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製作方法
2023-11-11 02:33:37 1

本發明涉及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
背景技術:
圖9示出作為一種醫療器械的CT掃描裝置100的一例。CT掃描裝置100是通過照射X射線等而對病理症狀進行診斷分析的裝置。CT掃描裝置100具備設有開口部101A的檢查部101、承載人體等被檢查體110且能夠在檢查部101的開口部101A內移動的床部102。在檢查部101設置有在徑向上與X線照射裝置103和檢測部104對置配置的環狀的旋轉體105(臺架)。旋轉體105經由軸承1而旋轉自如地支承於呈圓筒狀的固定部106。
該CT掃描裝置100在從X射線照射裝置103照射X射線的狀態下,使旋轉體105在床部102的周圍旋轉,並通過檢測部104檢測透過了被檢查體110的X射線,由此得到被檢查體110的剖面圖像。
在CT掃描裝置100中,將檢查部101的開口部101A形成為能夠供被檢查體110通過的程度的尺寸(直徑約為1m左右),且為了實現CT掃描裝置100自身的小型化,需要減小配置軸承1的旋轉支承部107的空間。因此,軸承1使用相對於滾珠的節圓直徑的滾珠直徑非常小的所謂超薄壁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超薄壁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是指,內徑為650mm以上且滾動體的直徑Db與滾動體的節圓直徑PCD之比Db/PCD的值為0.03以下的軸承。
在專利文獻1中記載了如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該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內側構件由一對滾道圈構成,在該一對滾道圈設置有定位孔,通過將定位構件嵌合插入於該定位孔,從而抑制所述一對滾道圈在徑向上偏心,通過多個固定用螺栓將兩個滾道圈緊固結合。該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取消以往具有的一對滾道圈間的嵌入結構,利用嵌合插入於定位孔的定位構件抑制一對滾道圈的偏心,容易製造且能夠實現低成本化。
在先技術文獻
專利文獻
專利文獻1:日本特開2014-92231號公報
技術實現要素:
發明要解決的課題
為了減輕患者的不安防止臟器的萎縮,CT掃描裝置用軸承謀求進一步的高速化、靜肅性。專利文獻1所記載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在容易製造且低成本方面優異,但對於上述的要求,存在改善的餘地。本發明著眼於該問題。
鑑於上述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在於提供如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該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以通過將定位構件嵌合插入於定位孔而抑制偏心的容易製造且低成本的結構為基礎,能夠應對今後的進一步的高速化、靜肅性。
用於解決課題的手段
本發明人以通過將定位構件嵌合插入於定位孔而抑制偏心的容易製造且低成本的結構為基礎,面向進一步的高速化、靜肅性,進行各種研究、驗證,得到以下的見解從而形成本發明。
(1)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結構方面的討論
在採用通過嵌合插入於定位孔的定位構件抑制一對滾道圈的偏心的結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以下,稱作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使用所需最小限度的根數(例如,三根)定位構件進行一對滾道圈的定心的狀態下,利用多個固定用螺栓進行緊固結合。已知該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對於進一步高速旋轉區域的異響較為敏感。其理由在於,在一對滾道圈之間不存在嵌入結構,僅考慮固定用螺栓對緊固結合結構造成的影響。
(2)軸承安裝空間
CT掃描裝置針對不同機種確定所使用的軸承的安裝空間,存在無法變更軸承的外徑尺寸、內徑尺寸以及寬度尺寸的限制。另外,裝入軸承的作為滾動體的滾珠的直徑大致恆定。考慮到這種限制而各種思考的結果為,著眼於通過增大滾珠的節圓直徑PCDBALL,而使構成內側構件的一對滾道圈的壁厚增加的可能性。
(3)音響良好的極限轉數的驗證
在軸承安裝空間恆定的條件下,製作具有各種滾珠的節圓直徑PCDBALL、滾道圈壁厚的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測定音響良好的(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其結果是,得知即便軸承安裝空間相同,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也存在差異。
(4)新參數的構想
對以上的驗證結果進行分析,作為能夠應對進一步的高速化的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指標,發現如下的兩個新參數,由此形成本發明。
〔第一參數〕:滾珠的直徑Db與從滾珠的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尺寸h的尺寸關係
〔第二參數〕:從固定用螺栓的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外徑的徑向尺寸A與從固定用螺栓的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尺寸B的尺寸關係
作為用於達成前述目的的技術手段,本發明涉及一種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包括:外側構件,其在內周具有兩列滾道面;內側構件,其配置在該外側構件的內側且在外周具有兩列滾道面;兩列滾珠,所述兩列滾珠裝入到所述外側構件的滾道面與所述內側構件的滾道面之間;以及保持器,其保持該滾珠,所述內側構件由一對滾道圈形成,在該一對滾道圈上設置有定位孔,通過將定位構件嵌合插入於該定位孔,從而抑制所述一對滾道圈在徑向上偏心,利用多個固定用螺栓將兩個滾道圈緊固結合,所述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所述一對滾道圈的對置的端面由平坦面形成,通過利用所述固定用螺栓進行緊固結合,從而使所述端面彼此抵接且對所述滾珠與所述滾道面之間施加定位預壓,在所述滾珠的直徑設為Db,從該滾珠的中心至所述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尺寸設為h時,設定為Db/h≤0.26。
另外,第二發明涉及一種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包括:外側構件,其在內周具有兩列滾道面;內側構件,其配置在該外側構件的內側且在外周具有兩列滾道面;兩列滾珠,所述兩列滾珠裝入到所述外側構件的滾道面與所述內側構件的滾道面之間;以及保持器,其保持該滾珠,所述內側構件由一對滾道圈形成,在該一對滾道圈上設置有定位孔,通過將定位構件嵌合插入於該定位孔,從而抑制所述一對滾道圈在徑向上偏心,利用多個固定用螺栓將兩個滾道圈緊固結合,所述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特徵在於,所述一對滾道圈的對置的端面由平坦面形成,通過利用所述固定用螺栓進行緊固結合,從而使所述端面彼此抵接且對所述滾珠與所述滾道面之間施加定位預壓,在從所述固定用螺栓的中心至所述內側構件的外徑的徑向壁厚設為A,從所述固定用螺栓的中心至所述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壁厚設為B時,設定為B>A。
根據上述的結構,能夠實現如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該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容易製造且實現低成本化,能夠應對今後的進一步的高速化、靜肅性。
具體地說,優選為,上述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為背對背排列。由此,從而作用點間距離擴大,進一步成為高剛性,因此對於力矩負載有利。
優選為,在所述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軸承總寬度設為L時,所述滾珠的直徑Db與所述軸承總寬度L之比設定為Db/L≥0.21。由此,能夠應對小空間化。
通過將上述的定位構件設為鉸制孔螺栓,從而定位作業性優異,能夠採用市售品,在品質方面、成本方面優選。
發明效果
根據本發明,能夠實現如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該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容易製造且實現低成本化,能夠應對今後的進一步的高速化、靜肅性。
附圖說明
圖1是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縱剖視圖。
圖2是在周向上與圖1不同的位置處的縱剖視圖。
圖3是在周向上與圖1以及圖2不同的位置處的縱剖視圖。
圖4是表示圖1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組裝前的軸向間隙的縱剖視圖。
圖5是圖1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右視圖。
圖6是表示極限轉數的測定結果的圖表。
圖7是用於說明開發過程的見解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縱剖視圖。
圖8是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所涉及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縱剖視圖。
圖9是示出CT掃描裝置的概要圖。
具體實施方式
根據圖1~6對本發明的第一實施方式所涉及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進行說明。
圖1~3是本實施方式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縱剖視圖,圖5是包含局部橫剖面的局部的右視圖。圖1~3的剖面的周向上的位置各自不同,圖1示出沿圖5的E-E線的縱剖面,圖2示出沿圖5的F-F線的縱剖面,圖3示出沿圖5的G-G線的縱剖面。首先,對本實施方式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以下,也簡稱作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整體的結構進行說明,接下來,對特徵結構進行說明。
首先,根據圖5對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的概要進行說明。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主要包括:外側構件2、內側構件3、作為滾動體的滾珠4以及保持器5。內側構件3由一對滾道圈3a、3b形成,在圖5的E-E線處通過固定用螺栓16緊固固定。固定用螺栓16的緊固結合部位在周向上隔開適當的間隔而設置有多處。
在與圖5的E-E線不同的周向位置的F-F線處,將鉸制孔螺栓14嵌合插入於內側構件3而進行定位。此外,在不同的周向位置的G-G線處設置有安裝孔8、18。安裝孔8、18在周向上隔開適當的間隔而設置有多個。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為將滾珠4的直徑Db與節圓直徑PCDBALL(參照圖1)之比Db/PCDBALL設為0.03以下的超薄壁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在單列中裝入有110~140個左右的多個滾珠4。
接下來,對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的縱剖面進行說明。如圖1所示,外側構件2和內側構件3均為環狀,且配置為同心狀。內側構件3由一對滾道圈3a、3b構成,滾道圈3a、3b的相互抵接的端面10a、10b由平坦面形成,未形成嵌入結構。在外側構件2的內周上形成有兩列滾道面6、6,且在形成內側構件2的一對滾道圈3a、3b各自的外周形成有與外側構件2的滾道面6、6對置的滾道面7、7。在外側構件2的滾道面6、6與內側構件3的滾道面7、7之間裝入有兩列滾珠4。保持器5配置在外側構件2與內側構件3之間,且在周向上以規定間隔保持各列滾珠4。
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將滾珠4配置為兩列,兩列軸承部分形成為背對背排列。滾動體負載的作用線的交點位於連結滾珠4的中心的節圓的徑向外側。滾珠4與滾道面6、7以具有接觸角α的方式接觸,接觸角α例如為30°左右。利用一對滾道圈3a、3b形成內側構件3,因此通過將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形成為對於力矩載荷有利的背對背排列,使一對滾道圈3a、3b的端面10a、10b對接,從而能夠容易地設定軸承間隙(預壓、或微小的間隙)。通過將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形成為背對背排列,從而作用點間距離擴大,進一步成為高剛性,因此對於力矩負載有利。
滾道圈3a、3b將外側的外周形成為小徑而形成有落肩部12。該落肩部12與安裝於外側構件2的內周的密封構件11的內徑端部配合而形成迷宮。通過使落肩部12的外徑相等,從而能夠在兩側使用通用的密封構件11。
根據圖5的F-F線處的縱剖視圖即圖2,對用於抑制一對滾道圈3a、3b的偏心的結構進行說明。如前述那樣,滾道圈3a、3b的相互抵接的端面10a、10b形成為平坦面。為了嵌合插入作為定位構件的鉸制孔螺栓14,在滾道圈3a、3b以貫通孔的方式設置有作為定位孔的鉸制孔13a、13b,在各定位孔13a、13b的外側部設置有鍃孔部13c、13d。在本實施方式中,鉸制孔13a、13b在周向上以等間隔設置三處。若鉸制孔13a、13b與鉸制孔螺栓14的嵌合部最低設置有個,則能夠確定上下方向、旋轉方向的位置,若設置有三個,則能夠更加穩定地定位。
鉸制孔螺栓14是對外徑部分高精度地進行精加工的螺栓,在嵌合時,能夠限制鉸制孔螺栓14與滾道圈3a、3b的鉸制孔13a、13b之間的間隙。對於此時的嵌合,在將固定用螺栓16(參照圖1)的外徑與嵌合插入孔9b的內徑之間的間隙設為C1,將圖2所示的鉸制孔螺栓14的外徑與鉸制孔13a、13b的內徑之間的間隙為C2時,需要滿足間隙C1>間隙C2的關係。如果可能,則理想的情況為鉸制孔螺栓14與鉸制孔13a、13b現場配合(裝配加工)。通過將定位構件設為鉸制孔螺栓14,從而定位作業性優異,能夠採用市售品,在品質方面、成本方面優選。
作為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的組裝方法,在外側構件2的滾道面6、6的內側將保持器5配置成兩列,在將滾珠4、4裝入保持器5的球袋後,將形成內側構件3的一對滾道圈3a、3b插入滾珠4、4的徑向內側,向與滾道圈3a、3b的端面10a、10b抵接的方向按壓。然後,向設置於外側構件2的軸向兩端的內徑面的密封件安裝槽安裝密封件11、11,並在內部封入作為潤滑油的潤滑脂。
在圖4中示出如上述那樣裝入一對滾道圈3a、3b且滾珠4與兩滾道面6、7抵接的狀態。在該狀態下,在一對滾道圈3a、3b的端面10a、10b之間設置有安裝軸向間隙δb。優選該安裝軸向間隙δb設定為,相對於負載有力矩負載時的滾道圈3a、3b的軸向最大變形量δa,至少δa<δb。
之後,將鉸制孔螺栓14嵌合插入於設置在一對滾道圈3a、3b的鉸制孔13a、13b中,使螺母15與鉸制孔螺栓14螺合而暫時固定。由此,在一對滾道圈3a、3b的對心的狀態下進行定位。在該狀態下,仍殘留有安裝軸向間隙δb。
在利用鉸制孔螺栓14、螺母15將滾道圈3a、3b定位的狀態下,如圖1所示,將固定用螺栓16插入嵌合插入孔9b,與螺紋孔9a螺合,進行緊固固定直至滾道圈3a、3b的端面10a、10b抵接。固定用螺栓16在周向上設置有多個。這樣當擰入固定用螺栓16進行緊固結合直至端面10a、10b抵接時,消除了前述的安裝軸向間隙δb,作為軸承間隙,在左右兩列滾道圈3a、3b中均勻地得到定位預壓帶來的適當的預壓(例如,-30~-10μm左右),能夠得到高剛性且穩定的軸承性能。
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在一對滾道圈3a、3b未設置有嵌入結構,因此容易製造且實現了低成本化。
如圖5的G-G線處的縱剖視圖的圖3所示,設置有安裝孔8、18。設置於外側構件2的安裝孔8例如通過螺栓(省略圖示)緊固固定於圖9所示的CT掃描裝置100的固定部106。設置於內側構件3的安裝孔18通過螺栓(省略圖示)緊固固定於旋轉體105。安裝孔8、18在周向上設置有多個。
在軸承的內徑、外徑嵌合於軸或殼體的通常的使用狀態下,通過形成內側構件的一對滾道圈與軸嵌合來限制徑向的偏心,本實施方式的CT掃描用雙列滾動軸承1利用軸承寬度面通過螺栓緊固固定於使用設備的對方構件,因此兩列滾道圈3a、3b在徑向上相對偏移,尤其在力矩載荷作用時其影響很大,是可能會產生預壓消失等問題的使用狀態。處於這種苛刻的使用狀態,為了減輕患者的不安防止臟器的萎縮,今後謀求進一步的高速化、靜肅性。
對本實施方式的CT掃描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的整體的結構進行了說明,接下來對特徵結構進行說明。對於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的特徵結構而言,以利用嵌合插入於定位孔的定位構件來抑制一對滾道圈的偏心的結構為基礎,作為第一參數,將滾珠的直徑Db與從滾珠的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尺寸h的尺寸關係設定為Db/h≤0.26。另外,作為第二參數,以固定用螺栓的中心為基準,將從該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外徑的徑向壁厚A與從該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壁厚B的尺寸關係設定為B>A。
具體地說,參照圖1,在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中,除安裝凸緣2a以外的部分的外側構件2的徑向上的壁厚設定為,考慮到剪切應力、熱處理變形以及密封槽而最大限度地薄壁化並最大限度地增大滾珠4的節圓直徑PCDBALL的尺寸。由此,能夠增加滾珠4的個數,並且使內側構件3的徑向上的壁厚最大限度地厚壁化,從而增加負荷容量與剛性。
在滾珠4的直徑Db與從該滾珠4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內徑的徑向尺寸h之比設定為Db/h=0.26,即Db/h≤0.26。連結滾珠4的中心的節圓具有節圓直徑PCDBALL。
另外,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外徑的徑向尺寸A與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內徑的徑向尺寸B設定為B/A=1.57,即B>A。連結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的節圓具有節圓直徑PCDBOLT。以對於力矩負載有利的方式考慮直至滾道圈3a、3b的外徑的所需的壁厚,將固定用螺栓16的嵌合插入孔9b、螺紋孔9a儘可能地設置在外徑側。因此,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外徑的徑向尺寸A大致恆定,與滾珠4的節圓直徑PCDBALL尺寸增加相應地增大。其結果是,能夠增加從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內徑的徑向尺寸B。
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設定為以上的尺寸關係,因此能夠實現今後的進一步的高速化與靜肅化。
此外,滾珠4的直徑Db與軸承總寬度L之比設定為Db/L≥0.21。由此,能夠應對小空間化。
接下來,對形成本實施方式的各種討論、驗證與見解進行補充說明。
[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結構方面的討論]
在採用通過嵌合插入於定位孔的定位構件來抑制一對滾道圈的偏心的結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使用所需最小限度的根數(例如,三根)定位構件進行一對滾道圈的定心的狀態下,利用多個固定用螺栓進行緊固結合。已知該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對於進一步高速旋轉區域的異響較為敏感。其理由在於,在一對滾道圈之間不存在嵌入結構,僅考慮固定用螺栓對緊固結合結構造成的影響。
[軸承安裝空間]
CT掃描裝置針對不同機種確定所使用的軸承的安裝空間,存在無法變更軸承的外徑尺寸、內徑尺寸以及寬度尺寸的限制。另外,裝入軸承的作為滾動體的滾珠的直徑大致恆定。考慮到這種限制而各種思考的結果為,著眼於通過增大滾珠節圓直徑PCDBALL,而使構成內側構件的一對滾道圈的壁厚增加的可能性。
[音響良好的極限轉數的驗證]
在軸承安裝空間恆定的條件下,製作具有各種滾珠節圓直徑PCDBALL、滾道圈的壁厚的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測定音響良好的(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其結果是,得知即便軸承安裝空間相同,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也存在差異。
對上述的驗證內容進行具體說明。在圖7中示出在開發過程中製作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一例。圖7與圖5的E-E線處的縱剖視圖相對應。在該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中,滾珠4的直徑Db與從滾珠4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內徑的徑向尺寸h之比Db/h為0.31。另外,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外徑的徑向尺寸A與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內徑的徑向尺寸B大致相同,A≈B。除該尺寸關係以外,還製作了各種樣本。
對於各種尺寸關係的樣本,測定不產生異響的音響良好的極限轉數。在圖6中示出測定結果。其結果是,在採用通過嵌合插入於定位孔的定位構件來抑制一對滾道圈的偏心的結構的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中,能夠驗證對於進一步高速旋轉區域(例如,200min-1以上)的異響較為敏感。另外,得知即便軸承安裝空間相同,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也存在差異。
通過該測定結果可知,如圖6所示,以Db/h為0.26邊界,極限轉數顯著提高。認為該極限轉數的顯著傾向的原因在於,在CT掃描裝置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中,如前述那樣,裝入有非常多的滾珠,在該滾珠高速滾動時產生預壓消失的部位處的微妙的舉動而產生的異響的性質。另外,還發現與該參數呈現相同傾向的A與B的尺寸關係。認為其原因在於,如前述那樣,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的外徑的徑向尺寸A與滾珠4的節圓直徑PCDBALL尺寸增加相應地增大。
[新參數的構想]
對以上的驗證結果進行分析,作為能夠應對進一步的高速化的前提結構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的指標,發現如下的兩個新參數。
〔第一參數〕:滾珠的直徑Db與從滾珠的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尺寸h的尺寸關係
〔第二參數〕:以固定用螺栓的中心為基準,從該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外徑的徑向壁厚A與從該中心至內側構件的內徑的徑向壁厚B的尺寸關係
並且,作為第一參數,設定為Db/h≤0.26,另外,作為第二參數,設定為B>A,從而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顯著提高,由此形成本實施方式。認為不產生異響的極限轉數提高的理由在於,內側構件3的剛性提高,從而在作用有力矩負載時,能夠防止滾動體負載低的部位處的預壓消失。
接下來,參照圖8對本發明的第二實施方式進行說明。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在外側構件未設置有安裝凸緣,而設置有沿軸向貫通外側構件的安裝孔(省略圖示)。圖8與第一實施方式的圖5的E-E線處的縱剖面相對應。圖5的F-F線以及G-G線處的第一實施方式的縱剖面在功能方面同樣。對具有相同的功能的部位標註相同的附圖標記(除下標文字以外),沿用對於第一實施方式中的結構、作用效果的說明。以下,對與第一實施方式不同的部分進行說明。
在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中,將滾珠4的節圓直徑PCDBALL設定為與第一實施方式相比大的尺寸。由此,能夠進一步增加滾珠4的個數,並且能夠進一步使內側構件31的徑向上的壁厚厚壁化,從而進一步增加負荷容量與剛性。
在本實施方式中,滾珠4的直徑Db與從滾珠4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1的內徑的徑向尺寸h之比設定為Db/h=0.21,即Db/h≤0.26。
另外,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1的外徑的徑向尺寸A與從固定用螺栓16的中心至內側構件31的內徑的徑向尺寸B的關係設定為B/A=2.29,即B>A。
本實施方式的雙列角接觸球軸承11設定為以上的尺寸關係,因此能夠實現今後的進一步的高速化與靜肅化。
此外,滾珠4的直徑Db與軸承總寬度L之比設定為Db/L≥0.21。由此,能夠應對小空間化。
在以上說明的實施方式中,作為定位構件例示了鉸制孔螺栓,但不限於此,也可以採用定位銷。若將定位銷與鉸制孔的配合設為適度的過盈配合,則不需要定位銷的固定機構。另外,定位銷能夠適當地採用市售品,從品質方面、成本方面考慮優選。
另外,本發明不受上述的實施方式任何限定,無需言及在不脫離本發明的主旨的範圍內,還能夠以各種方式實施,本發明的範圍由專利請求的範圍示出,並且包括與專利請求的範圍的記載等同的含義以及範圍內的全部變更。
附圖標記說明
1 CT掃描用雙列角接觸球軸承
2 外側構件
3 內側構件
3a 滾道圈
3b 滾道圈
4 滾動體
5 保持器
6 滾道面
7 滾道面
8 安裝孔
9a 螺紋孔
9b 貫通孔
10a 端面
10b 端面
13a 定位孔
13b 定位孔
14 鉸制孔螺栓
16 固定用螺栓
18 安裝孔
100 CT掃描裝置
A 徑向壁厚
B 徑向壁厚
Db 滾珠的直徑
h 徑向尺寸
L 軸承總寬度
PCDBALL 滾珠的節圓直徑
PCDBOLT 固定用螺栓的節圓直徑
α 接觸角
δb 安裝軸向間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