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纜放線架的製作方法
2023-09-18 00:23:45 2

本實用新型涉及電纜運輸領域,具體地說,涉及一種電纜放線架。
背景技術:
隨著人們對電力需求的不斷增加,電力建設的速度也不斷加快,電纜線作為電力中常用電力傳輸也越來越多的被使用,目前在市場上絕緣導線、通信電纜、電力電纜等大多用在檢修、施工現場,為了實現將電纜從電纜盤上回出、拉直或把成卷電線回散、拉直以及將電線電纜沿橋架或穿管敷設,則需要使用防線架。
現有的放線架結構功能較單一,並且設備所佔空間較大,放出來的線易出現彎曲等現象,同時現有的放線架在使用時需工作人員藉助其他運輸裝置將其運送到施工現場,當需要對放線架位置進行調整時,也需要耗費大量的人力物力。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內容是提供一種電纜放線架,其能夠克服現有技術的某種或某些缺陷。
電纜放線架,包括底座,底座上固定有用於承載電纜的支架,支架包括均為縱向設置分布於底座兩側的兩根調節杆,兩根調節杆之間設有能夠轉動且用於繞制線圈的軸杆;
兩根調節杆下部均設置有支撐架,支撐架包括套設在調節杆上的抱箍以及與抱箍連接的連接杆,調節杆可沿抱箍內壁以抱箍軸線方向上下滑動,連接杆的上端連接在抱箍外壁上,下端固定在底座上,通過該結構設計支架,能夠對放線架高度進行調節,減小設備所佔空間,避免放線彎曲。
連接杆為三根,三根連接杆繞抱箍軸線均勻設置,三根連接杆與調節杆之間均分別設有一支撐杆,支撐杆的一端鉸接在連接杆上,另一端鉸接在調節杆上,支撐杆能夠起到對支架結構穩定性以及對調節杆位置穩定性的提升作用。
優選的,兩根調節杆之間連接有橫向設置的橫杆,橫杆中部固定有縱向設置的豎杆,豎杆端部連接有縱向布置的氣缸,氣缸的活塞杆與豎杆端部連接,通過橫杆與豎杆的設置可保證底座兩側的調節杆能夠同步上升或下降,保證支架兩端的平衡性。
優選的,調節杆底部設有橡膠墊。通過橡膠墊的設置可對調節杆與底座接觸時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同時也能夠對調節杆底部以及底座接觸面起到一定防護作用。
優選的,底座上設有自底座底面向上凹陷的容置槽,容置槽內設有輪臂,輪臂一端鉸接在容置槽的上端面上,另一端設有滾輪,輪臂與滾輪能夠完全收入容置槽內。將電纜放線架與運輸電纜的運輸裝置設計為一體,使得整個電纜放線架的功能多樣化,提供電纜運輸便利。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1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2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為進一步了解本實用新型的內容,結合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詳細描述。應當理解的是,實施例僅僅是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解釋而並非限定。
實施例1
電纜放線架,如圖1和2所示,包括底座1,底座1上固定有用於承載電纜的支架2,支架2包括均為縱向設置分布於底座1兩側的兩根調節杆21,兩根調節杆21之間設有能夠轉動且用於繞制線圈的軸杆22;調節杆21上設置有用於連接軸杆22的連接孔,軸杆22兩端分別插入兩根調節杆21上的連接孔內,在外力作用下可實現軸杆22的轉動,繼而實現對軸杆22上繞制的線圈的收放。
兩根調節杆21下部均設置有支撐架23,支撐架23包括套設在調節杆21上的抱箍231以及與抱箍231連接的連接杆232,連接杆232為三根,三根連接杆232繞抱箍231軸線均勻設置,調節杆21可沿抱箍231內壁以抱箍231軸線方向上下滑動,連接杆232的上端連接在抱箍231外壁上,下端固定在底座1上;兩根調節杆21之間連接有橫向設置的橫杆24,橫杆24中部固定有縱向設置的豎杆25,豎杆25端部連接有縱向布置的氣缸26,氣缸26的活塞杆與豎杆25端部連接。打開抱箍231,在汽缸的作用下能夠使得調節杆21沿著抱箍231軸線上下移動,使得整個支架2實現上下調節,繼而實現對整個放線裝置高度的調節,使得工人對電纜拉出時,可以升高放線裝置,這樣可以就節省力氣,並防止電纜彎曲以及防止電纜拖到地上。通過在調節杆21與汽缸之間設置由橫杆24和豎杆25構造成的T形架的形式來實現對調節杆21的拉伸,可保證底座1兩側的調節杆21能夠同步上升或下降,保證支架2兩端的平衡性。同時本實施例中採用的是抱箍231來套設調節杆21,因而只有當抱箍231打開時才能實現對調節杆21高度的調節,起到一定安全保護作用,並且在對調節杆21進行定位使,抱箍231抱緊也能夠使得調節杆21的位置穩定性得到進一步提高。
本實施例中三根連接杆232與調節杆21之間均分別設有一支撐杆233,支撐杆233的一端鉸接在連接杆232上,另一端鉸接在調節杆21上。支撐杆233的設置使得整個支架2的結構穩定性得到明顯提高,同時也能夠對調節杆21起到一定的向上的支撐力,保證整個支架2的位置穩定性。本實施例中在調節杆21底部設有橡膠墊211,當將調節杆21完全降落時,調節杆21底部與底座1接觸,通過橡膠墊211的設置,可對調節杆21與底座1接觸時起到一定的緩衝作用,同時也能夠對調節杆21底部以及底座1接觸面起到一定防護作用。
本實施例中底座1上設有自底座1底面向上凹陷的容置槽31,容置槽31內設有輪臂32,輪臂32一端鉸接在容置槽31的上端面上,另一端設有滾輪33,輪臂32與滾輪33能夠完全收入容置槽31內。本實施例中將電纜放線架與運輸電纜的運輸裝置設計為一體,使得整個電纜放線架的功能多樣化,提供電纜運輸便利,當需要移動改電纜放線架時,使得輪臂32伸出容置槽31,使得滾輪33與地面接觸,實現整個裝置的運輸功能。當運輸到指定地點時,由於滾輪33與地面接觸,因而在拉線過程中使得整個運輸裝置以移動,因而此時使得輪臂32收回至容置槽31內,使得底座1底面與地面接觸,保證運輸裝置不易移動。
實施例2
同實施例1,如圖2所示,所不同的是底座1一端固定有推架3,推架3內固定有液壓油缸35;底座1上設有自底座1底面向上凹陷的容置槽31,容置槽31內設有相互鉸接的輪臂32和長連杆34,輪臂32上遠離長連杆34的端部設有滾輪33,長連杆34上遠離輪臂32的端部鉸接有短連杆36,短連杆36設置與推架3內且中部鉸接在推架3上,短連杆36上遠離長連杆34的端部與液壓油缸35的活塞杆連接,輪臂32與滾輪33能夠完全收入容置槽31內。本實施例中將電纜放線架與運輸電纜的運輸裝置設計為一體,使得整個電纜放線架的功能多樣化,提供電纜運輸便利,當需要移動改電纜放線架時,啟動液壓油缸35,使其推動短連杆36,短連杆36在液壓油缸35作用下繞與推架3之間的鉸接點順時針轉動,帶動長連杆34推動輪臂32,從而使得輪臂32逆時針轉動,伸出容置槽31,使得滾輪33與地面接觸,實現整個裝置的運輸功能。當運輸到指定地點時,由於滾輪33與地面接觸,因而在拉線過程中使得整個運輸裝置以移動,因而此時在通過液壓油缸35作用使得輪臂32收回至容置槽31內,使得底座1底面與地面接觸,保證運輸裝置不易移動。
本實施例中推架3底部設有能夠收入推架3內的驅動輪37,推架3內還設有用於控制驅動輪37運動的驅動電機,還包括與驅動電機連接的控制器,氣缸26與液壓油缸35均與控制器連接。在驅動輪37與控制器的作用下可實現對該運輸裝置的自動化控制,無需對推架3進行人工推動,通過自動化控制驅動輪37驅動,即可實現運輸裝置的移動。同時通過控制器控制氣缸26和液壓油缸35實現對放線架高度的自動調節以及對滾輪33與驅動輪37伸出或縮回的自動控制。
以上示意性的對本實用新型及其實施方式進行了描述,該描述沒有限制性,附圖中所示的也只是本實用新型的實施方式之一,實際的結構並不局限於此。所以,如果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受其啟示,在不脫離本實用新型創造宗旨的情況下,不經創造性的設計出與該技術方案相似的結構方式及實施例,均應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