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
2023-12-04 15:07:36 1
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一種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涉及焦化廢水處理【技術領域】,採用焦化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焦化生化系統處理的廢水泵入分水器,分水器將廢水注入斜管沉澱池底,廢水上升過程經斜管填料區阻擋,去除部分懸浮物後廢水由斜管沉澱池頂部出水,進入上柱液池,再由上柱液泵送至淺層砂濾器組進行過濾後進入樹脂吸附塔,經樹脂吸附後由塔底自流入尾水池,本發明對色度、COD和總氰化物截留效率高且濃縮汙染物產率低、出口尾水水質穩定性好,尾水水質有效改善且穩定性提高、水量削減顯著;具有流程短、佔地少、投資適度、運營成本低等優勢。
【專利說明】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焦化廢水處理【技術領域】,尤其是一種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
【背景技術】
[0002]焦化汙水主要來自煉焦、煤氣淨化及化工產品精製過程,是一種含有酚、氰、苯、氨氮等幾十種汙染物的成分及其複雜的廢水,屬於典型高濃度有毒有害難降解的有機廢水。國內焦化行業對其工業汙水大都採取一級處理,如除油、萃取脫酚、蒸餾脫氨等預處理,二級處理,如o2、a2/o、a/ο2等活性汙泥工藝。近年焦化和環保行業在焦化廢水的三級治理即深度處理方面進行了大量有益的探索和實踐,形成了活性炭吸附、芬頓高效氧化等,但大都面臨工藝不成熟、裝置運行不穩定、濃縮液產率高且難最終治理、運營成本高等問題而難於推廣問題。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所要解決的問題是提供一種工藝成熟、裝置運行穩定、水量削減顯著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
[0004]為了解決上述技術問題,本發明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採用焦化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焦化生化系統處理的廢水泵入分水器,分水器將廢水注入斜管沉澱池底,廢水上升過程經斜管填料區阻擋,去除部分懸浮物後廢水由斜管沉澱池頂部出水,進入上柱液池,再由上柱液泵送至淺層砂濾器組進行過濾後進入樹脂吸附塔,經樹脂吸附後由塔底自流入尾水池。
[0005]上述技術方案中,更具體的方案還可以是:所述懸浮物的去除是經過所述斜管填料區的阻擋、粘附後,懸浮物在所述斜管表面聚積成薄泥層,沉入池底集泥鬥,由排泥管經汙泥泵排入汙泥池;所述廢水進入所述淺層砂濾器進行過濾產生的汙泥自流入汙泥池;所述廢水進入所述樹脂吸附塔經樹脂吸附,樹脂吸附飽和後經過脫附劑進行再生,樹脂脫附產生的脫附液進入脫附液池。
[0006]進一步的:所述脫附液是濃度為1%?4%的鹽酸濃度和濃度為3%?6%的氫氧化鈉,所述樹脂吸附時間為90?100h。
[0007]進一步的:所述焦化廢水處理系統包括所述分水器,該分水器底部通過管道連接有所述斜管沉澱池,該斜管沉澱池一側連接有所述脫附液池和所述汙泥池,另一側設有所述上柱液池;所述斜管沉澱池底通過汙泥泵與所述汙泥池連通,所述斜管沉澱池頂部設有開口與所述上柱液池連通;所述上柱液池通過所述上柱液泵與所述淺層砂濾器組連通,該淺層砂濾器組通過管道連接有樹脂吸附塔,該樹脂吸附塔通過吸附泵連接有脫附液槽該樹脂吸附塔通過脫附泵與所述脫附液池連接。
[0008]進一步的:所述斜管沉澱池自下而上分別為集泥鬥、緩衝區、斜管填料區和集水區,所述集水區的側部開口與所述上柱液池連通;所述汙泥池上部設有與所述斜管沉澱池相連通的溢流槽;所述淺層砂濾器組底部通過管道與所述汙泥池連接;所述樹脂吸附塔通過脫附泵與所述脫附液池連接。
[0009]進一步的:所述淺層砂濾器組4由串聯的一級砂濾器和二級砂濾器組成。
[0010]由於採用上述技術方案,本發明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有益效果:
1、由於採用焦化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經斜管填料區阻擋,去除廢水中的部分懸浮物後,再由淺層過濾器組過濾,將廢水中的汙泥過濾掉,最後經過樹脂吸附塔,經樹脂吸附後由塔底自流入尾水池,這樣的處理方式能有效對色度、C0D和總氰化物進行截留,截留效率高且濃縮汙染物產率低,約為2%,出口尾水水質穩定性好,尾水水質有效改善且穩定性提高、水量削減顯著。
[0011]2、由於焦化廢水處理系統的分水器底部通過管道連接有斜管沉澱池,該斜管沉澱池一側連接有脫附液池和汙泥池,另一側設有上柱液池,上柱液池與淺層砂濾器組連接,淺層砂濾器組又與樹脂吸附塔連接,這個處理的流程短,系統佔地少,投資適度、運營成本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2]圖1是本發明的焦化廢水處理系統結構示意圖。
[0013]圖2是樹脂吸附塔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4]以下結合附圖實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詳述:
實施例1:
如圖1所示的焦化廢水處理系統,包括分水器1,該分水器底部通過管道連接有斜管沉澱池2,該斜管沉澱池一側連接有脫附液池8和汙泥池7,另一側設有上柱液池3,斜管沉澱池2自下而上分別為集泥鬥201、緩衝區202、斜管填料區203、集水區204,集泥鬥201底通過汙泥泵701與汙泥池7連通,斜管沉澱池頂部的集水區204 —側設有開口與上柱液池3連通;上柱液池3通過上柱液泵301與淺層砂濾器組4連通,淺層砂濾器組4由串聯的一級砂濾器和二級砂濾器組成,每級淺層砂濾器分別設有排泥口,兩個排泥口由管道連接至汙泥池7 ;汙泥池7上部設有與斜管沉澱池2相連通的溢流槽;淺層砂濾器組4通過管道連接有樹脂吸附塔5,如圖2所示,樹脂吸附塔5的進水口 501位於該塔頂部,出水口 502位於該塔底部,與樹脂吸附塔頂部進水口 501相連接的閥門有進水閥A1、壓縮空氣閥A3、脫附液上進閥A6 ;與樹脂吸附塔底部出水口 502相連接的閥門有出水閥A2、餘水閥A4、脫附液下進閥A5、回罐閥A7、脫附液出口閥A8和放空閥A10,樹脂吸附塔頂部設有放散閥A9 ;樹脂吸附塔5通過吸附泵連接有脫附液槽6,脫附液上進閥A6用於控制脫附液槽6內的脫附液由塔上部流入塔內,脫附液下進閥A5用於控制脫附液槽6內的脫附液由塔下部流入塔內;對焦化廢水進行處理時,焦化生化系統處理的廢水泵控制流量380 m3/h送至分水器1,廢水被均勻分配入斜管沉澱池2底部,廢水上升過程中經斜管填料區203阻擋,去除部分懸浮物後廢水由斜管沉澱池頂部的集水區204出水,進入上柱液池3,上柱液池內的廢水由上柱液泵送至兩級串聯的淺層砂濾器組4,過濾後進入樹脂吸附塔5,經樹脂吸附後由塔底自流入尾水池;樹脂吸附塔內樹脂吸附90h飽和後依次經過1%的鹽酸脫附液和4%氫氧化鈉脫附液進行再生,樹脂脫附產生的脫附液進入脫附液池8。
[0015]實施例2: 本實施例中,廢水流量為290 m3/h,樹脂吸附時間為100h,鹽酸脫附劑濃度為2%,氫氧化鈉脫附劑濃度為6% ;其餘與實施例1均相同。
【權利要求】
1.一種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採用焦化廢水處理系統進行處理,焦化生化系統處理的廢水泵入分水器,分水器將廢水注入斜管沉澱池底,廢水上升過程經斜管填料區阻擋,去除部分懸浮物後廢水由斜管沉澱池頂部出水,進入上柱液池,再由上柱液泵送至淺層砂濾器組進行過濾後進入樹脂吸附塔,經樹脂吸附後由塔底自流入尾水池。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懸浮物的去除是經過所述斜管填料區的阻擋、粘附後,懸浮物在所述斜管表面聚積成薄泥層,沉入池底集泥鬥,由排泥管經汙泥泵排入汙泥池;所述廢水進入所述淺層砂濾器進行過濾產生的汙泥自流入汙泥池;所述廢水進入所述樹脂吸附塔經樹脂吸附,樹脂吸附飽和後經過脫附劑進行再生,樹脂脫附產生的脫附液進入脫附液池。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脫附液是濃度為1%?4%的鹽酸濃度和濃度為3%?6%的氫氧化鈉,所述樹脂吸附時間為90?100h。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焦化廢水處理系統包括所述分水器,該分水器底部通過管道連接有所述斜管沉澱池,該斜管沉澱池一側連接有所述脫附液池和所述汙泥池,另一側設有所述上柱液池;所述斜管沉澱池底通過汙泥泵與所述汙泥池連通,所述斜管沉澱池頂部設有開口與所述上柱液池連通;所述上柱液池通過所述上柱液泵與所述淺層砂濾器組連通,該淺層砂濾器組通過管道連接有樹脂吸附塔,該樹脂吸附塔通過吸附泵連接有脫附液槽,該樹脂吸附塔通過脫附泵與所述脫附液池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斜管沉澱池自下而上分別為集泥鬥、緩衝區、斜管填料區和集水區,所述集水區的側部開口與所述上柱液池連通;所述汙泥池上部設有與所述斜管沉澱池相連通的溢流槽;所述淺層砂濾器組底部通過管道與所述汙泥池連接;所述樹脂吸附塔通過脫附泵與所述脫附液池連接。
6.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淺層砂濾器組4由串聯的一級砂濾器和二級砂濾器組成。
7.根據權利要求5所述的焦化廢水的處理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淺層砂濾器組4由串聯的一級砂濾器和二級砂濾器組成。
【文檔編號】C02F9/02GK104291474SQ201410532241
【公開日】2015年1月21日 申請日期:2014年10月11日 優先權日:2014年10月11日
【發明者】羅玲, 譚紹棟, 閻駿, 謝文鵬, 秦振清, 彭光文, 湯新超, 王永樹, 楊中貴, 梁永增 申請人:柳州鋼鐵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