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螺旋卸船機強冷滑柱滑動中間支承系統的製作方法
2023-09-19 21:34:45 3

本實用新型涉及螺旋卸船機領域,尤其涉及一種螺旋卸船機強冷滑柱滑動中間支承系統。
背景技術:
目前用於港口碼頭卸顆粒狀及小塊狀物料設備主要是抓斗卸船機,其特點是間隔式工作,一次工作循環包括抓取、提升、迴轉、下降、放料與回程,其提升、迴轉、放料環節會對周邊環境造成較嚴重的粉塵汙染是其主要缺點。國外有用螺旋卸船機卸顆粒及小塊狀物料的,其特點是連續工作,工作過程對環境粉塵汙染較抓斗卸船機大幅降低、生產率也高,能滿足碼頭作業要求,但是其支承結構較為粗獷,振動和噪音較大,尤其在空車運轉時。近年來國內螺旋卸船機得到廣泛應用,國內產品在運轉平穩性和噪音方面明顯優於國外設備。但多用於流動性好的粉狀物料,如水泥、礦粉、粉煤灰,對物理性狀差別較大的如碎煤尚不能適應,究其原因大致有結構與耐磨性兩大問題。當然碎煤粒徑均勻性差也是原因。
螺旋卸船機的核心部分是垂直螺旋輸送機,其高度一般由十餘米至二十餘米,其高速螺旋軸通常分段製造數段聯接而成,並在聯接處設計了中間支承,受結構所限該處的螺旋葉往往局部缺失,不能連續,這是國產螺旋卸船機的共同特徵,這種結構有利於提高運轉平穩性,降低噪音,但不適合煤這類物料的垂直輸送。而國外螺旋卸船機的中間支承視螺旋軸上葉片外周為軸,用數片高達半個螺距的大瓦包住螺旋葉外周,但精度低、軸與瓦的間隙近10mm,這種無缺失的連續螺旋雖然適合煤的垂直輸送,但因結構精度低,運轉時振動與噪音強烈,尤其空載運轉時。
技術實現要素:
為解決現有技術中的不足,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種螺旋卸船機強冷滑柱滑動中間支承系統,旨在解決現有螺旋卸船機連接軸處螺旋葉缺失,不適應卸煤等小塊狀物料及連接軸處螺旋葉雖保持連續無缺失但運行時振動與噪音較大不適應空車運行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為:一種螺旋卸船機強冷滑柱滑動中間支承系統,包括連接軸、支承外管、空腹滑柱、雙頭螺旋葉、彈簧芯軸、蝶形彈簧,所述的連接軸兩端有法蘭,雙頭螺旋葉為哈夫狀包裹於連接軸的軸頸上,所述的雙頭螺旋葉外周連接有兩個薄壁半圓柱管,內周連接有兩個厚壁半圓柱管,並通過兩厚壁半圓柱管緊固於連接軸的軸頸上;所述的支承外管兩端制有法蘭,支承外管的管壁上設有若干處凸臺,凸臺上鏜有一個向心的孔,孔內裝空腹滑柱,空腹滑柱內安裝有蝶形彈簧組,蝶形彈簧組包括彈簧芯軸和若干片疊合安裝的蝶形彈簧,所述的彈簧芯軸呈階梯狀並固定於支承外管上的凸臺的埠;所述的空腹滑柱的一端為弧形曲面並與薄壁半圓柱管表面貼合且具有相同的曲率。
為了降低滑動支承系統摩擦熱量,降低摩擦副的磨損率,形成冷卻液迴路,所述的空腹滑柱、彈簧芯軸與凸臺上配合孔之間構成一組相互連通的徑向孔B、環狀槽C、軸向槽D、環狀腔E;所述的凸臺孔壁上開有與環狀腔E連通的孔F,並於孔F口安裝帶出油單向閥的接頭;所述的彈簧芯軸中心設有與空腹滑柱腹腔相通的孔A並於進口安裝帶進油單向閥的接頭;所述的空腹滑柱曲面上還有數個錐形或柱形小孔G,孔G內置多孔隙耐磨阻尼材料。
進一步的,還包括外置熱交換單元,所述的外置熱交換單元的冷卻油出口經帶進油單向閥的接頭、彈簧芯軸上孔A、空腹滑柱上徑向孔B、環狀槽C、軸向槽D、環狀腔E、凸臺孔壁上孔F、從帶出油單向閥的接頭回到外置熱交換單元的冷卻器。
作為優選,所述的雙頭螺旋葉由兩塊哈夫型結構合併緊固在連接軸的軸頸上。
作為優選,所述的雙頭螺旋葉的外徑等於薄壁半圓柱管的內徑。
為了便於雙頭螺旋葉在機上拆裝更換和觀察檢修支承內部,所述的支承外管側面均開有窗並安裝蓋板。
為了滑柱在凸臺孔內不發生旋轉運動,所述的連接外管的凸臺的側壁安裝有與空腹滑柱接觸的導向螺釘。
為了保證螺旋葉能順暢垂直輸送物料,其螺旋葉必須連續、外徑相同,而哈夫狀支承外管合併後的內徑必須大於螺旋機上其它與之相連接外管的內徑。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保證了垂直螺旋輸送機上的螺旋葉的連續性,使其能夠輸送塊狀物料,同時結合獨特的支承結構,保證螺旋軸運行平穩,振動小,防止軸因過長而不平衡轉動導致螺旋軸與外管發生碰擦的問題,降低因碰擦火花引發氣爆的概率,減小噪聲與振動,同時還包括外置熱交換單元,對空腹滑柱進行適時冷卻,延長其使用壽命。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的連接軸與雙頭螺旋葉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如圖1、2所示,一種螺旋卸船機強冷滑柱滑動中間支承系統,包括連接軸1、支承外管2、導向螺釘3、窗口蓋板4、空腹滑柱5、雙頭螺旋葉6、彈簧芯軸7、蝶形彈簧8、外置熱交換單元9,所述的雙頭螺旋葉6的葉片外周經鑄造或焊接與兩個薄壁半圓柱管12相連,雙頭螺旋葉6的中心軸為兩個厚壁半圓柱管,兩哈夫合併包裹緊固在連接軸1的軸頸上,組成一小段完整的雙頭螺旋軸,雙頭螺旋葉6外周的兩個薄壁半圓柱管12合併為一個完整的圓柱管;所述的連接軸1 兩端制有法蘭,用於連接其它的螺旋軸;支承外管2由兩件呈哈夫狀外管合併緊固後組成一段完整的中間支承外管,其兩端的法蘭用於連接垂直螺旋機的其它外管;所述的支承外管2外側面設有若干外凸臺 2-1,每個凸臺2-1鏜有一個向心的孔,孔內安裝有空腹滑柱5,空腹滑柱5的空腔內安裝有蝶形彈簧8和彈簧芯軸7,彈簧芯軸7呈階梯狀,其法蘭狀大端固定於凸臺2-1的孔口環狀端面;所述的空腹滑柱 5的盲端為弧形曲面且與雙頭螺旋葉6外周包裹的薄壁圓柱管面有相同的曲率,在蝶形彈簧8作用下相互貼合,構成軸與軸瓦結構。
所述的空腹滑柱5與凸臺2-1上配合孔之間構成一組相互連通的徑向孔B、環狀槽C、軸向槽D、環狀腔E;所述的凸臺2-1孔壁上開有與環狀腔E連通的孔F,並於孔F口安裝帶出油單向閥的接頭11;所述的彈簧芯軸7中心設有與空腹滑柱5腹腔相通的孔A並於進口安裝帶進油單向閥的接頭10;
外置熱交換單元9泵出的冷卻油經接頭10、孔A、徑向孔B、環狀槽C、軸向槽D、環狀腔E、孔F、接頭11回到外置熱交換單元9 的冷卻器,周而復始循環不息帶走大量熱量,冷卻支承系統,延長使用壽命;所述的空腹滑柱5曲面上開有數個錐形或柱形小孔G,孔G內置多孔隙耐磨阻尼材料,空腹滑柱5曲面孔G滲出的少量冷卻油對摩擦副表面起到潤滑和減磨作用。
本實用新型的連接軸1通過兩端法蘭連接於垂直螺旋輸送機的兩段螺旋軸之間,支承外管2通過兩端法蘭連接於垂直螺旋輸送機的兩段外管之間,支承外管2表面均開有窗口並安裝有蓋板4,便於觀察、檢修、更換外管2的內部零部件。連接軸1表面設有雙頭螺旋葉6,使得垂直螺旋輸送機內形成擁有連續、完整螺旋葉的螺旋軸,即可同時適用於粉狀或小塊狀物料包括碎煤的輸送。
所述的雙頭螺旋葉6外周設有由兩個薄壁半圓柱管12合併為一個完整的圓柱管,即可將圓柱管面作為支承面,且不影響螺旋連續和物料輸送,解決了為設置中間支承留出結構空間不得不採用缺失一段螺旋葉的結構,同時也解決了部分產品因直接利用螺旋葉外周作為支承面引起振動和噪音大的問題。空腹滑柱5的曲面在蝶形彈簧8壓力下緊貼圓柱管面形成軸與軸承的關係,螺旋高速旋轉時產生的徑向不平衡力均通過圓柱管面承載在若干空腹滑柱5腹中的蝶形彈簧8上,起到緩衝減振作用,因此螺旋軸運行平穩,即使空車運行也寂靜無聲,同時圓柱管面與空腹滑柱的接觸方式理論上為零間隙,不會產生機械撞擊火花,從而大大降低了機器內煤粉(或其他粉)空氣混合物發生氣爆的概率。
所述的外置熱交換單元9,其實就是一個具有散熱功能的小型液壓站,因此在一定條件下,可以與螺旋卸船機的機上的液壓站合併。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為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