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統和車輛的製作方法
2023-12-02 12:13:26 5

本實用新型涉及車輛製造技術領域,具體而言,涉及一種燃油泵、柴油供油系統和車輛。
背景技術:
柴油車型部分高壓系統針對低壓回油有背壓要求,相關技術中,回油驅動的燃油泵的回油背壓為低壓油路系統壓力,遠高於高壓系統針對回油背壓的要求,使得回油驅動結構的燃油泵及布置與對回油有背壓要求的高壓系統無法匹配,存在改進空間。
技術實現要素:
有鑑於此,本實用新型旨在提出一種柴油供油系統以滿足高壓背壓的要求。
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這樣實現的:
一種柴油供油系統,包括:燃油泵,所述燃油泵具有出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燃油泵具有噴射泵和儲油桶,所述儲油桶適於設在油箱內,所述噴射泵設在所述儲油桶內,所述第二回油口與所述儲油桶連通,所述第一回油口與所述噴射泵相連;濾清器,所述濾清器的進口端與所述出油口相連,出口端與所述第一回油口相連;發動機進油管,所述發動機進油管與所述出口端相連;發動機回油管,所述發動機回油管與所述第二回油口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統還包括:油泵出油管,所述油泵出油管連接在所述出油口與所述進口端之間;濾清器回油管,所述濾清器回油管連接在所述第一回油口與所述出口端之間。
進一步地,所述濾清器包括:粗濾器,所述粗濾器的進口端與所述出油口相連;細濾器,所述細濾器的進口端與所述粗濾器的出口端相連,所述細濾器的出口端與所述第一回油口和所述發動機進油管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細濾器的出口端設有三通管接頭。
進一步地,所述燃油泵具有法蘭,所述出油口、所述第一回油口和所述第二回油口均設在所述法蘭上。
進一步地,所述燃油泵具有調壓閥,所述調壓閥設在所述第一回油口與所述噴射泵之間。
相對於現有技術,本實用新型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統具有以下優勢:
1)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統,通過設置至少兩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壓,以滿足高壓系統對背壓的要求,且可以匹配不同的高壓系統,即無論高壓系統對背壓有無要求,燃油泵均可匹配。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車輛,設置有如上述任一種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統。
所述車輛與上述的柴油供油系統相對於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本實用新型的另一目的在於提出一種燃油泵,包括:泵芯和噴射泵,所述燃油泵具有出油口、第一回油口和第二回油口,所述出油口與所述泵芯的出油端相連,所述第一回油口與噴射泵相連且適於與濾清器的出口端相連,所述第二回油口適於與發動機回油管相連。
進一步地,所述的燃油泵,還包括:儲油桶,所述泵芯和所述噴射泵均設在所述儲油桶內,所述第二回油口與所述儲油桶相連;調壓閥,所述調壓閥設在所述第一回油口與所述噴射泵之間。
所述燃油泵與上述的柴油供油系統相對於現有技術所具有的優勢相同,在此不再贅述。
附圖說明
構成本實用新型的一部分的附圖用來提供對本實用新型的進一步理解,本實用新型的示意性實施例及其說明用於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構成對本實用新型的不當限定。在附圖中:
圖1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燃油泵的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所述的柴油供油系統的結構示意圖(示出了發動機)。
附圖標記說明:
柴油供油系統100,
燃油泵10,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第二回油口13,法蘭14,噴射泵15,泵芯16,儲油桶17,
濾清器20,粗濾器21,細濾器22,
油泵出油管31,濾清器回油管32,發動機進油管33,發動機回油管34,
發動機200。
具體實施方式
需要說明的是,在不衝突的情況下,本實用新型中的實施例及實施例中的特徵可以相互組合。
下面將參考附圖並結合實施例來詳細說明本實用新型。
首先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燃油泵10。
如圖1所示,燃油泵10包括泵芯16、噴射泵15、儲油桶17和調壓閥(圖中未示出)。
儲油桶17可以設在油箱內,泵芯16和噴射泵15均設在儲油桶17內,噴射泵15用於將油箱內的燃油泵10入儲油桶17,泵芯16用於將儲油桶17內的燃油泵10出以輸送給發動機200。
燃油泵10具有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出油口11與泵芯16的出油端相連,第一回油口12與噴射泵15相連,且第一回油口12適於與濾清器20的出口端相連,調壓閥設在第一回油口12與噴射泵15之間,第二回油口13適於與發動機回油管34相連,且第二回油口13與儲油桶17相連。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可以均設在法蘭14上。
可以理解的是,儲油桶17通過噴射泵15從油箱吸油,泵芯16將儲油桶17內的燃油吸入並通過濾清器20的過濾後輸送給發動機200,其中,濾清器20過濾後的燃油分為兩個支路。
其中一個支路直接通過第一回油口12回油給噴射泵15,以驅動噴射泵15將油箱內的燃油吸入到儲油桶17,調壓閥用於調節輸送給噴射泵15的回油的壓力,且經過濾清器20過濾的燃油雜質少,對調壓閥的腐蝕風險小。
另一支路進入發動機200給發動機200供油,多餘的燃油通過發動機回油管34回流給第二回油口13,並回到儲油桶17循環使用。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燃油泵10,通過設置至少兩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壓,以滿足高壓系統對背壓的要求,且無論高壓系統對背壓有無要求,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燃油泵10均可匹配。
下面參照附圖描述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統100。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統100可以為柴油發動機供油。
如圖2所示,柴油供油系統100包括:燃油泵10、濾清器20、油泵出油管31、濾清器回油管32、發動機進油管33和發動機回油管34。
其中,參考圖1,燃油泵10具有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燃油泵10可以具有法蘭14,出油口11、第一回油口12和第二回油口13可以均設在法蘭14上。
濾清器20的進口端與出油口11相連,具體地,油泵出油管31連接在燃油泵10的出油口11與濾清器20的進口端之間,濾清器20的出口端與第一回油口12相連,第一回油口12與燃油泵10的噴射泵15相連,具體地,濾清器回油管32連接在第一回油口12與出口端之間。
濾清器20的出口端還與發動機進油管33相連,發動機進油管33用於向發動機200供油,發動機回油管34用於回收發動機200回油,發動機回油管34與第二回油口13相連。
可以理解的是,柴油供油系統100的燃油泵10從油箱吸油並通過濾清器20的過濾後輸送給發動機200,其中,濾清器20過濾後的燃油分為兩個支路。
優選地,燃油泵10具有儲油桶17,儲油桶17適於設在油箱內,噴射泵15設在儲油桶17內,第二回油口13與儲油桶17連通。
其中一個支路直接通過第一回油口12回油給噴射泵15,以驅動噴射泵15將油箱內的燃油吸入到儲油桶17,第一回油口12與噴射泵15之間可以設有調壓閥,調壓閥用於調節輸送給噴射泵15的回油的壓力,且經過濾清器20過濾的燃油雜質少,對調壓閥的腐蝕風險小。
另一支路進入發動機200給發動機200供油,多餘的燃油通過發動機回油管34回流給第二回油口13,並回到儲油桶17循環使用。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統100,通過設置至少兩路回油,可有效控制回油背壓,以滿足高壓系統對背壓的要求,且可以匹配不同的高壓系統,即無論高壓系統對背壓有無要求,燃油泵10均可匹配。
如圖2所示,濾清器20可以包括粗濾器21和細濾器22。
其中,粗濾器21的進口端與出油口11相連,細濾器22的進口端與粗濾器21的出口端相連,細濾器22的出口端與第一回油口12和發動機進油管33相連,具體地,細濾器22的出口端設有三通管接頭,三通管管接頭的三個接口與細濾器22的出口端、濾清器回油管32和發動機進油管33一一對應。
本實用新型還公開了一種車輛。
如圖1-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設置有上述任一種實施例的柴油供油系統100。
根據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車輛,可有效控制發動機200的回油背壓。
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