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的製造方法
2023-12-06 15:07:36 1
專利名稱: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前機架和後機架,所述前機架和後機架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採用手扶拖拉機底盤,所述前機架前方和右側設有撥禾輪、收割臺、揚谷器、脫粒滾筒、輸送槽、吸雜風機、分離筒,所述分離筒的內部設有豎向旋轉葉片,所述前機架上方還設有連接架;所述後機架上方設有千斤頂升降裝置,所述後機架的前方還設有支撐定位機構,所述後機架後方底部還設有固定尾輪。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原有收割機的基礎上改進之後,不僅便於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麥籽的含雜率。
【專利說明】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屬於農業機械【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
【背景技術】
[0002]收割小麥,國內外已有多種型號各種各式的割曬機、聯合收割機。從市場和實用性來看,大型自走式聯合收割機,機型穩定、質量穩定,很受大田收穫的歡迎。但大有大的難處,它不適宜小塊田、崗坡地、林麥套種、麥棉套種田地農作物的收穫。在這些地方農民仍然用鐮刀收割小麥以後,捆、運、垛、曬、脫粒、儲藏,起早貪黑,十分辛苦。幾十年來,全國幾十個廠家研發出幾十種品牌的小型小麥聯合收割機,但都因為收割機阻力大,功率消耗高,結構複雜以及機身高、機體長、自體笨,尤其是脫淨率、破碎率等達不到國家部頒標準,所以這類機械都不能真正在小塊複雜田地中進行實用有效的連續作業,甚至因呆笨而發生事故,並且損失率高,致使農民豐收不豐產。專利號201020177217.7公開了一種小型小麥聯合收割機,這種收割機雖然解決了上述問題;但是在使用過程中仍存在一些問題:收割臺依靠尾輪來升降,增加了人工勞動強度;分離筒在機器正常工作時和快要結束時,雖然有吸雜風機的力量,但是還是有不少麥糠和秸杆落在了糧倉裡,加大了含雜率,動力機使用長槽固定,長期作業鬆動快,導致掉鏈條,影響工作效率,風機和滾筒分設左右,嚴重影響駕駛視線,傳動部分放在中間佔用空間大,影響收割機緊湊等。
【發明內容】
[0003]為解決上述問題,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設計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該收割擴大了視野,提高了效率,使用方便,不僅能夠降低工人勞動強度,而且還能更好的降低小麥的含雜率。
[0004]為達到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採取的技術方案是: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前機架和後機架,所述前機架和後機架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採用手扶拖拉機底盤,所述前機架前方和右側設有撥禾輪、收割臺、揚谷器、脫粒滾筒、輸送槽、吸雜風機、分離筒,所述撥禾輪連接著收割臺,所述收割臺後方連接著揚谷器,所述揚谷器上方連接著脫粒滾筒,所述收割臺內部設有割臺攪龍,所述割臺攪龍連接著輸送槽,所述輸送槽連接著分離筒,所述分離筒的頂部連接著吸雜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離筒的內部設有豎向旋轉葉片,所述前機架上方還設有連接架,所述連接架包括一連接杆和滑動板,所述連接杆的一端面分別與分離筒和吸雜風機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面固定著所述滑動板,所述滑動板上設有一直槽,所述滑動板的直槽兩邊分別設有一圓撐;所述後機架上方設有千斤頂升降裝置,所述千斤頂升降裝置包括一千斤頂、支撐杆和固定板,所述千斤頂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兩個圓撐上,所述支撐杆呈L形,一端固定在所述後機架上方,另一端與所述千斤頂的頂部連接,所述固定板上設有一斜槽,設在所述千斤頂的下方,所述固定板通過螺栓與所述滑動板滑動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前方還設有支撐定位機構,所述後機架後方底部還設有固定尾輪。
[0005]進一步地,所述豎向旋轉葉片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所述分離筒內壁設有的圓孔與所述分離筒外部設有的帶輪連接,所述帶輪的動力來自所述分離筒外部設有的蓄電池電機,或者所述手扶拖拉機地輪內壁設有的發電機。
[0006]本實用新型採用小型手扶拖拉機底盤作為基礎機架,所述機架尾部設有尾輪,增強機器的穩定性;本實用新型把原設在左邊的吸雜風機設置在右邊,不僅收割機左邊高度降低,開闊了工作視野,便於機手的操作,而且吸雜風機和分離筒的連接距離降低,節約了能耗,加大吸雜力度;本實用新型通過所述連接架的固定使所述前機架上設有的各部件合為一個整體,運用千斤頂升降裝置可以方便調節收割臺高低,改變了以前通過升降尾輪的絲槓來調節收割臺高低的狀況,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收割機在工作過程中或者在收割快要結束時,進入分離筒的麥糠比較多,有很多不能被吸雜風機吸去而直接和麥籽混合在一起落下來,本實用新型在所述分離筒中設一豎向旋轉葉片,使麥糠加快上揚,在分離筒停留時間增大,更多的被吸雜風機吸走,降低了麥籽的含雜率。
[0007]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在原有收割機的基礎上改進之後,不僅便於操作,降低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工作效率,而且降低了麥籽的含雜率。
【附圖說明】
[0008]下面通過附圖和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的結構作進一步說明。
[0009]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
[0010]圖2為本實用新型去除所述千斤頂升降裝置後的結構示意圖。
[0011]圖3為所述千斤頂升降裝置與所述連接架的連接結構示意圖。
[0012]圖1、圖2中,1.撥禾輪,2.收割臺,3.割臺攪龍,4.揚谷器,5.脫粒滾筒,6.輸送槽,7.吸雜風機,8.千斤頂升降裝置,9.連接架,10.豎向旋轉葉片,11.帶輪,12.收集倉,13.固定尾輪,14.動力機,15.後機架,16.支撐定位機構,17.分離筒。
[0013]圖3中,8.1支撐杆,8.2千斤頂,8.3固定板,9.1連接杆,9.2滑動板。
【具體實施方式】
[0014]如圖1、圖2所示,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前機架和後機架,所述前機架和後機架15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15採用手扶拖拉機底盤,所述前機架前方和右側設有撥禾輪1、收割臺2、揚谷器4、脫粒滾筒5、輸送槽6、吸雜風機7、分離筒17,所述撥禾輪I連接著收割臺2,所述收割臺2後方連接著揚谷器4,所述揚谷器4上方連接著脫粒滾筒5,所述收割臺2內部設有割臺攪龍3,所述割臺攪龍3連接著輸送槽6,所述輸送槽6連接著分離筒17,所述分離筒17的頂部連接著吸雜風機7,所述分離筒17的內部設有豎向旋轉葉片10,所述前機架上方還設有連接架9,所述連接架9包括一連接杆9.1和滑動板9.2,所述連接杆9.1的一端面分別與分離筒17和吸雜風機7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面固定著所述滑動板9.2,所述滑動板9.2上分別設有一直槽和兩個圓撐9.3 ;所述後機架15上方設有千斤頂升降裝置8,所述千斤頂升降裝置8包括一千斤頂8.2、支撐杆8.1和固定板8.3,所述千斤頂8.2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兩個圓撐9.3上,所述支撐杆8.1呈L形,一端固定在所述後機架15上方,另一端與所述千斤頂8.2的頂部連接,所述固定板8.3上設有一斜槽,設在所述千斤頂8.2的下方,所述固定板8.3通過螺栓與所述滑動板9.2通過螺栓滑動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15前方還設有支撐定位機構16,所述後機架15後方底部還設有固定尾輪13。
[0015]進一步地,所述豎向旋轉葉片10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所述分離筒17壁設有的圓孔與所述分離筒17外部設有的帶輪11連接,所述帶輪11的動力來自所述分離筒17外部設有的蓄電池電機,或者所述手扶拖拉機地輪側壁設有的發電機。
[0016]本實用新型在使用前,當收割機準備收割時,需要抬高收割臺,這時多次壓下千斤頂,所述千斤頂對所述前機架有向下的壓力,所述前機架緩緩升起,且所述滑動板連接所述固定板的螺栓會隨著斜槽緩緩向下,實現前機架所述各部件的抬起;收割完畢後,千斤頂還原,所述前機架就由設在所述後機架前方的支撐定位機構頂住,保持在正常狀態。
[0017]本實用新型在使用時,小麥在撥禾輪的作用下,被收割臺切割並餵入割臺攪龍,小麥在割臺攪龍流向運動中通過上方揚谷器的作用完成第一步脫粒,籽粒和少量糠草進入攪龍底部,莖杆在齒杆網篩作用下,從揚谷器出口被拋出,然後攪龍或刮板將籽粒及糠草經輸送槽送到分離筒,所述籽料在分離筒內由於離心力大而沿筒壁下落到接糧倉,浮於筒中心的糠草上浮由分離機及分離管道排出,通過分離筒內部設有的豎向旋轉葉片能使未及時排出的糠草在分離筒滯留較多時間,從而最終被吸雜風機排出。
[0018]以上所描述的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上述具體實施例不是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制,凡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根據以上描述所做的潤飾、修改或等同替換,均屬於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包括前機架和後機架,所述前機架和後機架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採用手扶拖拉機底盤,所述前機架前方和右側設有撥禾輪、收割臺、揚谷器、脫粒滾筒、輸送槽、吸雜風機、分離筒,所述撥禾輪連接著收割臺,所述收割臺後方連接著揚谷器,所述揚谷器上方連接著脫粒滾筒,所述收割臺內部設有割臺攪龍,所述割臺攪龍連接著輸送槽,所述輸送槽連接著分離筒,所述分離筒的頂部連接著吸雜風機,其特徵在於:所述分離筒的內部設有豎向旋轉葉片,所述前機架上方還設有連接架,所述連接架包括一連接杆和滑動板,所述連接杆的一端面分別與分離筒和吸雜風機固定在一起,另一端面固定著所述滑動板,所述滑動板上設有一直槽,所述滑動板的直槽兩邊分別設有一圓撐;所述後機架上方設有千斤頂升降裝置,所述千斤頂升降裝置包括一千斤頂、支撐杆和固定板,所述千斤頂的底部固定在所述兩個圓撐上,所述支撐杆呈L形,一端固定在所述後機架上方,另一端與所述千斤頂的頂部連接,所述固定板上設有一斜槽,設在所述千斤頂的下方,所述固定板通過螺栓與所述滑動板滑動連接在一起,所述後機架前方還設有支撐定位機構,所述後機架後方底部還設有固定尾輪。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小麥聯合收割機,其特徵在於:所述豎向旋轉葉片連接有轉軸,所述轉軸通過所述分離筒內壁設有的圓孔與所述分離筒外部設有的帶輪連接,所述帶輪的動力來自所述分離筒外部設有的蓄電池電機,或者所述手扶拖拉機地輪內壁設有的發電機。
【文檔編號】A01F12-44GK204272687SQ201420678356
【發明者】胡祥銀, 周靜懿, 邢鵬康, 胡彬, 韓蒹葭, 韓翰 [申請人]胡祥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