體能訓練器的製造方法
2023-08-13 18:40:01
體能訓練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體能訓練器,其包括:底座;安裝在底座上的主支撐柱;安裝在主支撐柱兩側的左把手和右把手及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把手和腳踏板均可沿主支撐柱高度的延伸方向上下活動;安裝在主支撐柱上的傳動裝置,用於使左把手和右把手、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分別實現相反方向的同步運動;安裝在主支撐柱上的聯動裝置,用於使左把手和右腳踏板、右把手和左腳踏板分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以及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上的用於調節所述左、右把手和所述左、右腳踏板運動阻力的阻力調節裝置。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結構簡單,使用方便,訓練項目多,佔用空間小,質量可靠,噪音小,適用範圍廣,且維修成本低。
【專利說明】體能訓練器
【技術領域】
[0001] 本實用新型涉及健身器械【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體能訓練器。
【背景技術】
[0002] 如今,為了鍛鍊手臂或腿部,人們常到健身房或戶外進行體育鍛鍊。在健身房中, 對身體進行鍛鍊的設備通常都是鍛鍊項目單一,即或者鍛鍊手臂,或者鍛鍊腿部,很少集兩 個鍛鍊項目於一體,因此,訓練者通常都是在一個設備上進行一項訓練,然後再到另一個設 備上進行另一項訓練,浪費了訓練者的時間,且不能更好的激發訓練者的運動潛能,並且, 如果訓練人很多的情況下,通常使訓練者需要浪費更多的時間排隊等候,也使訓練者對健 身房產生不滿。而到戶外進行類似攀巖的極限運動時,又對訓練者的人身造成潛在的不安 全因素。
【發明內容】
[0003]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上述問題,提供一種體能訓練器,其結構簡單,使 用方便,訓練項目多,佔用空間小,質量可靠,噪音小,適用範圍廣,且維修成本低。
[0004] 為實現本實用新型的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包括:底座;安裝在底 座上的主支撐柱;安裝在主支撐柱兩側且可沿其高度的延伸方向上下活動的左把手和右把 手;安裝在主支撐柱兩側且位於左把手和右把手下方的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可沿主支撐 柱高度的延伸方向上下活動;安裝在主支撐柱上的傳動裝置,用於使左把手和右把手、左腳 踏板和右腳踏板分別實現相反方向的同步運動;安裝在主支撐柱上的聯動裝置,用於使左 把手和右腳踏板、右把手和左腳踏板分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以及安裝在所述主支 撐柱上的用於調節所述左、右把手和所述左、右腳踏板運動阻力的阻力調節裝置。
[0005] 其中,所述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主支撐柱上且分別與左把手和右把手連接的第 一傳動機構;安裝在主支撐柱上且分別與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連接的第二傳動機構。
[0006] 其中,所述第一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上且位於其頂端的第一轉軸; 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上且位於其中部的第二轉軸;與第一轉軸和第二轉軸分別連接且用於 驅動其同步旋轉的第一傳動組件。
[0007] 優選的,所述第一傳動組件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一轉軸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一 帶輪;安裝在所述第二轉軸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二帶輪;連接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的第 一同步帶;其中,所述左把手和右把手分別與所述第一同步帶連接。
[0008] 其中,所述第二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上且位於第一轉軸下方的第 三轉軸;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上且位於其下部的第四轉軸;與第三轉軸和第四轉軸分別連 接且用於驅動其同步旋轉的第二傳動組件。
[0009] 優選的,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包括:安裝在所述第三轉軸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三 帶輪;安裝在所述第四轉軸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四帶輪;連接第三帶輪和第四帶輪的第 二同步帶;其中,所述左腳踏板和右腳踏板分別與所述第二同步帶連接。
[0010] 其中,所述聯動裝置為齒輪換向器。
[0011] 優選的,所述聯動裝置包括: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轉軸上的第一齒輪;固定安裝 在所述第三轉軸上的第二齒輪;其中,所述第一齒輪和所述第二齒輪的輪齒嚙合連接。
[0012] 其中,所述阻力調節裝置為安置在所述主支撐柱頂端的用於阻止所述第三轉軸轉 動的液壓阻尼系統。
[0013]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具有如下優點:
[0014] 1)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具有可以分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的左把手和 右腳踏板、右把手和左腳踏板,因此可以使訓練者實現攀爬式訓練,從而使訓練者可以不用 到戶外即可體驗攀爬的樂趣,減少戶外運動對訓練者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
[0015] 2)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由於左把手和右腳踏板、右把手和左腳踏板可以分 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因此可以同時鍛鍊訓練者的手臂和腿部,節省訓練者的鍛鍊 時間,並且激發訓練者的運動潛能;
[0016] 3)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具有阻力調節裝置,其可以根據訓練者實際使用需求 調節左、右把手和左、右腳踏板的運動阻力,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挖掘訓練者的極限體能;
[0017] 4)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結構簡單,採用同步帶進行傳動,其運動平穩,質量可 靠,使用時噪聲小,並且操作方便,佔地空間小,因此可以廣泛適用於家庭、健身房、運動場 等地方。
[0018] 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9] 圖1是本實用新型體能訓練器的主側圖;
[0020] 圖2是本實用新型體能訓練器的左側視圖;
[0021] 圖3是本實用新型的扶手組件的結構示意圖;
[0022] 圖4是本實用新型的處於使用狀態的體能訓練器的結構圖;
[0023] 圖5是圖1所示A部分放大圖;
[0024] 圖6是圖5所示B部分放大圖;
[0025] 圖7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一傳動機構的結構簡圖;
[0026] 圖8是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傳動機構的結構簡圖;
[0027] 圖9是本實用新型的阻力調節裝置的結構示意圖。
[0028] 附圖標記說明:1-底座;2-主支撐柱;31-左把手;32-右把手;41-左腳踏板; 42-右腳踏板;5-第一傳動機構;51-第一轉軸;52-第二轉軸;53-第一帶輪;54-第二帶 輪;55-第一同步帶;6-第二傳動機構;61-第三轉軸;62-第四轉軸;63-第三帶輪;64-第 四帶輪;65-第二同步帶;71-第一齒輪;72-第二齒輪;8-阻力調節裝置;81-液壓缸; 82-摩擦片;9-滑軌;10-扶手;11-扶手支撐杆;12-斜支撐柱;13-間距調節杆;14-滑塊。
【具體實施方式】
[0029] 如圖1-圖2、圖4所示,分別為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的主視圖和左側視圖,由 圖可知,體能訓練器包括:底座1 ;安裝在底座1上的主支撐柱2 ;安裝在主支撐柱2兩側且 可沿其高度的延伸方向上下活動的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 ;安裝在主支撐柱2兩側且位於 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下方的左腳踏板41和右腳踏板42,可沿主支撐柱2高度的延伸方向 上下活動;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的傳動裝置,用於使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左腳踏板41和 右腳踏板42分別實現相反方向的同步運動;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的聯動裝置,用於使左把 手31和右腳踏板42、右把手32和左腳踏板41分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以及安裝在 主支撐柱2上的用於調節左、右把手和左、右腳踏板運動阻力的阻力調節裝置8。
[0030] 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由於其左把手31和右腳踏板42、右把手32和左腳踏 板41可以分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因此可以使訓練者實現攀爬式訓練,即右手和左 腳同向運動、左手和右腳同向運動(如圖4所示),從而使訓練者可以不用到戶外即可體驗 攀爬的樂趣,減少戶外運動對訓練者可能造成傷害的危險;並且,由於其具有阻力調節裝置 8,該阻力調節裝置8可以根據實際的使用需求調節左、右把手和左、右腳踏板的運動阻力, 因此可以最大限度的激發訓練者的運動潛能,深度挖掘訓練者的極限體能;此外,本實用新 型的體能訓練器結構簡單,質量可靠,操作方便,使用時噪聲小,佔地空間小,因此可以廣泛 適用於家庭、健身房、運動場等地方。
[0031] 需要說明的是,本實用新型中所採用的方位詞,如左、右,是指訓練者訓練時相對 於體能訓練器而言,當訓練者處於如圖5所示的訓練狀態時,其左、右手相對於主支撐柱的 方位即與"左、右"方位詞相對應。
[0032] 具體的,如圖1、圖5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傳動裝置包括: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分 別與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連接的第一傳動機構5 ;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分別與左腳踏 板41和右腳踏板42連接的第二傳動機構6。
[0033] 其中,如圖5、圖6所示,第一傳動機構5包括: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位於其頂端 的第一轉軸51 ;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位於其中部的第二轉軸52 ;與第一轉軸51和第二轉 軸52分別連接且用於驅動其同步旋轉的第一傳動組件。其中,第一傳動組件可以採用帶輪 傳動機構,也可以採用鏈輪傳動機構,優選的,本實用新型第一傳動組件採用同步帶輪傳動 機構,其具有傳動準確、工作平穩、緩衝減振性能好、噪音低的優點,並且傳動效率高,便於 維護且維護費用低。
[0034] 具體的,如圖5、圖7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帶輪傳動機構包括:安裝在第一轉軸51 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一帶輪53 ;安裝在第二轉軸52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二帶輪54 ; 連接第一帶輪53和第二帶輪54的第一同步帶55。其中,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可以與第 一同步帶55固定連接,因此當左、右把手運動時,可以帶動第一同步帶55運動,從而推動第 一帶輪53和第二帶輪54旋轉,並帶動與第一帶輪53和第二帶輪54分別固定連接的第一 轉軸51和第二轉軸52旋轉。
[0035] 為了確保左、右把手沿著主支撐柱高度延伸方向運動,本實用新型在主支撐柱2 上部的左、右兩側對應安置沿其高度方向延伸的滑軌9(圖5中僅示出位於主支撐柱右側的 一個導軌):安置在左側的滑軌可以引導左把手的運動方向,安置在右側的滑軌可以引導右 把手的運動方向。
[0036] 優選的,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也可以分別通過左、右高度調節組件與第一同步帶 55連接,其中,左、右高度調節組件的結構相同。下面以左高度調節組件為例,描述高度調節 組件的結構。
[0037] 其中,左高度調節組件包括:用於安置在位於主支撐柱左側的滑軌內且可沿滑軌 移動的滑塊14 (圖中未示出),其一端固定安裝在第一同步帶55位於主支撐柱左側的部分 同步帶上(如圖7所示),其另一端與一間距調節杆13固定連接(如圖2所示)。其中,在間 距調節杆13上並排設置多個插孔,且多個插孔沿著主支撐柱高度延伸方向布置,而在左把 手的一端設置與插孔相匹配的插接部,從而使左把手可選擇性的插在任一個插孔內,因此 可以根據訓練者的身高進行左把手高度的調節,從而適應不同身高的訓練者。
[0038] 當訓練者將左把手的插接部插入間距調節杆13的一個插孔內並向上推動左把手 時,可以帶動間距調節杆向上移動;由於間距調節杆與滑塊14固定連接,因此可以帶動滑 塊14沿著滑軌向上移動;由於滑塊14的所述一端固定安裝在第一同步帶55上,從而使第 一同步帶被滑塊帶動,產生如圖7中箭頭方向所示的運動;由於第一同步帶與第一帶輪53 和第二帶輪54連接,從而通過第一同步帶與兩個帶輪之間的相互作用,使得第一帶輪和第 二帶輪產生順時針方向的旋轉趨勢;當訓練者對左把手向上的作用力足夠大時,第一同步 帶沿圖7箭頭所示方向運動,並使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沿順時針方向旋轉;由於與右把手 連接的滑塊安裝在第一同步帶的位於主支撐柱右側的部分傳送帶上,因此,當第一同步帶 運動時,右把手會向下移動。當訓練者向上推動左把手使其移動的距離已達到手臂的極限 位置時,訓練者開始推動右把手向上移動,其運動原理與上述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0039] 其中,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第二傳動機構6包括: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位 於第一轉軸51下方的第三轉軸61,其與第一轉軸平行設置;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位於其 下部的第四轉軸62 ;與第三轉軸61和第四轉軸62分別連接且用於驅動其同步旋轉的第二 傳動組件。
[0040] 其中,第二傳動組件採用與第一傳動組件相同的構件,如圖1、圖5、圖6所示,其包 括:安裝在第三轉軸61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三帶輪63 ;安裝在第四轉軸62上且與其固 定連接的第四帶輪64 ;連接第三帶輪63和第四帶輪64的第二同步帶65。其中,左、右腳踏 板與第二同步帶65之間的連接方式和連接結構均與左、右把手與第一同步帶的連接方式 和連接結構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0041] 而為了使訓練者實現攀爬式訓練,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還包括用於將左、右 把手與左、右腳踏板連接為一體且使左把手31和右腳踏板42、右把手32和左腳踏板41分 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的聯動裝置,優選的,聯動裝置採用齒輪換向器。
[0042] 具體的,如圖5、圖6所示,本實用新型的齒輪換向器包括:固定安裝在第一轉軸51 上的第一齒輪71 ;固定安裝在第三轉軸61上的第二齒輪72 ;其中,第一齒輪71和第二齒輪 72的輪齒嚙合連接。
[0043] 其中,第一齒輪71與第一帶輪53並排安裝在第一轉軸51上,且第一齒輪71與第 一帶輪53的相對端面固定連接;而第二齒輪72與第三帶輪63並排安裝在第三轉軸61上, 且第二齒輪72與第三帶輪63的相對端面固定連接。採用第一齒輪71與第一帶輪53、第二 齒輪72與第三帶輪63的相對端面固定連接的方法,可以減小佔用體積,從而節省空間,且 使結構更加緊湊。當然,第一齒輪71與第一帶輪53、第二齒輪72與第三帶輪63也可以採 用相對端面不連接的方法。
[0044] 當訓練者的左手向上推動左把手使得第一同步帶產生如圖7中箭頭所示方向的 運動、並帶動第一帶輪和第二帶輪沿順時針方向旋轉時,會帶動與第一帶輪固定連接的第 一轉軸51旋轉;由於第一齒輪71固定安裝在第一轉軸上,因此第一齒輪71隨著第一轉軸 的旋轉而旋轉;由於第一齒輪的輪齒與第二齒輪的輪齒外嚙合連接,從而第二齒輪在第一 齒輪的作用下、沿著與第一齒輪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旋轉;而由於第二齒輪固定安裝在第 三轉軸61上,當第二齒輪旋轉時帶動第三轉軸沿著與第一轉軸旋轉方向相反的方向進行 旋轉運動,即通過外哨合的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完成了使第一轉軸、第三轉軸旋轉方向相 反的換向動作;當第三轉軸61旋轉時,帶動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三帶輪63旋轉;由於第三帶 輪63與第四帶輪64通過第二同步帶65連接,從而使得第二同步帶65產生如圖8中箭頭 所示方向的運動;由於左、右腳踏板分別安裝在第二同步帶65的左側部分和右側部分上, 因此,隨著第二同步帶的運動,右腳踏板會產生向上的運動趨勢,而左腳踏板會產生向下的 運動趨勢;當訓練者左腳對左腳踏板、左手對左把手的作用力足夠大時,會使第二同步帶沿 著圖8箭頭所示方向運動。而當左腳向下蹬踏左腳踏板到其腿部移動距離的極限時,訓練 者開始向下蹬踏右腳踏板,右腳踏板運動原理與上述相同,在此不再重述。
[0045]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還具有用於調節左、右把手和左、右腳踏板運動阻 力的阻力調節裝置8,如圖1、圖5所示,阻力調節裝置為安置在主支撐柱2頂端的用於阻止 第三轉軸61轉動的液壓阻尼系統。當對第三轉軸61施加一定的阻止其轉動的阻力時,該 阻力經過與第三轉軸連接的傳動裝置和聯動裝置的傳遞,會轉變為對左、右把手和左、右腳 踏板運動時的阻力,如果訓練者想使把手或腳踏板運動,則必須克服該阻力,從而可以激發 訓練者的運動潛能;並且,訓練者可以根據自己的身體承受能力進行阻力調節,因此可以最 大限度的挖掘訓練者的極限體能。
[0046] 其中,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系統可以採用如圖9所示的結構,其包括:安裝在主 支撐柱頂端的液壓缸81、安裝在液壓缸81活塞杆伸出端的摩擦片82,且摩擦片的形狀與尺 寸正好與第三轉軸相匹配,安裝時,應使第三轉軸一端外露,且將摩擦片安置在第三轉軸外 露一端的下方。當液壓缸工作時,其活塞杆可以上、下往復運動,當其活塞杆向上運動時,推 動與活塞杆連接的摩擦片82向上運動並與第三轉軸接觸,從而與第三轉軸之間產生摩擦 力,且摩擦力的大小可以隨著摩擦片與第三轉軸的接觸情況而改變。
[0047] 當液壓阻尼系統對第三轉軸施加的摩擦力很大時,如果安裝在第一轉軸上的第一 齒輪不能克服其與第二齒輪之間的嚙合作用力,則第一齒輪和第二齒輪將始終處於嚙合狀 態,從而使第一轉軸、第三轉軸不能繼續旋轉,因此需要增加作用在第一轉軸或第三轉軸上 的作用力,即需要訓練者增大對左把手或右把手向上推動的作用力,或增大對左腳踏板或 右腳踏板向下蹬踏的作用力,以便使推動作用力或蹬踏作用力傳遞到第一轉軸或第三轉軸 時,可以克服兩個齒輪間的嚙合力,使兩個齒輪可以旋轉,從而使訓練繼續進行。
[0048]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液壓阻尼系統也可以採用其它的結構,如採用具有油壓泵的 裝置,通過調節油壓泵閥門實現對阻力大小的調節,其結構類似於汽車的剎車盤裝置,也可 以採用現有技術中的可以將轉軸鎖緊或抱死的裝置等等,在此不再重述。
[0049] 而為了使本實用新型的體能訓練器結構更穩定,在主支撐柱的後側還可以安裝斜 支撐柱12(如圖1所示),並且,在主支撐柱上還可以安裝方便訓練者的把手組件,如圖1、圖 3所示,把手組件包括分別位於主支撐柱兩側的兩個扶手10和與兩個扶手分別連接的扶手 支撐杆11,扶手支撐杆的一端與扶手固定連接,另一端與底座固定連接。
[0050] 其中,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主支撐柱與底座之間具有一定的夾角,優選的, 該夾角為45° -85°之間,特別是,該夾角為75°,從而使體能訓練器結構更加穩定。
[0051] 優選的,為了便於訓練者了解自己運動時的相關情況,可以在主支撐柱上安裝用 於顯示訓練者推動把手和/或蹬踏腳踏板次數的計數器等。
[0052] 下面,結合圖4,對本實用新型體能訓練器的工作過程進行描述。
[0053] 首先,訓練者對設備進行調節:如對阻力調節裝置進行調節,使阻力調節裝置對第 三轉軸施加的阻力(即摩擦力)符合訓練者的自身要求;對左、右把手或左、右腳踏板在對應 的間距調節杆上的安裝位置進行調節,以使其位置與訓練者的身高相適應。
[0054] 接著,訓練者使用體能訓練器,向上推動左把手的同時向下蹬踏左腳踏板(如圖4 中各箭頭方向所示),在傳動裝置和聯動裝置相互配合的作用下,訓練者實現左手向上推、 右手向下拉、左腳向下蹬、右腳向上的攀爬式運動目的。
[0055] 並且,在訓練過程中,需要訓練者的左、右手和左、右腳協同工作:當左手向上推左 把手的同時,右手需要向下拉動右把手,而左腳需要用力的向下蹬左腳踏板,從而使右腳踏 板被動向上運動。當左手向上推動左把手到達手臂向上運動的距離極限時,訓練者的運動 姿勢變成右手向上推右把手、左手向下拉左把手、右腳向下蹬右腳踏板。這樣反覆進行推拉 的動作,使訓練者的手臂、腿部同時得到鍛鍊,從而增加了同時訓練的項目。
[0056] 儘管上文對本實用新型作了詳細說明,但本實用新型不限於此,本【技術領域】的技 術人員可以根據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修改,因此,凡按照本實用新型的原理進行的各種 修改都應當理解為落入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 一種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包括: 底座(1); 安裝在底座(1)上的主支撐柱(2); 安裝在主支撐柱(2)兩側且可沿其高度的延伸方向上下活動的左把手(31)和右把手 (32); 安裝在主支撐柱(2 )兩側且位於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 )下方的左腳踏板(41)和右 腳踏板(42),可沿主支撐柱(2)高度的延伸方向上下活動; 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的傳動裝置,用於使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左腳踏板(41) 和右腳踏板(42)分別實現相反方向的同步運動; 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的聯動裝置,用於使左把手(31)和右腳踏板(42)、右把手(32) 和左腳踏板(41)分別實現相同方向的同步運動;以及 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2)上的用於調節所述左、右把手和所述左、右腳踏板運動阻力的 阻力調節裝置。
2. 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傳動裝置包括: 安裝在主支撐柱(2 )上且分別與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 )連接的第一傳動機構(5 ); 安裝在主支撐柱(2)上且分別與左腳踏板(41)和右腳踏板(42)連接的第二傳動機構 (6)。
3. 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傳動機構(5)包括: 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2 )上且位於其頂端的第一轉軸(51); 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2)上且位於其中部的第二轉軸(52); 與第一轉軸(51)和第二轉軸(52)分別連接且用於驅動其同步旋轉的第一傳動組件。
4.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一傳動組件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一轉軸(51)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一帶輪(53); 安裝在所述第二轉軸(52)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二帶輪(54); 連接第一帶輪(53)和第二帶輪(54)的第一同步帶(55); 其中,所述左把手(31)和右把手(32 )分別與所述第一同步帶(55 )連接。
5. 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傳動機構(6)包括: 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2 )上且位於第一轉軸(51)下方的第三轉軸(61); 安裝在所述主支撐柱(2 )上且位於其下部的第四轉軸(62 ); 與第三轉軸(61)和第四轉軸(62)分別連接且用於驅動其同步旋轉的第二傳動組件。
6.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第二傳動組件包括: 安裝在所述第三轉軸(61)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三帶輪(63); 安裝在所述第四轉軸(62)上且與其固定連接的第四帶輪(64); 連接第三帶輪(63)和第四帶輪(64)的第二同步帶(65); 其中,所述左腳踏板(41)和右腳踏板(42)分別與所述第二同步帶(65)連接。
7. 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聯動裝置為齒輪換向器。
8. 根據權利要求7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聯動裝置包括: 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一轉軸(51)上的第一齒輪(71); 固定安裝在所述第三轉軸(61)上的第二齒輪(72); 其中,所述第一齒輪(71)和所述第二齒輪(72)的輪齒嚙合連接。
9.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體能訓練器,其特徵在於,所述阻力調節裝置為安置在所述 主支撐柱(2)頂端的用於阻止所述第三轉軸(61)轉動的液壓阻尼系統。
【文檔編號】A63B23/04GK203899090SQ201420194700
【公開日】2014年10月29日 申請日期:2014年4月21日 優先權日:2014年4月21日
【發明者】師玉濤, 王技安, 崔永霞, 艾楠 申請人:師玉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