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線材放線機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2:56:10 2

本實用新型屬於線材加工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線材放線機構。
背景技術:
一直以來,在金屬製品行業中,線材由盤卷裝加工成直條狀的過程中,需要將線材經防線裝置放出,線材在被拉絲機的過程中通常都被架在線材放線架上,目前所使用的線材放線機構包括:機架,在機架前端固定有一根沿線材放線方向向上傾斜的直線型的放線杆,在放線杆下方的機架上固定有一根下擺杆。
這種線材放線機構存在以下缺點:線材經常容易幾圈甚至十幾圈被同時抽出,這樣易導致線材亂線現象的發生,且由於加工過程有間斷,而現有的盤狀放線裝置往往由於放線的慣性作用,無法滿足線材加工過程中的間歇式放線作業,更加容易出現亂線的現象,導致操作繁瑣;當線材發生亂線後,工廠必須停車進行處理,極大地影響了工作效率。
目前,工廠為解決這種線材放線過程中易亂線的問題,通常都要在線材放線機構旁另外配置工人,通過人工輔助進行放線,費時費力,不僅浪費了人力,而且工作效率較低。
鑑於此,提供一種線材放線機構是本實用新型所要研究的課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提供一種線材放線機構,以克服現有的放線機構結構容易出現亂線、工作效率低,需額外依靠人力輔助,費時費力等的缺點。
為實現前述實用新型目的,本實用新型採用的技術方案:一種線材放線機構,包括基座,其創新點在於:所述基座上設有一頭部張緊氣缸、一中部張緊氣缸、一尾部張緊氣缸、一傳動組件以及一驅動電機;
在所述尾部張緊氣缸處設有第一滾輪組件,每組所述第一滾輪組件包括第一滾輪安裝架和水平間隔布置的至少兩個第一滾輪,該至少兩個第一滾輪的軸向中心線均垂直於水平面布置;在所述中部張緊氣缸處設有第二滾輪組件,每組所述第二滾輪組件包括第二滾輪安裝架和垂直間隔布置的至少兩個第二滾輪,該至少兩個第二滾輪的軸向中心線均平行於水平面布置;在所述頭部張緊氣缸處設有第三滾輪組件,每組所述第三滾輪組件包括第三滾輪安裝架和垂直間隔布置的至少兩個第三滾輪,該至少兩個第三滾輪的軸向中心線均平行於水平面布置;所述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沿線材傳輸方向水平布置;所述第三滾輪的滾輪直徑均大於所述第一滾輪、第二滾輪的滾輪直徑;所述傳動組件傳動連接所述第三滾輪組件,在所述中部張緊氣缸和所述頭部張緊氣缸之間安裝有一編碼器,所述編碼器電連接所述驅動電機;
在工作狀態下,待加工的線材依次穿設在該至少兩個第一滾輪之間、至少兩個第二滾輪之間以及至少兩個第三滾輪之間,所述驅動組件的輸出端作用在所述傳動組件中,所述傳動組件帶動第三滾輪組件轉動,從而帶動待加工的線材向傳輸方向運行。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放線機構還包括一裁線組件,所述裁線組件包括一切斷刀,所述切斷刀用於切斷所述待加工的線材。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切斷刀上設有一下壓氣缸,所述下壓氣缸的活塞杆作用在所述切斷刀上,用於驅動所述切斷刀作上下垂直運動。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傳動組件由皮帶和皮帶輪構成,所述皮帶輪與至少一所述第三滾輪固定連接。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驅動電機採用伺服電機。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滾輪組件包括七個第一滾輪,其中之三的第一滾輪設於線材的一側,其中之四的第一滾輪設於線材的另一側。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均設於一支架上。
作為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改進,所述放線機構還包括一抬頭氣缸,抬頭氣缸用於支架上。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線材放線機構,包括基座,基座上設有頭部張緊氣缸、中部張緊氣缸、尾部張緊氣缸、傳動組件以及驅動電機;在尾部張緊氣缸處設有第一滾輪組件;在中部張緊氣缸處設有第二滾輪組件;在頭部張緊氣缸處設有第三滾輪組件;所述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沿線材傳輸方向水平布置;所述傳動組件傳動連接所述第三滾輪組件,在中部張緊氣缸和所述頭部張緊氣缸之間安裝有一編碼器,編碼器電連接所述驅動電機。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放線效率高、可靠性好,通過該線材機構的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的設置,可以有效防止線材亂線,並且在中部張緊氣缸和頭部張緊氣缸之間安裝有編碼器,從而能夠精確線材的所需長度。
附圖說明
在此描述的附圖僅用於解釋目的,而不意圖以任何方式來限制本申請公開的範圍。另外,圖中的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等僅為示意性的,用於幫助對本申請的理解,並不是具體限定本申請各部件的形狀和比例尺寸。本領域的技術人員在本申請的教導下,可以根據具體情況選擇各種可能的形狀和比例尺寸來實施本申請。在附圖中:
附圖1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立體圖(一);
附圖2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立體圖(二);
附圖3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立體圖(三);
附圖4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左視圖;
附圖5是本實用新型具體實施例一的右視圖。
以上附圖中:1、線材;2、下壓氣缸;3、切斷刀;4、頭部張緊氣缸;5、中部張緊氣缸;6、尾部張緊氣缸;7、抬頭氣缸;8、編碼器;9、伺服電機;10、第一滾輪;11、第二滾輪;12、第三滾輪;13、皮帶輪;14基座。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所示的具體實施方式對本申請進行詳細描述。但這些實施方式並不限制本申請,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這些實施方式所做出的結構、方法、或功能上的變換均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內。
在本申請的各個圖示中,為了便於圖示,結構或部分的某些尺寸會相對於其它結構或部分擴大,因此,僅用於圖示本申請的主題的基本結構。
實施例一:一種線材放線機構
參見附圖1-5,所述線材放線機構,包括基座14,所述基座14上設有一頭部張緊氣缸4、一中部張緊氣缸5、一尾部張緊氣缸6、一傳動組件以及一驅動電機。
在尾部張緊氣缸6處設有第一滾輪組件,每組第一滾輪組件包括第一滾輪安裝架和水平間隔布置若干第一滾輪10,該若干第一滾輪10的軸向中心線均垂直於水平面布置。其中,第一滾輪組件包括七個第一滾輪10,其中之三的第一滾輪10設於待加工線材1的一側,其中之四的第一滾輪10設於待加工線材1的另一側。
在中部張緊氣缸5處設有第二滾輪組件,每組第二滾輪組件包括第二滾輪安裝架和垂直間隔布置的若干第二滾輪11,該若干第二滾輪11的軸向中心線均平行於水平面布置。
在頭部張緊氣缸4處設有第三滾輪組件,每組第三滾輪組件包括第三滾輪安裝架和垂直間隔布置的若干第三滾輪12,該若干第三滾輪12的軸向中心線均平行於水平面布置。
所述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沿線材1傳輸方向水平布置,且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均設於一支架上,放線機構還包括一抬頭氣缸7,抬頭氣缸7用於該支架上。
所述第三滾輪12的滾輪直徑均大於所述第一滾輪10、第二滾輪11的滾輪直徑;所述傳動組件傳動連接所述第三滾輪組件,在中部張緊氣缸5和所述頭部張緊氣缸4之間安裝有一編碼器8,所述編碼器8電連接所述驅動電機,本實施例中,所述驅動電機採用伺服電機9。
在工作狀態下,待加工的線材1依次穿設在該若干第一滾輪10之間、若干第二滾輪11之間以及若干第三滾輪12之間,所述傳動組件的輸出端傳動連接第三滾輪組件,其中,所述傳動組件由皮帶和皮帶輪13構成,皮帶輪13與第三滾輪12固定連接,伺服電機9的輸出端作用在皮帶輪13中,皮帶輪13帶動第三滾輪組件轉動,從而帶動待加工的線材1向傳輸方向運行。
本實施例中,所述放線機構還包括一裁線組件,所述裁線組件包括一切斷刀3,所述切斷刀3用於切斷待加工的線材1,切斷刀3上設有一下壓氣缸2,下壓氣缸2的活塞杆作用在切斷刀3上,用於驅動切斷刀3作上下垂直運動。
本實用新型的線材放線機構的工作原理是:伺服電機啟動9,驅動頭部張緊氣缸4上的皮帶輪13,在頭部張緊氣缸4收緊後,皮帶會帶動線材1向前運行。中部張緊氣缸5和尾部張緊氣缸6起到定位和導向的作用,使運行中的線材1保持平順。在線材1向前運行的過程中,編碼器8會記錄線材1的行程數據,當線材1放線的長度達到之前設定好的長度後,伺服電機9停止。然後,放線機構底部的抬頭氣缸7運行,放線機構整體下壓,線材1會被放入夾爪中。待夾爪夾緊後,頂部的下壓氣缸2工作,帶動切斷刀3將線材1切斷。此時,便得到了相應長度的線材1。
本實施例的一種線材放線機構,包括基座14,基座14上設有頭部張緊氣缸4、中部張緊氣缸5、尾部張緊氣缸6、傳動組件以及驅動電機;在尾部張緊氣缸6處設有第一滾輪組件;在中部張緊氣缸5處設有第二滾輪組件;在頭部張緊氣缸4處設有第三滾輪組件;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沿線材1傳輸方向水平布置;傳動組件傳動連接第三滾輪組件,在中部張緊氣缸5和頭部張緊氣缸4之間安裝有一編碼器8,編碼器8電連接驅動電機。在工作狀態下,待加工的線材1,從放線機構的後部引入,線材1依次經過尾部張緊氣缸6,中部張緊氣缸5和頭部張緊氣缸4。在中部張緊氣缸5和頭部張緊氣缸4之間安裝有編碼器8。本實用新型結構簡單、放線效率高、可靠性好,通過該線材機構的第一滾輪組件、第二滾輪組件以及第三滾輪組件的設置,可以有效防止線材1亂線,並且在中部張緊氣缸和頭部張緊氣缸之間安裝有編碼器,編碼器8連接伺服電機9用於控制伺服電機9的通斷,從而能夠精確線材1所需的放線長度。
需要說明的是,上述方案中,所述「前端」、「後端」參考本實用新型圖 1的方向來描述的,其 「前」、「後」、「左」以及「右」都是相對的,以圖 1所示方向作為參考。
需要說明的是,當一個元件被認為是「連接」另一個元件,它可以是直接連接到另一個元件或者可能同時存在居中元件。除非另有定義,本文所使用的所有的技術和科學術語與屬於本申請的技術領域的技術人員通常理解的含義相同。本文中在本申請的說明書中所使用的術語只是為了描述具體的實施方式的目的,不是旨在於限制本申請。本文所使用的術語「和/或」包括一個或多個相關的所列項目的任意的和所有的組合。
需要說明的是,在本申請的描述中,在本申請的描述中,除非另有說明,「多個」的含義是兩個或兩個以上。
使用術語「包含」或「包括」來描述這裡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的組合也想到了基本由這些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構成的實施方式。這裡通過使用術語「可以」,旨在說明「可以」包括的所描述的任何屬性都是可選的。
多個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能夠由單個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來提供。另選地,單個集成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可以被分成分離的多個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用來描述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的公開「一」或「一個」並不說為了排除其他的元件、成分、部件或步驟。
應該理解,以上描述是為了進行圖示說明而不是為了進行限制。通過閱讀上述描述,在所提供的示例之外的許多實施方式和許多應用對本領域技術人員來說都將是顯而易見的。因此,本教導的範圍不應該參照上述描述來確定,而是應該參照前述權利要求以及這些權利要求所擁有的等價物的全部範圍來確定。出於全面之目的,所有文章和參考包括專利申請和公告的公開都通過參考結合在本文中。在前述權利要求中省略這裡公開的主題的任何方面並不是為了放棄該主體內容,也不應該認為申請人沒有將該主題考慮為所公開的申請主題的一部分。
上文所列出的一系列的詳細說明僅僅是針對本申請的可行性實施方式的具體說明,它們並非用以限制本申請的保護範圍,凡未脫離本申請技藝精神所作的等效實施方式或變更均應包含在本申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