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及電纜捲筒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6:37:40
專利名稱: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及電纜捲筒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電纜捲筒的防錯卷裝置。
技術背景 港口大型裝卸設備多採用電纜捲筒或卷盤的供電方式,保證上機電纜同步運轉。水平式捲曲的高壓電纜捲筒在捲曲電纜有時會發生上機電纜錯卷、爬纜非正常位移,使電纜不能正常運轉;更有甚者導纜小車傳動鏈條發生斷裂的現象,導致導纜小車在大車行走的慣性作用下拉拽發生大的偏移,會使高壓電纜從捲筒上出槽,纏繞在捲筒與捲筒軸承支架的縫隙中,如發現不及時大車繼續行走,高壓電纜在此處縫隙纏繞擠壓會發生破損、相間短路或對地短路,一旦發生以上現象,將會對人身及設備安全產生大的隱患,而且整條價值近百萬的高壓電纜不能再利用,只能做報廢處理,並且更換高壓電纜工藝流程複雜而且會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基於此,如何保障設備移動時電纜安全運轉,是本實用新型主要解決的問題。
發明內容本實用新型為了解決現有電纜捲筒在捲曲電纜時會發生上機電纜錯卷、爬纜非正常位移,存在安全隱患的問題,提供了一種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及採用該裝置的電纜捲筒,可以有效防止電纜捲筒在捲曲電纜時電纜的非正常位移,裝置簡單易於實現,而且成本低。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實用新型採用以下技術方案予以實現一種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包括用於設置在導纜車上的3個結構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電器盒、設置在所述電器盒外側的輸入軸、以及與所述輸入軸固定連接的搖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垂直,所述的三個限位控制器分別連接控制單元。進一步的,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之間的距離大於電纜的直徑,且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分別位於電纜的左右兩側,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用於電纜防爬纜,當電纜向左、右任意一側出現錯卷時,就會碰到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或者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當電纜爬纜時,則會碰到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此時,相應的限位控制器會向控制單元發送信號,以便控制單元採取一定保護措施。優選的,為了便於提示操作人員,所述的控制單元還連接有報警裝置。所述的控制單元可以採用PLC實現。又進一步的,為了防止電纜觸碰到上述的任一一個限位器的搖臂時,被搖臂劃傷,導致安全事故,所述的搖臂一端為開有安裝孔的金屬杆,另外一端套有絕緣套,所述輸入軸通過安裝孔與搖臂連接。再進一步的,所述搖臂套有絕緣套的一端為帶有外螺紋的凸起,所述絕緣套帶有與所述外螺紋相吻合的內螺紋。其中,所述的絕緣套可以為尼龍絕緣套、塑料絕緣套、橡膠絕緣套、或者木質絕緣
套的一種。基於上述的一種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本實用新型同時提供了一種電纜捲筒,包括捲筒本體,在捲筒本體一側設置有導纜車,在所述導纜車上還設置有防錯卷裝置,所述防錯卷裝置包括3個結構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電器盒、設置在所述電器盒外側的輸入軸、以及與所述輸入軸固定連接的搖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垂直,所述的三個限位控制器分別連接控制單兀。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通過在導纜車上設置3個限位控制器,對捲筒電纜出現的錯卷、爬纜現象都能及時檢測,可以有·效防止電纜捲筒在捲曲電纜時電纜的非正常位移,裝置簡單易於實現,而且成本低,可以有效的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和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結合附圖閱讀本實用新型實施方式的詳細描述後,本實用新型的其他特點和優點將變得更加清楚。
圖I是本實用新型所提出的電纜捲筒的一種實施例結構示意圖;圖2是圖I中限位控制器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圖I中部分控制電路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的具體實施方式
作進一步詳細地說明。實施例一,本實施例將以採用所述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的電纜捲筒為例進行說明。參見圖I所示,本實施例中的一種電纜捲筒,包括捲筒本體I,在捲筒本體I 一側設置有導纜車2,在所述導纜車2上還設置有防錯卷裝置,所述防錯卷裝置包括3個結構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3、第二限位控制器4、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5,參見圖2所示,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電器盒6、設置在所述電器盒外側的輸入軸7、以及與所述輸入軸固定連接的搖臂8,第一限位控制器3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4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5的搖臂與導纜車2運行方向垂直,導纜車2的運行方向如導纜車下方的箭頭所示。第二限位控制器4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5的搖臂之間的距離大於電纜的直徑,且在使用過程中,第二限位控制器4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5的搖臂分別位於電纜的左右兩側,第一限位控制器3的搖臂與導纜車2運行方向平行,用於電纜防爬纜,當電纜向左、右任意一側出現錯卷時,就會碰到第二限位控制器4的搖臂或者第三限位控制器5的搖臂,當電纜爬纜時,則會碰到第一限位控制器3的搖臂,此時,相應的限位控制器會向控制單元發送信號,以便控制單元採取一定保護措施,控制單元可以採用PLC實現,參見圖3所示,為本實施例的部分電路原理圖,電纜爬纜檢測限位即第一限位控制器3的輸入端子BG2由端子排293. d經端子排293. c反饋到PLC輸入模塊點DI 40. 3,捲筒左側防錯卷限位即第二限位控制器4的輸入端子BG3由端子排294. b經294. a反饋到PLC輸入模塊點DI41. 2,捲筒右側防錯卷限位即第三限位控制器5的輸入端子BG4由端子排294. d經294. c反饋到PLC輸入模塊點DI 41.3,當捲筒電纜運轉正常,862、863、864為常閉點。當捲筒電纜出現非正常位移,如出現左側錯卷現象,電纜觸碰左側防錯卷限位使其動作,限位BG3常閉點斷開,輸入模塊點DI41. 2檢測到電位斷開,反饋到PLC控制器,PLC控制器發送控制信號使捲筒機構處於保護狀態不能動作;捲筒機構出現故障後,又連鎖到大車行走機構使行走機構不能動作,從而使電纜捲筒左側錯卷處於保護狀態,控制單元還連接有報警裝置,t匕如在司機室的操作監控觸控螢幕報警並顯示相應的故障點,以提示操作人員進行檢查。為了防止電纜觸碰到上述的任一一個限位器的搖臂時,被搖臂劃傷,導致安全事 故,所述的搖臂8 —端為開有安裝孔的金屬杆9,另外一端套有絕緣套10,所述輸入軸7通過安裝孔與搖臂8連接。再進一步的,所述搖臂8套有絕緣套的一端為帶有外螺紋的凸起,所述絕緣套10帶有與所述外螺紋相吻合的內螺紋,方便了絕緣套的安裝和更換。其中,所述的絕緣套10可以為尼龍絕緣套、塑料絕緣套、橡膠絕緣套、或者木質絕緣套的一種。當然,上述說明並非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本實用新型也並不僅限於上述舉例,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在本實用新型的實質範圍內所做出的變化、改型、添加或替換,也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包括用於設置在導纜車上的3個結構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電器盒、設置在所述電器盒外側的輸入軸、以及與所述輸入軸固定連接的搖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垂直,所述的三個限位控制器分別連接控制單元。
2.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之間的距離大於電纜的直徑。
3.根據權利要求I所述的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單元還連接有報警裝置。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單元為PLC。
5.根據權利要求1-4任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搖臂一端為開有安裝孔的金屬杆,另外一端套有絕緣套,所述輸入軸通過安裝孔與搖臂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搖臂的另外一端為帶有外螺紋的凸起,所述絕緣套帶有與所述外螺紋相吻合的內螺紋。
7.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絕緣套為尼龍絕緣套、塑料絕緣套、橡膠絕緣套、或者木質絕緣套的一種。
8.—種電纜捲筒,包括捲筒本體,在捲筒本體一側設置有導纜車,其特徵在於在所述導纜車上還設置有防錯卷裝置,所述防錯卷裝置包括3個結構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電器盒、設置在所述電器盒外側的輸入軸、以及與所述輸入軸固定連接的搖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垂直,所述的三個限位控制器分別連接控制單元。
9.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纜捲筒,其特徵在於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之間的距離大於電纜的直徑。
10.根據權利要求8所述的電纜捲筒,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控制單元還連接有報警裝置。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及電纜捲筒,包括用於設置在導纜車上的3個結構相同的限位控制器第一限位控制器、第二限位控制器、以及第三限位控制器,所述的限位控制器包括電器盒、設置在所述電器盒外側的輸入軸、以及與所述輸入軸固定連接的搖臂,第一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平行,第二限位控制器的搖臂和第三限位控制器的搖臂與導纜車運行方向垂直。本電纜捲筒防錯卷裝置通過在導纜車上設置3個限位控制器,對捲筒電纜出現的錯卷、爬纜現象都能及時檢測,可以有效防止電纜捲筒在捲曲電纜時電纜的非正常位移,裝置簡單易於實現,而且成本低,可以有效的保障設備安全運行和工作人員的人身安全。
文檔編號B65H54/38GK202754622SQ20122027753
公開日2013年2月27日 申請日期2012年6月13日 優先權日2012年6月13日
發明者張永寬, 辛永剛, 許偉, 騰杉, 張君 申請人:張永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