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
2023-11-12 02:52:37 2
專利名稱::一種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一種植物嫁接方法,具體涉及一種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技術背景核桃嫁接是核桃嫁接苗培育過程中難度最大技術問題,核桃嫁接繁殖技術一直沒有得到理想的解決,成活率低而不穩。目前研究的主要成果有硬枝嫁接、子苗嫁接、微枝嫁接,這三種方法都屬室內嫁接。室外嫁接有苗圃枝接和室外芽接兩種方法。硬枝嫁接起源於七十年代初,山東省果樹研究所、遼寧省經濟林研究所及北京市林業果樹研究所等單位在借鑑國外經驗的基礎上,進行室內嫁接試驗獲得成功。即利用溫室加電熱溫床等人工控制嫁接環境,人為創造適宜愈傷組織形成的條件,使嫁接口癒合快,且避免傷流的影響,嫁接成活率較高。室內硬枝嫁接多採用舌接法,砧木苗在結凍前挖出備用,接穗在落葉前採集並貯藏在溼沙內。嫁接前10-15天對砧穗在26-3(TC條件下進行催醒2-3天,砧穗粗度應接近,削麵要求平滑,長3-4cm,砧穗要插接緊密,綁牢後放在溫度26-3(TC,溼度55%-60%的溼鋸末中進行癒合。經15-20天癒合後再置於5'C左右的環境中保存,待春季4-5月移栽到室外大田。室內癒合率可達95%,移植成活率80%以上。室內硬枝接需建造溫室和溫床,費工費時,成本高,且成苗率較低,該技術在實際生產中推廣較困難。子苗嫁接由美國莫爾(Moore)於五十年代提出,1978-1982年山東農學院梁玉堂等,首先引用試驗成功。砧木用催芽的種子播種,子苗期控制水分,實行"蹲苗"以加粗根軸。接穗從優良品種母株或採穗圃採集細而充實、髓心小的發育枝,採用劈接法嫁接。近年來在河北、雲南、四川、陝西等地均有生產試驗。核桃子苗單寧和傷流少,愈傷組織容易形成,嫁接成活率可達80%左右,苗木質量好,與其它嫁接方法相比,育苗周期縮短l-2a,成本降低45%,更適於工廠化育苗。但需建立恆溫恆溼室,技術性強,可操作性低,一般核桃種植者不易接受。微枝嫁接是以組織培養繁殖的材料(微枝)為接穗,嫁接在核桃子苗砧上,然後在適宜的條件下癒合,成活後移植到田間,嫁接成活率可達80%,田間保存率可達卯%以上。該技術成本低,成苗快,但由於核桃的組培技術較難掌握,設備投資大,目前生產上尚無應用。苗圃枝接起源於80年代,在春季砧木離皮後,採用舌接法嫁接,3a平均成活率達90%以上。用新型植物生長調節劑浸泡接穗後,在含10%助劑的封蠟中密封接穗頂端,成活率達80%以上。採用綠枝嫁接,成活率70%以上。苗圃枝接後的接穗以消耗本身的養分維持生命,所以要注意嫁接後癒合前的保溼問題及傷流的控制,常用的主要保溫方法有①塑料條嚴密包紮接口,然後套塑膠袋②蠟封接穗,嚴密包紮接口;③接口、接穗覆蓋溼土,外套塑膠袋。砧木傷流的控制方法是,嫁接前5-7天剪砧,提前放水,若嫁接時還有傷流,再對砧木基部刻傷放水。室外圃地枝接是直接在田間嫁接,砧木不動,嫁接成活後生長旺盛,一般成苗率高,工效比室內嫁接提高3-5倍,但還是費工費時,同時受外界自然環境條件(如氣溫、降雨等)影響較大,成活率不穩定。室外芽接起源於90年代,在砧木和接穗半木質時採用凹芽接,成活率95%以上。採用方塊對芽接,成活率80%以上。採用方塊芽接,成活率85.2%。6月中下旬採用方塊芽接成活率達82.1%。這些方法育苗周期長,都是在生長一年以上的砧木上嫁接,成活率不穩定。
發明內容本發明的目的是要提供一種育苗周期短,成活率高,操作簡單的核桃幼苗嫁接方法。本發明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一種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幼苗嫁接採用對芽貼皮接,在幼苗砧木上選距地面20cm附近的一個芽為嫁接部位,接口芽以上保留23片葉剪斷,接口芽以下的葉片全部除去;在幼苗砧木嫁接部位芽的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然後在芽上、下方距芽0.5cm處各橫切一刀,橫切口在縱切口裡面,深達木質部,把砧木芽取下;然後選接穗上的飽滿芽為接芽,在接芽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取下接芽,要帶有生長點,將接芽對準砧木芽接芽皮貼緊砧木木質部,用塑料條自上而下綁牢接芽,保持芽外露,完成嫁接。幼苗嫁接是在當年出土的幼苗上進行嫁接,嫁接前15天打頂促壯,使生長點膨大留有較大生長窩,嫁接前除草追肥一次。幼苗嫁接在6月份進行。幼苗嫁接在25'C-30'C溫度下完成。幼苗嫁接在55-65%的溼度下完成。本發明提供的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利用核桃苗木生長期進行嫁接,這個時期細胞最活躍,組織癒合能力最強,嫁接效果好;技術方案中給出了核桃苗木嫁接的最佳溫度是25'C-3(TC之間,最佳溼度是55-65%,這個溫度和溫度是苗木生長的最佳溫溼度,也是細胞分裂生長的最隹溫溼度,最有利於組織癒合;選擇6月進行嫁接作業,充分利用6月溼度最佳,陰雨天氣少,晴天多,雨水均勻,有利於嫁接成活;通過本方法進行核桃嫁接,幼苗成活率高,最高達98.1%,平均達80.3%;幼苗嫁接克服了室外芽接剪砧所留下的創傷,避免了樹幹腐爛和蟲害的發生;幼苗嫁接操作簡便,成活率高,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種植戶容易接受。具體實施方式實施例試驗面積每年666m2,分別進行3年的試驗。試驗分為室外芽嫁對照區,面積222m2。幼苗嫁接試驗區,面積444m2。在試驗區和對照區內劃4個小區進行不同時間嫁接的對比試驗。嫁接時間不同嫁接方法分別在每年5、6、7、8月進行。嫁接前期準備室外芽接是在第二年進行,砧木培育一年後冬季或早春剪砧,在萌發的新枝上嫁接。幼苗嫁接是在當年出土的幼苗上進行嫁接,嫁接前15天打頂促壯,使生長點膨大留有較大生長窩,嫁接前除草追肥一次。嫁接方法室外芽嫁採用方塊芽接。幼苗嫁接採用對芽貼皮接,其方法是在幼苗砧木上選距地面20cm左右的一個芽為嫁接部位,接口芽以上保留23片葉剪斷,接口芽以下的葉片全部除去。在幼苗砧木嫁接部位芽的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然後在芽上、下方距芽0.5cm處各橫切一刀,橫切口在縱切口裡面,深達木質部,把砧木芽取下。然後選接穗上的飽滿芽為接芽,在接芽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取下接芽,要帶有生長點。將接芽對準砧木芽接芽皮貼緊砧木木質部。速度要快,用塑料條自上而下綁牢接芽,注意使芽外露,完成嫁接。嫁接後的管理嫁接後的苗木要及時檢査,一般15-20d接芽開始萌發,要及時抹去砧木上的芽,在接芽以上第一片葉處剪斷砧木。調查方法試驗區和對照區每年各設10個固定樣地,樣地面積lm2,樣地苗木20株。嫁接後30d調查成活率,每年11月份調查苗木接穗抽稍的高度,調査值為平均值,室外芽嫁為2a的平均值,幼苗嫁接為3a的平均值。室外芽接不同時間嫁接成活率。見表l。表l室外芽接不同時間嫁接成活率單位%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6幼苗嫁接不同時間嫁接苗木高度。見表4。表4幼苗嫁接不同時間嫁接苗木高度結果單位cmtableseeoriginaldocumentpage7結果分析不同時間嫁接對成活率的影響從表1看出,室外芽接5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52.7%;6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5.3%;7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1.7%;8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61.8%;綜合平均成活率為65.4%。從表2看出,幼苗嫁接5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85.9%;6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98.1%;7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6.5%;8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60.7%;綜合平均成活率為80.3%。從試驗區和對照區的情況看,核桃嫁接成活率最高的是6月15-20日,通過縣氣象資料得知,6月15-20日的氣溫在25'C-3(TC之間,相對溼度55-65%。不同時間嫁接對接穗抽稍的影響從表3看出,室外芽接5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78.8cm;6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75.1cm;7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43.7cm;8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21.8cm;接穗抽稍綜合平均為54.9cm。從表4看出,幼苗嫁接5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83cm;6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81.8cm;7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49.5cm;8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26.7cm;接穗抽稍綜合平均為60.3cm。從試驗區和對照區的情況看,核桃嫁接接穗抽稍最高的是5月15-20日,因為5月份嫁接成活的接穗生長期比其它月份要長。幼苗嫁接與室外芽接的對比幼苗嫁接比室外芽接成活率高,從表1和表2可以看出,室外芽接5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52.7%,而幼苗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85.9%,高33.2%;室外芽接6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5.3%,而幼苗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98.1%,高22.8%;室外芽接7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1.7%,而幼苗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76.5%,高4.8%;室外芽接8月15-20日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61.8%,而幼苗嫁接的平均成活率為60.7%,低1.1%;室外芽接綜合平均成活率為65.4%,而幼苗嫁接綜合平均成活率為80.3%,高14.9%。成活率高的主要原因是幼苗嫁接是採用的對芽貼皮接,對芽是把砧木上的芽及生長點取下後,砧木上就有一個芽及生長點的窩,給接穗的芽及生長點留有位置,使接穗的生長點不易受到損傷,由於生長點的窩和接穗的生長點都是細胞不斷分裂形成的,砧木生長點的窩和接穗的生長點還殘留有正在進行分裂的幼嫩細胞和組織,兩者的細胞及組織類型相同,當兩者結合後殘留的幼嫩細胞和組織很快融合成新的細胞和組織。貼皮也是同樣道理,韌皮部與木質分離後,都殘留有正在進行分裂的幼嫩細胞和組織,當接穗的韌皮部貼到砧木的木質部時,兩者殘留有正在進行分裂的幼嫩細胞和組織很快融合成新的細胞和組織。幼苗嫁接比室外芽接生長快,從表3和表4可以看出,室外芽接5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78.8cm,而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83cm,高4.8cm;室外芽接6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75.1cm,而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81.8cm,高6.7cm;室外芽接7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43.7cm,而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49.5cm,高5.8cm;室外芽接8月15-20日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21.8cm,而幼苗嫁接的接穗抽稍平均為26.7cm,高4.9cm;室外芽接接穗抽稍綜合平均為54.9cm,而幼苗嫁接接穗抽稍綜合平均為60.3cm,高5.4cm。生長快的主要原因是幼苗嫁接是採用的對芽貼皮接,殘留有正在進行分裂的幼嫩細胞和組織融合快,輸導組織及維管束勾通快,癒合快,所以生長快。權利要求1、一種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幼苗嫁接採用對芽貼皮接,在幼苗砧木上選距地面20cm附近的一個芽為嫁接部位,接口芽以上保留2~3片葉剪斷,接口芽以下的葉片全部除去;在幼苗砧木嫁接部位芽的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然後在芽上、下方距芽0.5cm處各橫切一刀,橫切口在縱切口裡面,深達木質部,把砧木芽取下;然後選接穗上的飽滿芽為接芽,在接芽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長3~4cm,取下接芽,要帶有生長點,將接芽對準砧木芽接芽皮貼緊砧木木質部,用塑料條自上而下綁牢接芽,保持芽外露,完成嫁接。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幼苗嫁接是在當年出土的幼苗上進行嫁接,嫁接前15天打頂促壯,使生長點膨大留有較大生長窩,嫁接前除草追肥一次。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幼苗嫁接在6月份進行。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幼苗嫁接在25'C-3(TC溫度下完成。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其特徵在於:幼苗嫁接在55-65%的溼度下完成。全文摘要一種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幼苗嫁接採用對芽貼皮接,在幼苗砧木上選距地面20cm附近的一個芽為嫁接部位,接口芽以上保留2~3片葉剪斷,接口芽以下的葉片全部除去;在幼苗砧木嫁接部位芽的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然後在芽上、下方距芽0.5cm處各橫切一刀,橫切口在縱切口裡面,深達木質部,把砧木芽取下;然後選接穗上的飽滿芽為接芽,在接芽兩側各縱切一刀,深達木質部,取下接芽,帶有生長點,將接芽對準砧木芽接芽皮貼緊砧木木質部,用塑料條自上而下綁牢接芽,保持芽外露,完成嫁接。本發明提供的核桃幼苗嫁接的方法,幼苗嫁接成活率高,苗木質量好,操作簡便,繁殖速度快、省工、省料、成本低,育苗周期短。文檔編號A01G1/06GK101563989SQ200910062288公開日2009年10月28日申請日期2009年5月26日優先權日2009年5月26日發明者鄧中美申請人:鄧中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