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詳細解讀十大名著(為什麼很多名著大多人都看不下去)

2023-09-14 18:29:18 3

以下文章來源於百裡初靈 ,作者百裡初靈

這幾年有一個現象,知識付費大行其道,網絡小說改編熱火朝天,但名著卻越來越少人問津了。

甚至還有一些新的聲音出來批判名著三觀不正。

我們從小被教育讀名著,但是為什麼要讀名著呢?以下這篇文章希望能帶給你一些思考——

本文來自豆瓣用戶@百裡初靈因篇幅緣故,本文有刪減

01

這個世界是有其運轉規律的,並且這個規律並不以我們懂不懂,知不知道,相不相信為轉移。

特別是社會法則,人的心理規律等等,紛繁複雜,變量眾多,一個微小的變量便會影響到整個事態的走向。

而同一件事,哪怕是相同的結果,其中變量互相作用的過程也可能完全不同;因而哪怕表面上看起來是差不多的事情,性質卻可能完全不同。

社會學、經濟學、心理學等等就算已經成為了成熟的學科,依然無法像自然科學那樣清楚明白地揭示其中的規律,可見其複雜程度。

而名著,其實就是在儘量真實可靠,符合規律的情況下,生動細膩地還原一部分事實真相。

通俗點說,就是名著是在講真故事。

就算它故事是編的,它依然編得絕大部分符合邏輯,遵循規律。不會把你帶溝裡去!並且它細節詳實。

舉個例子,大部分名著心理描寫極其豐富、生動、真實。換句話說,就是它儘可能地給出了更多的變量的描繪,有助於你分辨事實真相,掌握規律。

至於你看不看得懂,看不看得下去,有什麼關係呢?規律並不會因你而改變。

說誇張一點,很多自然規律,就算人類滅亡了,它依然會存在,並且不會有任何改變!

為什麼掌握事情發展的真正的規律如此重要?

因為對這些規律的認知會組成你的三觀,而三觀,會指導你的行為。

小到下一頓吃什麼,大到事業的選擇、配偶的挑選。這些選擇最終會決定你身體健康與否、貧富與否、幸福與否。

但很多人是意識不到自己在做決定,也沒有為選擇負責的認知。

有的人是被別人特別是父母完全掌控,從吃什麼穿什麼到幹什麼,都被別人安排好了,自己沒有做決定的權力和意識;

有的人是稀裡糊塗地做決定,別人說什麼他做什麼,社會宣傳什麼他聽什麼,公眾號鼓吹什麼他信什麼,即隨波逐流;

……

對這些人來說,掌握真正的規律就沒什麼意義,他們不主動做出選擇,因此也沒必要去了解選擇的真正後果是什麼。

他看的東西,說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對他來說,無所謂。

只有對於想要掌控人生的人來說,名著才是有用的,而且相當有用。他們迫切地需要去了解真正的規律,以便做出正確的選擇,過上更好的生活。

可惜我們的社會,太多人連覺醒自我意識,發揮主觀能動性都不敢或不知道,所才會出現,大多人不明白名著為何為名著的現象。

他們沒有自我選擇的意識和經歷,所以也無法有對錯誤選擇的懊悔和反省,就更不會有對正確選擇的迫切需求。

因此就發展不出對真正的規律的渴望,就理解不了名著的作用。

要想做出正確的人生選擇,必須去追逐真正的規律。

名著就是時間長河中大浪淘沙淘出來的真金,就是時間和過往的聰明人替我們遴選出的無限貼近真實的內容,免去了我們自己挑選所要花費的巨大的時間、精力和辛苦。

但人類社會任何好的東西總會被別有用心或品格低下的人所利用因而沾染上很多噁心的塵埃。

比如,權威性:

一幫掌握了話語權自詡為知識分子的人打壓優秀作家的作品,讓真正好的作品卻沒能進入名著之列;

我在知乎看過一個孩子喜歡看《人間失格》怎麼辦的問題,高贊答案就是甩出一堆名著作者和書名,其實就是利用權威來壓制和羞辱別人的閱讀愛好;

老師或一些家長會強迫孩子去讀名著卻講不出任何合理且具有說服力的理由等等。

這裡,名著成為了權威的象徵,成了一部分人用來壓制別人的工具。

而被壓制者,自然會對名著產生反感,特別是孩子。

不少人對名著的排斥,就是從這裡來的。其實,這只是對權威的反感,而不是對名著本身的反感,大多數名著反而是提倡人格平等,反對權威壓制的。

很多人因為這些噁心的塵埃,從而對名著產生了誤解和排斥,是很可惜的,也是落入了別人的圈套,捨棄了對自己很有用的東西。

就算並不是所有優秀的作品都能成為名著傳下來,但流傳下來的名著已經卷帙浩繁,其中的營養,一個人,究其一生,都不一定能吸收完了。

所以,抹去那些蒙蔽了自己的塵埃,擦亮雙眼,去發現名著本身的價值和作用吧。

02

名著的作用,並不是直接的,你碰到了什麼問題,去看一看名著,馬上就能找到解決方法。不是這樣的。

前面我們講過了三觀的重要性,名著的作用,就是替你打好三觀的基礎,幫助你構建一個優秀的底層認知框架,這個工作是漫長而無形的,所以大多數人都忽視了。

因為漫長,不是立竿見影,所以在這個急功近利的社會,對於那些急於求成的人來說,名著就是沒用的;

因為無形,所以那些認為吃最後一個饅頭就能飽,前面的饅頭都是浪費的人,自然也無法理解名著的作用。

他們會急於尋求馬上就能解決問題,馬上就會暴富的方法。

在這個信息爆炸的年代,網上充滿了這樣的誘惑。資本想要撈錢,公眾號想要收智商稅,網文想要流量……這時候,篩選信息的能力就極其重要。

當代社會,永遠不會是誰的觀點最好,最真實,最正確,對人最有利,誰的觀點就最受歡迎。

永遠是,誰的資本最雄厚,誰的拳頭最硬,誰最有誘惑力即誰最能抓住人性弱點,誰大行其道。

這也是為什麼名著往往是以前的東西,必須經過時間的沉澱,因為那時候的有錢有勢者已經死了,他們無法再因為作者揭露真相斷了他們財路而打壓和迫害了;

或者作者也已經死了,迫不迫害也無所謂了;人們終於敢面對真相,承認現實了。

這也是好多人覺得名著無用的一個很無奈的原因,名著往往具有時代局限性,它無法直接解決你當前面對的問題。

你只能去搜索各種正當時的資料,自己完成這個大浪淘沙的過程。

這時候,看多了名著,看多了真的故事, 你的鑑別能力自然就上去了;就跟摸多了真錢的銀行職員,見多了真古董的富貴子弟,一眼就能看穿真假,一個道理。

一旦真的讀過對自己真正有用的書,那麼,被篡改過的東西就很難再填入你的腦袋。

所以,從小閱讀名著其實非常必要。

這樣,從小就能不知不覺地架構起優秀的底層認知,夯實了三觀的基礎,具備了高端的篩選機制。

對以後脫離父母庇護,進入社會,自己分析問題、查找資料、解決問題、做出人生選擇極有幫助。

比如,假如看過《包法利夫人》、《苔絲》、《茶花女》、《娜娜》等,便很難被現在網絡上流行的外貌至上論,笑貧不笑娼的風氣帶歪。

也一開始就不會相信田園女權,這些歪理邪說對女性生活道路的選擇和追求愛情、婚姻的幸福,都是災難性的。

這幾本書生動而真實地描寫了這些女性悲慘的一生,揭露了社會的複雜和殘酷,也有細膩的心理描寫,揭示了她們的悲苦。

而網絡營銷呢,則會簡化故事,淡化社會現實,剔除心理描寫,就讓人誤以為成功很容易,放棄尊嚴出賣身體也不會有痛苦。

拿這幾本書舉例,他們可能就會截取其中的一個片段,比如苔絲剛被包養的時候,茶花女被貴族們眾星拱月的時候,娜娜攀上權貴的時候,炫耀一下她們的美食華服金屋豪車,然後宣揚外貌至上,賣身光榮,一定要嫁有錢人。

他們就是這樣利用現實裡的某些名媛來做文章的,至於那些女人的現實生活,真實內心,她們成功的真正原因,誰知道呢?

反正大批的人會信,精明的商人們只收割智商稅,減肥產業、整容產業要賺錢,很多人被帶歪。

我身邊就有現實的例子,到現在都過得不好,人生選擇的失誤是會有後果的。

我看過了書,也看過了現實,於是有了自己的想法,並且這些想法指導著我努力去過好自己的生活。

比如,假如看過《百萬英鎊》,便很容易理解為什麼做傳銷、微商和P2P的一定要假裝很有錢,他們要裝作拿著百萬英鎊。其實他們窮得像乞丐,只想要你的錢。

很多人會被騙,就和故事裡一樣,一旦你拿著百萬英鎊,別人就會送錢給你。

由無限貼近真實的內容構成的優秀作品能夠避免你被騙,它們和現實交相輝映,幫助你產生自己的思想。

在成長過程中,以名著為基礎奠定的思想體系,會讓人一生受益無窮。

03

工具書的作用是直接的,而名著的作用是間接的。

工具書是已經把規律總結好了,直接給你觀點,你立刻就可以拿去用,指導你的生活。

而名著是教會你思考的能力,讓你自己去總結規律,得出觀點,做出人生選擇。

但這些已經得出的觀點,很可能是錯的或者別有用心的。比如網絡營銷或流行書為了賺錢故意炮製出的虛假法則,既得利益集團為了統治故意宣傳的洗腦觀點……

就連最好的學校,最真誠的學者,他們的教材和著作,很多也是錯的。

並不是故意欺騙你,也不是別有用心為了賺錢或什麼陰謀,而是人類的水平總是有限的,人們當時,對於自然法則的發現和總結,就只能到那個水平。

智慧亙古不變,但知識更新換代很快。

比如,政治、經濟、社會、心理等學科就是在迅速進步的,後人不斷推翻前人的論斷。

所以,哪怕當代最優秀的學者的著作,都很有可能存在錯漏,不可全信。

因此,現象的描述十分重要。只要忠實地記錄下真實的故事,隨時能夠從中總結出規律,並且啟發出人的思考能力。真實的故事裡能悟出很多道理。

這就是為什麼,古往今來的教育,對小孩子,總是從講故事開始。

因為論斷性的東西,很容易陷入偏見和錯誤,而且難啟發思考;而完整的故事,沒有先入為主的論斷,從每個角度都能進行思考,想錯了也不要緊。

名著就是大孩子和成人的好故事,從每個角度去看都很有啟發,主角和配角都很真實,都能分析思考。

真實的優秀的故事能帶來思辨。並且隨著自己社會閱歷的提升,還能不時地回想起情節,領悟出更深的見解。

當你通過閱讀名著,獲得了獨立思考的能力,再去讀工具書、網文、公眾號等等就基本不怕了,你大體能分辨對錯,取其精華,去其糟粕。

並且很多即時的資訊,最新的研究,也必須從這些途徑中獲得。

並且,名著能讓人獲得很多卓越的思考能力。

比如,玻璃心的問題,我時常就會想到《追憶似水年華》裡小小的作者躺在床上期盼著媽媽來給他晚安吻的情節,絕對是很玻璃心加想得多了。

這讓我覺得我在這個世界上不是孤單的,是有同類的,讓我開始學著接納自己和嘗試去解決問題。

名著講故事包含的內容一般都很廣,包羅萬象,就啟發我學會了看問題不是只看一個面。

我去查了心理學方面的書籍,發現並不能解決問題,必須把對於社會和經濟方面的了解都加進去才行。

名著讓我學會了拆分和組合。

我會把很多學科的內容糅合在一起來解決問題。人生是雜學,很多時候,一個問題,需要很多知識才能解決掉。

就像現在新興的政治哲學、行為金融學等等。僅僅一個學科無法解決實際問題,現實往往都很複雜。

對於各個不同行業的工具書,和自己的思索內容,進行拆分組合,靈活運用,來解決問題,這個思維模式很重要。

其實,這也說明了,只有獨立思考,才能解決問題;只有自己具備了獨立思考的能力,才能讓工具書有效發揮作用。

再比如,我看《烏合之眾》,我覺得有的地方講得很精彩,但有的地方就比較偏激和狹隘。

名著教會了我領悟的能力,一個故事,我隨著年齡的增長,閱歷的增加,見解也在不斷加深。

那麼,對群體的了解是否也是如此呢?

於是,我又發現了《群體的智慧》這本書,並且意識到了,群體心理其實也是在不斷進化發展的,我對於群體心理的了解也應該隨之而發展。

《烏合之眾》和《群體的智慧》這兩本工具書,都有其正確和錯誤的地方,但卻都能啟發我而不會誤導我。

我想說的是,人的思想,應該是在不斷的領悟中不停地進化的。

這就是通過名著建立三觀附帶的好處,是帶來了思想體系和思考能力的,所以你的三觀是動態的,是在不停地進化發展的。

如果直接接受觀點,比如,直接通過學科學習,或直接接受宗教三觀,則人的三觀很容易就是靜態的,不會發展變化。

這就是為什麼有的人很固執,有的人年紀越大越偏執,有的人雖然學歷很高卻完全沒有思想,有的人很難適應新環境,有的人三觀會崩塌……

因為他們沒有領悟和進化的能力。

網絡文學和名著其實根本不是對立的,名著就是浩如煙海的小說裡寫得極好的那一部分。

名著就是脫胎於通俗小說的,現在的網絡小說其實就是通俗小說嘛,通俗小說寫到極致,情節真實,語言優美,就是名著了呀。

把網絡小說和名著對立起來,反而會招致孩子對名著的反感。

我一直覺得《基督山伯爵》就是通俗小說過渡到名著的代表,它情節精彩又符合邏輯,描寫的當時法國社會的情景也比較真實。

只是我們現在的網絡小說裡還沒有出現情節和文筆都達標的。

我發現一個好玩的現象:名著裡對於社會是有很多生動而真實的描寫的,對於爬升階層的內容也不迴避,比如《紅與黑》。

而網絡小說,由於作者沒有足夠的智慧和水平,總是通過投機取巧的方法來提升階層,比如,重生、穿越,這樣很容易就知道以後會發生什麼了,就不需要自己來觀察、分析和預測。

但是看這些投機取巧的東西,什麼也學不到啊。以後怎麼混社會,怎麼提升階層,還是腦袋空空,對自己有什麼好處呢?

唯一的好處就是消遣,能夠發洩情緒,放鬆大腦,我閒暇的時候也是很喜歡看網絡小說的,不用動腦子,還能挑動情緒,很爽。

只是看著看著就會膩,會很想看到高質量網文。

其實本來就該是這樣發展的,讀者的口味會越來越刁,對於重複的橋段和腦殘的情節逐漸膩味,對於高質量網文的需求會出現。

頂尖網文作者早就缽滿盆滿,實現了財富自由,不需要再迎合讀者,可以寫自己想寫的東西。

網文市場蓬勃發展,投資者聞腥而來,資本飽和,連邊邊角角都有錢去,堅持寫作高質量文的小眾作者都能賺到錢,有條件再接再厲創造更優秀的內容。

這時候,屬於我們這個時代的名著,就會誕生!

04

為什麼很多人看名著看不下去呢?

除了權威壓制帶來的反感,還有深度閱讀能力和情感反饋機制被破壞的原因。

名著裡的信息密集度很高,如果長期看被打薄了的網絡內容,再看信息密集度高的東西就很難看進去。

我老寫長文也是因為看名著形成的深度思維模式,名著信息密度高,且很多架構寬廣,包羅萬象,比如《悲慘世界》,經常看這些不知不覺會形成相同的思維模式。

考慮問題時,自然而然就會多角度全方位去想,會一下冒出很多想法和念頭。

但現在流行的模式是打薄,簡化為一個觀點,最好還得偏激,偏激吸引人;用很小白的語言,一行一個段落等極易吸收的排版模式;網文現在也是越小白的越流行。

但這樣會破壞人的深度思考能力,長期接觸打薄的文字,人的思維能力也會越來越弱。

看不進名著其實只是微不足道的一點,真正的害處是:你的思維能力下降了,但現實生活中碰到的問題的難度卻並沒有下降,甚至還提高了。

這裡就形成了一個惡性循環:

對個人來說,思維能力越來越弱,處理現實問題越來越困難,提升階層越來越難。

但困境越大,他們就越依賴於那些打薄速成的網絡內容;越依賴於此類網絡內容,思維能力就越差。

比如,現在網絡上流行的所謂大格局,貴族思維。

其實只要你讀了名著,全部都會有。我看了《史記》,學會了想問題從歷史和大勢的角度去考慮;

想了解貴族生活和思維模式,《紅樓夢》,《追憶似水年華》,託爾斯泰的好多作品,真正的貴族寫的,誠實地描述了貴族的所思所想。

名著大多是真誠的,不會像公眾號那樣騙人。

所以我現在考慮問題,經常會從個人、社會、種群等多角度去分析,也會從歷史和大勢的角度去考慮,處理問題同理,也會做人生規劃,事業規劃。

這種大格局的,所謂的貴族式思維模式,都是名著給的。

特別是對窮人來說,名著的作用是巨大的,能彌補貧窮造成的不見多識廣。

這種思維能力的逐漸缺失, 不但對個人是毀滅性的;對整個社會和種族,同樣是毀滅性的;唯一的好處就是資本的轉移。

整個社會裡,種族中,思維能力強的個體越來越少,則發明創新越來越少,社會進步,種族發展便舉步維艱。

這時候,優秀的底層認知,良好的思維體系,並不能讓你賺到錢;反而,因為太有人格和遠見,會讓你混得遠不如劣幣。

這也是很多人覺得名著無用的原因,甚至可能是最大原因:賺不到錢!

建立底層認知很慢,沒錢的人等不起。

優秀的思維模式帶來的高端的預測和決策能力,上層人士極端需要,但對於一窮二白的人來說,實在是沒什麼用。

看名著類似於貴族教育,能讓你學會判斷大勢,懂得趨利避害,會為社會、國家考慮,為種族利益考慮,人格高尚,關注自我發展、精神生活,嚮往自我實現,目光充滿了遠見……

但就是無法做到一點:一夜暴富!

就像古時文人,胸懷韜略,腹滿經綸,但混不進決策層,那也是窮困潦倒,滿肚子學問全浪費了。

個人的發展,種族的進步,和賺錢,往往是不統一的。有遠見的價值觀,更適合於守成而不是創業。

沒有智慧的人,賺到了錢也是守不住的,比如《大敗局》裡的一個個故事。打薄自己的文字,毀掉自己種族的思想,也是很可怕的,歷史長河中,消失了的文字和種族,比比皆是。

但,第一桶金都沒有的人,想不了那麼多,他們只想知道怎麼暴富,其它的都是沒用的。

05

網文還會有一個又一個的爽點,為了更吸引人,現在爽點更密集了,給人情緒反饋的時間也越來越短,這時候人就很難看進去平淡的名著。

但名著是更接近於現實的,也就是說,常看網文的人,其實也已經適應不了現實生活的節奏了。

真正的害處是:你的情緒反饋機制已經被破壞了,和現實節奏不和諧了。

現實生活裡,你付出努力,再得到反饋的時間太長了,因此很多人都會變得特別浮躁,很難再進行長期的努力,由此也更難獲得人生的成功。

他們需要一夜暴富,需要十幾二十歲就功成名就,但這在現實生活裡是很難發生的。

真實的生活裡最多的是持之以恆的努力獲得了一點點回報,混個溫飽。於是他們越發迷戀於各種虛假的成功學,騙人的投資,被收割得更慘。

這就引出了名著一個重要的作用:安撫人心。

名著能夠緩解痛苦,能夠讓人從容體面地面對貧窮,不被愛,事業失敗,生活破碎……

當你覺得自己特別慘,慘到無法承受的時候,你也總能在名著裡找到類似的角色,找到共鳴。

這能讓你避免,為什麼天底下我最慘,我為什麼要這麼慘,之類的瘋狂的想法,名著能向你揭開生活殘忍的真相,真實的世界是極其殘酷的。

意識到這一點,便不會再因為無知而狂亂。很多人擺脫不了這一點,因為他們看不到真相。真相具有強大的治癒力量。

當我怨恨被原生家庭拖累,毀了我的一生,荒廢了十幾年的光陰,又婚姻失敗,一事無成的時候,《復活》從我的腦子裡冒了出來,它教會我人是可以自我成長的,可以看到廣闊的世界,重新尋找人生的意義。

生命不該拘泥於金錢和愛情,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成長,人總是還有找到幸福快樂的可能的;而我現在,也做到了這一點。

當我被跨國搬家搞到崩潰,我的所有的書都帶不走號啕大哭的時候,李清照的《金石錄後序》就浮現在腦中。

她帶著那麼多的輜重,丈夫去世,只能靠自己一個人躲避戰亂,他們夫婦省吃儉用各種辛苦才搜集來的古董,一路扔掉,自己一個人住的時候還被人挖牆偷掉了一筐字畫,還要擔心被人迫害……

不敢想像她是怎麼堅持下來的。戰亂真的很慘,我如果不勇敢地跨出這一步,也會很慘。於是我就擦擦眼淚,繼續行動了,再大的困難也過來了。

還有我覺得很好但別人可能不在乎的一點,就是一旦你學會了欣賞文字的美,閱讀名著也會帶來一種無上的享受,和網文的爽是完全不一樣的,沒有浮躁,是一種很愉悅和充實的滿足感。

總而言之,名著能讓你平靜幸福地做個普通人。

這也是我喜歡名著的地方,它會有真實的心理描寫,在意人的內心感受;和現在社會上充斥的金錢至上的價值觀很不一樣。

幸福和快樂才是最重要的,錢只是一個工具。

但在這個浮躁的社會,很多人根本不會去考慮人生規劃,社會發展,種族進步之類的問題,也不相信錢不是萬能,幸福快樂才是人生的真諦。

所以他們完全不能理解名著為何為名著。

,
同类文章
葬禮的夢想

葬禮的夢想

夢見葬禮,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個要素的五個要素,水火只好,主要名字在外面,職業生涯良好,一切都應該對待他人治療誠意,由於小,吉利的冬天夢想,秋天的夢是不吉利的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

找到手機是什麼意思?五次選舉的五個要素是兩名士兵的跡象。與他溝通很好。這是非常財富,它擅長運作,職業是仙人的標誌。單身男人有這個夢想,主要生活可以有人幫忙
我不怎麼想?

我不怎麼想?

我做了什麼意味著看到米飯烹飪?我得到了這個夢想,五線的主要土壤,但是Tu Ke水是錢的跡象,職業生涯更加真誠。他真誠地誠實。這是豐富的,這是夏瑞的巨星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夢想你的意思是什麼?

你是什​​麼意思夢想的夢想?夢想,主要木材的五個要素,水的跡象,主營業務,主營業務,案子應該抓住魅力,不能疏忽,春天夢想的吉利夢想夏天的夢想不幸。詢問學者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

拯救夢想什麼意思?你夢想著拯救人嗎?拯救人們的夢想有一個現實,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宮官方網站拯救人民夢想的詳細解釋。夢想著敵人被拯救出來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2022愛方向和生日是在[質量個性]中

[救生員]有人說,在出生88天之前,胎兒已經知道哪天的出生,如何有優質的個性,將走在什麼樣的愛情之旅,將與生活生活有什么生活。今天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

夢想切割剪裁什麼意思?你夢想切你的手是好的嗎?夢想切割手工切割手有一個真正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官方網站夢想的細節,以削減手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

夢想著親人死了什麼意思?你夢想夢想你的親人死嗎?夢想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夢想世界夢想死亡的親屬的詳細解釋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

夢想搶劫什麼意思?你夢想搶劫嗎?夢想著搶劫有一個現實的影響和反應,也有夢想的主觀想像力,請參閱週恭吉夢官方網站的詳細解釋。夢想搶劫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

夢想缺乏缺乏紊亂什麼意思?你夢想缺乏異常藥物嗎?夢想缺乏現實世界的影響和現實,還有夢想的主觀想像,請看官方網站的夢想組織缺乏異常藥物。我覺得有些東西缺失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