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瓦機的製作方法
2023-11-12 02:20:37 3
專利名稱:制瓦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建材產品的生產線,具體涉及一種生產防水、隔熱瓦的制瓦 機。
背景技術:
目前,瓦的生產有採用模具進行人工生產的形式,但其生產效率較低,不適於大批 量的生產。因此,為提高生產效率,採用了制瓦機進行瓦的生產,其包括攪拌系統、布網系 統、布料系統、傳送裁切系統以及固化成型系統。生產時,將配好的原料放入攪拌系統進行 攪拌,攪拌好後從攪拌系統的出料口進入到布料系統,同時,通過布網系統使玻纖布或無紡 布進入到布料系統中,使玻纖布或無紡布與原料形成一體結構;該一體結構從布料系統出 來後到傳送裁切系統,此時,傳送裁切系統上的軟體瓦坯厚度與成品瓦厚度相當,傳送裁切 系統一方面將軟體的瓦坯輸送到固化成型系統固化成型,另外還可以在該傳送裁切系統上 進行裁切,該裁切是將瓦坯內的玻纖布或無紡布剪斷,使得裁切過後的瓦坯的長度與成品 瓦的長度相當;固化成型系統主要由多個重疊在一起的瓦模組成,裁切過後的每段軟體的 瓦坯放於一張瓦模上;固化成型以後得到產品毛坯,再將該毛坯運送到切割機對其周邊進 行切割,使瓦的尺寸達到標準的長度與寬度,切割後在拋光機上對瓦的表面進行拋光,再在 拋光後的瓦表面上釉形成成品。但在該制瓦機生產出的瓦中,形成了過多的廢品,其原因在於由於傳送裁切系統 將瓦坯運送到固化成型系統時,是直接從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尾端進入到固化成型系統的 瓦模上,由於固化成型系統由多個重疊的瓦模形成,因此,當上面的的瓦模抬走後,位於下 模的瓦模的上表面必定要低於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平面,使得軟體的瓦坯頭部從傳送裁切 系統的傳送尾端豎直往下落到瓦模上,同時,該軟體的瓦坯又在傳送裁切系統的作用下不 斷前進,容易在瓦模上形成堆積起皺,造成廢品。
實用新型內容本實用新型所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可提高瓦坯傳送效果的制瓦機。本實用新型解決其技術問題所採用的技術方案是制瓦機,包括順序布置的攪拌 系統、布料系統、傳送裁切系統以及固化成型機構,在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尾端設置有瓦坯 傳送導向結構。作為優選方案,所述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為設置在傳送裁切系統傳送尾端的瓦坯導 向過渡輥。進一步的是,在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尾端固定連接有支撐架,所述瓦坯導向過渡 輥設置在支撐架端部,在導向過渡輥與傳送裁切系統之間的支撐架上固定設置有導向平臺。進一步的是,所述布料系統位於傳送裁切系統上方,包括夾送輥以及位於夾送輥 側方的託膜傳送結構,攪拌系統的出料口位於託膜傳送結構上方。[0009]進一步的是,在託膜傳送結構上方設置有布網機構。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過設置的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當軟體的瓦坯經傳送 裁切系統到達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尾端時,該軟體的瓦坯從瓦坯傳送導向結構自然過渡到 固化成型機構的瓦模上表面,並在該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的導向作用下,使裁切後的整個軟 體瓦坯順利放至瓦模上,可很好避免軟體瓦坯在進入瓦模時形成堆積起皺,提高了對軟體 瓦坯的傳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制瓦的成品率,尤其適合在各種防水、隔熱瓦的生產中推廣 應用。
圖1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示意圖。圖中標記為攪拌系統1、託膜傳送結構2、傳送裁切系統3、固化成型機構4、布網 機構5、夾送輥6、瓦坯導向過渡輥7、支撐架8、導向平臺9。
具體實施方式
以下結合附圖對本實用新型做進一步的說明。如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的制瓦機,包括順序布置的攪拌系統1、布料系統、傳送裁 切系統3以及固化成型機構4,在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設置有瓦坯傳送導向結構。此 處的順序布置是指按照瓦的生產流程進行順序布置。通過設置的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當軟 體的瓦坯經傳送裁切系統3到達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時,該軟體的瓦坯從瓦坯傳送 導向結構自然過渡到固化成型機構4的瓦模上表面,並在該軟體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的導向 作用下,使裁切後的整個瓦坯順利放至瓦模上,可很好避免軟體瓦坯在進入瓦模時形成堆 積起皺,提高了對軟體瓦坯的傳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制瓦的成品率。在上述實施方式中,所述瓦坯傳送導向結構可以是設置在達傳送裁切系統3傳送 尾端的弧面進行導向,使瓦坯通過弧面進入到瓦模上表面。而為了使傳送效果更佳,作為優 選方式,所述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為設置在傳送裁切系統3傳送尾端的瓦坯導向過渡輥7。則 軟體瓦坯傳送到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時,該軟體瓦坯在傳送裁切系統3的推力作用 下運動到瓦坯導向過渡輥7的滾面上,並使瓦坯導向過渡輥7被動旋轉,從而更利於對軟體 瓦坯的傳送。該瓦坯導向過渡輥7的直徑最好設置為大於180mm。為更好提高對軟體瓦坯的傳送效果,在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固定連接有支 撐架8,所述瓦坯導向過渡輥7設置在支撐架8端部,在導向過渡輥7與傳送裁切系統3之 間的支撐架8上固定設置有導向平臺9。則軟體瓦坯傳送到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時, 首先在傳送裁切系統3的推力作用下運動到該導向平臺9上,然後再從導向過渡輥7至瓦 模的上表面。通過該固定設置的導向平臺9,可避免瓦坯在經過導向過渡輥7時使瓦坯的頭 部卷至導向過渡輥7的下側,從而提高對軟體瓦坯的導向可靠性。在以上的實施方式中,所述布料系統可採用一切可使原料形成軟體瓦坯的結構均 可,如可採用料鬥的結構形式,該料鬥的出口寬度應與瓦的厚度相當。當為便於調節,所述 布料系統位於傳送裁切系統3上方,包括夾送輥6以及位於夾送輥6側方的託膜傳送結構 2,攪拌系統1的出料口位於託膜傳送結構2上方。工作時,攪拌系統1出來的料落到託膜 傳送結構2上,然後託膜傳送結構2將該料送人夾送輥6,當料從夾送輥6出來後就形成了軟體的平板狀瓦坯。 為提高瓦的結構強度,在託膜傳送結構2上方設置有布網機構5。生產過程中,布 網機構5中的玻纖布或無紡布與攪拌系統1出來的原料在託膜傳送結構2上形成一體結 構,使得最後成型的成品瓦在該玻纖布或無紡布的作用下提高結構強度,能很好防止瓦的 斷裂。
權利要求制瓦機,包括順序布置的攪拌系統(1)、布料系統、傳送裁切系統(3)以及固化成型機構(4),其特徵是在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設置有瓦坯傳送導向結構。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制瓦機,其特徵是所述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為設置在傳送裁切 系統(3)傳送尾端的瓦坯導向過渡輥(7)。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制瓦機,其特徵是在傳送裁切系統(3)的傳送尾端固定連接 有支撐架(8),所述瓦坯導向過渡輥(7)設置在支撐架(8)端部,在導向過渡輥(7)與傳送 裁切系統⑶之間的支撐架⑶上固定設置有導向平臺(9)。
4.根據權利要求1至3中任意一項權利要求所述的制瓦機,其特徵是所述布料系統 位於傳送裁切系統(3)上方,包括夾送輥(6)以及位於夾送輥(6)側方的託膜傳送結構 (2),攪拌系統⑴的出料口位於託膜傳送結構(2)上方。
5.如權利要求4所述的制瓦機,其特徵是在託膜傳送結構(2)上方設置有布網機構(5)。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公開了一種生產防水、隔熱瓦的制瓦機,可提高瓦坯傳送的效果。該制瓦機,包括順序布置的攪拌系統、布料系統、傳送裁切系統以及固化成型機構,在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尾端設置有瓦坯傳送導向結構。通過設置的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當軟體的瓦坯經傳送裁切系統到達傳送裁切系統的傳送尾端時,該軟體的瓦坯從瓦坯傳送導向結構自然過渡到固化成型機構的瓦模上表面,並在該瓦坯傳送導向結構的導向作用下,使裁切後的整個軟體瓦坯順利放至瓦模上,可很好避免軟體瓦坯在進入瓦模時形成堆積起皺,提高了對軟體瓦坯的傳送效果,也大大提高了制瓦的成品率,尤其適合在各種防水、隔熱瓦的生產中推廣應用。
文檔編號B28B15/00GK201619188SQ200920318878
公開日2010年11月3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29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29日
發明者周興和 申請人:周興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