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評價宋忠簡公宗澤 他與嶽飛有沒有關係?
2023-11-11 22:37:52 1
宗澤是南宋時期著名大臣,是一位堅持抗擊金國收復中原的著名大臣。他於北宋時期進士及第,歷任縣、州文官,頗有政績,但是卻因為朝中奸臣當道而不得重用。後來宋高宗繼位之後,全心輔佐宋高宗,保衛京都,勵志收復舊有山河。
宗澤曾經二十多次是上書宋高宗,力主收復中原,還都東京,並且為此制定了詳細的收復中原的方略。但是宋高宗卻在奸臣的讒言之下,不曾考慮過還都東京的打算,自然也未曾採納過他的建議。宗澤因此壯志難酬,最終憂憤成疾,最後背部生毒瘡,病重不治,連呼三聲」過河「而亡。
宗澤去世之後,論其生前功績,被追贈為觀文殿學士、通議大夫,諡號忠簡。從公元1060年到公元1128年,在宗澤六十八年的人生中,有大半輩子都奉獻給了自己的祖國,甚至因此而疏忽了自己的小家。
《宋史》評價宗澤其人,曰:」夫謀國用兵之道,有及時乘銳而可以立功者,有養威持重而後能有為者,二者之設施不同,其為忠一而已。方金人逼二帝北行,宗社失主,宗澤一呼,而河北義旅數十萬眾若響之赴聲,實由澤之忠忱義氣有以風動之,抑斯民目睹君父之陷於塗淖,孰無憤激之心哉。使當其時澤得勇往直前,無或齟齬牽制之,則反二帝,復舊都,特一指顧間耳。黃潛善、汪伯彥嫉能而惎功,使澤不得信其志,發憤而薨,豈不悲哉!「
這實際算的上是一個總評,雖然此評價尚算公允,但是卻並不詳細,並不能讓我們了解到一個真實的宗澤。
宗澤小的時候家庭條件不是很好,但是因為出生」耕讀之家「,父親也是一個小有文化之人,所以宗澤自幼還算受到了良好的教育。
也許有志之士就是和平常人不一樣,在很早的時候,就能清楚的知道自己想要做什麼,並且為自己制定一個遠大的理想。宗澤十多歲的是時候,跟隨家族搬遷到廿三裡鎮。在這個更加廣闊的鎮子上,宗澤親眼見到了宋王朝的腐敗,自此之後他便萌發了救國救民的遠大的抱負。如果是一般人看見這些,頂多傷感一二,想的最多的應當是自己的小家,但是宗澤當時最先想到的卻是如何拯救自己的國家。據說宗澤的母親劉氏在生他的時候,曾夢見天空出現猛烈雷電,光照其身。也不知是不是宗澤真就是一個生而有異之人。
宗澤是一個有毅力,為了自己的理想和志向不斷奮鬥之人。在有了自己的抱負之後,宗澤便不甘心再待在家裡荒廢時光了,他迫切的需要為自己的理想而奮鬥。所以他在不到二十歲的時候就離開了家裡,四處遊學,勤學苦讀。
宗澤的努力沒有白費,他在三十三歲的時候,成功進士及第,踏入官場。在參加殿試的時候,宗澤無視字數限制,寫了萬餘字的文章,力陳時弊,抨擊當時的貪官奸臣。如果他是個二十出頭的小夥子,暫且還能說是熱血上湧,青春無敵。但是他已經是三十三歲的青年人。三十而立,古人本就早熟,他能作出此番舉動,絕不是一時熱血。他清楚的知道結果,但是他仍然選擇去做了,就已經表明了他與惡勢力作鬥爭的決心,表明了他的政治抱負。這一點,實在讓人欽佩。
在宋朝重文輕武之下,面對外敵入侵,一直以來都是一退再退,能選擇議和就不會選擇反抗。宋朝大部分的文人大臣都是主和派,而宗澤則是當時少有的主張恢復中原之人。他期盼自己的國家能恢復往日的強盛,並願意為此付出自己的生命。不過可惜的是,當時的統治者只想偏安一隅,醉生夢死,所以最後才讓他憂憤而死。
嶽飛與宗澤都是力主恢復中原之人,同在宋高宗座下效力,兩人是否有什麼關係呢?嶽飛曾經是張所的部下,後來跟從王彥,又轉投宗澤,在宗澤那裡得到重用。宗澤還曾經對嶽飛指出過他」只喜野戰「的錯誤,所以說宗澤是嶽飛的伯樂與良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