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
2023-09-14 20:16:00 1
篇一:《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 張雪
放下書本,細細品味著書中的內容,我不禁感慨萬分。
科學家真如書上所說的那樣: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科學家是多麼勇敢,知難而進;科學是多麼謙遜,永不滿足;科學家是多麼好學,孜孜不倦;科學家是多麼堅定,捍衛真理········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由許多個在科學家身上發生的一個個小故事:獲得兩次諾貝爾獎的居裡夫人,潛心研究的牛頓和敢於「改錯」的王清任·······其中我最喜歡牛頓了,因為他非常謙虛,「不知世人對我怎樣看,不過我自己只是覺得好象在海賓玩耍的一個小孩子,有時很高興的拾著一顆光滑美麗的石子,但真理的大海,我還是沒有發現。」這就是牛頓所說的質樸的話語。
牛頓那麼謙虛,那回過頭來想想自己,我不禁羞愧萬分。
有一 天,我難得一次考了滿分,得意的拿著試捲走出了校門,正巧碰見了一個同學。我看他愁眉苦臉的,一定是沒考好。我略帶諷刺的說:「你怎麼考的這麼差,這張試卷很簡單的,你看,我都考滿分了。」說完,我便揚長而去。
《科學家故事100個》這本書讓我受益匪淺,讓我明白了要做一個謙虛的人。
篇二:《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 盛佳誠
科學家故事100個是一本好書,好多人都愛看,我從上個月就一直想買,但媽媽都沒有買,直到大前天,終於買了,誰都愛聽有趣的故事。
這本書講了100多位科學家的100多個小故事。在每一個故事前面,還附有這個故事的主人公一科學家的簡介。
這本故事告訴我,科學家是多麼勤奮,惜時如金,多麼勇敢,知難而進,多麼謙遜,永不滿足,多麼好學,孜孜不倦,多麼堅定,捍衛真理……
讀完這本書,你一定會被這些科學家熱愛科學,獻身科學的精神所感,動,並從中得到許多寶貴的教育。
從第一位華人太空人中我知道了中國第一個升入太空的是王贛駿,是1985年4月29日。
王贛駿說的一句話,使乾乾萬萬的炎黃子孫為之振奮:「我以我國血統為榮。我想。我為中國人爭了一口氣。
篇三:《科學家的故事一百個》讀後感
《科學家的故事一百個》是一本科普讀物,裡面講的都是科學家的故事。其中有不惜犧牲自己性命研究科學的阿基米德,有用了二十七年的心血寫了《草本綱目》的李時珍。
先說說阿基米德吧,他曾經花了一個晚上的時間研究一道題。他可認真了,直到士兵闖到他房間把劍擺到他面前,他才反應過來。可是他實在是一心放在學習上,沒想到他居然說了一句話:等一下,讓我把題目想好,你在殺我。這讓士兵愣住了,可是還是痛下殺手,一劍殺了他。他如此專心於研究,用了他的一生,讓我們敬佩。
再來說說我們中國的李時珍,他為了研究《本草綱目》費了不少心思,付出了很多。曾今他為了採藥,從山上摔下來,曾今他嘗草藥差點被毒死。他一生差點死過好幾次,他從不像其他人遇到問題就放棄,最後他終於研究出了《本草綱目》。
還有許許多多這樣的故事,有好多好多的人為了科學送命,都是值得我們銘記的。
篇四: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
暑假裡,我讀了《葉永烈講述科學家故事100個》,通過一個個小故事,我認識了昆蟲迷法布爾、站在巨人肩上的牛頓、輪船之父富爾敦、發明大王愛迪生、盲字的發明者布萊葉……,每一個故事都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其中最令我佩服的人就是盲字的發明者布萊葉。
布萊葉是位盲人,深知盲人的痛苦,為了讓更多的盲人能夠讀書學習,他勤奮好學,孜孜不倦,經過長期的摸索,終於創造了盲字,但是在當時的社會,沒有人看得起盲人的發明創造,所以他一直默默無聞,盲字也不被認可,直到1852年,他的盲人女學生在巴黎的音樂會上演奏了一首鋼琴曲,當大家問這位姑娘為什麼會取得卓越的成績時,姑娘只說了一句:「我的成績,不是屬於我的,而是屬於我的老師布萊葉。」大家這時才認識了布萊葉,報紙上也刊登了這條消息,當姑娘拿著報紙,激動地跑到布萊葉家時,他已經是氣奄息息了,過了幾天,年僅43歲的他就離開了人世。
布萊葉在苦悶、孤獨、艱難中度過了他的一生,但是他在逆境中不放棄、不拋棄,堅持創造發明,他這種鍥而不捨地精神值得我學習。
篇五:《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 湯煜薇
葉永烈寫的《科學家故事100個》講述了科學家的光榮歷史,想聽聽其中的兩位嗎?來吧!
先來說說」數學怪人「陳景潤吧
陳 景 潤 和一般人比是有一些奇怪, 景潤衣著隨便,常常過了吃飯的時間才去,餓了,就那個冷饅頭,舀點蒸饅頭鍋裡的開水,一邊嚼,一邊喝。如此看來陳景潤廢寢忘食,十分勤奮,由此為科學事業做出了巨大貢獻,陳景潤也很善良,他工作了5個月,收入1萬美元,他只用了2500美元,其中1800美元用於房租,收電費等,700美元用於夥食、買藥和零用,剩餘的7500美元給了國家,初次之外,他也很愛讀書,他說過我非常想靜下來讀書,不然,我就要落後了,就要辜負黨和人民的期望了!你說說數學家陳景潤是不是個」數學怪人「?
好了,現在來說說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的,戴草帽的博士——愛因斯坦。你看了題目肯定會好奇,為什麼說愛因斯坦是戴草帽的博士呢?來看看,瑞士日內大瓦大學建350周年,要給上百個科學家頒發博士帽。
每個人都穿燕尾服或實際金長袍。可他卻只穿普通衣,戴草帽,由此你知道為什麼了吧?愛因斯坦說等你們到60歲,你們就會珍惜能有你支配的每一分鐘!看出愛因斯坦十分珍惜時間。
這本書告訴了我很多科學家的故事,讓我們一起去學習他們的可貴品質。
篇六:《科學家故事一百個》讀後感 顧聖傑
在這本精心濃縮的圖書中,收錄了近百位影響力大、創造性強的科學家。在這裡,我們可以看到站在巨人肩膀上的牛頓、發明大王愛迪生、中國航天之父錢學森、全身癱瘓仍不輟研究的科學奇才霍金……他們每個人的故事都是一個個生動、有趣的讀本,可是我最喜歡的還是法拉第了。
法拉第雖然並不出名,但是他所熱愛科學的精神是值得我們每個人去學習的。法拉第有著一個苦難的童年:一個貧苦鐵匠的兒子,他父親收入菲薄,常生病,子女又多,所以法拉第小時候連飯都吃不飽,有時候他一星期只能吃到一個麵包,正因為這樣的家庭,所以他連小學都沒念。
法拉第12歲的時候就去賣報,13歲的時候當訂書徒工,他從自己所賣的報、所印的書中刻苦自學,以至讀完《大英百科全書》。法拉第對化學書籍特別有興趣,就把他那少得可憐的工資來購置化學藥品和儀器,做各種實驗,用印刷廠的廢紙記錄下來,形成了一本手抄本。就這樣,他22歲時被當時英國大科學家戴維看中,當上了戴維的實驗助手,從此成為攻克科學堡壘的勇士,變成了一個出色的科學家。所以我要向法拉第學習,不要只是羨慕別人的好,優勢,而不去努力。
《科學家故事一百個》讓我懂得了每一個科學家都是靠自己堅持不懈的努力才獲得了自己的理想,我們也要用努力來達成自己的理想。
篇七:《科學家故事100個》讀後感 施雨露
暑假裡,我讀了一本關於科普的書——《科學家故事100個》。
我翻開書本,就被書中的故事吸引住了。書中的科學家們為了人民的生活更加美好,他們不惜一切,堅持研究,永不放棄,哪怕用一生的精力來搞科學研究,他們也毫無怨言。其中,我最喜歡的故事是——《敢於」改錯「的人》,我看到」改錯「這兩個字,心中出現了無數個問號:改錯為什麼要加上雙引號呢?我帶著疑問,開始讀這篇故事。
書中講到,在清朝,有一位醫學家,他花了四十二年的功夫,寫成了《醫林改錯》這本書,他就是鼎鼎大名的王清任。作為醫學家,就一定要了解自身的構造,可當時在中國封建社會時期,要是誰解剖人體,就會帶上」大逆不道「的罪名。正因為這樣,人們只能根據自己的想像來描繪人體的構造,所以,會發生許多的錯誤。王清任卻一定要解剖人的屍體,這樣才能弄清楚人體的秘密,有一次,一個人被大車扎死了,他趕過去,可是又不能動手解剖,只能在旁邊看。時機終於到了,有許多的孩子被麻疹奪走了生命,窮人的孩子死後,就被扔在野地裡,有的被狗咬破肚皮,內臟露了出來,王清任看到,立馬跳下馬車,仔細觀察屍體的內臟,並把它畫下來。之後,王清任在墳場、野地裡,招到了三十多幅比較完整的內臟,畫了人體的許多構造圖,發現了古人以前的錯誤,把它改正了過來。之後,王清任成功寫了一本《醫林改錯》。
《科學家故事100個》讓我懂得了許多的知識。王清任就敢於改正生活中的錯誤,我們也要像他一樣敢於改錯。
篇八:《科學家故事一百個》讀後感 倪向陽
這個暑假,我閱讀了《葉永烈講述科學家的故事一百個》這本書,我讀了以後,令我受益匪淺。
《葉永烈講述科學家的故事一百個》這本書講述了一百位偉大的科學家,有」活魯班「——喻皓,輪船之父——富爾敦,」昆蟲迷「——法布爾,中國的萊特——馮如,鐳的母親——居裡夫人,飛機兄弟——萊特……他們都是家喻戶曉的科學家。
」 你聽說過有人會把蟲子放進嘴巴裡嗎?看到這個問題,你就會很奇怪:誰會把蟲子放進嘴巴裡呢?確實有過這樣的人:他在一棵巨樹的樹皮上發現兩隻罕見的昆蟲,連忙用兩隻手各抓了一隻。正在這時,又飛來一隻更加稀奇的蟲子,這個人急中生智,連忙把右手的蟲子放進嘴巴裡,騰出手抓住那隻飛蟲。儘管蟲子在嘴巴裡亂蹦亂跳,甚至分泌出又哭又辣的液體,他卻緊抿著嘴唇 ……「 讀到這裡,我心想:到底是誰,竟然把蟲子放進嘴巴裡?懷著好奇的心情,我繼續讀了起來。 」 這個把蟲子放進嘴巴裡的人到底是誰呢?他就是英國著名的博物學家達爾文。 「」 哦,原來是達爾文呀! 「 我自言自語道。
讀到這裡,我若有所思:達爾文之所以會取得這樣的豐功偉績,不僅是因為他把大自然當成課堂,還因為他有一雙會發現的眼睛和他那個善於思考的腦袋。
這些故事告訴我們,科學家們是多麼勤奮好學,珍惜時間;科學家們是多麼勇敢,永不放棄;科學家們是多麼謙遜,從不驕傲;科學家們是多麼堅定,保持真理。俗話說得好:」天才是百分之一的靈感加上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科學的未來,只能屬於勤奮而又謙虛的一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