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溫容器的製造方法
2023-09-14 18:30:45 2
保溫容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的保溫容器,包括:容器體,所述容器體包括上端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一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一開口側壁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外側的外層開口側壁,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外層開口側壁形成一上端開口的凹槽;容器蓋,所述容器蓋包括下端開口的第二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二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二開口側壁,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的厚度與所述凹槽的槽寬相匹配;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第二開口側壁卡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所述第二開口側壁暴露在空氣中,從而避免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所述第二開口側壁被細菌、粉塵等汙染物汙染,提高使用衛生。
【專利說明】保溫容器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保溫【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保溫容器。
【背景技術】
[0002]保溫容器指用於保持食物等物品溫度的容器,例如暖壺、保溫杯、燜燒杯等等。其中,暖壺是一種日常用品,外面有竹篾、鐵皮、塑料等做成的殼,內裝瓶膽。瓶膽由雙層玻璃製成,夾層中的兩面鍍上銀等金屬,中間抽成真空,瓶口有塞子,可以在較長時間內保持瓶內的溫度。盛熱水的通常叫暖水瓶;盛冷食的通常叫冰瓶。
[0003]保溫杯和燜燒杯是從暖壺發展而來的,保溫原理與保溫瓶一樣,只是人們為了方便把壺做成杯。保溫杯一般是由陶瓷或不鏽鋼加上真空層作成的盛水或盛食物的容器,頂部有蓋,密封嚴實,真空絕熱層能使裝在內部的物體延緩散熱,以達到保溫的目的。
[0004]現有技術中的保溫杯的使用方法一般是:將杯蓋旋下作為杯子,將保溫杯中的熱水倒入杯蓋中飲用。然而,現有技術中的杯蓋的外壁一直暴露在空氣中,容易被細菌、粉塵等汙染物汙染,當使用者的口接觸到杯蓋的外壁時,細菌、粉塵等汙染物進入使用者的體內,影響使用者的健康。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保溫容器,可以有效地避免使用者接觸細菌、粉塵等汙染物。
[0006]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保溫容器,包括:
[0007]容器體,所述容器體包括上端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一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一開口側壁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外側的外層開口側壁,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外層開口側壁形成一上端開口的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高度大於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的高度;
[0008]容器蓋,所述容器蓋包括下端開口的第二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二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二開口側壁,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的厚度與所述凹槽的槽寬相匹配;
[0009]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第二開口側壁卡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
[0010]可選的,所述容器蓋還包括一容器蓋側壁和容器蓋頂壁,所述容器蓋側壁位於所述第二開口側壁上方,並與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相連,所述容器蓋頂壁連接所述容器蓋側壁。
[0011]可選的,所述容器蓋側壁的外壁與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的外壁形成一與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相對應的凸面,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凸面和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相接合,所述容器蓋側壁的外壁和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的外壁相平。
[0012]可選的,所述容器蓋頂壁具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與容器蓋側壁之間設置有一密封環。
[0013]可選的,所述凸部為一凸環,所述凸環的內側設置有一隔溫件。
[0014]可選的,所述容器體還包括一本體壁,所述本體壁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下方,並與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相連。
[0015]可選的,所述本體壁為雙層中空結構,所述本體壁內具有一第一空腔。
[0016]可選的,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為雙層中空結構,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內具有一第二空腔,所述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通。
[0017]可選的,所述凹槽的底部設置有一密封墊。
[0018]可選的,所述凹槽的深度為Icm?5cm,所述第一開口側壁比所述外層開口側壁高Icm ?5cm0
[0019]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保溫容器具有以下優點:
[0020]在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保溫容器中,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第二開口側壁卡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所述第二開口側壁暴露在空氣中,從而避免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所述第二開口側壁被細菌、粉塵等汙染物汙染,提高使用衛生。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1]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器體的剖面示意圖;
[0022]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器蓋的剖面示意圖;
[0023]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保溫容器的容器體和容器蓋扣合時的結構示意圖;
[0024]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採用容器體飲水時的示意圖;
[0025]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採用容器蓋飲水時的示意圖;
[0026]圖6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容器蓋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7]下面將結合示意圖對本實用新型的保溫容器進行更詳細的描述,其中表示了本實用新型的優選實施例,應該理解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修改在此描述的本實用新型,而仍然實現本實用新型的有利效果。因此,下列描述應當被理解為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廣泛知道,而並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
[0028]在下列段落中參照附圖以舉例方式更具體地描述本實用新型。根據下面說明和權利要求書,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特徵將更清楚。需說明的是,附圖均採用非常簡化的形式且均使用非精準的比例,僅用以方便、明晰地輔助說明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目的。
[0029]本實用新型的核心思想在於,提供一種保溫容器,包括:容器體,所述容器體包括上端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一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一開口側壁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外側的外層開口側壁,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外層開口側壁形成一上端開口的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高度大於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的高度;容器蓋,所述容器蓋包括下端開口的第二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二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二開口側壁,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的厚度與所述凹槽的槽寬相匹配;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第二開口側壁卡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可以有效地避免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所述第二開口側壁暴露在空氣中,從而避免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所述第二開口側壁被細菌、粉塵等汙染物汙染,提高使用衛生。
[0030]以下,接合圖1-圖5具體說明本實施例的保溫容器,其中,圖1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器體的剖面示意圖;圖2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容器蓋的剖面示意圖;圖3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保溫容器的容器體和容器蓋扣合時的結構示意圖;圖4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採用容器體飲水時的示意圖;圖5為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採用容器蓋飲水時的示意圖。在本實施例中,以保溫容器I為保溫杯為例進行說明,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所述保溫容器I還可以為燜燒杯等等。
[0031]所述保溫容器I包括容器體和容器蓋。如圖1所示,所述容器體10包括上端開口的第一容納腔110、圍繞所述第一容納腔110的開口 111的第一開口側壁120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的外側的外層開口側壁130,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環繞所述第一開口側壁 120。
[0032]其中,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和外層開口側壁130形成一上端開口的凹槽140,所述凹槽HO具有一特定深度,以保證可以容納第二開口側壁。較佳的,所述凹槽140的深度Dl為Icm?5cm,例如2cm、3cm、4cm等等,可以保證所述第二開口側壁具有合適的高度。但是,所述凹槽140的深度Dl並不限於為Icm?5cm,還可以更深或更淺,在此不做贅述。
[0033]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高出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 —高度D2,使得使用者的口可以接觸到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較佳的,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高出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的高度D2為Icm?5cm,可以保證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具有合適的高度。但是,所述高度D2並不限於為Icm?5cm,還可以更高或更低,在此不做贅述。
[0034]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容器體10還包括一本體壁160,所述本體壁160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下方,並與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相連,所述本體壁160還連接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以形成所述凹槽140。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壁160、第一開口側壁120、外層開口側壁130可以一體成型,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中,還可以所述本體壁160和第一開口側壁120 —體成型,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單獨成型。
[0035]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本體壁160為雙層中空結構,所述本體壁160內具有一第一空腔161,以增加保溫性能。較佳的,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也為雙層中空結構,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內具有一第二空腔121,以進一步提高保溫性能,優選的,所述第一空腔161和第二空腔121相通。
[0036]如圖2所示,所述容器蓋20包括下端開口的第二容納腔210、圍繞所述第二容納腔210的開口 211的第二開口側壁220,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的厚度與所述凹槽140的槽寬相匹配,以使得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剛好可以裝入所述凹槽140。
[0037]所述容器蓋20還包括一容器蓋側壁230和容器蓋頂壁240,所述容器蓋側壁230位於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上方,並與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相連,所述容器蓋頂壁240連接所述容器蓋側壁230。較佳的,所述容器蓋側壁230的外壁與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的外壁形成一與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相對應的凸面221,以使得當所述容器蓋20扣合在所述容器體10時,所述凸面221和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相接合,所述容器蓋側壁230的外壁和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的外壁相平。
[0038]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容器蓋頂壁240具有一凸部250,所述凸部250與容器蓋側壁230之間形成一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設置有一密封環260,當所述容器蓋20扣合在所述容器體10時,所述密封環260用於將所述容器蓋20和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進行密封。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凸部250、容器蓋頂壁240、容器蓋側壁230和第二開口側壁220 —體成型,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所述凸部250和容器蓋頂壁240還可以單獨成型。
[0039]較佳的,如圖2所示,所述凸部250為一凸環,所述凸部250的內側設置有一隔溫件270,當所述容器蓋20扣合在所述容器體10時,所述隔溫件270用於防止熱量從所述容器蓋頂壁240處流失。優選的,所述隔溫件270為中空結構,以達到更好的保溫效果。
[0040]如圖1所示,在本實施例中,所述凹槽140的底部設置有一密封墊150,可以對所述容器蓋20和所述容器體10進行雙重密封,並且有利於延長所述密封環260的使用壽命。
[0041]為了扣緊所述容器蓋20和所述容器體10,所述保溫容器還包括扣緊裝置,在本實施例中,所述扣緊裝置為螺紋鎖緊:螺紋170 (入圖1所示)和螺紋280 (入圖2所示)。在圖1中,所述螺紋170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的外壁,在圖2中,所述螺紋280位於所述容器蓋側壁230的內壁。在本實用新型的其它實施例,所述螺紋170還可以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所述外層開口側壁130的內壁,所述螺紋280位於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的外壁。此外,所述扣緊裝置並不限於為螺紋鎖緊,還可以為卡扣鎖緊,此為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可以理解的,在此不做贅述。
[0042]如圖3所示,在所述保溫容器I內裝上熱水,所述熱水放置於所述第一容納腔110。當所述容器蓋20扣合在所述容器體10時,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卡入所述凹槽140,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210。由於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卡入所述凹槽140,所以,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不會接觸到外界環境中的細菌、灰塵等汙染物。由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210,所以,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不會接觸到外界環境中的細菌、灰塵等汙染物。
[0043]當需要飲用所述保溫容器I內的熱水時,將所述容器蓋20打開。如圖4所示,如果所述第一容納腔110內的熱水的溫度不是太高,則可以直接使用所述容器體10飲水。使用者的口可以直接接觸圖4中的a區域,以喝到所述第一容納腔110內的熱水。由於a區域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120上,所以,所述a區域未被汙染。
[0044]如果所述第一容納腔110內的熱水的溫度太高,使用者的口直接飲用所述第一容納腔110內的熱水可能會被燙傷。則可以將部分所述第一容納腔110內的熱水倒入所述第二容納腔210,如圖5所示。使用者的口可以直接接觸圖5中的b區域,以喝到所述第二容納腔210內的熱水。由於b區域位於所述第二開口側壁220上,所以,所述b區域未被汙染。
[0045]在本實施例中,無論使用者使用所述容器體10和所述容器蓋20飲水,盡可以保證使用衛生。
[0046]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如上所述,但是本實用新型的所述保溫容器並不限於上述公開的範圍。如圖6所示,為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中容器蓋的剖面示意圖,在圖6中,與圖1-圖5相同的標號表示與本實用新型一實施例中相同的部件。在本實用新型又一實施例的容器蓋中,所述凸部350為一凸塊,所述凸塊350為中空結構,用於保溫。所述凸塊350位於所述容器蓋頂壁240的中心位置,所述凸塊350與所述容器蓋側壁230之間形成一環形槽,所述環形槽內設置有一密封環260。圖6的結構亦可以進行密封並達到保溫效果,亦在本實用新型的思想範圍之內。
[0047]顯然,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可以對本實用新型進行各種改動和變型而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範圍。這樣,倘若本實用新型的這些修改和變型屬於本實用新型權利要求及其等同技術的範圍之內,則本實用新型也意圖包含這些改動和變型在內。
【權利要求】
1.一種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包括:容器體,所述容器體包括上端開口的第一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一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一開口側壁以及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外側的外層開口側壁,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外層開口側壁形成一上端開口的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的高度大於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的高度;容器蓋,所述容器蓋包括下端開口的第二容納腔、圍繞所述第二容納腔的開口的第二開口側壁,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的厚度與所述凹槽的槽寬相匹配; 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第二開口側壁卡入所述凹槽,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伸入所述第二容納腔。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蓋還包括一容器蓋側壁和容器蓋頂壁,所述容器蓋側壁位於所述第二開口側壁上方,並與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相連,所述容器蓋頂壁連接所述容器蓋側壁。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蓋側壁的外壁與所述第二開口側壁的外壁形成一與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相對應的凸面,當所述容器蓋扣合在所述容器體時,所述凸面和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相接合,所述容器蓋側壁的外壁和所述外層開口側壁的外壁相平。
4.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蓋頂壁具有一凸部,所述凸部與容器蓋側壁之間設置有一密封環。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凸部為一凸環,所述凸環的內側設置有一隔溫件。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容器體還包括一本體壁,所述本體壁位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下方,並與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和第二開口側壁相連。
7.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本體壁為雙層中空結構,所述本體壁內具有一第一空腔。
8.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開口側壁為雙層中空結構,所述第一開口側壁內具有一第二空腔,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相通。
9.如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的底部設置有一密封墊。
10.如權利要求1-8中任意一項所述的保溫容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凹槽的深度為Icm?5cm,所述第一開口側壁比所述外層開口側壁高Icm?5cm。
【文檔編號】A47J41/00GK204232987SQ201420775688
【公開日】2015年4月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2月4日 優先權日:2014年12月4日
【發明者】智慧 申請人:智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