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01:38:11

本實用新型屬於地鐵深基坑工程頂板支護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
背景技術:
目前國內地鐵工程頂板模板支架多採用鋼管架(腳手架)的形式,人力、材料投入大,安拆周期長,效率低下,而且搭設過程中需要控制的細節較多,搭設質量難以保證,安全風險大,因腳手架搭設不當造成的事故時有發生,例如:上海申通地鐵工程系宏瑞集團施工總承包的軌道交通11號線土建工程2標段腳手架倒塌事故;深圳南山西麗留仙大道地段5號線的維修站腳手架坍塌事故等。因此,傳統工藝在安全、質量、成本、人力資源投入等各方面弊端愈加突出。隨著生產機械化,人口老齡化,人才結構變化等影響,農民工人口數量逐年減少,擁有一定生產技能的工人逐漸增多,機械化、自動化施工模式已成為大勢所趨。
技術實現要素:
針對現有技術存在的問題,本實用新型提供一種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目的是提高地鐵深基坑工程頂板支護的安全性,具有自動化程度高,效率高的優點。
實現本實用新型目的的的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由倒角支模、平板支模和U型支模組成;其中所述的倒角支模包括倒角支模上底座和倒角支模下底座,倒角支模上底座和倒角支模下底座之間焊接有調整油缸,調整油缸與側支腿軸承連接,所述倒角支模上底座與阻尼杆下端軸承連接,阻尼杆上端與可摺疊側板軸承連接,所述倒角支模下底座底部焊接有承重萬向輪;
所述的平板支模包括平板支模上底座和平板支模下底座,平板支模上底座和平板支模下底座之間焊接有調整油缸,所述的平板支模上底座與支護油缸下部軸承連接,支護油缸上部與可拆換平板軸承連接,平板支模下底座底部焊接有承重萬向輪,兩側焊接有可雙向移動側向支座;
所述的U型支模包括U型支模上底座和U型支模下底座,U型支模上底座和U型支模下底座之間焊接有調整油缸,所述U型支模上底座與二力杆下端軸承連接,二力杆上端與可摺疊平板軸承連接,中部與穩壓油缸軸承連接,所述U型支模下底座底部焊接有承重萬向輪,兩側焊接有可雙向移動的側向支座;
所述的倒角支模、平板支模和U型支模之間相互搭接或留有5~10cm的縫隙,倒角支模固定於地鐵基坑兩側側牆,U型支模固定於下翻梁處,平板支模位於倒角支模與U型支模之間。
其中,所述的可摺疊側板、可拆換的平板、可摺疊平板均是由型鋼構成,其中的可拆換平板根據同的施工跨度拆換組合。
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的特點和有益效果是:
(1)本實用新型的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結構和安裝工藝簡單,無需拆裝可方便移動到下一施工段繼續使用;
(2)本實用新型的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自動化程度高,大量節約人力資源,採用液壓控制,精確調整方便;
(3)本實用新型的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施工效率高,能大幅度提高施工進度,並且與傳統施工工藝相比能大量增加相對施工空間。
附圖說明
圖1為本實用新型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的整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倒角支模的主視圖;
圖3為倒角支模的左視圖;
圖4為平板支模的主視圖;
圖5為平板支模的左視圖;
圖6為U型支模的主視圖;
圖7為U型支模的左視圖;
圖中:1:可摺疊側板;2:阻尼杆;3:倒角支模上底座;4:調整油缸;5:倒角支模下底座;6:承重萬向輪;7:側支腿;8:可拆換平板;9:支護油缸;10:平板支模上底座;11:平板支模下底座;12:可雙向移動側向支座;13:二力杆;14:穩壓油缸;15:U型支模上底座;16:U型支模下底座;17:可摺疊平板。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圖1至圖7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用於地鐵車站深基坑工程頂板澆築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金屬構架由方鋼和工字鋼組成,具體由倒角支模、平板支模和U型支模組成;其中所述的倒角支模包括倒角支模上底座3和倒角支模下底座5,倒角支模上底座3和倒角支模下底座5之間焊接有調整油缸4,調整油缸4與側支腿7軸承連接,所述倒角支模上底座3與阻尼杆2下端軸承連接,阻尼杆2上端與可摺疊側板1軸承連接,所述倒角支模下底座5底部焊接有承重萬向輪6;
所述的平板支模包括平板支模上底座10和平板支模下底座11,平板支模上底座10和平板支模下底座11之間焊接有調整油缸4,所述的平板支模上底座10與支護油缸9下部軸承連接,支護油缸9上部與可拆換平板8軸承連接,平板支模下底座11底部焊接有承重萬向輪6,兩側焊接有可雙向移動側向支座12;
所述的U型支模包括U型支模上底座15和U型支模下底座16,U型支模上底座15和U型支模下底座16之間焊接有調整油缸4,所述U型支模上底座15與二力杆13下端軸承連接,二力杆13上端與可摺疊平板17軸承連接,中部與穩壓油缸14軸承連接,所述U型支模下底座16底部焊接有承重萬向輪6,兩側焊接有可雙向移動的側向支座12;
所述的倒角支模、平板支模和U型支模之間相互搭接或留有5~10cm的縫隙,倒角支模固定於地鐵基坑兩側側牆,U型支模固定於下翻梁處,平板支模位於倒角支模與U型支模之間。
其中,所述的可摺疊側板1、可拆換的平板8、可摺疊平板均17是由型鋼構成,其中的可拆換平板根據同的施工跨度拆換組合。
將本實用新型的自行式液壓模板臺車應用地鐵頂板支護中,具體按照以下步驟進行:
施工現場提前將倒角支模、平板支模、U型支模組裝起來,亦可臨時組裝,之後用起吊裝備放置到基坑內,通過承重萬向輪6調整位置,使模板臺車精確定位到支護部位,通過調整油缸4上下大幅度調節支模的高度,用來滿足地鐵的支護高度不一;通過更換可拆換平板8,來滿足地鐵支護跨度不一;通過輕微調節倒角支模中的阻尼杆2,以防止可摺疊側板1受力過大變形;通過調整穩壓油缸14向內拉伸U型支模中二力杆13,使可摺疊平板17回折,縮小支模寬度;可雙向移動側支座12可向兩側旋轉,增加支模底座的有效面積,增大穩定性;
當通過承重萬向輪6精確定位後,將可雙向移動側向支座12打開,通過調整油缸4進行高度調整,達到施工高度;通過支護油缸9將平板支模可拆換平板8打開;通過穩壓油缸14帶動二力杆13將U型支模可摺疊平板17打開,即模板臺車安裝定位完成;
當地鐵頂板支護達到標準後,需移動到下一施工段,移動順序為:通過調整油缸4降低支模高度,之後通過支護油缸9將可拆換平板垂直放下,將可雙向移動側向支座12收回,將整個平板支模橫向移動到下個模板臺車體系的空檔中,移動垂直穿過;U型支模和平板支模相同,不同在於只是U型支模通過穩壓油缸14拉動二力杆13將可摺疊平板17垂直放下;倒角支模同平板支模相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