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X型抽油泵的製作方法
2023-11-01 04:39:51 1

本實用新型涉及油田三次採油技術領域,特別屬於一種X型抽油泵。
背景技術:
三元複合驅抽油機井由於注入的鹼、聚合物、表面活性劑與地層巖石礦物發生化學反應,使得抽油泵泵筒內壁和柱塞表面產生嚴重的結垢現象,導致光杆時常出現下行遇阻和不同步現象,日積月累隨著垢層不斷加厚最終引發卡泵、檢泵作業,這種情況不但使得生產成本大幅增加,而且嚴重影響油井的正常生產,為了解決三元抽油機井光杆頻繁出現下行遇阻和不同步現象,最大限度減少結垢卡泵情況發生的可能,特設計了本實用新型。
技術實現要素: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能解決三元抽油機井光杆下行遇阻和不同步現象,從而有效防止垢卡情況發生的一種X型抽油泵。
本實用新型所採用的技術方案為:它由上接箍、上延長泵筒、上變徑接箍、主泵筒、出油接頭、柱塞、遊動閥罩、遊動閥球、遊動閥座、遊動閥堵頭、下變徑接箍、下延長泵筒、下接箍、固定閥罩、固定閥球、固定閥座及固定閥堵頭組成;其中上接箍下端螺紋連接上延長泵筒,上變徑接箍兩端通過螺紋分別連接上延長泵筒和主泵筒,柱塞的兩端螺紋連接出油接頭和遊動閥罩,遊動閥罩的下端螺紋連接遊動閥堵頭,在遊動閥罩內安裝有遊動閥球和遊動閥座,主泵筒下端螺紋連接下變徑接箍,下延長泵筒兩端通過螺紋分別連接下變徑接箍和下接箍,固定閥罩的兩端分別螺紋連接下接箍和固定閥堵頭,在固定閥罩內安裝有固定閥球和固定閥座。
上延長泵筒和下延長泵筒的內徑相等,均比主泵筒的內徑大。
遊動閥堵頭上設計了螺旋型刮垢槽。
本實用新型與現有技術相比具有如下優點:
1)、由於下延長泵筒的加入,延長了泵筒下端非配合面的結垢時間,增加了上衝程的刮垢長度,降低了下行遇阻機率,避免了光杆下行出現不同步現象;
2)、與化學複合驅防卡變徑抽油泵相比,進一步增大了酸洗、熱洗通道,使得酸洗、熱洗解卡成功率得到進一步提高;
3)、遊動閥堵頭進行了螺旋刮垢槽的設計,進一步提高了防垢性能。
附圖說明:圖1是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2是已有化學複合驅防卡變徑抽油泵的結構示意圖;圖3是遊動閥堵頭10的結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下面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說明,它由上接箍1、上延長泵筒2、上變徑接箍3、主泵筒4、出油接頭5、柱塞6、遊動閥罩7、遊動閥球8、遊動閥座9、遊動閥堵頭10、下變徑接箍11、下延長泵筒12、下接箍13、固定閥罩14、固定閥球15、固定閥座16及固定閥堵頭17組成;其中上接箍1下端螺紋連接上延長泵筒2,上變徑接箍3兩端通過螺紋分別連接上延長泵筒2和主泵筒4,柱塞6的兩端螺紋連接出油接頭5和遊動閥罩7,遊動閥罩7的下端螺紋連接遊動閥堵頭10,在遊動閥罩7內安裝有遊動閥球8和遊動閥座9,主泵筒4下端螺紋連接下變徑接箍11,下延長泵筒12兩端通過螺紋分別連接下變徑接箍11和下接箍13,固定閥罩14的兩端分別螺紋連接下接箍13和固定閥堵頭17,在固定閥罩14內安裝有固定閥球15和固定閥座16。
上延長泵筒2和下延長泵筒12的內徑相等,均比主泵筒4的內徑大。
遊動閥堵頭10上設計了螺旋型刮垢槽。
在現場使用時,首先將上接箍1、上延長泵筒2、上變徑接箍3、主泵筒4、下變徑接箍11、下延長泵筒12、下接箍13、固定閥罩14、固定閥球15、固定閥座16和固定閥堵頭17按照從上往下的順序依次連接好,然後將上接箍1通過螺紋與油管連接後下入井底,其次將出油接頭5、柱塞6、遊動閥罩7、遊動閥球8、遊動閥座9和遊動閥堵頭10按照順序連接好,最後將出油接頭5通過螺紋與抽油杆連接後下入井內,進入下延長泵筒12中。正常工作時,出油接頭5、柱塞6、遊動閥罩7、遊動閥球8、遊動閥座9和遊動閥堵頭10在抽油杆的帶動下做上下往復運動。在上衝程,出油接頭5、柱塞6、遊動閥罩7、遊動閥球8、遊動閥座9和遊動閥堵頭10經由下延長泵筒12、主泵筒4後進入到上延長泵筒2中,這時柱塞6上表面的一部分井液會回流衝刷主泵筒4的內壁,將垢、砂粒等附著在主泵筒4內壁的雜質衝至泵底;在下衝程,出油接頭5、柱塞6、遊動閥罩7、遊動閥球8、遊動閥座9和遊動閥堵頭10經由上延長泵筒2、主泵筒4後進入到下延長泵筒12中,主泵筒4下端非配合面的結垢時間得以延長,因而有效解決了光杆下行遇阻和不同步現象,避免了垢卡情況的發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