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臺鑽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11:29:10 3

本發明屬於電動工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臺鑽。
背景技術:
當前,鑽床已被廣泛運用在工廠、家庭等多個場所,用於在多種材質上鑽各種直徑、各種深度的孔。
此類鑽床多包含一個調節定位機構用於控制所鑽孔的深度尺寸,可實現重複鑽同一深度尺寸的孔。
常見的調節定位機構有兩種:一種是固定在手柄轉盤上,另一種是固定在鑽床主軸軸套上。
前一種是在鑽床手柄固定盤上套上一個金屬環,金屬環的外圈旋上鎖緊旋鈕,金屬環上有定位刻度,定位後再用旋鈕鎖緊,它隨手柄的轉動而旋轉。
後一種則是在鑽床主軸軸套上固定一組零件,此組零件包含一個可上下移動的活動零件,定位時用工具鎖緊該活動塊。它隨鑽頭的升降而上下運動。
上述兩種結構都存在著明顯的弊端:前者操作空間小,且經常需要雙手操作,很不方便;後者結構經常藉助工具鎖定,且活動塊定位點距鑽頭在軸向上有一定距離,經常使用會主軸產生偏離和噪音。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目的在於克服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提供一種臺鑽,能夠通過一個部件實現鑽頭總成上升、下降、鎖定和釋放四種操作,同時還能夠提高鑽進深度的調節精度。
為解決現有技術問題,本發明公開了一種臺鑽,包括:機身、鑽頭總成和調節定位機構;操作調節定位機構限定驅動鑽頭總成相對機身的移動距離;
調節定位機構包括:
供用戶操作以驅動鑽頭總成相對機身移動的轉軸,
以及與轉軸構成沿其軸向的活動連接和繞其軸線的單向轉動連接的旋鈕;
旋鈕具有第一軸向位置和第二軸向位置;
旋鈕處於第一軸向位置時,旋鈕轉動的過程中能夠受到限制;
旋鈕處於第二軸向位置時,旋鈕轉動的過程中不會受到限制。
進一步地,轉軸的一個端部連接有固定件,固定件與旋鈕之間設置一壓簧從而構成彈性連接;
旋鈕僅在壓簧的作用力下處於第一軸向位置,旋鈕在用戶操作下克服作用力處於第二軸向位置。
進一步地,旋鈕具有一個沿其軸向延伸而成的收容部;壓簧設置於收容部中。
進一步地,轉軸的一個端部連接有彈片,彈片的端部抵接旋鈕從而構成彈性連接;
旋鈕能夠在彈片的作用力下處於第一軸向位置,旋鈕在用戶操作下克服作用力處於第二軸向位置。
進一步地,機身上設置有一定位銷,旋鈕具有一能夠與定位銷配合的定位凸起。
進一步地,機身上設置有一定位銷,旋鈕的一側連接有定位環;定位環具有一能夠與定位銷配合的定位凸起。
進一步地,旋鈕的端部具有若干沿徑向延伸而成的槽口,定位環具有若干沿徑向向外延伸而成的凸臺;旋鈕與定位環在槽口與凸臺的配合下構成周向的固定。
進一步地,旋鈕通過單向軸承與轉軸構成單向轉動連接。
進一步地,轉軸上具有若干沿周向均勻分布的定位槽,旋鈕內設置有彈簧鋼珠;鋼珠在彈簧的作用下能卡入定位槽中。
進一步地,調節定位機構還包括:安裝在轉軸上的齒輪和滑動安裝在機身上的滑動套管;鑽頭總成安裝在滑動套管上,滑動套管上設置有輪齒,齒輪的輪齒與滑動套管的輪齒嚙合。
本發明具有的有益效果:能夠通過一個部件實現鑽頭總成上升、下降、鎖定和釋放四種操作,同時還能夠提高鑽進深度的調節精度。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一個優選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圖2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實現定位的結構剖面圖;
圖3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實現定位的結構爆炸圖;
圖4是圖1所示實施例中調節定位的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記:
10機身;101定位銷;20立柱;30鑽頭總成;40調節定位機構;401固定件;402壓簧;403旋鈕;404單向軸承;405定位環;406螺釘;407轉軸;408手輪;409固定套管;410滑動套管;411齒輪;50機座。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發明作進一步描述。以下實施例僅用於更加清楚地說明本發明的技術方案,而不能以此來限制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實施例一
如圖1至4所示,一種臺鑽,主要包括:機身10、立柱20、鑽頭總成30、調節定位機構40和機座50。鑽頭總成30滑動安裝於機身10上,機身10滑動安裝於立柱20上。加工過程中的大位移量的調節通過機身10在立柱20上的升降實現,小位移量的調節通過鑽頭總成30在機身10上的升降實現。
機座50具有一個固定工件以進行加工的工作檯面,通常情況下的工作檯面與水平面平行從而便於工件的固定。立柱20的一端固定在機座50上,其軸線與工作檯面垂直。
機身10的一側設置有定位銷101,定位銷101可沿其軸向安裝於機身10上。機身10與立柱20構成滑動連接從而調節機身10的高度。
調節定位機構包括:固定件401、壓簧402、旋鈕403、單向軸承404、405定位環、406螺釘轉軸407、手輪408、409固定套管、410滑動套管和齒輪411。
鑽頭總成30的調節是通過以下結構實現的:
轉軸407轉動安裝於機身10上,其兩端分別伸出於機身外側,其中一端向機身10上未安裝有定位銷101的一側伸出,該端安裝手輪408供用戶操作。固定套管409安裝於機身10上,滑動套管410滑動套裝在固定套管409的內構成垂直於工作檯面的滑動連接。鑽頭總成30安裝於滑動套管410的底部,滑動套管410的一側設置有沿垂直於工作檯面方向排列的輪齒,轉軸407上安裝齒輪411,齒輪411的輪齒與滑動套管410的輪齒嚙合,用戶轉動轉軸時便能夠實現鑽頭總成30的升降。通過轉軸407實現鑽頭總成30升降的方式有許多,故此處不一一贅述。
鑽頭總成30的定位是通過以下結構實現的:
轉軸407的另一端向機身10上安裝有定位銷101的一側伸出。該端的端面上加工有沿軸向設置的螺紋孔,固定件401通過螺紋與轉軸407的端部連接。
旋鈕403和定位環405均與轉軸407同軸安裝。旋鈕403具有一個環形的壁,該壁與轉軸407之間設置單向軸承404,定位環405通過螺釘406與旋鈕403連接。旋鈕403能夠相對轉軸407繞一個旋向轉動。除此之外,旋鈕403還與轉軸407構成沿轉軸407軸向的滑動連接,使得旋鈕403還能夠相對轉軸407沿其軸向滑動。
旋鈕403的內端還設置有若干個沿其周向均勻分布的槽口,定位環405上設置有若干沿徑向向外突出的凸起,凸起插入對應的槽口中從而使定位環405與旋鈕403連接,轉動旋鈕403將帶動定位環405同步轉動,其中一個凸起的長度大於其它凸起的長度形成定位凸起從而與定位銷101形成限位配合。
旋鈕403的外端具有一個沿軸向形成的收容部,壓簧402設置於收容部中,壓簧402的一端連接收容部的底部,另一端連接固定件401的頭部從而將旋鈕403與轉軸407以及固定件401構成彈性連接。壓簧402產生一個沿轉軸407軸向的作用力,在該作用力下,旋鈕403被壓向機身10。用戶對旋鈕403施加一個方向與壓簧402作用力相反的力時,旋鈕403則會向遠離機身10的方向移動。
在旋鈕403軸向移動的過程中,旋鈕403具有相對靠近機身10的第一軸向位置和相對遠離機身10的第二軸向位置。當旋鈕403處於第一軸向位置時,旋鈕403帶動定位環405轉動的過程中,定位凸起能夠受到機身10上的定位銷101的限制而使旋鈕403無法進一步轉動。當旋鈕403處於第二軸向位置時,旋鈕403的轉動將不會受到定位銷101的限制。在無外力作用時,旋鈕403在壓簧402的作用力下處於第一軸向位置。在受到外力作用時,旋鈕403在外力作用下能處於第二軸向位置。
轉軸407上具有若干沿周向均勻分布的定位槽,旋鈕內設置有彈簧鋼珠;鋼珠在彈簧的作用下能卡入定位槽中。當旋鈕403處於第二軸向位置時,旋鈕403轉動時,鋼珠能夠卡入定位槽中從而達到定位提醒的作用。
進行高度調節時,正向轉動手輪408使鑽頭總成30下降特定距離(或鑽頭末端到達某一指定位置),旋鈕403隨著轉軸407的轉動使定位凸起與機身10上的定位銷101接觸(此時繼續轉動的手輪408,鑽頭總成30不下降,旋鈕403也不旋轉)。反向轉動手輪408後再正向轉動手輪408,鑽頭總成30下降到上次下降的位置或距離。
若一次鑽頭總成下降的深度小於上一次鑽頭總成下降深度,則可重複上一步驟動作。若重設下降深度大於上一次特定距離,則向外拉動旋鈕403達到第二軸向位置,此時定位環405上的定位凸起可越過機身10上的定位銷101,由於單向軸承404的作用,旋鈕403能相對轉軸407單向轉動,轉動到特定位置後,鬆開旋鈕403使其在壓簧402的作用下恢復到第一軸向位置,此時正向轉動手輪408,,同時帶動轉軸407和旋鈕403一同轉動到定位凸起再次被定位銷101限位為止。
實施例二
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轉軸407的外端連接有彈片,彈片的端部抵接旋鈕403。該方式可替代壓簧402,並省略固定件401。
實施例三
與實施例一不同之處在於,本實施例中,旋鈕外壁直接形成一能夠與定位銷配合的定位凸起,無需再通過設置定位環405進行定位。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對於本技術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原理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改進和變形,這些改進和變形也應視為本發明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