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2023-12-09 03:33:51 2
專利名稱:一種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中藥技術領域,涉及用於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
法,更具體的說,是一種祖傳的快速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糊劑或膏劑。
背景技術:
在日常生活中,經常會遇到意外燙傷的情況,比如開水、熱油等熱液燙傷,或熱鍋、 暖水袋等接觸性燙傷。燙傷可分為一度燙傷(紅斑性,皮膚變紅)、二度燙傷(水泡性,患 處產生水泡)、三度燙傷(壞死性,皮膚削落)。切忌塗擦牙膏,因為這會加重燙傷等級。在 現實生活中經常會發生因不小心被開水或蒸汽燙傷、被火燒傷的情況,此時在皮膚的表面 迅速紅腫、起泡,嚴重的皮膚發生潰爛,受傷者常常疼痛難忍,治療不及時會導致皮膚感染, 引發各種炎症,往往會在皮膚上形成巴痕。燒燙傷後遺症屬實難攻克,屬祖國醫藥學科疑難 症,在祖傳燒燙秘書的基礎上,潛心研究中藥特性,運用自製燒燙凍傷膏外敷,內服中藥竟 神奇地使傷面痊癒,不生疤,因用此膏不結痂,腐肉早脫落新肉早生,從而有效地縮短病程。 現在治療燙傷、燒傷的中藥製劑很多,然而普遍存在治療周期長、見效慢、反覆換藥療效不 顯著、易留巴痕等缺點。因此,發掘中華藥材的知識寶庫,尋求一種治療效果顯著的外用中 藥製劑就顯得尤為重要。
發明內容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用於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 本發明所公開的方劑為多年祖傳之物,為回報社會,將此方貢獻於社會,為燙傷、
燒傷的患者提供一種療效更加的治療方法。 本發明為純中藥配方,它是由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香油組成。其中各 中藥材的重量份數比為 沒藥1-50份,煅石膏1-20份,大黃0. 3-5份,黃柏0. 1-3份,針冬青0. 05-2份,乳
香O. l-2份,香油1-30份。 較為優選的中藥配方組成為 沒藥1-25份,煅石膏1. 5-15份,大黃0. 3-2. 5份,黃柏0. 1-1. 5份,針冬青0. 25-1 份,乳香0. 5-1. 5份,香油5-30份。
更為優選的中藥配方組成為 沒藥1-5份,煅石膏2. 5-8份,大黃0. 3-0. 5份,黃柏0. 1_0. 3份,針冬青0. 5_1份, 乳香O. 5-l份,香油10-30份。
最佳的中藥配方組成為 沒藥3份,煅石膏8份,大黃0. 5份,黃柏0. 3份,針冬青0. 5份,乳香0. 5份,香油3份。 本發明所述的中藥製劑為膏劑或糊劑,其製備製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
(1)分別將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乾炒,研磨成細粉,過200目篩備用。
3
(2)按上述比例稱取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混合均勻加入一定量的香 油,煎10-60分鐘攪拌製成膏劑或糊劑。 本發明所述的外用中藥製劑的組方原則是消腫止痛,去腐生肌,活血化瘀,拔幹 收溼,止血化膿,愈後無巴痕。 本發明中所選用的大黃性味苦,寒。具有瀉熱通腸,涼血解毒的功效,外治水火燙 傷。其中所選用的大黃包括生大黃或熟大黃,實驗研究表明大黃具有抗菌作用,對革蘭氏陽 性細菌及某些革蘭氏陰性細菌均有效。 本發明中所選用的乳香為芒硝經風化製得主含硫酸鈉。具有瀉熱通便,潤燥軟堅, 清火消腫之功效。 本發明中所選用的沒藥又名龜甲或龜殼,為龜殼動物烏龜的背甲及腹甲。具有滋 陰潛陽,益腎強骨,養血補心之功效。 本發明中所選用的黃柏性味哭苦寒。具有清熱燥溼,瀉火除蒸,解毒療瘡之功效。
本發明中所選用的針冬青為四硼酸鈉,為無色半透明的結晶或白色結晶性粉末, 具有風化性,用於消毒防腐。 本發明中所選用的煅石膏指的是豬踢甲或豬踢甲上的硬殼,一般用於治療凍爛 瘡。 通過上述配製的中藥組方,其止痛、修復創面、祛腐生肌、抗感染的作用明顯增強, 其獨特的配方組成簡單,配製方便,真正達到了療程短、療效顯著、安全無毒副作用,治癒後 無巴痕的特點,普遍受到廣大患者的歡迎。 本發明與現有的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相比,具有以下的顯著效果
1.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製劑(膏劑或糊劑)與同類藥相比見效快,療效短,無毒副作 用。對於輕度燙傷、燒傷的患者無須換藥,有抗感染的作用,治癒後不留巴痕,可促進新皮膚 的生長,有去腐生肌的功效。本方劑為世代相傳秘方,已治癒無數病例,療效顯著。
2.本發明的中藥材來源廣泛,價格便宜,製備方法簡單可行,易於推廣。
本發明的治療方法 —、外治法從祖傳秘方的基礎上,經過四十年臨床探索,總結出外用的,燒燙凍傷 膏。主要功能是清熱解毒消腫,化腐生肌,長皮,活血化瘀止痛,外用後使燒燙壞的皮肉, 極早的脫掉不結痂,不結痂能減輕傷面的熱毒往深感染,損傷好肉,要結痂使傷面封閉,熱 毒不能外洩,而使熱毒內攻,產生毒產攻裡之症,損傷內臟,經雲,膿不瀉,則爛筋,筋爛則骨 傷……從而有效的控制感染,及敗血症形成,促使真表皮在良好的條件下形成。
二、內治法分為三期( 一期七天) 燒燙傷中醫認為是不內餐因病,先傷其皮毛,肌肉,重者傷其筋骨,繼而潰爛,產生 熱毒內侵,火熱熾盛侵犯內臟,首先是中焦,陽明胃,及消化道,繼而侵犯其它臟器治以清熱 解毒,滋陰生津,通經活絡,化瘀止血,生肌長肉,長皮。第一期,是暈厥正邪旺盛階段重者火 毒熱盛,內侵燔灼內臟俯,出現暈厥口渴,輕者皮肉破爛,流水傷津,犯胃,漢吧清熱解毒,化 瘀、止血生津。 第二期,是正虛膿毒旺盛高熱階段,也是燒燙傷最危險時期,出現發高燒,口渴,不 食,消化道出血,潰瘍,腫脹尿長,神昏等症狀。第三期恢復期,正虛邪去氣血兩虛,傷面癒合 期,治以補氣養血,健補脾胃,解餘毒,止癢生肌長皮,症狀,身體消瘦,精神睏倦,皮膚搔癢,自汗盜汗,飲食不佳等,虛衰症狀。
典型病例 2000年9月,五常市長山鄉張濱男20歲,夜間坐大三輪車,車速快翻車,把一車 人翻到溝裡,因有一個人暈迷大家全部搶救,救醒發發現少一個人, 一看張濱在水箱下壓著 呢,水箱壓在水上把一水箱開水全部灑在他的頭頸胸背腰膚部燙傷,面部雙上肢全部燙傷, 面積達60%以上,11度佔30%,深11 20% 111度佔10%以上,來院時休克昏迷,叫他轉院, 因無錢,死活不走,經45天搶救治療未痊癒,拿燒燙傷膏回家,治療一個多月愈。
2002年3月山河林業局勝利林廠王慶國,男19歲,給人打工,因中午飲酒掉入煮馬 肉大鍋內。全身燙傷就剩頭沒燙,面積達90%,11深11 III度混合燙傷,燙後,在林業醫院 治九天,體溫42度高燒不退,叫他轉院,他回家後聽別人介紹來我處,當時一看體溫這麼高 這麼嚴重,我叫他去哈爾濱,他說沒錢,死活也不能去,好壞死活不用你負責,我說那也不能 治,他說你要不給治,我就走了。這患者你願怎辦就怎辦呢,實在沒辦法了,也就收下了,搶 救一個多月,治療三個多月痊癒,未植皮,未做疤, 一切功能正常。
具體實施方式
實施例1 將沒藥10g,煅石膏4g,大黃2g,黃柏0. 5g,針冬青0. 25g,乳香0. 5g份,研磨成細 粉,分別過200目篩,然後混合均勻加入香油20g,煎60分鐘攪拌製成膏劑。
實施例2 將沒藥30g,煅石膏10g,大黃5g,黃柏0. 3g,針冬青0. 25g,乳香lg份,研磨成細 粉,分別過200目篩,然後混合均勻加入香油30g,煎30分鐘攪拌製成糊劑。
實施例3 將沒藥25g,煅石膏15g,大黃0. 5g,黃柏1. 5g,針冬青0. 25g,乳香0. 5g份,研磨成 細粉,分別過200目篩,然後混合均勻加入香油20g,煎50分鐘攪拌製成膏劑。
實施例4 將沒藥3g,煅石膏8g,大黃0. 5g,黃柏0. 3g,針冬青0. 5g,乳香0. 5g份,研磨成細 粉,分別過200目篩,然後混合均勻加入香油3g,煎40分鐘攪拌製成糊劑。
實施例5 將沒藥20g,煅石膏15g,大黃5. 2g,黃柏0. 23g,針冬青0. 28g,乳香1. lg份,研磨 成細粉,分別過200目篩,然後混合均勻加入香油50g,煎30分鐘攪拌製成糊劑。
實施例6 將沒藥28g,煅石膏18g,大黃0. 6g,黃柏1. 8g,針冬青0. 28g,乳香0. 6g份,研磨成
細粉,分別過200目篩,然後混合均勻加入香油20g,煎50分鐘攪拌製成膏劑。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凡
是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仍屬於
本發明的技術方案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一種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它是由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香油組成,其重量組成為沒藥1-50份,煅石膏1-20份,大黃0.3-5份,黃柏0.1-3份,針冬青0.05-2份,乳香0.1-2份,香油1-30份。
2.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其重量組成為沒藥1-25份,煅石膏1. 5-15份,大黃0. 3-2. 5份,黃柏0. 1-1. 5份,針冬青0. 25-1份,乳香0. 5-1. 5份,香油5-30份。
3. 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外用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其重量組成沒藥l-5份,煅石膏2. 5-8份,大黃0. 3-0. 5份,黃柏0. 1-0. 3份,針冬青0. 5_1份,乳香0. 5_1份,香油10-30份。
4. 如權利要求l所述的外用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其重量組成沒藥3份,煅石膏8份,大黃0. 5份,黃柏0. 3份,針冬青0. 5份,乳香0. 5份,香油3份。
5. 如權利要求l-4所述的外用中藥製劑,其特徵在於所述的中藥製劑為膏劑或糊劑。
6. 權利要求1所定義的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的製備方法,按如下步驟進行(1)分別將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乾炒,研磨成細粉,過200目篩備用;(2)按上述比例稱取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混合均勻加入一定量的香油,煎10-60分鐘攪拌製成膏劑或糊劑。
全文摘要
本發明涉及用於治療燙傷、燒傷的外用中藥製劑及其製備方法,它是由沒藥、煅石膏、大黃、針冬青、乳香、香油組成,其重量組成為沒藥1-50份,煅石膏1-20份,大黃0.3-5份,黃柏0.1-3份,針冬青0.05-2份,乳香0.1-2份,香油1-30份。本發明的外用中藥製劑(膏劑或糊劑)與同類藥相比見效快,療效短,無毒副作用。對於輕度燙傷、燒傷的患者無須換藥,有抗感染的作用,治癒後不留巴痕,可促進新皮膚的生長,有去腐生肌的功效。本方劑為世代相傳秘方,已治癒無數病例,療效顯著。
文檔編號A61P17/02GK101757208SQ20081015255
公開日2010年6月30日 申請日期2008年10月29日 優先權日2008年10月29日
發明者宋富智 申請人:天津金世製藥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