸泡及蘸泥漿:將剪好的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Ih以上,使之充分吸水,再將經過浸泡的苗木根部蘸泥漿,便於根系保溼再進行裝運。所述的泥漿是採用如下方法製備而成的:將粘土 10kg,殺菌劑100g,生根粉IOg混合,加水調成糊狀即可。步驟四、灌一桶定根水苗木運到栽植地後立即打開包裝,取出苗木,栽苗前解除嫁接膜。定植時首先將苗木放置於定植穴上擺正,用剩下的1/2表土層填埋;其次輕提苗木;第三是用腳尖對準樹幹在四個不同方位上將苗木踩實,再填埋土壤並露出嫁接口 ;第四每株灌一桶5-7.5kg定根水。步驟五、蓋一塊白色薄膜選擇一塊完好的白色薄膜,每株覆蓋一塊ImX Im的白色薄膜,膜中心剪成直徑2-4cm左右的小孔,苗主幹從小孔穿出後用細土蓋上,用表土將膜的四周壓緊壓實,並確保不漏氣為準。實施例二本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僅僅是:步驟三中浸泡的苗木根部蘸泥漿:粘土 10份,多菌靈100g,加入IOg生根粉之類的調節劑,加水調成糊狀後再進行蘸根系。步驟三種剪除傷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Ih以上。實施例三本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僅僅是:步驟三中浸泡的苗木根部蘸泥漿:粘土 10份,甲基託布津100g,加入IOg生根粉之類的調節劑,加水調成糊狀後再進行蘸根系。步驟三中剪除傷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3h以上。實施例四本例與實施例一基本相同,所不同的僅僅是:步驟三中剪除傷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3_4h。本發明 的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適用於乾旱、乾暖、半乾旱地區或灌溉條件比較差的地區建園時使用。相應地所用腐熟有機肥的種類、苗木定植時間及定植後的栽培管理措施,根據現有的不同區域的實際情況和生態氣候要求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如下步驟: 步驟一、挖定植坑 根據果園建園時的規劃,按一定的行株距,挖長X寬X深為80cmX80cmX60cm或80cmX80cmX 80cm的定植坑,挖坑時將深度40cm以上的表土層單獨堆放在一邊,深度50cm以下的新土層單獨堆放在另一邊; 步驟二、拌腐熟 有機肥 每個坑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機肥10-12.5kg,先將充分腐熟的有機肥分成兩等份,其中一份有機肥與挖出的表土層的一半混合後填入坑底,另一份有機肥與新土層混和後填入定植坑內作為第二層,第二層的高度至定植坑的深度的4/5處;再將剩下的表土層用工具拌細等待定植苗木時使用; 步驟三、選健壯苗木 選一株健壯苗木,要求嫁接口以上2-3cm處苗主幹直徑Icm以上,根系發達,鬚根多,苗高40cm以上,無檢疫性病蟲害;不論運輸的遠近必須將苗木根系浸泡及蘸泥漿,具體為:將根系放在清水中浸泡Ih以上,使之充分吸水,再將經過浸泡的苗木根部蘸泥漿,便於根系保溼再進行裝運; 步驟四、灌定根水 苗木運到栽植地後立即打開包裝,取出苗木,解除嫁接膜,定植時首先將苗木放置於定植坑上擺正,用剩下的表土層填埋;其次輕提苗木;第三是用腳尖對準樹幹在四個不同方位上將苗木踩實,再填埋土壤並露出嫁接口 ;第四每株灌一桶5-7.5kg定根水; 步驟五、蓋白色薄膜 選擇一塊完好的白色薄膜,每株覆蓋一塊ImXlm的白色薄膜,膜中心剪成直徑2-4cm左右的小孔,苗主幹從小孔穿出後用細土蓋上,用表土將膜的四周壓緊壓實,並確保不漏氣。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有機肥為豬糞、牛糞、羊糞或農作物秸杆。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泥漿是採用如下方法製備而成的:將粘土 10kg,殺菌劑100g,生根粉IOg混合,加水調成糊狀即可。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殺菌劑為多菌靈或甲基託布津。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提高果樹定植成活的方法,包括如下步驟步驟一、挖定植坑;步驟二、拌腐熟有機肥;步驟三、選健壯苗木;步驟四、灌定根水;步驟五、蓋白色薄膜。本發明的技術方案,既可有效提高苗木的成活率,又能保證苗木的健壯生長,極大地降低生產成本,實現預期目標具有重要的意義。
文檔編號A01G1/00GK103238433SQ20131016532
公開日2013年8月14日 申請日期2013年4月18日 優先權日2013年4月18日
發明者謝紅江, 楊文淵, 陳棟, 塗美豔, 李靖, 孫淑霞 申請人:四川省農業科學院園藝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