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的製造方法
2023-11-01 02:41:07 5
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的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體、蹲便器主體上設置的蹲便盆、衝水通道和排汙通道,蹲便盆底部設置有水封,水封與排汙通道連通,其特徵在於,所述蹲便器主體的頂部設置有頂進水孔,頂進水孔與衝水通道連通,外接進水管。本發明結構簡單,安裝維護方便,環保節能,具有良好的推廣價值。
【專利說明】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
【技術領域】
[0001]本發明涉及衛浴產品【技術領域】,更具體的是涉及一種蹲便器。
【背景技術】
[0002]蹲便器是指使用時以人體取蹲式為特點的便器。蹲便器分為無遮擋和有遮擋;蹲便器結構有存水彎和無存水彎。存水彎的工作原理,就是利用一個橫"S"型彎管,造成一個「水封」,防止下水道的臭氣倒流。蹲便器的進水管通常是設置在蹲便器後方,並且常埋在地下,進水管採用的材質一般有兩種,一種是金屬水管,另一種是塑料管,金屬水管常用的有鐵管、不鏽鋼管,鐵管使用時間長容易在水管的內部和外部出現生鏽現象,特別是在管道連接位置經常出現滲漏,而且使用時間越久,密封橡膠越越容易老化,滲漏會影響樓層結構安全,更重要的是造成水資源白白流失;不鏽鋼管雖然不會生鏽,但成本非常高,不適合普通消費者;塑料管常見的有PP管、PVC管、PE管等,成本低,不會生鏽,目前PE管廣泛用於排水管道,PP管一般用於供水,但是,它們的缺點是長期暴露在空氣中容易老化,但是,儘管目前的蹲便器的進水管的進水端部分是埋在地下,但是從蹲便器進水端-水箱這段是暴露於空氣中的,而且管道接口位置通常是橡膠,是最容易老化並出現漏水的,而且無法控制,一旦出現上述任何一種情況,就必須先將地板敲碎,再將受損管道取出,維修和更換後再重新修復地面,十分麻煩。
【發明內容】
[0003]本發明的目的就是為了解決現有技術之不足而提供的一種結構簡單,維護和更換管道方便,能有效控制漏水現象,耗水少、衝洗和排汙能力強的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
[0004]本發明是採用如下技術解決方案來實現上述目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體、蹲便器主體上設置的蹲便盆、衝水通道和排汙通道,蹲便盆底部設置有水封,水封與排汙通道連通,其特徵在於,所述蹲便器主體的頂部設置有頂進水孔,頂進水孔與衝水通道連通,外接進水管。
[0005]作為上述方案的進一步說明,頂進水孔的直徑為1-1Ocm,取4.5_6cm效果最佳。
[0006]所述衝水通道包括環城衝水通道和輔衝水通道,環城衝水通道環繞蹲便盆上緣設置,環城衝水通道的內徑為2-lOcm,水封的下部設置有其出水方向指向排汙通道入口的輔衝孔,輔衝孔的數量為一個或一個以上,該輔衝孔通過輔衝水通道與頂進水孔連接。
[0007]所述環城衝水通道為與蹲便盆一體的環形管道,環城衝水通道的側壁設置有多個衝水孔,衝水孔的孔徑小於0.5cm。
[0008]所述環城衝水通道為分段式結構,由若干段弧形水槽組成,每段弧形水槽的出水口沿蹲便盆周向設置,在出水口的外部設置有導向槽,若干段弧形水槽的導向槽共同構成旋轉式衝水結構。
[0009]所述環城衝水通道的上緣向外凸伸4-10cm,與蹲便盆側壁構成反S型防濺水結構。[0010]所述排汙通道入口設置在水封的後部,輔衝孔設置在水封的前部或側部或底部,輔衝水通道從蹲便盆的後部延伸至蹲便盆的前部與輔衝孔連接。
[0011]所述排汙通道入口設置在水封的前部,輔衝孔設置在水封的底部或後部或側部,輔衝水通道為直通管。
[0012]所述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式為前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前部;或為後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後部;或為左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左側;或為右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右側。
[0013]所述排汙通道為直衝式排汙管,排汙口直徑為3.5-10cm。
[0014]所述排汙通道為S型虹吸彎管,排汙口直徑為4.5-6.5cm,其排汙效果最佳,也是構成虹吸的條件。
[0015]所述蹲便盆的開口寬度為10-22cm,一般在15_18cm效果最佳,與傳統的18_28cm的蹲便盆開口寬度相比,能避免蹲便盆開口太寬而造成的用戶滑倒等人身傷害現象;蹲便器主體後端與頂進水孔的後端距離為Icm以上,蹲便盆開口後端與頂進水孔的前端距離為Icm以上。
[0016]所述蹲便器主體採用蹲便器兩側同時注漿的方式將其壁厚增加到l-2cm,從而增強了蹲便器主體的強度,以免用戶不小心滑倒時踩穿蹲便盆,割破腳跟,避免造成嚴重的人身傷害。
[0017]所述蹲便盆的上方設置有活動蓋板,蹲便盆後部設置有與活動蓋板對應的兩個蓋板定位孔,兩個蓋板定位孔之間的中心距為12-20cm,與蹲便器主體後端的距離為8-20cm,與蹲便盆開口後端的距離為5-8cm。
[0018]所述蹲便器主體的邊緣設置有支撐裙邊,該支撐裙邊的高度高於蹲便盆的深度,排汙通道設置在支撐裙邊與蹲便盆之間形成的空腔內,該支撐裙邊的高度H為23-45cm。
[0019]本發明採用上述技術解決方案所能達到的有益效果是:
[0020]1、本發明採用在蹲便器主體頂部設置進水孔,從產品的上面進水,與傳統的蹲便器的進水口設置在蹲便器後方,並且要埋在地下的方式相比,更加容易安裝維護和更換配件,而且能控制蹲便器進水管道漏水等現象,通過簡單的設計改造即可取得良好的效果,能解決傳統蹲便器固有的維護困難等問題,而且,由於蹲便器在醫院、學校等公共場所應用最為廣泛,因此,頂部進水的設計其實用性更強。
[0021]2、本發明在環城衝水通道的上緣設置反S型防濺水結構,與傳統的蹲便盆側壁結構相比,能防止用戶小便過程中,尿液濺射四方,更加衛生。
[0022]3、本發明由於將進水孔設置在蹲便器頂部,水流垂直而下,不再經過轉彎,水流速度得到極大的提高,更有效的衝洗蹲便盆和大大提高排汙能力;排汙口的設計不再受進水管道幹涉,其排汙方向不受限制,適合蹲便器排汙的前直排、後直排、左右直排等任何方向。
[0023]4、本發明在蹲便盆上方配置活動蓋板,並對其安裝位置作了嚴格的限制,與現有的嵌入式蹲便器蓋板結構相比,能避免蹲便盆在使用一段時間後發生變形時,造成蓋板無法使用的問題,具有防臭、防掉落等優點。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24]圖1為本發明的蹲便器結構示意圖;[0025]圖2為圖1的俯視圖;
[0026]圖3為本發明的實施例2結構示意圖;
[0027]圖4為本發明的實施例3結構示意圖;
[0028]圖5為本發明的實施例4結構示意圖;
[0029]圖6為本發明的實施例5結構示意圖;
[0030]圖7為圖6的俯視圖;
[0031]圖8為本發明的實施例6結構示意圖;
[0032]圖9為本發明的實施例7結構示意圖。
[0033]附圖標記說明:1、蹲便器主體2、蹲便盆2-1、蹲便盆開口 3、衝水通道3_1、環城衝水通道3-11、衝水孔3-12、弧形面3-2、輔衝水通道3-21、弧形水槽3_22、導向槽4、排汙通道4-1、排汙口 5、水封6、頂進水孔7、輔衝孔8、活動蓋板9、蓋板定位孔10、支撐裙邊。
【具體實施方式】
[0034]以下結合具體實施例對本發明的技術方案作進一步詳述。
[0035]實施例1
[0036]如圖1和圖2所示,本發明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體1、蹲便器主體I上設置的蹲便盆2、衝水通道3和排汙通道4,蹲便盆2底部設置有水封5,水封5與排汙通道3連通,蹲便器主體I的頂部設置有頂進水孔6,頂進水孔6與衝水通道4連通,外接進水管。蹲便器主體I為陶瓷或金屬或塑料製品。衝水通道3包括環城衝水通道3-1和輔衝水通道3-2,環城衝水通道3-1環繞蹲便盆上緣設置,並配有多個衝水孔3-11,其中多個衝水孔3-11分布於環城衝水通道3-1的側壁上,衝水孔3-11的出水方向指向或沿蹲便盆內壁;環城衝水通道3-1的內徑為3cm,衝水孔3-11的孔徑0.3cm,水封5的下部設置有其出水方向指向排汙通道入口的輔衝孔7,輔衝孔7可以根據需要設置為一個、兩個或更多,本實施例中,輔衝孔7隻有一個,該輔衝孔7通過輔衝水通道3-2與頂進水孔6連接。環城衝水通道3-1的上緣向外凸伸4-10cm,並與蹲便盆側壁構成反S型防濺水結構,凸伸部位的端部為弧形面3-12,防止割腳;其中,本實施例的環城衝水通道3-1的上緣向外凸伸5cm,當該凸伸部位小於4cm時,並不能起到防濺水的效果。排汙通道4的入口設置在水封5的前部,輔衝孔7設置在水封5的後部或側部或底部,本實施例是設置在水封的後部,輔衝水通道3-2為直通管。排汙通道4的排汙方式為前排水式,排汙口 4-1在蹲便器主體的前部,所述排汙通道4為直衝式排汙管,排汙口 4-1直徑為5cm。蹲便盆開口 2-1的一端大、另一端小,大端的寬度Dl為16cm,小端的寬度dl為12cm,與傳統的18_28cm的蹲便盆開口 2-1寬度相比,能避免蹲便盆開口太寬而造成的用戶滑倒等現象,並且,蹲便器主體I後端與頂進水孔的後端距離d6為Icm以上,蹲便盆開口後端與相應的頂進水孔的前端距離d7為Icm以上。本實施例中,蹲便盆開口 2-1後端至蹲便器主體I後端之間的間距d2為12cm,頂進水孔6的內徑d8為5cm,蹲便器主體I後端與頂進水孔的後端距離d6取3cm,蹲便盆開口後端與相應的頂進水孔的前端距離d7取4cm。使頂進水孔有充足的空間垂直安裝進水管道和設置輔衝水通道。蹲便器主體採用蹲便器兩側同時注漿的方式將其壁厚al增加到1.5cm,從而增強了蹲便器主體的強度,以免用戶不小心滑倒時踩穿蹲便盆,割破腳跟。
[0037]本發明採用在蹲便器主體頂部設置頂進水孔,頂進水孔可以通過水管連接水箱或採用無水箱結構,直接連接自來水管,從產品的上面直接進水,與傳統的蹲便器的進水口設置在蹲便器後方,並且要埋在地下的方式相比,其最突出的優點主要體現在兩點:1、更加容易維護和更換配件,因為進水管道都是明管設計,一旦進水管道出現漏水等現象,所以問題都一目了然,管道能夠及時得到維護,避免傳統設計中常見的因埋在地下的水管長期破裂、滲漏用戶無法知曉,而造成用戶經濟損失,嚴重的還會造成混凝土內的鋼筋生鏽、影響樓層結構的穩定性,避免水資源白白浪費;2、結構設計更加合理,若採用傳統的後進水方式,水流必須經過從立管-橫管的轉折管道的流動過程才能進入環城衝水通道,能量損耗大,而且環城衝水通道只會將水的衝擊力分散,即使在此基礎上增設輔衝孔,但由於衝洗水經過一定的轉折管道的減速後,再由輔衝水通道流向輔衝孔,此時水的水壓和流速也只能是一個較低值,並不會對蹲便器的排汙和衝洗能力有多大的提高;但採用本發明的頂進水式結構,水直接從進水管通過頂進水孔進入輔衝水管道和環城衝水通道,充分利用衝洗水水壓並應用流體力學原理,使衝洗的水量和衝洗的動能巧妙匹配,能加大水流速度、使水力集中,並加大輔衝孔的水壓,增強排汙能力;經多次衝水試驗,每次的衝水量僅僅為2-2.9L即可將150個PP球連同一條毛巾衝走,而傳統的蹲便器則需要用9-11L的水才能衝走50個PP球。
[0038]實施例2
[0039]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排汙通道入口設置在水封5的後部,輔衝孔7的數量為一個,設置在水封5的前部,輔衝水通道3-2從蹲便盆2的後部延伸至蹲便盆2的前部與輔衝孔7連接。
[0040]實施例3
[0041]如圖4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輔衝孔7的數量為兩個,分別設置在水封的側部和底部,兩輔衝孔7的水流方向流向排汙通道入口。
[0042]實施例4
[0043]如圖5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排汙通道4為S型虹吸彎管,排汙口 4-1直徑D2為3.5-10cm, 一般情況下,排汙口 4_1直徑選用4.5-6.5cm,其排汙效果最佳,也是構成虹吸的條件,因為若排汙口直徑若小於3.5cm,排汙通道容易堵塞,若大於10cm,則會造成形成虹吸時虹吸壓力過小,無法將管道中的汙物排走。
[0044]實施例5
[0045]如圖6和圖7所示,本實施例與實施例1的不同之處在於,蹲便盆的上方還設置有活動蓋板8,蹲便盆後部與蹲便器主體後端的間距d2為20cm,蹲便盆後部設置有與活動蓋板對應的兩個蓋板定位孔9,其中,兩個蓋板定位孔之間的中心距d3為14cm,與蹲便器主體後端的距離d4為13.5cm,與蹲便盆開口後端的距離d5為6.5cm。
[0046]實施例6
[0047]如圖8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環城衝水通道3-1為分段式結構,由若干段弧形水槽3-21組成,每段弧形水槽的出水口沿蹲便盆周向設置,在出水口的外部設置有導向槽3-22,若干段弧形水槽的導向槽共同構成旋轉式衝水結構,使衝水時在蹲便盆的內腔形成高壓旋轉水流,與傳統的衝水孔出水結構相比,能有效解決衝水時水花飛濺到蹲便器外,造成地面積水,用戶一不小心就會滑倒的問題。
[0048]實施例7[0049]如圖9所示,本實施例與上述實施方式的不同之處在於,所述蹲便器主體I的邊緣設置有支撐裙邊10,該支撐裙邊10的高度高於蹲便盆的深度,排汙通道設置在支撐裙邊與蹲便盆之間形成的空腔內,該支撐裙邊的高度H為23-45cm,一般取26_28cm,人坐便時最為舒適,較人性化。由於蹲便盆的開口與地面之間具有一定高度,形成立地式的蹲便器結構,使結構形式既能作為高腳蹲便器使用,也能通過在蹲便盆上方加裝坐便圈的後,作為座便器使用,一式兩用。
[0050]以上所述的僅是本發明的優選實施方式,應當指出,所述蹲便器排汙通道還可採用後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後部;或為左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左側;或為右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右側。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來說,在不脫離本發明創造構思的前提下,還可以做出若干變形和改進,這些都屬於本發明的保護範圍。
【權利要求】
1.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包括蹲便器主體、蹲便器主體上設置的蹲便盆、衝水通道和排汙通道,蹲便盆底部設置有水封,水封與排汙通道連通,其特徵在於,所述蹲便器主體的頂部設置有頂進水孔,頂進水孔與衝水通道連通,外接進水管。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頂進水孔的直徑為 1-1Ocm0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衝水通道包括環城衝水通道和輔衝水通道,環城衝水通道環繞蹲便盆上緣設置,環城衝水通道的內徑為2-lOcm,水封的下部設置有其出水方向指向排汙通道入口的輔衝孔,輔衝孔的數量為一個或一個以上,該輔衝孔通過輔衝水通道與頂進水孔連接;所述環城衝水通道的上緣向外凸伸4-10cm,與蹲便盆側壁構成反S型防濺水結構。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城衝水通道為與蹲便盆一體的環形管道,環城衝水通道的側壁設置有多個衝水孔,衝水孔的孔徑小於 0.5cm。
5.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環城衝水通道為分段式結構,由若干段弧形水槽組成,每段弧形水槽的出水口沿蹲便盆周向設置,在出水口的外部設置有導向槽,若干段弧形水槽的導向槽共同構成旋轉式衝水結構。
6.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汙通道入口設置在水封的後部,輔衝孔設置在水封的前部或側部或底部,輔衝水通道從蹲便盆的後部延伸至蹲便盆的前部與輔衝孔連接。
7.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汙通道入口設置在水封的前部,輔衝孔設置在水封的底部或後部或側部,輔衝水通道為直通管。
8.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汙通道的排汙方式為前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前部;或為後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後部;或為左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左側;或為右排水式,排汙口在蹲便器主體的右側;所述排汙通道為直衝式排汙管,排汙口直徑為3.5-10cm。
9.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蹲便盆的開口寬度為10-22cm ;蹲便器主體後端與頂進水孔的後端距離d6為Icm以上,蹲便盆開口後端與頂進水孔的前端距離d7為Icm以上;蹲便盆的上方設置有活動蓋板,蹲便盆後部設置有與活動蓋板對應的兩個蓋板定位孔,兩個蓋板定位孔之間的中心距為12-20cm,與蹲便器主體後端的距離為8-20cm,與蹲便盆開口後端的距離為5-8cm ;所述蹲便器主體的邊緣設置有支撐裙邊,該支撐裙邊的高度高於蹲便盆的深度,排汙通道設置在支撐裙邊與蹲便盆之間形成的空腔內,該支撐裙邊的高度H為23-45cm。
10.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一種頂部直進水衝洗蹲便器,其特徵在於,所述排汙通道為S型虹吸彎管,排汙口直徑為4.5-6.5cm。
【文檔編號】E03D11/17GK103452178SQ201310376389
【公開日】2013年12月18日 申請日期:2013年8月26日 優先權日:2013年8月26日
【發明者】陳小練 申請人:陳小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