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4 07:33:15 2
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的製作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包括外殼,外殼內設置有定子和轉子,所述轉子中心設置有通風管,通風管的外側設置有軸流風機,軸流風機與轉子相連,在轉子內部以轉子的中心線為中心環形設置有若干個出第一出風流道,每個第一出風流道上設置有一個旁路管,旁路管的進氣口與出氣口均連接在第一出風流道上,在第一出風流道與旁路管出氣口連接處還連接有第二出風流道,第二出風流道與轉子的外表面相通;所述定子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通風槽,通風槽為弧形,通風槽的進風口設置有雙曲面形接口;所述外殼上設置有排風口。本實用新型能夠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通過合理設計通風流道,降低了風噪,減小了抖動。
【專利說明】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發電設備,尤其是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
【背景技術】
[0002]發電機組在工作時,定子和轉子的散熱好壞對發電機的效率有著直接的影響。中國實用新型專利CN201430505Y公開了一種永磁發電機通風裝置,可以提高發電機的散熱效率。但是這種通風裝置僅僅考慮了通風散熱的效果,但是由於氣流流動不穩定,會帶來風噪和抖動的問題。
實用新型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能夠改進現有技術的不足,通過合理設計通風流道,降低了風噪,減小了抖動。
[0004]為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所採取的技術方案如下。
[0005]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包括外殼,外殼內設置有定子和轉子,所述轉子中心設置有通風管,通風管的外側設置有軸流風機,軸流風機與轉子相連,在轉子內部以轉子的中心線為中心環形設置有若干個出第一出風流道,每個第一出風流道上設置有一個旁路管,旁路管的進氣口與出氣口均連接在第一出風流道上,第一出風流道與旁路管出氣口連接處的連接夾角為100°?120°,在第一出風流道與旁路管出氣口連接處還連接有第二出風流道,第二出風流道與轉子的外表面相通,第二出風流道與轉子外表面旋轉方向切線的夾角為25°?50°,第一出風流道與第二出風流道、旁路管管徑之比為5: 3: I;所述定子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通風槽,通風槽為弧形,通風槽的曲率半徑大於定子的曲率半徑,通風槽的進風口設置有雙曲面形接口 ;所述外殼上設置有排風口。
[0006]作為優選,所述軸流風機上設置有過濾器。
[0007]作為優選,所述外殼底部設置有橡膠墊,外殼底部和轉子之間設置有三角支撐架。
[0008]作為優選,所述轉子的外表面均勻設置有條形磁軛,條形磁軛與所述第二出風流道與轉子的接口交錯設置。
[0009]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所帶來的有益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在轉子上設置有兩段流道,第一出風流道利用旁路管的反流作用減少了氣流對第二出風流道的衝擊力,降低了風噪,第二出風流道改變了出風角度,使其與轉子轉動的方向相匹配,一方面降低了氣流流出轉子時的風噪,另外減小了氣流對轉子的反衝作用力,減小了轉子的振動。弧形的通風槽與從轉子內部流出的氣流流向相配合,減小了氣流與通風槽的撞擊,進一步降低了風噪。由於兩個接觸面的接口處是風噪產生的主要位置,雙曲面形接口可以極大地降低了氣流流入通風槽時與接口處的摩擦,降低了風噪。過濾器避免外界的灰塵進入發電機內部,橡膠墊可以避免共振的產生,三角支撐架結構穩定,可以使轉子的端部與外殼形成穩定連接,減少轉子的攢動帶來的振動。條形磁軛用來補充由於散熱流道帶來的轉子磁力線的扭曲變形,可以避免散熱流道帶來的功率損失。【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0]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的示意圖。
[0011]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轉子進風處的示意圖。
[0012]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中轉子內氣流流道的示意圖。
[0013]圖中:1、外殼;2、定子;3、轉子;4、通風管;5、軸流風機;6、第一出風流道;7、旁路管;8、第二出風流道;9、通風槽;10、雙曲面形接口 ;11、排風口 ;12、過濾器;13、橡膠墊;
14、三角支撐架;15、條形磁軛;16、空氣壓縮器;α、連接夾角;β、夾角。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參照圖1-3,本實用新型一個【具體實施方式】包括外殼I,外殼I內設置有定子2和轉子3,所述轉子3中心設置有通風管4,通風管4的外側設置有軸流風機5,軸流風機5與轉子3相連,在轉子3內部以轉子3的中心線為中心環形設置有若干個出第一出風流道6,每個第一出風流道6上設置有一個旁路管7,旁路管7的進氣口與出氣口均連接在第一出風流道6上,第一出風流道6與旁路管7出氣口連接處的連接夾角α為100°,在第一出風流道6與旁路管7出氣口連接處還連接有第二出風流道8,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3的外表面相通,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3外表面旋轉方向切線的夾角β為35°,第一出風流道6與第二出風流道8、旁路管7管徑之比為5: 3: I ;所述定子2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通風槽9,通風槽9為弧形,通風槽9的曲率半徑大於定子2的曲率半徑,通風槽9的進風口設置有雙曲面形接口 10 ;所述外殼I上設置有排風口 11。
[0015]值得注意的是,所述軸流風機5上設置有過濾器12。
[0016]值得注意的是,所述外殼I底部設置有橡膠墊13,外殼I底部和轉子3之間設置有三角支撐架14。
[0017]此外,所述轉子3的外表面均勻設置有條形磁軛15,條形磁軛15與所述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3的接口交錯設置。
[0018]其中,在軸流風機5與通風管4之間還設置有空氣壓縮器16,空氣壓縮器16可以提高通氣管4的進氣量,提高發電機組的散熱效率。
[0019]本實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在於:本實用新型在轉子3上設置有兩段流道,第一出風流道6利用旁路管7的反流作用減少了氣流對第二出風流道8的衝擊力,降低了風噪,第二出風流道8改變了出風角度,使其與轉子3轉動的方向相匹配,一方面降低了氣流流出轉子3時的風噪,另外減小了氣流對轉子3的反衝作用力,減小了轉子3的振動。弧形的通風槽9與從轉子3內部流出的氣流流向相配合,減小了氣流與通風槽9的撞擊,進一步降低了風噪。由於兩個接觸面的接口處是風噪產生的主要位置,雙曲面形接口 10可以極大地降低了氣流流入通風槽9時與接口處的摩擦,降低了風噪。過濾器12避免外界的灰塵進入發電機內部,橡膠墊13可以避免共振的產生,三角支撐架14結構穩定,可以使轉子3的端部與外殼I形成穩定連接,減少轉子3的橫動帶來的振動。條形磁軛15用來補充由於散熱流道帶來的轉子磁力線的扭曲變形,可以避免散熱流道帶來的功率損失。本實施例將第一出風流道6與旁路管7出氣口連接處的連接夾角α優選為100°,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3外表面旋轉方向切線的夾角β優選為35°,配合5: 3:1的第一出風流道6與第二出風流道8、旁路管7管徑之比,風噪降低90%以上,抖動振幅降低85%以上,抖動頻率降低70%以上,可以起到最佳效果。
[0020]以上顯示和描述了本實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徵和本實用新型的優點。本行業的技術人員應該了解,本實用新型不受上述實施例的限制,上述實施例和說明書中描述的只是說明本實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和範圍的前提下,本實用新型還會有各種變化和改進,這些變化和改進都落入要求保護的本實用新型範圍內。本實用新型要求保護範圍由所附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物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包括外殼(1),外殼(I)內設置有定子(2)和轉子(3),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子(3)中心設置有通風管(4),通風管(4)的外側設置有軸流風機(5),軸流風機(5)與轉子(3)相連,在轉子(3)內部以轉子(3)的中心線為中心環形設置有若干個出第一出風流道(6),每個第一出風流道(6)上設置有一個旁路管(7),旁路管(7)的進氣口與出氣口均連接在第一出風流道(6)上,第一出風流道(6)與旁路管(7)出氣口連接處的連接夾角⑷為100°~120°,在第一出風流道(6)與旁路管(7)出氣口連接處還連接有第二出風流道(8),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3)的外表面相通,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⑶外表面旋轉方向切線的夾角(β)為25°~50°,第一出風流道(6)與第二出風流道(8)、旁路管(7)管徑之比為5: 3: I ;所述定子(2)上均勻設置有若干個通風槽(9),通風槽(9)為弧形,通風槽(9)的曲率半徑大於定子(2)的曲率半徑,通風槽(9)的進風口設置有雙曲面形接口(10);所述外殼(I)上設置有排風口(11)。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軸流風機(5)上設置有過濾器(12)。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外殼(I)底部設置有橡膠墊(13),外殼(I)底部和轉子(3)之間設置有三角支撐架(14)。
4.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改進的發電機組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轉子(3)的外表面均勻設置有條形磁軛(15),條形磁軛(15)與所述第二出風流道(8)與轉子(3)的接口交錯設置。`
【文檔編號】H02K1/32GK203674837SQ201420025938
【公開日】2014年6月25日 申請日期:2014年1月8日 優先權日:2014年1月8日
【發明者】李廷才, 李峰 申請人:李廷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