驚奇隊長是哪一部電影出現的(相比起電影本身)
2023-09-11 19:36:35
相比起電影本身,如今圍繞《驚奇隊長》的口水仗才叫一個「蔚為壯觀」,看完電影後,我覺得這場口水仗還要持續很久……
作為「漫威電影宇宙」中首部以女性英雄為主角的電影,同時也是「漫威全村人的希望」,《驚奇隊長》所被寄予的厚望要比去年《復聯3》上映前的《黑豹》更多(各種意義上都是),這種「厚望」,很容易把人壓垮。
實事求是來說,《驚奇隊長》的可取之處很多(例如選角、細節等),但問題同樣不少,尤其是劍走偏鋒的敘事方式和人物塑造,基本上是乏善可陳的,僅比徹底失敗要好些,這就導致只有部分粉絲和眼光較為獨特/包容的觀眾會真正喜歡它,而更多人則是在「大鍋燉」中看一場熱鬧罷了。
這不單是《驚奇隊長》的問題,更是整個「漫威電影宇宙」的困頓,具體留到文末再說。
【友情提示:下文會有劇透。】
在影片上映前,關於《驚奇隊長》最大的爭議在於選角,有太多人質疑布麗·拉爾森的外形與匹配度了。
秉持著「不看正片就沒有發言權」的原則,現在我終於能說出自己的結論了:布麗·拉爾森飾演的「驚奇隊長」沒有問題,甚至可以說是令人驚喜的。
其實大多數人的擔憂,是通過劇照、預告和靜態圖等得來的,布麗那張「大方臉」加上缺乏「第一眼眼緣」的服裝、化妝設計造型,確實讓人不太有信心——可實際上正片裡卡羅爾·丹弗斯的觀感要好許多,最突出的,是卡羅爾身上真正體現出了些許女英雄特有的霸氣中略帶颯爽的「英氣」,而這種氣質十分稀缺。
無論是漫威的「黑寡婦」還是DC的「神奇女俠」,大部分女性超級英雄都逃脫不了美貌、好身材等等有明顯「性徵」的特點,區別只在於側重性感還是純真還是潑辣上了,而少數不講究外貌的女英雄,往往又歪到不像個(女)人……遠不如男性「英雄庫」來得豐富。
布麗·拉爾森不是不能演個傳統意義上的「美女」,而是影片有意要把她塑造成一個果敢、英武、強大的女戰士,外形起到的是輔助作用。
像卡羅爾獲得能量的記憶閃回片段,女主留著鼻血一臉崩壞外加劣質PS質感的鏡頭,放任何一個女生手機裡都妥妥是刪之而後快的「黑歷史」,《驚奇隊長》裡整整放了三遍!三遍啊!說明主創分明是要利用這種反差感,來體現卡羅爾「不屈」的真實性——你讓那些髮型不亂、妝不化的「夢裡人」試試?
從這一點來講,影片的選角、造型和風格是上乘的,具有一定的開創性,被視為某種「女權」符號並沒錯(布麗本人的言論和立場就不討論了)。
電影真正的問題不是人物形象,而是角色塑造及其背景補充,這塊短板實在太過明顯。
《驚奇隊長》的導演安娜·波頓和瑞安·弗雷克,在接到漫威橄欖枝前是拍攝獨立電影的,他們並不想延續老一套的英雄起源故事線路,而是採用了新的敘事模式,即主角一開始就有超能力,但她失憶了,整部電影是她逐漸解開謎團的過程。
如此劍走偏鋒的嘗試,放在一部承上啟下的漫威電影中,很大膽、很有新意,只可惜效果很糟糕……
本片並不算是那種具備「解謎樂趣」的謎題型電影,僅僅依靠小爆點很難維持觀眾「去了解真相」的興趣,由於在許多人物關係和人物背景處理上都存在這種蜻蜓點水式的展示,所以中前期不少人都入不了戲,即便是答案揭曉時,積重難返之下,也很難讓人產生共情,這同時還削弱了「斯克魯人和克裡人」立場反轉帶來的戲劇效果。
當然,卡羅爾的人物塑造也談不上多豐滿厚實了,影片的敘述模式並沒有給她太多「立起來」的機會,到最後更像是一種標籤式的頑強與堅韌——雖說角色臉譜化是同類電影的通病,但《驚奇隊長》似乎更為明顯,這也註定了它無法成為一部高分電影,乃至是高分漫威電影。
說完了最核心的問題,如果能放下這個疙瘩,那影片裡的精彩之處就多了,90年代特有的「時代梗」就非常亮眼。
例如卡羅爾墜入地球,剛起身就轟掉了音像店裡《真實的謊言》的展板,這一幕反映出了時間背景,又暗示了卡羅爾和男主哈利(施瓦辛格)一樣是駕駛員,還巧妙地回擊了一番導演詹姆斯·卡梅隆(雖然我認同去年卡梅隆對於漫威電影的言論),是超棒的點子。
還有90年代特有的網際網路生態和電腦軟硬體,那一時期距離我們並不遙遠,經歷過的人都會抱以會心一笑,可謂妙趣橫生。
最讓我驚喜的要數卡羅爾最後一次和至高智慧見面時,突然響起Nirvana(涅槃樂隊)的《Come As You Are》的BGM了,當時我就情不自禁地叫出來了!
Come ,As you are ,As you were
As I want you to be
As a friend ,As a friend
As an old enemy
Take your time ,Hurry up
The Choice is your ,Dont』 be late
Take a rest ,As a friend
As an old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memoria
那曲調,那歌詞,配合當時卡羅爾一邊痛苦回憶一邊掙扎反抗的場景,簡直是神來之筆!
此外,最搶眼的角色當屬「橘貓」古斯,沒有之一。
事實證明,設計一個能萌化人心的「吉祥物」永遠是穩賺不賠的買賣,尤其它還是全宇宙都稀有的噬元獸時……
古斯除了賣萌、戰鬥、搶戲、吞吐宇宙魔方外,還補全了弗瑞的人物形象,一個喜歡擼貓的局長,多親切啊——這也是《驚奇隊長》聰明的地方,就算你不喜歡卡羅爾的成長史,弗瑞的往昔時光也能彌補你心中的缺憾。
說到這兒,《驚奇隊長》乃至整個漫威電影的尷尬之處才慢慢顯現出來:相比起「新角色」的登場和成型,觀眾們似乎對那些「老角色」和能夠串聯起其他漫威電影的「線索」更感興趣,中青版弗瑞、寇森、羅南、彩蛋中初代復聯成員的出場,所得的「關注」已經超越了他們本應有的位置。
大家更喜歡把單英雄電影當成「復聯」的一環來看,而不是一部相對獨立的電影,「全片最有價值的片段就是彩蛋」、「拍彩蛋送電影」等去年《蟻人2:黃蜂女現身》時的評論,也再次出現在了《驚奇隊長》下……在我看來,這不是什麼好事,它意味著漫威電影正在進一步喪失「獨立性」和「豐富性」,被更多的「聯動性」和「功能性」取代。
想當初,漫威第一階和第二階「思想包袱」還比較少,可以嘗試各種不同類型的片種,而現在到了第三階末,似乎更趨於保守和「完成任務」了,《黑豹》是為了提供兵員和戰場,《蟻人2》是為了帶出量子領域,《驚奇隊長》是為了推出一個夠分量的大佬……這本無可厚非,但在觀眾審美疲勞和日益增長的欣賞需求下,普通的單人電影已經越來越難以滿足大家了。
如今,《驚奇隊長》所遭受的非議,一定程度上也是因為類似的情緒被集中宣洩在了它身上——這並不全是《驚奇隊長》的錯,而是整個「漫威電影宇宙」所面臨的困境:所有非「復聯」的電影,都將只是《復聯》電影的前戲而已嘛?
這個問題,漫威自己肯定也看到了。其實我覺得他們對《驚奇隊長》已經足夠寬容優待了,除去必須要交代的內容外,剩下的內容讓新入場的導演放開手腳隨便拍,但顯然還是有些「水土不服」……
對於我們、對於漫威來說,超級英雄電影遲早都會降溫,不再是市場主流,這一天可能會比想像中來得更早一些——當然,我們不必為漫威操心,未來他們只要服務好粉絲就足夠過活了,而且這個粉絲群體可能還是世界上最龐大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