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安全帶卷收器的製作方法
2023-09-17 19:47:48 1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安全帶卷收器,其構成用於車輛的座椅安全帶裝置。
背景技術:
申請號為CN201110177428.X的發明專利申請公開了一種預張緊器,發生緊急情況時,通過向氣缸內供給氣體,通過氣體壓力使活塞移動,從而增加安全帶對乘坐人員的約束力。為了拆卸前將氣缸內的氣體排出,所述預張緊器在活塞上開設小孔。
然而由於活塞設有小孔,所述預張緊器從開始供給氣體時就開始排氣,其會造成氣體的浪費,影響預緊效率。而且,所述小孔的尺寸較小,不僅加工困難而且易產生堵塞現象。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決上述技術問題之一。為此,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安全帶卷收器,採用所述安全帶卷收器,可減少氣體損失,提高預緊效率,並減小排出的氣體對其他卷收器部件的影響。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一種安全帶卷收器,包括:
卷繞軸,其用於回卷安全帶;
齒輪,其與所述卷繞軸連接,其轉動會引起所述卷繞軸的轉動;
氣缸,其包括缸體和活塞,所述活塞設有可與所述齒輪嚙合的齒條,所述活塞能沿所述缸體的軸向方向移動,所述活塞在移動過程中所經過的位置包括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所述活塞處於初始位置時所述齒條不與所述齒輪接觸;
氣體發生器,其設置在所述缸體的上端,在車輛發生緊急狀況時,所述氣體發生器會釋放氣體,在氣體的壓力作用下,所述活塞向下移動,所述齒條會與所述齒輪嚙合,進而使得所述卷繞軸轉動,完成回卷安全帶的動作,
其中,所述缸體的側部設有用於排放氣體的排氣孔,所述排氣孔的位置靠近所述缸體的下端,所述排氣孔內設有密封塞,當所述活塞處於初始位置時,所述密封塞關閉;當所述活塞移動到第一位置時,所述密封塞打開;當所述活塞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所述活塞停止移動。
優選地,所述密封塞包括筒部和密封蓋,所述筒部嵌套在所述排氣孔上,所述密封蓋包括一與所述筒部內周面連接的根部,所述密封蓋能繞著所述根部在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擺動。
優選地,所述密封蓋往缸體內部方向延伸有凸起部,當所述密封蓋處於關閉位置時,所述密封蓋外周面與所述筒部內周面緊密貼合,當所述密封蓋處於打開位置時,所述凸起部卡在所述筒部內周面上,密封蓋外周面與所述筒部內周面之間露出可使氣體排出的縫隙。
優選地,所述活塞設有凸緣,所述凸緣的外周面與所述缸體的內周面大致嵌合,當所述活塞移動到第一位置時,所述凸緣與所述凸起部接觸,密封蓋被頂起到打開位置。
優選地,所述凸起部形成為大致三稜柱。
優選地,所述缸體的下端連接有活塞擋圈,當所述活塞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所述凸緣與所述活塞檔圈接觸,所述活塞停止移動。
優選地,所述活塞連接有密封圈。
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缸體的側壁設有排氣孔,該排氣孔設有密封塞,該排氣孔並不是常通的,只有當活塞運動到第一位置時,密封塞才會打開。比起現有技術,這樣的排氣方式更加可靠,能減少氣體在活塞移動過程中的損失,而且,該排氣孔的大小可根據實際需求決定,加工也更加容易。
附圖說明
附圖是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並且構成說明書的一部分,與下面的具體實施方式一起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但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在附圖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活塞處於初始位置時所述安全帶卷收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2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活塞處於第一位置時所述安全帶卷收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3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活塞處於第二位置時所述安全帶卷收器的剖視示意圖;
圖4是本實用新型一種實施例中密封蓋處於打開位置時所述密封塞的結構示意圖;
圖5是圖2中A部的局部放大圖。
附圖標記說明:
1、卷繞軸;2、齒輪;3、缸體;31、排氣孔;4、氣體發生器;5、活塞;51、齒條;52、凸緣;53、基部;6、密封塞;61、筒部;611、筒部內周面;62、密封蓋;621、根部;622、凸起部;623、密封蓋外周面;63、縫隙;7、活塞檔圈;71、插入孔;8、密封圈;9、氣缸。
具體實施方式
為了使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技術方案及有益效果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結合附圖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應當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定本實用新型。
在本實用新型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術語「上」、「下」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為基於附圖所示的方位或位置關係,僅是為了便於描述本實用新型和簡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裝置或元件必須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構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此外,術語「第一」、「第二」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
如圖1所示,圖示的安全帶卷收器包括:
卷繞軸1,其用於回卷安全帶;
齒輪2,其與卷繞軸1連接,其轉動會引起卷繞軸1的轉動;
氣缸9,其包括缸體3和活塞5,缸體3的側部設有用於排放氣體的排氣孔31,排氣孔31位置靠近缸體3的下端;
活塞5,其設置在缸體3內,活塞5包括基部53、凸緣52和齒條51,凸緣52的外周面與缸體3的內周面大致嵌合,齒條51可與齒輪2嚙合,活塞5能沿缸體3的軸向方向移動,活塞5在移動過程所中經過的位置包括初始位置、第一位置和第二位置,當活塞5處於初始位置時齒條51不與齒輪2接觸,當活塞5移動到第一位置時凸緣52與排氣孔31位置相對應,當活塞5移動到第二位置時活塞5停止移動;
氣體發生器4,其設置在缸體3的上端,其阻塞缸體3的上端,使得氣體發生器4和活塞5和缸體3之間形成密封空間,在車輛發生緊急狀態時,氣體發生器4會釋放氣體,在氣體的壓力作用下,活塞5向下移動,齒條51會與齒輪2嚙合,進而使得卷繞軸1轉動,完成回卷安全帶的動作;
密封塞6,其設置在排氣孔31內,優選地,密封塞6材料為彈性材料,密封塞6包括筒部61和密封蓋62,筒部61嵌套在排氣孔31上,密封蓋62包括一與筒部內周面611連接的根部621,密封蓋62能饒著根部621在打開位置和關閉位置之間擺動,密封蓋62往缸體3內部方向延伸有凸起部622。
活塞檔圈7,其與缸體3下端連接,其設有插入孔71,齒條51從缸體3下端突出,並且貫通插入孔71。
密封圈8,其與活塞5連接,優選地,密封圈8材料為彈性材料,其以彈性變形的狀態與基部53的外周面、凸緣52的上表面以及缸體3的內周面的整周接觸,密封圈8對缸體3和活塞5之間進行密封。
下面,對本實施例的安全帶卷收器的工作過程進行說明。
當車倆處於正常狀況時,如圖1所示,活塞5處於初始位置,齒條51不與齒輪2接觸。此時的密封蓋62處於關閉位置,密封蓋外周面623與筒部內周面611緊密貼合,密封塞6關閉,缸體3外部的汙染物不會通過排氣孔31進入缸體3內部。
在車輛發生緊急狀況時,氣體發生器4釋放氣體,活塞5在氣體作用下向下移動,齒條51與齒輪2接觸,齒輪2連同卷繞軸1一起轉動。
當活塞5移動到第一位置時,如圖2、圖4、圖5所示,凸緣52與排氣孔31的位置相對應。此時的凸緣52與凸起部622接觸,在凸緣52的作用下,密封蓋62繞根部621轉動到打開位置,凸起部622卡在筒部內周面611上,密封蓋外周面623與筒部內周面611之間露出可使氣體排出的縫隙63。由於密封塞6是彈性材料,所以密封蓋62會往關閉位置的方向恢復,又由於凸起部622卡在筒部內周面611上,所以密封蓋62會卡止在所述打開位置,即密封塞6會一直處於打開狀態,氣體可從排氣孔31排出。
在活塞5從第一位置移動到第二位置的過程中,由於密封蓋62卡止在所述打開位置,所以密封塞6處於打開狀態,氣體一直通過排氣孔31排出,而活塞5則在剩餘氣體的作用下繼續往第二位置移動。
當活塞5移動到第二位置時,如圖3所示,凸緣52的下表面與活塞檔圈7接觸,活塞5停止移動,由於密封蓋62卡止在所述打開位置,所以密封塞6依舊處於打開狀態,氣體一直通過排氣孔31排出。至此,齒條51停止移動,齒輪2停止轉動,卷繞軸1也停止轉動,回卷安全帶的動作完成,安全帶的鬆弛被消除。
另外需要說明的是,在上述具體實施方式中所描述的各個具體技術特徵,在不矛盾的情況下,可以通過任何合適的方式進行組合。為了避免不必要的重複,本實用新型對各種可能的組合方式不再另行說明。
此外,本實用新型的各種不同的實施方式之間也可以進行任意組合,只要其不違背本實用新型的思想,其同樣應當視為本實用新型所公開的內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