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預防河道衝刷的邊坡綜合治理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7:04:45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預防河道衝刷的邊坡綜合治理結構,適用於洩洪建築物下遊的河道覆蓋層較深厚、經常遭受水流衝刷,需要對兩岸邊坡及河道進行綜合治理時的設計與施工。
背景技術:
對於水利工程洩洪建築物而言,當水流經過消力池或護坦大幅消能後,還保持著一定的餘能。一般工程中常在消力池或護坦下遊的河道及兩岸邊坡考慮必要的防護措施,以保護河床免受衝刷,確保邊坡及其附近建築物的穩定安全。
當洩洪建築物下遊的河道覆蓋層較深厚、經常遭受水流衝刷時,工程中常採用漿(幹)砌石護坡或護底、混凝土擋牆等方法,對兩岸邊坡及河道進行治理。在長期水流衝擊作用下,河床覆蓋層可能被衝走形成較大範圍的衝坑,部分工程甚至出現護坡(護底)破壞、擋牆變形乃至垮塌等現象,嚴重威脅工程安全。如何考慮採用穩妥可靠的綜合治理措施,保證深厚覆蓋層的河道及兩岸邊坡安全,是工程邊坡處理設計與施工中的一項重要技術。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預防河道衝刷的邊坡綜合治理結構,預防洩洪建築物下遊的河道覆蓋層較深厚、經常遭受水流衝刷,從而對兩岸邊坡及河道進行綜合治理,確保邊坡及其附近建築物的穩定安全。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預防河道衝刷的邊坡綜合治理結構,其特徵在於:在洩洪建築物下遊的河道邊坡上設置混凝土擋牆,所述混凝土擋牆靠河道側布置2~3排伸入基巖面的水泥灌注樁,擋牆與河岸間採用石渣回填;所述水泥灌注樁的頂部設有與混凝土擋牆連接的混凝土基礎,並在該混凝土基礎與混凝土擋牆之間設置結構縫;所述混凝土基礎的靠河道側布置有相互串連、並順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網石兜。
所述混凝土擋牆內預埋有若干直徑為10cm、間距為2~3m的排水管。
一種預防河道衝刷的邊坡綜合治理結構的施工方法,其特徵在於步驟如下:
1、開挖混凝土擋牆及該擋牆靠河道側的基礎,挖除鬆散的表層覆蓋層並夯實;
2、水泥灌注樁施工,在混凝土擋牆靠河道側布置2~3排直徑為0.8~2m、間距為1~2m的水泥灌注樁,其樁底伸入基巖面一定深度;
3、澆築混凝土擋牆,每隔10~15m設置結構縫,並埋設直徑為10cm、間距為2~3m的排水管;
4、在混凝土擋牆與河岸之間回填石渣;
5、在混凝土擋牆靠河道側澆築厚度為1~2m、寬度為3~5m的混凝土基礎,並設置結構縫;
6、在混凝土基礎靠河道側填築合金網石兜並順延至河道底部,合金網石兜最薄處不小於3層,底部水平厚度不小於10m,坡比為1:1.5;合金網石兜的網眼展開尺寸為20~30cm,兜內石料裝滿率大於90%,石料粒徑大於網眼最大展開尺寸的1.5~2倍,為30~60cm。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串連起來的合金網石兜施工簡單,整體性好,具有較好的適應基礎變形能力和抗衝刷能力;當洩洪建築物下遊的部分河床覆蓋層被水流衝走後,會形成一定規模的衝坑,合金網石兜因柔性好,可在自重作用下較好地充填衝坑,防止衝坑和河道衝刷的進一步發展,對河床起到良好的保護作用,同時可做為灌注樁樁前抗體,有利於擋牆及其基礎的穩定。
2、混凝土擋牆外側設置2~3排水泥灌注樁,並伸入基巖,可保證擋牆及其基礎的穩定,且不被水流淘刷。
3、水泥灌注樁上部設置混凝土基礎,在樁和擋牆之間起到連接作用;混凝土基礎與擋牆之間設置結構縫,使各自結構均能適應一定程度的變形,同時也可封閉擋牆外側基礎,防止水流的直接衝刷。
4、有效保證了深厚覆蓋層的河道及岸坡安全,削弱或減緩了河道的衝刷程度,在工程實踐中具有十分積極的意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所示,本實施例一種預防河道衝刷的邊坡綜合治理結構,在洩洪建築物下遊的河道邊坡上設置混凝土擋牆5,混凝土擋牆5靠河道側(外側)布置2~3排伸入基巖面一定深度、直徑為0.8~2m、間距為1~2m的水泥灌注樁2,擋牆靠河岸側(背側)採用石渣6回填,澆築混凝土擋牆5時,每隔10~15m設置結構縫,並在混凝土擋牆5內預埋若干直徑為10cm、間距為2~3m的排水管4。水泥灌注樁2的頂部澆築厚度為1~2m、寬度為3~5m的混凝土基礎3與混凝土擋牆5相接,並設置結構縫;混凝土基礎3的靠河道側(外側)布置有相互串連、並順延至河床底部的合金網石兜1。
本實施例的施工步驟如下:
1、開挖混凝土擋牆5及該擋牆靠河道側的基礎,挖除鬆散的表層覆蓋層,保留相對緻密的基礎,必要時可適當夯實,以滿足混凝土擋牆5對地基承載力的要求;
2、水泥灌注樁2施工,在混凝土擋牆5靠河道側布置2~3排直徑為0.8~2m、間距為1~2m的水泥灌注樁2,其樁底伸入基巖面一定深度;
3、澆築混凝土擋牆5,每隔10~15m設置結構縫,擋牆尺寸根據具體工程要求而定;並在擋牆內埋設直徑為10cm、間距為2~3m的排水管4;
4、在混凝土擋牆5靠河岸側(與河岸之間)回填石渣6,河岸側一般是建築物或道路7等;
5、在混凝土擋牆5靠河道側澆築厚度約為1~2m、寬度約為3~5m的混凝土基礎3,並設置結構縫;
6、在混凝土基礎3靠河道側(外側)填築合金網石兜1並順延至河道底部,最薄處不小於3層,底部水平厚度不小於10m,坡比一般約為1:1.5;合金網裝石容量根據具體工程情況確定,其網眼展開尺寸一般為20~30cm,兜內石料裝滿率應大於90%,石料粒徑應大於網眼最大展開尺寸的1.5~2倍,一般約30~60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