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人傳讀後感550字
2023-09-14 08:41:45 2
篇一:《名人傳》讀後感
今天, 我讀了一本書,名字不叫作《名人傳》。
《名人傳》是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和「託爾斯泰傳」三部傳記組成。《名人傳》最突出的地方就是,多側面地去表現傳主們在身體上和精神上遭受的磨難以及他們對無限苦難的不懈抗爭和在抗爭中爆發出來的生命激情。縱觀三傳,羅蘭的英雄都有著共同的命運圖式和方向:經歷長期的磨難,有激流一般的生命力,體現生之意志的藝術創造和用痛苦換取歡樂的追求。
貝多芬、米開朗琪羅、託爾斯泰他們都是藝術家,藝術在他們手裡不是「生命之嚴肅的可有可無的鬧鈴」,而是「生命的最高和生命本來的形而上活動」。貝多芬的音樂就是他的生命;米開朗琪羅雕像的成形、毀棄、殘缺就是他心靈跳動的成功、毀敗、殘損;託爾斯泰的作品記錄了他精神探索的全部變化,託爾斯泰不能容忍像屠格涅夫那樣,一方面過著墮落的生活,一方面又宣揚什麼道德,他認為這是藝術外衣下的謊言,他們播下的決非火種。正是藝術創造中生命的投入與燃燒,正是充滿苦難的心靈在藝術作品中永不駐留的躁動,正是那種至死不悔的生命意志和將痛苦鑄成快樂的生存勇氣,使英雄們渾身充滿著焚毀一切腐朽,創造無限光明的激情。
《名人傳》的傳記裡,作者極力頌揚他們敢於正視黑暗現實,鞭撻腐朽社會,渴望自由,主持正義的精神;以造福人類為已任,堅持真理和信仰,追求「真正的藝術」而受苦受難的鋼鐵般的意志。
篇二:《名人傳》讀後感
今天,我滿懷敬意認真地閱讀了《名人傳》這本書。
這本書用精美、生動的語言詳細地介紹了許多名人,有至聖孔子、多才多藝的齊白石、工匠祖師爺魯班、藝術大師達。芬奇、偉大的作家大仲馬……他們為自己的國家,為世界,做出了莫大的貢獻!尤其是他們面對失敗和困難堅持不放棄理想的精神讓我敬佩。
比起他們我真的很慚愧。在我上幼兒園的時候,我就說要學小提琴,媽媽給我買了把小提琴,剛開始我還是挺喜歡的,但是,後來時間一長,就對小提琴厭煩了,連動都不想動,過了三年,媽媽又花了一些錢,把我送到李伯平老師那裡去學琴,一個暑假過去了,我把一些基本功學完了,第二年,我又半途而廢,第三年在市一小學了幾個星期,就不想去了。今年暑假媽媽繼續讓我學小提琴,看到跟我一起學琴的夥伴都已經考到五級了,而我從沒考過級,真是丟人。我發誓,這個暑假,一定要堅持學下去,不,永遠學下去。
於是我每天除了在老師那裡聯繫的兩個小時外,我從不嫌麻煩,把琴背回家,一有空就練,左手按琴弦的無名指、食指和中指都磨出繭子了。有時候胳膊發酸,真想放棄,可是想到《名人傳》裡那些取得成功的偉人,我咬咬牙,告訴自己決不放棄,堅持就是勝利。就這樣,在這段時間裡,我進步飛快,在一個月中一下子學到了三級,我心裡真的很自豪:我終於學到3級啦,挑戰自己,成功!媽媽的臉笑得像朵花。我決心明年一定要考4級或5級。
這本書使我明白了走向名人的路是曲折的,是需要堅持的,是需要信念的,是需要努力的,再加上99%汗水與辛苦!
篇三:《名人傳》讀後感
在暑假期間我讀了一本書名叫《名人傳》它是由法國著名作家羅曼 羅蘭他告訴了我們三位名人的英雄事跡分別是:貝多芬,米開朗基羅和託爾斯泰。一個是德國的音樂家,一個是義大利的雕塑家、畫家、詩人,另一個是俄國的作家,他們都是著名的天才,在人生悲傷的徵途上,為尋求真理和正義,為創造能表現真、善、美的不朽傑作,獻出了畢生精力。
貝多芬,他的音樂受到歡呼,他的困難卻幾乎無人問津,病痛一直伴隨著他。在生命的末日寫出了不朽的《歡樂頌》。米開朗琪羅,每從事一項工程,都必然遭到一批小人的嫉妒和怨恨,可他很努力,他同貝多芬一樣終身未婚,沒有能享受到真正的愛情。他直到臨終前幾天還整天站著塑像,終於留下傳世傑作。託爾斯泰,要面對整個貴族上流社會,以至被教會開除教籍。他在生命的最後一刻,下定了擺脫貴族生活的決心。他們都很悲慘,可卻創造出了偉大的傑作,他們或許受病痛的折磨,悲慘的遭遇,內心的惶恐。可他們依舊堅持。
貝多芬,他以自己的創作風格扭轉了維也納當時輕浮的風氣。米開朗基羅似乎命運註定他只能在無休止的幹涉中替別人幹活。不僅如此他的愛情也不太理想。 託爾斯泰是苦惱的:他本人擁有地位和財富,但他時常為自己的富裕的生活感到羞愧難安;他同情下層民眾,又對他們缺乏信心。因此,他厭倦自己的生活,決心和自己的社會決裂。
這就是名人的事跡,他們往往是悲慘的但同時也創造了一個又一個令人驕傲的傑作。
篇四:《名人傳》讀後感
這幾天我一直在讀《名人傳》這本書,昨天我看的是有關於貝多芬的事跡,他是一個偉大的音樂家,它有著勇敢堅強德意志。
但是今天我看的是米開朗琪羅,它既不是偉大的藝術家,也不是偉大的藝術家,他是一個刻苦鑽研讀書,工作的一位平凡的人。他每天只睡幾個小時,只吃幾片麵包,只喝幾口水。其餘的時間都忙於他的工作。就這樣他生活了18年,最後老了,各種傷病都來了,死神也曾幾次降臨到他身上,但是他仍堅持寫作,扔不怕艱難和苦楚,頑強的工作。
在書中,我們看到的是一個活的生命,一個真實的米開朗琪羅。他平易,但又超凡脫俗。他無以倫比的藝術天賦和創造力全部獻給了藝術,他追求藝術真善美之表現力的執著與忠誠更是感人。米開朗琪羅是無愧於那個時代,無愧於巨人的稱號的。
米開朗琪羅生於義大利的佛羅倫斯,那是文藝復興的發源地。他是一個精神的貴族。他是個天才。他有一種駭人的生命,猛烈地爆發,使他太弱的肉體與靈魂有所不能承擔。
在創造的不斷衝動中,他除了夜以繼日的工作,除此以外什麼都不想。他在繼續不斷的興奮中生活。
他一生致力於藝術的創造,試圖把真善美保存到永恆。
他的一生就在不息的藝術衝動與創造中渡過。無數的失敗,無數的成功,他走完了自已充滿坎坷的一生。最終他用自已的精神和生命為人類留下了無垠寶貴的財富。
從他的身上我學到了要刻苦鑽研,勤奮學習。我們今天可是幸福的在生活中學習,而米開朗琪羅確是在多少困難的環境下生活的,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美好生活抓緊學習,好好學習,那麼下一個偉人將會是你。
篇五:《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的作者是法國著名的思想家,文學家 _羅曼。羅蘭。《名人傳》記敘了貝多芬,開基米德。託爾斯泰這三位偉人苦難和坎坷的一生,同時也讚美了他們頑強拼搏的意志,和堅韌不拔的品格。此傳裡的三個人,雖然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畫家,另一個是作家。但在各自不同的領域裡,他們都是偉大的天才,都取得了舉世矚目的非凡成就!
我最喜歡音樂家貝多芬,貝多芬的童年並不像我們大多數孩子的童年幸福,貝多芬的童年是悲慘的。父親為了讓他在音樂方面有所成就。整天地把他關起來使用暴力逼著他學提琴或洋琴。值得慶幸的是,貝多芬不僅有相當高音樂天賦還很熱愛音樂,十一歲已經是樂隊成員,兩年後即成為大提琴手。世事不令人如意,正當他的音樂腳步遂漸站穩時,年輕的貝多芬遭受了前所未有的打擊,母親因肺病不愈而撒手人寰。隨之帶給他的是各種的壓力:父親因酗酒而被辭退。兩個兄弟還小,需要人照顧,此時的貝多芬擔起一家之主的重擔。
而在1796年後貝多芬一生的又一次磨難悄悄來臨。在1796年後的四年裡,貝多芬明顯感覺聽覺在逐漸衰退。儘量對家人,朋友、陌生人隱瞞他的殘疾。直到1801年他的朋友魏蓋勤醫生和阿芒達牧師才得知此事。1815貝多芬的聽力完全喪失聽力不得不用筆代替口與人交流。他的事業受到了具大的困難。1822年有一次貝多芬要求親自指揮演奏,但因為耳朵的關係,現場一片混亂,兩年以後,也就是1824年,貝多芬終於可以在臺上自如的指揮。
我要學習貝多芬的意志和品質。
篇六:《名人傳》讀後感
《名人傳》是羅曼·羅蘭的一部著作。這本書由《貝多芬傳》、《米開朗琪羅傳》、《託爾斯泰傳》三傳組成。其主人公分別為貝多芬、米開朗琪羅和託爾斯泰。 音樂巨人貝多芬是我們熟悉的偉人。他的一生是如此坎坷、曲折,命運是如此殘酷對待他。在他25歲時,他剛剛在樂壇嶄露頭角,耳朵開始失聰,這種對音樂家而言十分致命的疾病給他帶來的痛苦是非常人所不能想到的,誰又能想到他那不朽的傳世傑作優勢耳聾後寫的。在生活上,他一直是不幸的,由於貧窮和殘疾,他的感情生活充滿了悽苦和遺憾、、、、、但到最後他終於戰勝了疾病,戰勝了痛苦,戰勝了聽眾的平庸,戰勝了所有的磨難和障礙,登上了生命的巔峰。他說人啊只有靠你自己。
託爾斯泰作為小說家的偉大成就是無可爭議的,他是世界文學中巍然聳立的高峰之一。他勇於挑戰,勇於實踐,為了他心中的真理,他單槍匹馬,孤軍奮戰,不吝惜代價,也不考慮成敗。他那種不享富貴為榮,堅持不懈為人類的未來上下求索的精神,那種願為信念獻身的無所畏懼的精神,一切有志開創未來的人們,難道不需要在這位老者身上汲取勇氣麼!
米開朗琪羅是義大利文藝復興的一位特立獨行的藝術家,是視覺藝術史上的傑出人物,是無與倫比的畫家、雕塑家和建築設計師。在翡冷翠的國家美術館中,由一座為米開朗琪羅成為《勝利者》的百石雕像。這幅英雄的惶惑之像,這個折了翅翼的勝利之神,在米開朗琪羅全部作品中是永留在工作室中的唯一的作品。——它既是米開朗琪羅自己。既是他全生涯徵。
作者告訴我們要勇敢的與命運作鬥爭,只要你不屈服於命運,總有一天你會改變命運。人生就是奮鬥,幸福就產生在奮鬥之中,命運是自己掌握的。
篇七:《名人傳》讀後感
現在的一些小學生課外會看一些漫畫卡通或小說之類的書。中小學階段正是長身體長知識的時候,有計劃的閱讀一些好書,對自己的成長大有裨益。然而時間有限,書海無邊,讀什麼書呢?在這裡,我要向少年朋友們隆重推薦一本書——羅曼。羅蘭的偉大作品《名人傳》。
羅曼。羅蘭(1866——1944),是19世紀末20世紀初法國著名的批判現實主義作家、音樂史學家和社會活動家。他出生在一個律師家庭,上大學的時候曾與俄國大文學家託爾斯泰有書信來往,託爾斯泰的思想對他產生了深刻影響;羅曼。羅蘭的世界觀和創作中最突出的優點就是他的民主主義,以及對資本主義世界及其文化的批判。
「巨人三傳」包括《貝多芬傳》、《米開朗基羅傳》、《託爾斯泰傳》,三篇傳記,描寫的一個是音樂家,一個是雕塑家,一個是小說家。他們各自所處的領域不同,他們從來就不諱言痛苦,而事實上,他們的痛苦在常人看來又是難以想像的。貝多芬用痛苦譜寫的命運抗爭的音樂,為後世留下了享受不盡的精神食糧;米開朗基羅用一生的血淚創作了不朽的傑作;託爾斯泰則在他的小說中描寫了萬千生命的渺小和偉大,他用他的作品向世界傳播著愛的種子。他們堅信只要自己的靈魂能夠堅忍果敢,不因悲苦與去為難而一味的沉淪,那麼就定能衝破肉身的束縛,奔向人生的崇高境界。
優秀的傳記不僅能鼓舞人,還能使人更深刻的認識世界,了解人生。人類的一切成就,都是由自身創造出來的。就讓傳記成為我們人生上的一個伴侶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