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秋節戰爭片大全(戰地中秋情更深)
2023-09-14 07:54:02 1
那是1985年中秋之夜,月似銀盤。
在老山前沿陣地上的「中秋貓耳洞音樂會」正在進行,大學生排長胡國橋用861電臺唱著戰士們點播的歌曲,歌聲在一個個哨位縈繞,戰士們噙著淚傾聽著。
而這時,傷痛和疾病正在折磨著胡國橋。他在用歌聲激勵戰士,也是在激勵自己。
一、理想的選擇
1984年初夏的一天,皎潔的月光給內蒙古林學院幽靜的校園灑下了淡淡的銀輝。胡國橋躺在床上,久久難以入睡。在他枕下,有剛剛獲得的大學畢業證書和學士學位證書。明天,他要去領取石家莊陸軍學校的入學通知書——這是他人生重要的轉折時刻。
二十多名跟他一起報名去軍校的同學,經過一番利弊得失的權衡,已經打了「退堂鼓」。胡國橋就是在這「鼓聲」中思索著、判斷著、權衡著、比較著……胡國橋的選擇一時也成了學校中的熱門話題,有的人讚賞,有人搖頭,更多的人勸他三思而後行。
胡國橋(前排中)所在的內蒙古林學院第三屆學生會合影
胡國橋是學院的學生會主席,省級三好學生,學生中唯一的正式黨員,他的分配去向可以自己挑選。畢業前夕,學院領導跟他打過招呼,想讓他留校任教;在呼市的姑姑也為他聯繫好了單位;他的未婚妻劉靜已從師專畢業,正巴望著能早日和他在家鄉內蒙古興安盟團聚。安逸、舒適的工作,溫暖、和美的家庭,這些多少人憧憬的夢,在他畢業後,將成為現實。也許,他將來會成為一名學者、教師,也許他會考上研究生,進入科研機構,而入伍,則意味著艱苦、辛勞,流汗甚至流血,更何況要丟掉自己心愛的專業。何去何從,確實頗費思量。
胡國橋在大學期間榮獲的「三好學生」獎章
夜闌人靜,月光如水。胡國橋在床上輾轉反側。他在想:我是人民用血汗培養的大學生,當前是考慮個人的前途和發展,還是把個人理想和祖國需要緊緊聯繫起來?經過反覆思考,他定下了去部隊的決心。他的選擇得到了父母和親人的支持,但也有人不理解。
「國橋,你去當兵圖個啥?」
「不圖啥,部隊建設需要人才,去部隊同樣大有用武之地。」
「不說講實惠,講事業,你這也明擺著『吃虧』。」
「過去,我們都是在索取,現在是我們為祖國做出奉獻的時候了。」
「人生的價值在於奉獻」——胡國橋正是抱著這樣的理想和追求,步入軍營。
胡國橋(右一)在軍校戰術訓練中
軍校一載,胡國橋以全隊前三名的成績完成了學業。他被評為優等生,提前晉升為副連職。
畢業分配時,學校要選送第二批學員赴雲南前線代職見習。隊裡進行動員的那天,教導員孫大淮的話音剛落,胡國橋就把在筆記本上寫好的「請戰書」撕下,第一個遞了上去。由於名額有限,開始他被列在預備名額。他幾次找到隊幹部軟纏硬磨。這天,他又找到教導員孫大淮,掏出了父母的電報和未婚妻劉靜的來信:
「願兒英勇善戰,殺敵凱旋歸——父母字。」
「橋:聽說你要上前線,我哭了。我又一次拿出幾個月前你寄給我的那本報紙剪貼。《貓耳洞裡的婚禮》《防炮洞裡的新娘》《沒有新郎的婚禮》……我一篇篇翻看著。那時我就深知你在為這一天做準備。我真怕失去你,但我更為你的選擇感到自豪,你不愧為我心目中的男子漢。等著我,我要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戰場……」
教導員被這兩位老人和一對青年赤誠高尚的情感感動了。胡國橋的請求被批准了。
劉靜來了。她帶來了結婚證明信。
傍晚,踏著落日的餘輝,胡國橋和劉靜漫步在校園的花壇邊。
「咱們結婚吧,我多怕咱們的愛沒有結果呀。」劉靜眼中閃動著淚花。
「不會的,我會回來的。」胡國橋語氣很輕,想盡力寬慰她。
「我來,就是想以妻子的身份送你上戰場。」
多麼純真的愛啊!淚水在胡國橋眼中打轉。他深情地望著她:「有你為我祝福,我會平安回來的,等我戴上軍功章凱旋時,咱們再結婚不是更好嗎?」
南下的列車在奔馳。胡國橋臨窗遠眺,中原的萬家燈火,江南的千頃稻浪,波濤滾滾的黃河、長江……啊,多麼遼闊!多麼壯麗!把青春奉獻給祖國的安寧繁榮是多麼值得啊!他在日記上寫了錚錚誓言:「男兒報國應見行,攜筆從戌進軍營,而今殺敵赴疆場,甘灑熱血建奇功。」
此刻,他的心已飛到了炮火硝煙的前線。
二、我是來打仗的
「轟——」「轟——」一排排炮彈呼嘯著,傾瀉而下。1985年9月4日,胡國橋踏著夜色剛剛爬上哨位,敵人就送來了「見面禮」。隆隆的炮聲震耳欲聾,瀰漫的硝煙撲面嗆鼻。這個哨位是一個一米多高、四米多深的巖洞,距敵僅七、八米遠,由胡國橋和三個戰士堅守。
那是幾天前,當胡國橋聽說三連堅守的高地地處最前沿,條件艱苦危險,又只給大學生一個名額,便找到帶隊幹部王東副政委。
「我沒啥豪言壯語,只有一句話,我是大學生學員中唯一的正式黨員,說啥這個名額也該是我的。」
「那裡敵人進攻頻繁,炮擊猛烈,戰鬥非常激烈,太危險了……」王副政委直率地說。
「我就是來打仗的,好男兒,血沃沙場死而無憾。」胡國橋話很堅定。
在胡國橋上陣地第二天,他就要求站了第一班夜崗。夜裡九點鐘,敵人開始了瘋狂的炮擊,炮火稀落後,敵人約一個加強連的兵力開始向我陣地進攻,胡國橋和三位戰士躲在巖石後向敵人投彈、射擊。敵人的第一次進攻被打退了,緊接著又發動了第二次進攻,一發炮彈落在陣地前,把胡國橋的鋼盔掀掉了。他顧不得去拾,命令戰士在正面堅守,自己抱著一箱子手榴彈跳到翼側一個巖石後,把一顆顆手榴彈投向敵人。這突如其來的攻擊,打得敵人不知所措,亂成一團,撤了下去。
堅守前沿陣地(資料圖)
讓胡國橋感到痛心的是,就在當天晚上的戰鬥中,旁邊哨位的一名小戰士張玉貴犧牲了。戰友的犧牲更激起了胡國橋對敵人的無比仇恨,同時也使他感到自己所擔負的強烈責任和使命。之後,胡國橋多次冒著敵人零星的炮火,利用夜幕爬出洞去勘察地形。根據敵情和地形,運用軍校學到的知識,他和戰士們一起研究了長期防禦作戰的五十多個「怎麼辦」。
哨所周圍怪石林立,觀察射擊死角多,敵人常常摸上來破壞我們的定向地雷。胡國橋創造了串連使用定向地雷的新戰法,並親自埋設了一枚枚定向地雷。
滇南的拂曉和黃昏濃霧瀰漫,能見度時常只有四、五米,敵軍經常利用濃霧和夜幕作掩護偷襲哨位。胡國橋帶領戰士把收集的罐頭盒,擺在哨位前敵人的必經之路,巧設了「罐頭陣」。
1985年9月16日清晨,濃霧迷濛。胡國橋趴在哨位上站崗。
突然,右前方傳來罐頭盒的響聲。胡國橋睜大眼睛仔細觀察。一會兒,果然發現七、八米外幾頂鋼盔在霧中晃動。
敵人摸上來了。他迅速向敵人甩出了三顆手榴彈,只聽到幾聲慘叫。在他又準備投彈時,敵人甩過來的兩顆手雷,在他身邊爆炸,一下子把他掀翻在地。他氣急了,一下子又躥了起來,向敵人投出了幾顆手榴彈,打退了敵人。戰鬥結束,他身上幾處被彈片劃破,取下鋼盔一看,一塊彈片正卡在鋼盔的護圈上,他的頭髮也燙黃了一小撮。
9月22日是胡國橋23歲的生日,就在那天晚上敵人又向他們陣地發動了進攻,一發炮彈將戰士張向東、劉廣田和楊明政三人同時炸倒在地,緊接著又一發炮彈在空中爆炸,張向東當場犧牲,劉廣田和楊明政再次多處負重傷。敵人又一排炮彈打來,把胡國橋所在的洞口炸塌,碎石砸在他身上。他只覺得眼前一黑,就昏了過去。等他被戰友們從碎石中扒出搖醒時,只覺得頭暈目眩,噁心胸悶,腿上兩處被彈片擊傷,鮮血直流,但他顧不上包紮,爬起身來立即與戰友們繼續戰鬥。
當晚,胡國橋在罐頭盒紙上寫下了這樣的詩句:
不,我不會死
好幾次,我攤開紙找出筆/想把遺言寫上去/因為身旁的戰友/三個已永遠離去
但,每一次都牙咬著筆桿/半天不願寫一句/不是沒有激情/更不是缺乏勇氣
面對著死/生的欲望竟這樣強烈/我怎能甘心/就這樣倒下去
不,我不會死/我有勇敢和機智/不,我不能死/遠方還有期望的未婚妻
收起紙筆,拿起武器/睜大眼睛,耳朵豎起/與死神奪生命/向越軍要勝利/堅定聲音,順著發燙槍管噴向敵群裡
……
胡國橋的這首戰地詩後來在北京中國革命博物館《祖國在我心中》展出。1987年胡國橋與妻子劉靜和剛出生不久的女兒在展板前與工作人員留影(編者注)
三、特殊的「戒指」
此刻,「中秋貓耳洞音樂會」仍在進行。
「胡排長,念念你今天收到的情書吧。」「對,念念吧。」話筒裡傳來戰士們嬉笑的聲音。陣地上戰友間的情誼是純真、誠摯,情書都是公開的。
橋:
你好!不知近日戰事如何,甚是掛念。
最近,學校團委開展了「寄語前線」活動,以我管的班為主。我把你來信中介紹的戰士們的英雄事跡,給孩子們講了,他們都聽得落淚了。同學們已寫好一批慰問信,想通過你轉給前線的戰士們。同學們也渴望收到你們的前線來信,可能的話,寄些彈殼、彈片來,這對同學們無疑是一個很大的鼓舞和鞭策。我想,你們的貢獻,不僅在於保衛祖國,還在於帶動更多的人熱愛祖國、為建設祖國而奮鬥。
橋,儘管我們相距遙遠,但心是相連的,讓我們以必勝的信心去奮鬥、去拼搏……
「胡排長,你真是咱們前沿陣地的『黨代表』呀,」話筒裡傳來一位戰士的讚嘆聲。
是的,胡國橋無愧於這個稱謂。他在陣地上堅守的77天裡,以樂觀激昂的情緒,對待個人的傷痛和疾病。在戰鬥間隙,他利用電臺和戰士們談心,拉家常,給戰士們唱歌、講故事、念家信,他還組織戰士們開展了「親人在期待」活動。
然而,此刻,胡國橋身上十幾處傷口都已化膿、潰爛,右腳腫得象麵包,一觸地痛得鑽心,高燒不退,常常昏迷。他在10月26日的日記中寫道:「這也許正是考驗自己的關鍵時刻,傷痛和疾病,時時向我襲來,使我徹夜難眠,真有些感到自己筋疲力盡了。這時只要稍一鬆勁就可能敗下陣去,我一定要咬緊牙關,堅持就是勝利。」
11月19日,部隊換防時,胡國橋最後一批撤下陣地。因傷情嚴重,他被緊急空運到昆明搶救。「全身病毒感染引發敗血症!」醫護人員驚愕了。他是靠著驚人的毅力,忍著傷痛,在陣地上堅持戰鬥了兩個多月。
他走來了,胸前佩帶著熠熠閃光的一等功獎章。
1985年12月27日,胡國橋和他的新娘劉靜在石家莊陸軍學校舉辦了婚禮。
新房正中,貼著學校政治部恭賀新喜的對聯:「硝煙中讀情書情深意長,慶功會結良緣舉案齊眉。」此時,新娘劉靜兩頰緋紅。她在向各位來賓遞糖敬煙時,右手無名指上的「戒指」格外引人注目。她告訴記者:「這是我和國橋定情的信物,是他在前線親手用甩出去的手榴彈上的拉火環做的。」
在著名歌唱家家張振富、耿蓮鳳的帶領下,在場嘉賓共同唱起了邊關戰士特別喜愛的歌曲《十五的月亮》:「十五的月亮,照在家鄉照在邊關,寧靜的夜晚你也思念,我也思念……」
註:胡國橋現任陸軍某部研究員,大校軍銜,1985年參加雲南老山防禦作戰,榮立一等戰功1次,後榮立三等功2次。
(資料來源:《戰友報》1986年1月25日第二版、《解放軍報》1985年12月30日第一版、《解放軍畫報》1987年第一期、劉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