蓮葉青青讀後感
2023-09-14 04:21:15
篇一:《蓮葉青青》觀後感 郭薇
我覺得這位老師的理念很符合以學生為主體的要求,使學生充分發揮課堂積極性和主動性。
首先在課文的導入部分,低年級同學可能會存在課堂精神不集中的現象,老師播放蓮葉的圖片來吸引學生的課堂注意力,這個值得我們借鑑,課堂不是一味的灌輸,而是學生自主的接納吸收新知識。
其次,這位老師運用了朗讀法,激發學生學習語文的興趣,培養學生愛讀書的好習慣,同時老師逐個請學生朗讀,可以幫助同學糾正不正確的發音,很好的鍛鍊了他們的普通話,提高普通話水平。在教學的整個過程中,老師多次運用了多媒體教學。
最後,我覺得這位老師不足的地方就是沒有把握好課堂教學的時間,延遲了下課的時間,我覺得這點還需要改進。
篇二:《蓮葉青青》觀後感 張馨予
一 在本文的課文學習中,教師指導學生通過情感體悟加深對文章主旨的理解。理解祖母把心愛的荷葉送給孩子治瘡的做法,體會祖母偉人善良、關愛他人的高尚品德。
二 本課教學條理清晰,課堂教學中創設了民主、平等、寬鬆和諧的學習環境,學生參與度廣。注重學生的 「 讀 」 ,尤其是重點的句段,通過讀字,讀詞,讀句子,讀段落,讀文章,而且評價方式多樣化,讓學生互相評價朗讀水平,激發同學興趣性,通過朗讀讓學生掌握了文中的字詞,體會到文章的內涵,值得我們學習。
三 教師與學生的互動較多,深入學生,指導學生,學生的參與度較高,積極性也得到提高。通過教師的指導,學生通過自己的理解更好把握本文主旨。
三 本文的板書設計整潔工整,但是美中不足是對於小學生來說板書字可能嫌小。
篇三:《蓮葉青青》觀後感 董玉婷
往往示範課都是由各種遊戲串聯出的一堂生動有趣的表演課,儘管學生在課堂上能開心的學習,但這種課堂畢竟在現實生活中難以得到實現。在《蓮葉青青》這節課中老師帶給我們一節返璞歸真的語文課,老師主要通過閱讀來教學。俗話說:「讀書百遍其義自見。」可見閱讀在語文教學中佔有重要地位。在這節課上,老師在完成了基本的生字新詞教學後就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老師在這節課上只是作為一個點撥、啟發、激勵學生的角色,重點把更多的時間讓給學生閱讀、理解、品味、感悟,這充分調動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的積極性。
閱讀並不僅僅要求學生能讀出文章,更要求學生能夠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思想感情。老師在學生閱讀是不斷地引導學生細讀文中部分詞句,並要求學生有感情地朗讀,從而感悟作品,體會作者情感。
小學生是活潑好動的,作為小學老師需要思考怎樣才能讓學生靜下心來好好閱讀,怎樣幫助他們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老師應在學生閱讀時不斷鼓勵他們提出問題並讓學生通過閱讀和討論來解決問題。當然,閱讀還要培養學生勤動筆的習慣。語文的教學貴在充分的閱讀積累,如果學生能會讀書、愛讀書,何愁語文學不好。
篇四:《蓮葉青青》觀後感 郭恬
本堂課上的是《蓮葉青青》這篇課文。而且,應該是本篇課文第一課時的教學,重點在於課文生字生詞的教學和課文的朗讀。整堂課書聲朗朗,教師安排了充分的時間給學生進行自由朗讀,並且讓學生在朗讀的間隔對文章進行理解和體會,從而產生自己的觀點。這種邊朗讀邊理解的方法可以加深學生對課文的印象,學生邊讀邊思考進行更深的理解。經常採用此種方法還能培養學生的讀書興趣,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另外,課堂上,教師給學生提供了充足的發言機會,希望學生都積極的參與其中,讓每位學生都有發言的機會。學生們的積極性容易被調動起來,對於學生自信的建立也有一定的幫助。
整堂課上,學生都們都熱情洋溢,積極發言。而且,該教室學生數比較多,屬於大班的那種,但教師一點兒也不緊張,學生在教師的帶領下井然有序的進行課程的學習,教師的領導能力非常值得我們學習。但是,這位教師還是嚴肅了一點,對學生的誇獎也不多,如果教師能熱情再飽滿一點,肢體動作在稍許豐富一些,不吝嗇對學生的表揚,課堂氣氛會更濃烈一些。
篇五:《蓮葉青青》觀後感 孫維千
教師技能的第一節課,老師的講解讓我受益匪淺。通過老師的講解我了解到了做人的22條原則,教師的基本技能有哪些,如何很好的通過普通話的測試……最後老師放了個視頻給我們看,內容是小學教師上的一堂課。下面就讓我談談這堂課的優點以及不足:
首先,這名教師具備了一定的做教師的專業素養。她的普通話說的很不錯;板書不能說有多麼優美,但是很是認真,不管怎麼樣,字寫不好沒事,但要用心去寫;教態方面我認為她做得不夠好,沒那麼自然,好像從開始到結束都沒有多少笑容,我想這點是她的不足,教師尤其是低年級的小學教師,在和那些低年級的學生上課的時候一定要注意自己的教態,不能板著個臉,要時不時的充滿笑容,讓孩子有種親切感,只有這樣才能拉近孩子和教師之間的距離,孩子才能更好的去學習。
其次,從上課的細節方面來談談這名教師的優勢和不足。優勢:她在上課時注重了學生的讀這一方面,先是教師領讀,後來學生齊讀,最後教師學生一起讀。這點符合新課程標準的要求;在上課的過程當中,這名教師非常注重師生之間互動,能讓學生踴躍的舉手回答問題,這點很是不錯;不足:我認為她的不足之處就是就是她的教態,好像就沒有那麼自然,也不知道是我自己看竇桂梅老師的視頻看多了,還是怎麼的。竇桂梅老師的教態確實很自然,很親切,能貼近每一位學生的日常生活。而且竇桂梅老師的那種熱情,激情是這位老師所沒有的。還有就是她上課好像沒那麼有激情,不能充分的激發每位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最後,總體而言,這位老師上課還是優點大於缺點的。稍稍改一下,就是一名很不錯得教師。
篇六:蓮葉青青讀後感 陸穎
今天在課堂上觀看了關於蓮葉青青的教學視頻,總的來說上課效果還是不錯的,我從教材設計中也得到了許多啟示和收穫,在這位年輕的老師身上我學到了不少,同時也看到了一些不足。下面就說說我的感受吧。
首先,老師通過一組關於荷葉的圖片展示來引入今天所要教學的內容——蓮葉青青。伴隨著音樂的引入,使學生欣賞蓮葉的美,更好的理解課文。看著蓮葉同學們聯想到許多詩句,而這些詩句並不能夠表達作者的感情,於是寫下了蓮葉青青,這位老師通過比較更能說明作者的感情深切。這樣的方式還是很值得提倡的。其次,老師在教學中採用個別讀、齊讀、自由讀等方式引導學生反覆品味,以此激發學生對文本情感的理解,使學生把自己的感受帶進課文中,效果還是很好的。
在教學過程時,老師讓學生把開頭和結尾連起來,提到了首尾呼應的寫作方法,開頭由玄武湖那一望無際的蓮葉勾起對祖母的回憶,引起下文。結尾照應開頭:「如今看到這一池的蓮葉,就像看到了一池的清涼。假如祖母擁有這一池的清涼,她又會高高興興地把它分送給許多人吧!」進一步讓學生體會作者對祖母深切的懷念和由衷的讚美之情。我個人覺得對於四年級學生來說了解寫作方法也是不可忽略的,老師可以把睹物思人這樣的寫作方法教給學生。可能是這位老師準備得還不是太充分吧,還有我覺得老師駕馭課堂的能力還有待提高,時間把握還不太到位,最後下課鈴響了之後還沒有結束所要講課的內容,導致這節課結束的有點急,沒有達到理想的狀態。
如果讓我來講這節課,首先我會先出示荷葉的課件讓學生感受它的美,而這象徵著祖母那為人善良、關愛他人的品質。然後抓住「心生感動」這條主線讓學生初讀、細品、情感讀幫助學生理解概括課文的主要內容。抓詞句的訓練和理解也是教學的重要任務,落實讀說的結合,最後文章的開頭和結尾都是由蓮葉想到祖母,這其中包含的兩種寫作手法,首尾呼應和睹物思人可以讓學生試著在以後的寫作中運用。在學生領悟文本之後,讓學生感受愛,在教知識的同時也教會學生如何做人。
篇七:《蓮葉青青》觀後感 樊柳
首先,我想談一下我是從哪些方面來評這堂課的,也許不同的人觀課的角度不同,發現的亮點和不足也會不一樣。我主要從以下三個方面來評,教師基本功,教學設計,教學效果三個方面。
(一)教師基本功
教師的基本功可以簡單的概括為「三字一話」,即粉筆字,鋼筆字,毛筆字以及教師的語言表達能力。從粉筆字來看,我感覺這位老師的粉筆字寫的似乎缺少力度,而且較小,相信坐在後面的學生會看的不是很清楚,寫粉筆字要求剛勁有力,一筆一划都要有「頓筆」和「收筆」。從普通話來看,這位老師的普通話還是蠻標準的,但是,我感覺缺少感情,雖然聽上去較溫柔,但很生硬,不富有感染力,對於四年級的小學生來說,多一些激勵性的語言是很必要的,但我發現這一堂課下來,老師給予學生的鼓勵很少,就在一開始,學生們在背誦古詩時,稍稍加了點,說了句「你們懂得的古詩還真不少啊」。
(二)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主要包括課時觀念,問題設計,線索,板書設計。從這堂課一開始就可以看出這是第一課時,第一課時的主要任務是讀通課文,注重學生對文章語言的整體感悟,積累運用,還有對生字詞的學習。這位老師導入新課的設計還是不錯的,一開始通過播放蓮花的圖片,然後問:「同學們,在這炎炎夏日,看到這些青青的蓮葉,你們有什麼感受呢?」接著問,「你們會聯想到哪些關於蓮葉的詩句呢?」我覺得這樣的導入,有利於集中學生的注意力,這兩個問題能夠幫助學生回憶並鞏固以前學過的詩句,加深印象,這是一個亮點。一開始就讓同學們靜下心來讀課文,充分讀書,要求同學們,一直讀到正確,流利,而且要注意生字詞的讀寫,在學生讀的過程中還給予指導,這方面做的很好。當同學們都讀完以後,出示重點和難點詞,要求學生讀,首先是個別讀,然後是領讀,最後是齊讀,這位老師很注重學生讀,而且讀的形式多樣,這也是一個亮點,感覺在讀的過程中,體現出了濃濃的語文味。
在讀完字詞後,讀段落而且要求說說讀後的收穫,在其中,還加入同學之間的點評,這樣可以促進學生之間的交流和學習。在講到文中祖母「剪葉治瘡」,老師提問「你的祖母是怎樣對你的呢?」這樣可以讓課文結合學生生活,更加深刻的體會到祖母的「愛」,儘管祖母非常喜愛荷葉,但是還是毫不猶豫的剪下荷葉給鄰居家小孩治瘡,祖母「善良,關愛他人」的品質很好的體現了出來。板書設計簡單明了,重點突出。
(三)教學效果
一堂課下來,我覺得老師一直在讓學生思考,充分考慮到了學生的主體地位,老師作為指導者,幫助著學生學習,促進學生理解,但我總覺得很形式,僵硬,課堂氣氛不夠活躍,而且一直都是一問一答的形式,回答或者領讀的學生一直都是那麼幾個,沒有照顧到全體學生,特別是後面不夠認真的同學,在下課鈴聲響起時,未能及時下課,這是「大忌」,在結課時有點拖拉,最好拋下一個大問題來讓同學思考,我覺得這樣也許會更好。
雖然我對這位老師這堂課的評論大多說的是不足,但是我覺得總體來說是不錯的,抓住了課時觀念,強調以讀為主,這是我值得學習的。如果我來上這堂課,我會不僅強調學生的主體性,還要提高學生之間的合作能力,會採用小組討論的形式來讓同學們談談自己的祖母對我做了哪些有意義的事,和同伴們一起分享。還有,在讀方面,我會加上老師讀,抑揚頓挫,富有感情的朗讀重點段落,和同學們一起品嘗其中的味道。最後,我會嚴謹的把握教學時間,做到不拖堂,即時下課,當然,會做完課堂小結以及拋下一個中心問題讓同學們下課思考,起到一個承上啟下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