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上磁性輸送裝置的製作方法
2023-09-20 00:42:00 1

本發明涉及金屬板輸送技術領域,尤其公開了一種上磁性輸送裝置。
背景技術:
在金屬生產領域,金屬板的輸送環節必不可少,通常情況下利用自動吸取裝置將單張金屬板從金屬垛料中分離然後放置於輸送帶,輸送帶的上方放置單張金屬板,接下來完成單張金屬板的輸送工序,而由自動吸取裝置帶著單張金屬板轉運至輸送帶的過程經常發生以下情況:1)由於金屬垛料與輸送帶往往是兩個工位,轉運過程中易發生單張金屬板掉落的現象;2)由一個工位轉運至另一個工位,不可缺少的則是需要時間方能完成轉運需求,而所需時間則工位的距離和速度決定,而時間成本也影響著生產效率。
技術實現要素:
為了克服現有技術中存在的缺點和不足,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上磁性輸送裝置,將分離後的單張金屬板直接轉運至輸送線,節省金屬垛料至輸送線的轉運時間,同時防止單張金屬板掉落的目的。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的一種上磁性輸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輸送機構及用於驅動輸送機構送料的驅動機構,所述輸送機構包括主動輪、從動輪、卷繞於主動輪和從動輪之間的輸送帶及磁性組件,所述驅動機構包括驅動源、傳動軸及連接於驅動源及傳動軸的連接帶;
所述輸送帶設有上帶部及下帶部,上帶部和下帶部之間設置有容置空間,所述磁性組件包括磁性件,所述磁性件設置於容置空間並靠近於下帶部。
進一步的,所述輸送機構設置有四個,所述四個輸送機構均與驅動機構連接。
進一步的,所述磁性件包括第一磁性件、第二磁性件及第三磁性件,所述第一磁性件靠近從動輪一側,所述第三磁性件靠近主動輪一側,所述第二磁性件設置於第一磁性件與第三磁性件之間。
進一步的,所述第一磁性件為永磁鐵,所述第二磁性件為電磁鐵,所述第三磁性件)為電磁鐵。
進一步的,還包括設置於輸送機構長度方向外側的側輸送組件,所述側輸送組件包括第二連接件及路軌,所述第二連接件的一端連接於安裝機架,所述第二連接件的另一端連接路軌。
進一步的,所述路軌包括路軌安裝板及設置於路軌安裝板的若干滾輪。
進一步的,還包括用於控制輸送帶運轉方向的定向裝置,所述定向裝置包括第三連接件及安裝於第三連接件的至少一個定向件,所述第三連接件的一端安裝於安裝機架,所述第三連接件的另一端連接於所述定向件。
進一步的,所述定向件設置為兩個,兩個定向件對稱安裝於所述第三連接件,分別位於輸送帶的兩側。
進一步的,所述輸送機構包括兩個定向裝置,其中一個定向裝置靠近於主動輪,其中另一個定向裝置靠近從動輪。
本發明的有益效果:通過上磁性輸送裝置,在輸送線中安裝有磁性件,利用金屬磁性件吸附固定金屬板,通過輸送帶的摩擦力帶動金屬板運動,實現分離後的單張金屬板直接被吸附於上磁性輸送裝置並被輸送的目的,減少轉運時間,並且減少轉運過程中金屬板掉落的現象,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圖1為本發明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的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的磁性組件結構示意圖。
圖4為本發明的另一視角平面結構示意圖。
圖5為本發明的防偏裝置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包括:
1—輸送機構 11—主動輪 12—從動輪
13—輸送帶 131—上帶 132—下帶
133—容置空間 14—磁性組件 141—磁性件
142—第一連接件 2—驅動機構 21—驅動源
22— 傳動軸 23—連接帶 1411—第一磁性件
1412—第二磁性件 1413—第三磁性件 3—側輸送組件
31—第二連接件 32—路軌 321—路軌安裝板
322—若干滾輪 4—定向裝置 41—第三連接件
42—定向件 421—第一輪 422—第二輪
423—第三輪 5—金屬工件。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便於本領域技術人員的理解,下面結合實施例及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的說明,實施方式提及的內容並非對本發明的限定。
請參閱圖1和圖2,本發明的上磁性輸送裝置,包括至少一個輸送機構1及用於驅動輸送機構1送料的驅動機構2,所述輸送機構1包括主動輪11、從動輪12、卷繞於主動輪11和從動輪12之間的輸送帶13及磁性組件14,所述驅動機構2包括驅動源21、傳動軸22及連接於驅動源21及傳動軸22的連接帶23;
所述輸送帶13設有上帶部131及下帶部132,上帶部131和下帶部132之間設置有容置空間133,所述磁性組件14包括磁性件141,所述磁性件141設置於容置空間133並靠近於下帶部132。
本實施例中,本發明的上磁性輸送裝置,由輸送機構1及驅動機構2構成,所述驅動機構2的驅動源21採用伺服電機,通過連接帶23帶動傳動軸22轉動,主動輪11鍵連接於傳動軸22,同傳動軸22一起轉動,主動輪11與從動輪12採用輸送帶13連接,主動輪11在傳動軸22的作用下轉動,輸送帶13與主動輪11之間、輸送帶13與從動輪12之間均有摩擦力,在摩擦力的作用下,主動輪11帶動輸送帶13轉動,輸送帶13帶動從動輪12轉動;所述輸送帶13包括上帶131、下帶132及上帶131與下帶132之間的容置空間133,具體的,所述磁性組件14包括磁性件141及第一連接件142,所述第一連接件142為U型件,U型件的一端連接於輸送機架,U型件的另一端連接磁性件141,磁性件141設置於容置空間133並靠近於下帶132,金屬工件5放置於下帶132的底端,依靠與磁性件141的吸力被吸附於輸送機構1,依靠與輸送帶13之間的摩擦力,輸送帶13帶動金屬工件5沿輸送方向被移至輸送線的另一端。
通過本發明的上磁性輸送裝置,在輸送線中安裝有磁性件,利用金屬磁性件吸附固定金屬工件,通過輸送帶的摩擦力帶動金屬工件運動,實現分離後的單張金屬板直接被吸附於上磁性輸送裝置並被輸送的目的,減少轉運時間,並且減少轉運過程中金屬板掉落的現象,提高了生產效率。
請參考圖1,所述輸送機構1設置有四個,所述四個輸送機構1均與驅動機構2連接。
本實施例中,輸送機構1設置有四個,並列放置,四個輸送機構1的主動輪11均與驅動機構2的傳動軸22鍵連接,通過傳動軸22的轉動,同時帶動四個輸送機構1的運轉,滿足不同寬度金屬工件5的輸送問題,提高設備使用的靈活。
請參考圖3,所述磁性件141包括第一磁性件1411、第二磁性件1412及第三磁性件1413,所述第一磁性件1411靠近從動輪12一側,所述第三磁性件1413靠近主動輪11一側,所述第二磁性件1412設置於第一磁性件1411與第三磁性件1413之間。
本實施例中,磁性件141分為三部分,分別為靠近從動輪12的第一磁性件1411,靠近從動輪11的第三磁性件1413,設置於第一磁性件1411與第三磁性件1413之間的第二磁性件1412,將磁性件141分為三部分,方便設備加工、安裝及檢修。
請參考圖3,所述第一磁性件141為永磁鐵,所述第二磁性件142為電磁鐵,所述第三磁性件143為電磁鐵。
具體的,將磁性件141分成三部分,分別為第一磁性件1411、第二磁性件1412及第三磁性件1413,在輸送前端的第一磁性件1411採用永磁鐵,在輸送的後端第二磁性件1412及第三磁性件1413均為電磁鐵,當輸送過程中,被吸取兩張金屬板時,金屬板被輸送至第二磁性件1412的位置時,斷開第二磁性件1412的電源,第二磁性件1412的磁性消失,兩張金屬板停止輸送,進一步保證進入下一工序的金屬板為單張的可行性,提高設備使用靈活性,根據需要開通後端輸送。
請參考圖1、圖3和圖4,還包括設置於輸送機構1長度方向兩側的側輸送組件3,所述側輸送組件3包括第二連接件31及路軌32,所述第二連接件31的一端連接於安裝機架,所述第二連接件31的另一端連接路軌32。
本實施例中,還設置有側輸送組件3,所述側輸送組件3設置於輸送機構1的輸送方向的兩側,所述側輸送組件3包括第二連接件31,所述第二連接件31採用U型鈑金件,鈑金件的一端連接機架,鈑金件的另一端連接路軌32,所述路軌32包括路軌安裝板321及若干滾輪322,所述路軌安裝板321為長條狀,滾輪322採用硬質膠件,連接於路軌安裝板321,滾輪322可繞安裝件360度旋轉。
請參考圖3、圖4和圖5,還包括用於控制輸送帶13運轉方向的定向裝置4,所述定向裝置4包括第三連接件41及安裝於第三連接件41的至少一個定向件42,所述第三連接件41的一端安裝於安裝機架,所述第三連接件41的另一端連接於所述定向件42,所述定向件42的一端與所述上帶131的側邊距離大於0.1mm。
本實施例中,還包括用於防止輸送帶13在運轉過程中出現輸送帶13跑偏或錯位的定向裝置4,所述定向裝置4包括第三連接件41,第三連接件41為L型件,其中L型的一端連接固定連接於安裝機架,L型的另一端連接定向件42,具體的,定向件42由三個同軸輪組成,分別為第一輪421、第二輪422及第三輪423,第二輪422位於第一輪421及第三輪423的中間,並且第二輪422的直徑均小於第一輪421和第二輪423的直徑,輸送帶13卡於第一輪421及第三輪423之間,並與第二輪423的間距為1mm,確保輸送帶13在運轉過程中方向的穩定性,提高生產參數的可控性。
請參考圖1,所述定向件42設置為兩個,所述定向件42對稱安裝於所述第三連接件41,分別位於輸送帶13的兩側。
本實施例中,所述定向件42的數量為兩個,對稱連接於第三連接件41,並且分別位於輸送帶13的兩側,進一步限定輸送帶13的運轉方向,提高輸送帶13運轉過程中方向的溫度性,提高生產參數的可控性。
請參考圖1,所述定向裝置4設置有兩個,所述其中一個定向裝置4靠近於主動輪11,其中另一個定向裝置4靠近從動輪12。
具體的,本實施例中的定向裝置4設置有兩個,其中一個定向裝置4靠近主動輪11,其中另一個定向裝置4靠近從動輪12,輸送帶13的兩端進行限位,進一步確保輸送帶13輸送方向的穩定性。
以上內容僅為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依據本發明的思想,在具體實施方式及應用範圍上均會有改變之處,本說明書內容不應理解為對本發明的限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