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製造方法
2023-09-12 00:47:25 3
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該裝置連接器兩側分別螺紋連接駐波管一和駐波管二;在駐波管一位置處、連接器本體的上下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一和傳聲器安裝孔二;在駐波管二位置處、連接器本體的上下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四和傳聲器安裝孔三;在傳聲器安裝孔一處連接標準傳聲器一;在傳聲器安裝孔三處連接標準傳聲器二;在傳聲器安裝孔二處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一;在傳聲器安裝孔四處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二。本實用新型裝置在保證隔聲量的同時,使聲強探頭傳聲器的安裝位置固定,減少調整位置引入的工作量,提高安裝的重複性,降低由於安裝孔的軸線不平行導致的校準誤差來源。
【專利說明】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聲學計量裝置,具體涉及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聲強測量儀校準有自由場法和駐波場雙諧振聲波幅相控制兩種校準方法。現有的駐波管法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如圖1所示。現有的兩支駐波管採用分體式結構,兩個對稱安裝的駐波管相對位置不固定,間距偏大,安裝孔很難調整到軸線平行,導致聲強測量儀的聲強探頭難以安裝到位。
【發明內容】
[0003]本實用新型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提供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
[0004]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技術方案: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其包括一個連接器,連接器兩側分別螺紋連接駐波管一和駐波管二;在連接器與駐波管一、駐波管二螺紋連接處分別設有0型圈;在駐波管一位置處、連接器本體的上下分別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一和傳聲器安裝孔二 ;在駐波管二位置處、連接器本體的上下分別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四和傳聲器安裝孔三;傳聲器安裝孔四與傳聲器安裝孔一對稱;傳聲器安裝孔三與傳聲器安裝孔二對稱;在傳聲器安裝孔一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一連接標準傳聲器一;在傳聲器安裝孔三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三連接標準傳聲器二 ;即標準傳聲器一和標準傳聲器二斜對稱安裝;在傳聲器安裝孔二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二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一;在傳聲器安裝孔四處通過密封固定圈四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二 ;即聲強探頭傳聲器一和聲強探頭傳聲器二斜對稱安裝。
[0005]如上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其所述的連接器的內部中心處的連接間隔厚度為15?20mm ;連接間隔的外表面中心處開有環形凹槽。
[0006]如上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其所述的傳聲器安裝孔四與傳聲器安裝孔一對稱,間距為35?40mm ;傳聲器安裝孔三與傳聲器安裝孔二對稱,間距為35?40_。
[0007]本實用新型的效果在於: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可將兩對稱安裝的駐波管連接成一個整體,在保證隔聲量的同時,使聲強探頭傳聲器的安裝位置固定,減少調整位置引入的工作量,提高安裝的重複性,降低由於安裝孔的軸線不平行導致的校準誤差來源。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08]圖1為現有的駐波管法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示意圖。
[0009]圖2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結構示意圖。
[0010]圖3為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的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示意圖。
[0011]圖中:1——傳聲器;3——連接器;4——駐波管;6——聲強探頭傳聲器;7——聲強探頭連接器;10——揚聲器單元;11——揚聲器安裝罩;12——聲強測量儀;13——測量放大器;14——數據採集單元;15——功率放大器;17——信號源;
[0012]1.1-標準傳聲器一 ;1.2-標準傳聲器二 ;2.1-密封固定圈一 ;2.2-
密封固定圈二 ;2.3——密封固定圈三;2.4——密封固定圈四;4.1——駐波管一 ;4.2——駐波管二 ;6.1——聲強探頭傳聲器一 ;6.2——聲強探頭傳聲器二 ;7——聲強探頭連接器;8.1——傳聲器安裝孔一 ;8.2——傳聲器安裝孔二 ;8.3——傳聲器安裝孔三;8.4——傳聲器安裝孔四;5——0型圈;9——聲強探頭連接彎杆;16——連接間隔。
【具體實施方式】
[0013]下面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作進一步描述。
[0014]如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將兩個駐波管
4.1和4.2的末端設計為一個整體結構。駐波管一 4.1和駐波管二 4.2的外徑為47_,內徑為25mm。連接器3的外徑為57mm,長度為105mm,連接器3的內部中心處的連接間隔16厚度為15?20mm (例如15mm、17mm或20mm);連接間隔16的外表面中心處開有環形凹槽。
[0015]連接器3兩側分別螺紋連接駐波管一 4.1和駐波管二 4.2 ;在連接器3與駐波管一 4.1、駐波管二 4.2螺紋連接處分別設有0型圈5。在駐波管一 4.1位置處、連接器3本體的上下分別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一 8.1和傳聲器安裝孔二 8.2。
[0016]在駐波管二 4.2位置處、連接器3本體的上下分別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四
8.4和傳聲器安裝孔三8.3。傳聲器安裝孔四8.4與傳聲器安裝孔一 8.1對稱,間距為35?40mm (例如:35mm、38mm或40mm);傳聲器安裝孔三8.3與傳聲器安裝孔二 8.2對稱,間距為35 ?40mm (例如:35mm、38mm 或 40mm)。
[0017]在傳聲器安裝孔一 8.1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一 2.1連接標準傳聲器一 1.1 ;在傳聲器安裝孔三8.3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三2.3連接標準傳聲器二 1.2 ;即標準傳聲器一 1.1和標準傳聲器二 1.2斜對稱安裝。標準傳聲器一 1.1和標準傳聲器二 1.2外徑為7.1mm或13.1mm0
[0018]在傳聲器安裝孔二 8.2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二 2.2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一 6.1 ;在傳聲器安裝孔四8.4處通過密封固定圈四2.4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二 6.2 ;即聲強探頭傳聲器一 6.1和聲強探頭傳聲器二 6.2斜對稱安裝。聲強探頭傳聲器一 6.1和聲強探頭傳聲器二 6.2 外徑為 7.1mm 或 13.1mm。
[0019]兩個標準傳聲器1.1和1.2有外徑7.1mm和13.1mm兩種規格,兩個聲強探頭傳聲器6.1和6.2也有外徑7.1mm和13.1mm兩種規格,共四種組合方式:a)、標準傳聲器7.1mm,聲強探頭傳聲器7.1mm ;b)前者7.1mm,後者13.1mm ;c)前者13.1mm,後者7.1mm ;d)前者13.1mm,後者 13.1mnin
[0020]本實用新型所述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可將兩對稱安裝的駐波管連接成一個整體,在保證隔聲量的同時,使聲強探頭傳聲器的安裝位置固定,減少調整位置引入的工作量,提高安裝的重複性,降低由於安裝孔的軸線不平行導致的校準誤差來源。連接間隔16設計厚度為15?20mm,隔聲量可達99%以上,對校準不確定度的影響可忽略不計。
[0021]如圖3所示,使用本實用新型所述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的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通過連接器3連接兩個駐波管4,在駐波管4的兩端分別連接揚聲器安裝罩11,兩個揚聲器單元10分別設置在兩個揚聲器安裝罩11內。聲強探頭連接器7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6,其中一隻傳聲器採用聲強探頭連接彎杆9連接。測量放大器13連接標準傳聲器1,測量放大器13還連接數據採集單元14。信號源17連接功率放大器15,功率放大器15另一端連接兩個揚聲器單兀10。
【權利要求】
1.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其特徵在於:該裝置包括一個連接器(3),連接器(3)兩側分別螺紋連接駐波管一(4.1)和駐波管二(4.2);在連接器(3)與駐波管一(4.1)、駐波管二(4.2)螺紋連接處分別設有O型圈(5); 在駐波管一(4.1)位置處、連接器(3)本體的上下分別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一(8.1)和傳聲器安裝孔二(8.2); 在駐波管二(4.2)位置處、連接器(3)本體的上下分別對稱開設2個傳聲器安裝孔四(8.4)和傳聲器安裝孔三(8.3);傳聲器安裝孔四(8.4)與傳聲器安裝孔一(8.1)對稱;傳聲器安裝孔三(8.3)與傳聲器安裝孔二(8.2)對稱; 在傳聲器安裝孔一(8.1)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一(2.1)連接標準傳聲器一(1.1);在傳聲器安裝孔三(8.3)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三(2.3)連接標準傳聲器二(1.2);即標準傳聲器一(1.D和標準傳聲器二(1.2)斜對稱安裝; 在傳聲器安裝孔二(8.2)處通過密封固定圈二(2.2)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一(6.1);在傳聲器安裝孔四(8.4)處通過密封固定圈四(2.4)連接聲強探頭傳聲器二(6.2);即聲強探頭傳聲器一(6.1)和聲強探頭傳聲器二(6.2)斜對稱安裝。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連接器(3 )的內部中心處的連接間隔(16 )厚度為15?20mm ;連接間隔(16 )的外表面中心處開有環形凹槽。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用於聲強測量儀校準裝置的駐波管安裝機械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傳聲器安裝孔四(8.4)與傳聲器安裝孔一(8.1)對稱,間距為35?40mm ;傳聲器安裝孔三(8.3)與傳聲器安裝孔二(8.2)對稱,間距為35?40mm。
【文檔編號】G01H17/00GK203464996SQ201320492696
【公開日】2014年3月5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13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13日
【發明者】閆磊, 楊曉偉, 朱剛, 劉鑫, 繆寅宵, 李強, 裴亞鵬, 張大有, 鹹寶金 申請人:北京航天計量測試技術研究所, 中國運載火箭技術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