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1-29 23:51:46 1
專利名稱: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技術領域[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栽種槽,特別涉及一種利用非土壤介質的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
背景技術:
[0002]傳統栽種蔬、果或花卉,通常均採用平面面積並以土壤來培植方式栽種,惟在其育成過程與植物成長結果,往往因環境條件、天然災害等,無法準確控制或預期;目前,為了提高產量大都改採在溫室中以營養液栽培法的中央控管系統,現代的營養液栽培法是以各種形式的無土固體介質(soilless solidmedium),例如椰纖、珍珠石、蛭石、樹皮、水苔、人工水苔、巖綿(rockwool)、插花海綿等等,來作為栽培介質並將其填入具有特定形狀的栽培槽或花盆後,再配合不同的灌溉系統來供應營養液。[0003]因此,現有技術如中國臺灣TW 1354534號專利,揭露了一種植物栽培裝置及其應用,該栽培裝置至少一個可自立的多孔載體被配置在該栽培裝置的一管狀殼體單元內,而使得該至少一個可自立的多孔載體的底端壁表面與該管狀殼體單元的底內壁區域於一直立方向間隔分開而形成一位在這兩者之間的儲槽,因而容許一段憑藉該至少一個可自立的多孔載體的毛細作用的次灌溉期間。[0004]雖上述現有技術也可達準確控制預期的收成效果,但由於現有技術的植物栽培裝置設計,其植物必須一株一株連同多孔載體一併置入管狀殼體單元內,而在實際操作中相當不易且浪費人力而增加生產成本,還由於現有技術的多孔載體是直接浸泡在多餘的營養液中,因此也必將造成植物浸泡爛根的問題。實用新型內容[0005]爰是,本實用新型的主要目的在於改善現有技術的缺失,提供一種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不但不會有造成植物浸泡爛根的問題,還可準確控制預期的收成效果,以達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環保不浪費資源的目的。[0006]為達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一種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所述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提供多個利用移植器皿50承載一培育皿60上的植物90所需的水份與養份,其特徵在於,[0007]該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包括一長管狀的介質栽種槽20,該介質栽種槽20上方軸向貫穿開設有一上大下小的栽種槽剖溝21,且於該介質栽種槽20底部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排液孔22 ;—設於該介質栽種槽20側端的側蓋30 ;—設於該介質栽種槽20下方的營養液承接槽40 ;以及,多個可撓性且用以固定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的固定件70。[0008]更進一步,其中該栽種槽剖溝21於間隔出該移植器皿50位置距離上罩設有多個罩蓋23。[0009]更進一步,其中該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還包括一用以支撐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的支撐座體80。[0010]更進一步,其中該介質栽種槽20內填充有一介質24。[0011]更進一步,其中該支撐座體80與地面或屋頂相固接。[0012]上述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相較於現有技術,實質可達成下列有益效果:[0013]1.由於本實用新型的介質栽種槽內,是以完整地充填介質設計,因此由中央控管系統所提供的水份與養份便可均勻地分布,如此還有利於每一株植物吸收與成長,以達準確控制預期的收成效果;[0014]2.由於本實用新型的介質栽種槽上方具有栽種槽剖溝,因此當介質使用過久而必須更新時,便可輕易地解開固定件,並自該栽種槽剖溝而深入該介質栽種槽內將該介質清除後加以清洗,因此相當環保;[0015]3.由於本實用新型的介質栽種槽下方設有營養液承接槽,因此該介質多餘的水份與養份即可自排液孔流至該營養液承接槽,而由於該營養液承接槽具有流水坡度的傾角,因此便可順勢回收而再加以循環利用,不但不會有造成植物浸泡爛根的問題,也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環保不浪費資源,還因不滴到地上而能保持環境清潔,減少病蟲害的發生。[0016]
以下結合附圖和具體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詳細描述,但不作為對本實用新型的限定。
[0017]圖1,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的局部分解立體示意圖;[0018]圖2,為本實用新型圖1的組立實施例示意圖;[0019]圖3,為本實用新型圖2的剖視平面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20]有關本實用新型的詳細說明及技術內容,現就配合附圖說明如下:[0021]請同時參閱圖f圖3所示,為本實用新型較佳實施例局部分解立體、組立實施例與剖視平面示意圖。如圖所示可清楚看出,本實用新型為一種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所述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是提供多個利用移植器皿50承載一培育皿60上植物90所需的水份與養份(營養液),包括一長管狀的介質栽種槽20,該介質栽種槽20上方軸向貫穿開設有一上大下小的栽種槽剖溝21,其中該介質栽種槽20內填充有一介質24,且於該介質栽種槽20底部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排液孔22,其中該栽種槽剖溝21於間隔出該移植器皿50位置距離上罩設有多個罩蓋23 ;該罩蓋23 —方面可防止水份蒸發又可防止因光線照射而生長青苔與藻類;一設於該介質栽種槽20側端的側蓋30 ;—設於該介質栽種槽20下方的營養液承接槽40,該營養液承接槽40是以具有流水坡度的傾斜設置,以利多餘的順勢回收循環再利用;以及,多個可撓性且用以固定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的固定件70 (如:束帶);另外,該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還包括一用以支撐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的支撐座體80,該支撐座體80可固接於地面,或該支撐座體80也可倒立設置而與屋頂相固接,即可以吊掛方式支撐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0022]經由上述說明可知,由於本實用新型的介質栽種槽20內,是以完整地充填介質24設計,因此由中央控管系統所提供的水份與養份(營養液)便可均勻地分布,如此還有利於每一株植物90吸收與成長,以達準確控制預期的收成效果;同時,該介質栽種槽20上方具有栽種槽剖溝21,因此當介質24使用過久而必須更新時,便可輕易地解開固定件70,並自該栽種槽剖溝21而深入該介質栽種槽20內將該介質24清除後加以清洗,因此相當環保;另外,該介質栽種槽20下方設有營養液承接槽40,因此該介質24多餘的水份與養份(營養液)即可自排液孔22流至該營養液承接槽40,而由於該營養液承接槽40具有流水坡度的傾角(如圖3所示),因此便可順勢回收而再加以循環利用,不但不會有造成該植物90浸泡爛根的問題,也可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環保不浪費資源,還因不滴到地上而能保持環境清潔,減少病蟲害的發生。[0023]當然,本實用新型還可有其它多種實施例,在不背離本實用新型精神及其實質的情況下,熟悉本領域的技術人員當可根據本實用新型作出各種相應的改變和變形,但這些相應的改變和變形都應屬於本實用新型所附的權利要求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1.一種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所述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提供多個利用移植器皿(50)承載一培育皿¢0)上的植物(90)所需的水份與養份,其特徵在於, 該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包括一長管狀的介質栽種槽(20),該介質栽種槽(20)上方軸向貫穿開設有一上大下小的栽種槽剖溝(21),且於該介質栽種槽(20)底部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排液孔(22);—設於該介質栽種槽(20)側端的側蓋(30);—設於該介質栽種槽(20)下方的營養液承接槽(40);以及,多個可撓性且用以固定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的固定件(70)。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栽種槽剖溝(21)於間隔出該移植器皿(50)位置距離上罩設有多個罩蓋(23)。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其特徵在於,該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10)還包括一用以支撐該介質栽種槽(20)與該營養液承接槽(40)的支撐座體(80)。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介質栽種槽(20)內填充有一介質(24)。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其特徵在於,該介質栽種槽(20)內填充有一介質(24)。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其特徵在於,該支撐座體(80)與地面或屋頂 相固接。
專利摘要一種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所述環保介質栽種槽結構是提供多個利用移植器皿承載一培育皿上植物所需的水份與養份,包括一長管狀的介質栽種槽,該介質栽種槽上方軸向貫穿開設有一上大下小的栽種槽剖溝,且於該介質栽種槽底部開設有多個相間隔的排液孔;一設於該介質栽種槽側端的側蓋;一設於該介質栽種槽下方的營養液承接槽;以及,多個可撓性且用以固定該介質栽種槽與該營養液承接槽的固定件;為此,本實用新型不但不會有造成植物浸泡爛根的問題,還可準確控制預期的收成效果,以達有效降低生產成本且環保不浪費資源的目的。
文檔編號A01G31/02GK202958375SQ20122068570
公開日2013年6月5日 申請日期2012年12月12日 優先權日2012年12月12日
發明者陳芳堯 申請人:大洋塑膠工業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