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母三遷讀後感
2023-09-14 06:49:55 4
篇一:孟母三遷讀後感
今天,媽媽陪我看了一篇令我印象深刻的故事《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是說孟子小時候很調皮,他的媽媽為了讓他受到好的教育,就一連搬了三次家,第一次他們搬到墓地旁邊,但孟子只和鄰居的大人小孩學者跪拜、哭嚎的樣子。母親無奈至極只好又搬走,這次他們搬到集市,孟子又學著商人的樣子,演的像極了。母親無奈之下又搬到了一所學校的附近,孟子這才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也愛讀書了。母親這才認為她選對了地方。
這就是所謂的「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了,孟子媽媽深知環境對於孩子的重要性,為此,不惜三次搬家。為了孩子的成長,媽媽真是用心良苦啊。
篇二:孟母三遷讀後感
今天下午,我寫完字做完作業後,看了一個「孟母三遷」的故事。這個故事讓我了解到孟子的母親是很偉大的,她為了兒子有個好的讀書環境,搬了三次家,直到兒子能安心讀書。而且孟母還教育兒子「學習就像織布,織布要一針一針地織,學習要一天一天地學。月月學,年年學,日積月累,才會學業有成。
你這樣半路逃學,就像我中途斷織一樣,不僅會前功盡棄,將來還會一事無成。」孟子聽了母親這些話,開始變得守秩序、懂禮貌、喜歡讀書, 再也不逃學了。我讀了這個小故事後,讓我知道了專心讀書,刻苦學習是多麼重要,只有這樣將來才能實現自己的理想!
篇三:《孟母三遷》讀後感
《孟母三遷》這個故事是說:孟子的學習環境不好,他媽媽只好搬了三次家,最後孟子搬到了書院,書院的學習環境安靜,很適合學習,就這樣孟子在書院天天學禮儀和知識,經過孟子的勤奮努力的學習,最終孟子成為了我國偉大的思想家。
讀完故事,我很感動。孟母為了兒子操碎了心,連續搬了三次家,我的家人為了我的學習也含辛茹苦,特別是婆婆,經常接送我,我應該感謝婆婆和爸媽。現在學校和家人給了我們那麼好的學習環境,我們要學習孟子勤奮努力學習的精神,不要辜負家人和老師的栽培,爭取以優異的成績來回報家人和學校。
篇四:孟母三遷讀後感
孟母三遷是孟子母親為孟子的學習環境而三次遷家的故事,它發生在戰國時期的鄒國。
孟子名孟軻,他的母親對他要求很高,希望他能成為一個有知識,有教養、有才學的人,但孟子生活在一個小村子旁邊,附近有一塊墳地,就經常和小朋友玩抬棺材,挖坑、器號的遊戲。孟母見這個地方對孩子成長不好,就搬離了那裡。這次孟母把家選在了一個鬧市附近,以為可以讓孟子接觸的事物多些,但這次孟子又學起了殺豬,孟母只好再搬。最後孟母把家安在學校邊上。最後經過母親的教誨,終於成了一代大思想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知道了學習環境對學習的影響很重要。如果我們不能改變學習環境,就要努力克制自己,不受環境的影響,讓自己健康成長。
篇五:孟母三遷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成語故事,告訴我們的道理是:家長們,千萬不要忽視環境對孩子們的影響,因為不同的環境將對成長有著不同的影響,本來孟子家住在墓地附近,孟母看到孟子經常學別人抬棺材。孟母就把家遷到集市附近,孟子又玩兒上了買賣的遊戲,孟母決定再次搬家。
到學館對面居住,學館裡常常傳出讀書聲,這次孟子果然安下心來讀書了,所以家長們,可千萬千萬不要忽視環境對孩子的影響啊!!!!
篇六:孟母三遷讀後感
今天,我讀了《孟母三遷》這個故事,孟子能成為我國歷史上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與孟母的引導和教育是分不開的。
小時候,孟子一家住在一個墓地旁邊,天天看到掃墓的人哭哭啼啼地從家門口經過;孟子看多了,經常跟小朋友玩喪事的遊戲。孟母覺得這樣的環境不利於孟子成長,把家搬到了市鎮上,鄰居是個屠夫,整天殺豬宰羊,孟子耳濡目染,和小朋友玩耍時,也總是玩剁豬肉、做買賣的遊戲。孟母覺得這裡也不適合孟子居住。孟母又把家搬到了一個學堂旁邊,這裡書聲朗朗,學習氣氛濃厚,孟子接觸到的都是讀書人,也開始讀書。在母親的教導下,成了一位儒學家。
這則故事使我感受到了母愛的偉大。生活中我也有很多讓媽媽操心的事情,特別是寫作業,每晚都是全家人等我寫完作業才睡覺。最晚的一次寫到夜裡十一點多。我以後要養成獨立完成作業的好習慣,少讓媽媽操心。
篇七:《孟母三遷》讀後感
孟子是我國戰國時期的思想家和教育家,他三歲的時候父親就去世了,孟母一個人撫養兒子。
孟子的家離墳地很近,孟子在玩耍的時候經常看見人們抬著棺材入葬,紙錢撒的滿天飛。於是,孟子就去看熱鬧,經常在家裡剪紙錢,學人家出殯的樣子玩。孟母想應該換個環境,也許兒子不會再對迷信、無聊的事情感興趣了。於是,孟母便收拾好家當,搬到一個比較繁華、人口眾多的集鎮上。沒多久孟母舅發現,鄰居是個賣肉的,孟子對殺豬宰羊產生了興趣。孟母又一次搬家,她知道孟子喜歡模仿,就搬到一個學堂的附近,學堂裡傳來的讀書聲促使孟子好奇地去看,學到了不少的東西。孟母發現他不僅學會了一些知識,而且學到了很多禮節,孟母決定長期住下去。後來,孟母把孟子送到學堂。剛開始,孟子覺得很新奇,日子久了便對學習失去興趣,覺得學習枯燥無味。有一天,孟子逃學回家,孟母正在織布,看家孟子走進來就問:「今天為何這麼早就放學了?」孟子不敢直視母親的目光,小聲說:「在學堂讀書一點也不好玩,我不想去了。」孟母非常生氣,拿起剪刀,把正在織的綢子剪斷了。孟子嚇得不敢動,小聲說:「媽媽,這麼好的綢子,剪斷了多可惜呀,不是白織了嗎?」。孟母說:「讀書和織布的道理是一樣的,這漂亮的綢子是由成千上萬根絲線織起來的,把它剪斷了是很可惜的。學問同樣要一點一滴的積累,循序漸進,你這樣放棄就是半途而廢,這才更可惜,將來又怎能幹大事呢?」孟子聽了媽媽的話,又看看媽媽手中的綢子,點了點頭,就上學去了。從此,他牢記母親的教誨,發奮努力,終於成為我國歷史上有名的大思想家。
讀了這個故事,我感受很深:環境對人的影響是非常大的,俗話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所以為了健康的成長和進步,我們要為自己營造一個良好的環境。我們學校有寬敞明亮的教室,有乾淨的操場,還有愛我們的老師,我們一定要珍惜這良好的教育環境,好好學習,用優異的成績回報老師和父母的教誨!
篇八:《孟母三遷》讀後感 鄧竹恬
我是一個可愛的小女孩,我今年九歲了,媽媽總是說我,為什麼那麼單純可愛,好象總是長不大呢。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不過我想,這可能和我從小就愛讀書有關吧!自從我上了小學以後,不知道怎麼的,我就愛上了看書。你別問我為什麼,其實你應該知道,因為我們班號稱「吃書班」!作為「吃書班」的一員,我還是班幹部,當然的,我肯定喜歡看書了!由於我這麼喜愛看書,所以爸爸每次出差,我都讓爸爸給我帶一本書回來。每次我親愛的老爸都不會讓我失望。每天我有空閒的時候,我就會捧起書認真地看個不停。
我看過很多書,比如說,有《100個公主故事》、《十萬個為什麼》、《安徒生童話。》……其中,有一本我最喜歡看的書,名叫:《女孩故事屋》。這本書裡面,有一個故事給我留下的印象特別深刻。這個故事是:孟母三遷。這個故事講的是孟子小時候,他很不愛讀書。他的母親為了讓他能愛上讀書,搬了三次家。第一次,搬在一個墓地旁。誰知道,這下可把小孟子樂壞了!他跑去找來小夥伴,玩起了死人下葬的遊戲。孟母見了,覺得這個地方不好,決定再次搬家。這一次,搬到了一個集市旁。開始孟母以為這裡很方便,因為她織出來的布很快就能賣掉。可是,時間長了,孟母發現這裡不好。因為在這裡,小孟子經常還和小夥伴玩做生意的遊戲,不亦樂乎!他還模仿著屠夫的樣子,大大咧咧,粗聲大氣地叫賣。無奈之下,孟母決定第三次搬家。這次,搬到了一個學堂旁。每天,孟子都能聽到朗朗的讀書聲。孟子漸漸地愛上了學習,後來終於成為了偉大的學問家。
當我看到孟子到什麼地方就學什麼時,我想:這是因為環境影響的吧!「近朱者赤,近墨者黑」這句話,意思是說接近好的人,使人會變得更好,接近壞的人會使人也變壞。所以,環境對一個人的成長是非常重要的。
當我看到孟母為了孟子的成長竟然搬了三次家時,讓我想起了一首詩:《遊子吟》。「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我的爸爸媽媽也像孟母一樣,從小就無微不至的關心我、愛護我 ,為我操碎了心。我還記得,我小的時候生病住院了,媽媽急得睡不著覺,整整在病床前陪了我一個晚上。還有一次,我小時候爬山,一不小心腳扭傷了,爸爸就背著我走。可憐天下父母心!爸爸媽媽為了我們的健康成長,付出了那麼多的心血啊!我一定要努力讀書,取得好成績,長大後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以此來報答父母親的恩情,這也許是我最大的收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