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熱源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0:38:26 2
專利名稱:空心熱源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空心熱源,尤其涉及一種基於碳納米管的空心熱源。
背景技術:
熱源在人們的生產、生活、科研中起著重要的作用。空心熱源是熱源的 一種,其特點為空心熱源具有一空心結構,將待加熱物體設置於該空心結構 的空心中對物體進行加熱,因此,空心熱源可對待加熱物體的各個部位同時 加熱,加熱面廣、加熱均勻且效率較高。空心熱源已成功用於工業領域、科 研領域或生活領域等,如工廠管道、實驗室加熱爐或廚具電烤箱等。
空心熱源的基本結構通常包括基底和設置在基底上的電熱層,通過在電 熱層中通入電流產生焦耳熱使電熱層的溫度升高進而加熱物體。現有的空心 熱源的電熱層通常採用金屬絲,如鉻鎳合金絲、銅絲、鉬絲或鴒絲等通過鋪
設或纏繞的方式形成。然而,採用金屬絲作為電熱層具有以下缺點其一, 金屬絲表面容易被氧化,導致局部電阻增加,從而被燒斷,因此使用壽命短; 其二,金屬絲為灰體輻射,因此,熱輻射效率低,輻射距離短,且輻射不均 勻;其三,金屬絲密度較大,重量大,使用不便。
為解決金屬絲作為電熱層存在的問題,碳纖維因為其具有良好的黑體輻 射性能,密度小等優點成為電熱層材料研究的熱點。碳纖維作為電熱層時, 通常以碳纖維紙的形式存在。所述碳纖維紙包括紙基材和雜亂分布於該紙基 材中的瀝青基碳纖維。其中,紙基材包括纖維素纖維和樹脂等的混合物,瀝 青基碳纖維的直徑為3 6毫米,長度為5 20微米。
然而,採用碳纖維紙作為加熱層具有以下缺點其一,碳纖維紙厚度較 大, 一般為幾十微米,使空心熱源不易做成微型結構,無法應用於微型器件 的加熱。其二,由於該碳纖維紙中包含了紙基材,所以該碳纖維紙的密度較 大,重量大,使得採用該碳纖維紙的空心熱源使用不便。其三,由於該碳纖 維紙中的瀝青基碳纖維雜亂分布,所以該碳纖維紙的強度較小,柔性較差, 容易破裂,限制了其應有範圍。其四,碳纖維紙的電熱轉換效率較低,不利於節能環保。
有鑑於此,確有必要提供一種空心熱源,該空心熱源加熱效率高、強度 韌性大、壽命長、成本較低、可應用於宏觀和微觀器件,實際應用性能好。
發明內容
一種空心熱源,其包括 一空心基底; 一加熱層,該加熱層設置於空心 基底的表面;以及至少兩個電極,且所述至少兩個電才及間隔i殳置於加熱層的 表面,並分別與該加熱層電連接,其中,所述的加熱層包括一碳納米管層, 且該碳納米管層包括各向同性、沿一固定方向取向或不同方向取向擇優排列 的多個碳納米管。
與現有技術相比較,所述的空心熱源具有以下優點第一,碳納米管可 以方便地製成任意尺寸的石友納米管層,既可以應用於宏觀領域也可以應用於 微觀領域。第二,碳納米管比碳纖維具有更小的密度,所以,採用碳納米管 層的空心熱源具有更輕的重量,使用方便。第三,碳納米管層的電熱轉換效 率高,熱阻率低,所以該空心熱源具有升溫迅速、熱滯後小、熱交換速度快 的特點。第四,所述的碳納米管層可以通過碾壓碳納米管陣列直接獲得,易 於製備,成本較低。
圖1為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空心熱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圖1沿n-ir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3為本技術方案第 一實施例採用的包括沿不同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的碳 納米管的碳納米管層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4為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採用的包括沿同 一方向擇優取向排列的碳 納米管的碳納米管層的掃描電鏡照片。
圖5為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所提供的空心熱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6為圖5沿vi-vr線的剖面示意圖。
圖7為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所提供的空心熱源的結構示意圖。 圖8為圖7沿V1H-Vffl'線的剖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以下將結合附圖詳細說明本技術方案空心熱源。
請參閱圖1及圖2,本技術方案第一實施例提供一種空心熱源100,該 空心熱源100包括一空心基底102; —加熱層104,該加熱層104設置於該 空心基底102的內表面; 一反射層108,該反射層108位於加熱層104的外 圍,設置於該空心基底102的外表面; 一第一電極IIO及一第二電極112, 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間隔設置於加熱層104的表面,並分別與加熱 層104電連接; 一絕緣保護層106,該絕緣保護層106設置於加熱層104的 內表面。
所述空心基底102的材料不限,用於支撐加熱層104,可為硬性材料, 如陶瓷、玻璃、樹脂、石英、塑料等。空心基底102亦可以選擇柔性材料, 如樹脂、橡膠、塑料或柔性纖維等。當空心基底102為柔性材料時,該空 心熱源IOO在使用時可根據需要彎折成任意形狀。所述空心基底102的形狀 大小不限,其具有一空心結構即可,可為管狀、球狀、長方體狀等,可以為 全封閉結構,也可以為半封閉結構,其具體可根據實際需要進行改變。空心 基底102的橫截面的形狀亦不限,可以為圓形、弧形、長方形等。本實施例 中,空心基底102為一空心陶瓷管,其橫截面為一圓形。
所述加熱層104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內表面,用於向空心基底102的 內部空間加熱。所述加熱層104包括一碳納米管層,該碳納米管層本身具有 一定的粘性,可以利用本身的粘性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表面,也可以通過 粘結劑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表面。所述的粘結劑為矽膠。該碳納米管層的 長度、寬度和厚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
所述碳納米管層包括均勻分布的碳納米管。該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 與碳納米管層的表面成一夾角a,其中,cc大於等於零度且小於等於15度 (0^0^15°)。優選地,所述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平行於碳納米管層的表面。 該碳納米管層可以通過碾壓一碳納米管陣列製備,依據碾壓的方式不同,該 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具有不同的排列形式。具體地,碳納米管可以各向 同性排列;當沿不同方向碾壓時,碳納米管沿不同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請參 閱圖3;當沿同一方向碾壓時,碳納米管沿一固定方向擇優取向排列,請參 閱圖4。所述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部分交疊。所述碳納米管層中碳納米管之間通過範德華力相互吸引,緊密結合,使得該碳納米管層具有很好的柔 韌性,可以彎曲摺疊成任意形狀而不破裂。
該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包括單壁碳納米管、雙壁碳納米管及多壁碳
納米管中的一種或多種。所述單壁碳納米管的直徑為0.5納米 10納米,雙 壁碳納米管的直徑為1納米~15納米,多壁碳納米管的直徑為1.5納米~50 納米。該碳納米管的長度大於50微米。碳納米管的長度大於50微米,優選 地,碳納米管的長度為200~900微米。
該碳納米管層的面積和厚度不限,可根據實際需要選擇。該碳納米管層 的面積與碳納米管陣列所生長的基底的尺寸有關。該碳納米管層厚度與碳納 米管陣列的高度以及碾壓的壓力有關,可為l微米至l毫米。可以理解,碳 納米管陣列的高度越大而施加的壓力越小,則製備的碳納米管層的厚度越 大;反之,碳納米管陣列的高度越小而施加的壓力越大,則製備的碳納米管 層的厚度越小。可以理解,碳納米管層的熱響應速度與其厚度有關。在相同 面積的情況下,碳納米管層的厚度越大,熱響應速度越慢;反之,碳納米管 層的厚度越小,熱響應速度越快。
本實施例中,加熱層104採用厚度為IOO微米的碳納米管層。該碳納米 管層的長度為5釐米,碳納米管層的寬度為3釐米。利用碳納米管層本身的 粘性,將該碳納米管層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內表面。
所述第一電才及110和第二電才及112可設置在加熱層104的同一表面上也 可以設置在加熱層104的不同表面上。所述第一電才及IIO和第二電才及112可 通過碳納米管層的粘性或導電粘結劑(圖未示)設置於該加熱層104的表面 上。導電粘結劑在實現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與碳納米管層電接觸的 同時,還可將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更好地固定於碳納米管層的表面 上。通過該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可以對加熱層104施加電壓。其中, 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之間相隔設置,以使採用碳納米管層的加熱層 104通電發熱時接入一定的阻值避免短路現象產生。優選地,第一電4及110 和第二電極112間隔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兩端,並環繞設置於加熱層104 的表面。
所述第一電極110和第二電極112為導電薄膜、金屬片或者金屬引線。 該導電薄膜的材料可以為金屬、合金、銦錫氧化物(ITO )、銻錫氧化物(ATO )、導電銀膠、導電聚合物等。該導電薄膜可以通過物理氣相沉積法、化學氣相
沉積法或其它方法形成於加熱層104表面。該金屬片或者金屬引線的材料可 以為銅片或鋁片等。該金屬片可以通過導電粘結劑固定於加熱層104表面。
所述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還可以為一碳納米管結構。該碳納米 管結構設置於加熱層104的外表面。該碳納米管結構可通過其自身的粘性或 導電粘結劑固定於加熱層104的外表面。該碳納米管結構包括定向排列且均 勻分布的金屬性碳納米管。具體地,該碳納米管結構包括至少一有序碳納米 管薄膜或至少 一碳納米管長線。
本實施例中,優選地,將兩個有序碳納米管薄膜分別設置於沿空心基底 102長度方向的兩端作為第一電才及110和第二電才及112。該兩個有序^5友納米 管薄膜環繞於加熱層104的外表面,並通過導電粘結劑與加熱層104之間形 成電接觸。所述導電粘結劑優選為^l艮膠。由於本實施例中的加熱層104也採 用碳納米管層,所以第一電極IIO和第二電極112與加熱層104之間具有較 小的歐姆接觸電阻,可以提高空心熱源IOO對電能的利用率。
所述反射層108用於反射加熱層104所發出的熱量,使其有效地對空心 基底102內部空間加熱。因此,反射層108位於加熱層104外圍,本實施例 中,反射層108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外表面。反射層108的材料為一白色 絕緣材料,如金屬氧化物、金屬鹽或陶瓷等。反射層108通過濺射或塗敷 的方法設置於空心基底102的外表面。本實施例中,反射層108的材料優選 為三氧化二鋁,其厚度為10(M鼓米 0.5毫米。該反射層108通過濺射的方法 沉積於該空心基底102外表面。可以理解,該反射層108為一可選擇結構, 當空心熱源IOO未包括反射層時,該空心熱源IOO也可用於對外加熱。
所述絕緣保護層106用來防止該空心熱源IOO在使用時與外界形成電接 觸,同時還可以防止加熱層104中的碳納米管層吸附外'^雜質。本實施例中, 絕緣保護層106設置於加熱層104的內表面。所述絕緣保護層106的材料為 一絕緣材料,如橡膠、樹脂等。所述絕緣保護層106厚度不限,可以根據 實際情況選擇。優選地,該絕緣保護層106的厚度為0.5~2毫米。該絕緣保 護層106可通過塗敷或濺射的方法形成於加熱層104的表面。可以理解,所 述絕緣保護層106為一可選擇結構。
本實施例所提供的空心熱源IOO在應用時具體包括以下步驟提供一待加熱的物體;將待加熱的物體設置於該空心熱源100的中心;將空心熱源100 通過第一電極110與第二電極112連接導線接入1伏-20伏的電源電壓後, 加熱功率為1瓦~40瓦時,該空心熱源可以輻射出波長較長的電^茲波。通過 溫度測量儀紅外測溫儀AZ8859測量發現該空心熱源100的加熱層104表面 的溫度為5(TC 500。C,加熱待加熱物體。可見,該碳納米管層具有較高的電 熱轉換效率。由於加熱層104表面的熱量以熱輻射的形式傳遞給待加熱物體, 加熱效果不會因為待加熱物體中各個部分因為距離空心熱源IOO的不同而產 生較大的不同,可實現對待加熱物體的均勻加熱。對於具有黑體結構的物體 來說,其所對應的溫度為200。C 450。C時就能發出人眼看不見的熱輻射(紅 外線),此時的熱輻射最穩定、效率最高,所產生的熱輻射熱量最大。
該空心熱源IOO在卩吏用時,可以將其與4寺加熱的物體表面直接4妄觸或將 其與被加熱的物體間隔設置,利用其熱輻射即可進行加熱。該空心熱源100 可以廣泛應用於如工廠管道、實驗室加熱爐或廚具電烤箱等。
本實施例中所提供的空心熱源IOO具有以下優點其一,加熱層104為 一碳納米管層,碳納米管具有強的抗腐蝕性,使其可以在酸性環境中工作; 其二,碳納米管比同體積的鋼強度高100倍,重量卻只有其1/6,所以,採 用碳納米管的空心熱源20具有更高的強度和更輕的重量;其三,碳納米管 層為由碾壓碳納米管陣列直接獲得,製備方法簡單,適合量產,且通過碾壓 不同大小的碳納米管陣列可以獲得不同大小的碳納米管層,碳納米管層的尺 寸可控。
請參見圖5及圖6,本技術方案第二實施例提供一種空心熱源200,該 空心熱源200包糹舌一空心基底202; —加熱層204,該加熱層204 i殳置於該 空心基底202的內表面; 一反射層208,該反射層208位於加熱層204的外 圍; 一第一電極210及一第二電極212,第一電才及210和第二電極212間隔 設置於加熱層204的表面,並分別與加熱層204電連接; 一絕緣保護層206, 該絕緣保護層206設置於加熱層104的內表面。第二實施例中所提供的空心 熱源200與第一實施例所提供的空心熱源IOO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 反射層208設置於空心基底202與加熱層204之間,位於加熱層104的外表 面。所述空心基底202、加熱層204、反射層208、第一電極210及第二電極 212的結構和材料與第一實施例相同。請參見圖7及圖8,本技術方案第三實施例提供一種空心熱源300,該 空心熱源300包括一空心基底302; —加熱層304; —反射層208; —第一電 極210及一第二電極212,第一電極210和第二電極212間隔設置於加熱層 204的表面,並分別與加熱層204電連接。第三實施例中的空心熱源300和 第一實施例中的空心熱源100的結構基本相同,其區別在於,該加熱層304 設置於該空心基底202的外表面,該反射層208設置於加熱層304的外表面, 由於加熱層304設置於空心基底302和反射層208之間,因此,無需絕緣保 護層,且加熱層304與反射層308的位置不同。第三實施例中的所述空心基 底302、加熱層304、反射層308的結構和材料與第一實施例相同。
另外,本領域技術人員還可在本發明精神內做其他變化,當然,這些依 據本發明精神所做的變化,都應包含在本發明所要求保護的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空心熱源,其包括一空心基底;一加熱層,該加熱層設置於空心基底的表面;以及至少兩個電極,且所述電極間隔設置於加熱層的表面;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層包括一碳納米管層,且該碳納米管層包括各向同性、沿一固定方向取向或不同方向取向擇優排列的多個碳納米管。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空心熱源進一步包括一 反射層,所述反射層設置於加熱層的外圍。
3.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空心熱源進一步包括一 絕緣保護層,該絕緣保護層設置於加熱層的表面。
4.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層設置於空心基底 的外表面,所述的反射層設置於加熱層的外表面,加熱層位於空心基底與反 射層之間。
5.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層設置於空心基底 的內表面,所述的反射層設置於空心基底的外表面,所述的絕緣保護層設置 於加熱層的內表面。
6. 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加熱層設置於空心基底 的內表面,所述的反射層設置於加熱層與空心基底之間,所述的絕緣保護層 設置於加熱層的內表面。
7. 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反射層的材料為金屬氧 化物、金屬鹽或陶乾,其厚度為100微米-0.5毫米。
8.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 與碳納米管層的表面成一夾角a,其中,a大於等於零度且小於等於15度 (0^15。)。
9. 如權利要求I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碳納米管層的厚度為1 微米至1毫米。
10.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的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部分交疊。
11.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碳納米管層中的碳納米管 之間通過範德華力相互吸引、緊密結合。
1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兩個電極的材料為金屬、 合金、銦錫氧化物、導電銀膠、導電聚合物或導電性碳納米管。
1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碳納米管的長度大於50 微米,直徑小於50納米。
1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空心熱源,其特徵在於,所述空心基底的材料為柔性材 料或硬性材料,且所述柔性材料為塑料或柔性纖維,所述硬性材料為陶覺、 玻璃、樹脂、石英。
全文摘要
一種空心熱源,其包括一空心基底;一加熱層,該加熱層設置於空心基底的表面;以及至少兩個電極,且所述至少兩個電極間隔設置於加熱層的表面,並分別與該加熱層電連接,其中,所述的加熱層包括一碳納米管層,且該碳納米管層包括各向同性、沿一固定方向取向或不同方向取向擇優排列的多個碳納米管。
文檔編號H05B3/40GK101626642SQ20081006846
公開日2010年1月13日 申請日期2008年7月11日 優先權日2008年7月11日
發明者劉長洪, 姜開利, 鼎 王, 範守善 申請人:清華大學;鴻富錦精密工業(深圳)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