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年人的雙11(雙11透視)
2023-10-18 16:41:06 1
中國商報(見習記者 塗瀚文)「終於把紅包全都消滅了,一個也沒浪費!」
半夜十二點,網購愛好者菁菁長舒了一口氣,心滿意足地給朋友們群發了一條消息。
菁菁分享的一天「豐收」喜悅是一張網購單。截圖裡顯眼的「待發貨99」想必意味著巨大的開銷,然而把訂單從頭翻到尾,卻是清一色的「實付款¥0.00」,令人大感意外。
「都是用紅包買的,今年跟著博主的攻略,薅了不少直播間的紅包,還有各種優惠券,買回來的東西足夠用到年底了。」菁菁看著一連串「太神奇了」「怎麼辦到的」「求出教程」的回覆,熱心分享了自己收藏的多篇「羊毛攻略」。
「0元擼」,菁菁的教程為眾多朋友打開了消費新世界的大門。
如今,像她這樣捂緊錢包過「雙11」的年輕人並不少見。
1、不花錢過「雙11」的年輕人
柳州螺螄粉、貴州米粉、潮汕肚臍餅、雲南鮮花餅、小米鍋巴、香菇牛肉醬、山楂汁、不鏽鋼保溫杯、手機鋼化膜、一次性口罩、衛生紙、洗衣液、家用垃圾袋……菁菁的訂單列表仿佛包羅萬象。
這些來自天南海北的商品囊括了衣食住行各領域,乍看雜亂無章的背後卻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免費」。
在某社交平臺上,「雙11一起薅羊毛」「0元擼羊毛」「0元購」等話題熱度持續攀升,許多博主整理了如何領取紅包和優惠券、找到直播間的特價商品、疊加多重優惠等教程,不斷有網友在評論裡高呼「學到了」,並曬出自己的購物清單「交作業」。
在小紅書等社交平臺上,「0元購」等話題熱度持續攀升。
一位網友稱,自己用兩個帳號在直播間領了近千元紅包,「基本都用上了,只過期了一點點,這幾天真的累死了」。她的「曬單」與菁菁大同小異,大都是售價從幾元到三十幾元的零食和日用品,引人注目的是,其中竟然有七八個款式相似的保溫杯。
「『雙11』大促這段時間,每天都有數不清的促銷活動。不過我堅持只選自己用得上的東西,不想為了薅而薅,否則辛辛苦苦搶回來一大堆廢物,佔地方不說,浪費的時間和精力也是一種損失。」作為一個網際網路人,時常把ROI(即投入產出比)掛在嘴邊的菁菁對「薅羊毛」有著清晰的定位,即免費不是最重要的,實用才是硬道理。
換句話說,菁菁認為,自己的「勞動成果」必須要真正有價值。因此,她在下單時有意識地選擇了大量日常消耗品,以確保這些用紅包、優惠券購買的商品可以在生活中派上用場,「接下來半年的垃圾袋都被直播間『承包』了」。
今年的「雙11」,像菁菁這樣的年輕人並不少見。由於經濟環境的不確定性有所上升,越來越多的年輕人開始重視儲蓄與理財,通過預留一筆應對突發情況的備用金來提升自身的抗風險能力。
以往每逢「雙11」總是「買買買」的年輕人,開始探索適合自己的極簡生活道路。(圖片由攝圖網提供)
隨之而來的是,以往每逢「雙11」總是「買買買」、習慣於超前消費的「剁手族」人數銳減,他們中的很多人已經悄然轉向了截然不同的生活方式:一方面嘗試控制物慾,探索適合自己的極簡生活道路;另一方面關注極致性價比,追求用更少的錢獲得同樣或者相近的商品與體驗。
然而,後者無疑需要付出更多的時間與精力,多平臺比價、直播間蹲點、研究促銷規則、規避商家的套路……這些步驟對普通消費者來說非常繁瑣,相比之下省時省力的「抄作業」做法自然而然地流行了起來。
2、從「精緻窮」到「精緻摳」
三年前的「雙11」,90後消費者曉茹在朋友圈秀出了壘成一面矮牆的快遞紙箱,從進口巧克力、國潮糕點、新口味氣泡水,到迪士尼福袋、潮玩盲盒、拍照背景板,這些快遞堆在客廳中央,「滿滿都是快樂」。這張照片下面有不少朋友點讚,也有人評論「求種草」「一直買一直爽」。但在「光鮮」朋友圈的背後,曉茹的信用卡帳單始終是個「不能說的秘密」。
如今,曉茹的朋友圈變成了「免費的午餐」,她收到了自己「0元擼」的蕎麥涼拌麵、水果乾和蜂蜜柚子茶,美美地吃了一頓,發現省錢比「月光」更快樂。不再「花錢買快樂」的曉茹開始和朋友們交流省錢小竅門,比如靠譜的博主、好用的「平替」等等,偶爾也會吐槽一下「被商家反薅」的煩惱。
為了更好地篩選有效信息「抄作業」,她們還加入了在豆瓣平臺已有61萬組員的「喪心病狂攢錢小組」,以及「不買了!拔草互勸協會」「消費主義逆行者」等多個功能相似的群組,與數十萬網友一起研究「科學摳門」的方法。
許多網友在豆瓣群組內分享購物心得。
在這些專注省錢、拔草的群組,組員們會時常互相提醒不要被消費主義所裹挾,希望大家都能做金錢的主人,儘可能在保證生活質量的同時為未來的自己存錢。
「去年偶然讀到了一本講白領階層失業者的書,裡面有位理財經理說『你每省下20元,就是在替你的救生艇賺到一塊支架』,這句話讓我記憶猶新。」曉茹回憶起發生在自己身上的轉變時頗為感慨。
埃森哲《2022中國消費者洞察報告》指出,在新冠肺炎疫情的衝擊之下,消費觀念發生了巨大轉變,變得更加克制、務實,人們對自身消費需求進行了更加嚴格的審視。
在這樣的背景下,購物節常見的滿減、買贈等促銷手段已經無法像過去那樣輕鬆地打開「曉茹們」的錢包。比起衝動消費的「一時爽」來,這些對價格越發敏感的消費者更傾向於精打細算,一點點「摳」出高性價比的快樂。
3、「0元擼」背後的生意經
隨著「獨摳摳不如眾摳摳」觀念的流行,越來越多的年輕人樂於談論省錢經驗,各大社交平臺上「手把手教你怎麼把羊毛薅明白」「絕不多花一分錢」的分享帖已經不再稀奇。
但令很多人難以想像的是,省錢經驗中也衍生出了一門新的生意。
「省錢達人」菁菁又走在了朋友們的前面,她的電腦桌面上有一份「直播間作業表」,長達十頁的Excel表格裡密密麻麻地羅列著來自多個直播間的數百件商品價格、售賣時間、促銷方式等詳細信息。除此之外,她還用不同的顏色按照優先級標明了自己的目標,讓看到的朋友們直呼內行。
這份「內部文件」來自菁菁付費加入的社群,據她介紹,群主每天都會在群內分享各種優惠信息,按月收取小額的會員費,「大家都知道群主賺的就是信息差價,有些需要複製連結、邀請碼購買的商品還會給他返利,但大多數人並不介意,畢竟搜羅、整理信息也算是一種服務」。
據了解,許多發力「雙11」的主播為了聚攏人氣,都會選擇在直播間定期上架一些「鉤子商品」,如首單9.8元包郵的水果盤、完成籤到任務後8.8元包郵的收納盒、疊加優惠券5.9元包郵的螺螄粉等。「羊毛群」的群主們正是瞄準了這些超低價的商品,仔細研究在每個直播間領取和使用優惠券的方式,吃透商家的促銷規則,才從中整理出了一目了然的「直播間作業表」。
站在購物平臺和商家的角度,不難發現消費者對極致性價比的強烈需求。事實上,今年「雙11」已有多個平臺在宣傳中強調了真正的實惠,少一些營銷「花活」,用「真活動」來取悅日益理性的消費者。不過,愛上「0元擼」的菁菁和曉茹仍忍不住要尋找更大的實惠,因此才成為「羊毛群」「羊毛博主」的忠實粉絲。
消費者如果在「薅羊毛」上過多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免費」反而會變得很「昂貴」。(圖片由攝圖網提供)
對此,業內人士提醒,消費者應注意甄別信息,首先要明確鑽空子「薅羊毛」的做法絕不可取,如果盲目相信他人分享的信息很容易上當受騙,甚至可能構成違法。而對於直播間紅包這類合法合規的「羊毛」,也建議大家按需選擇,以避免不必要的浪費。值得警惕的是,如果過多地投入時間和精力,影響了正常工作與生活,「免費」反而會變得很「昂貴」。
「該省省該花花嘛,生活中當然不僅僅有羊毛,上個月我買了3000多元的網課課時,準備考PMP(即項目管理專業人士資格認證)。不過省錢對我來說是一種樂趣,說不定以後閒下來了,也會經營一個社群當副業呢。」菁菁坦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