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的製作方法
2023-11-04 18:41:52 2
專利名稱: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家用電器產品,特別涉及一種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
中醫中藥一直為人類的健康服務,而治病的中藥方劑是以湯劑為主導的,煎煮湯劑的傳統方法非常麻煩,不易掌握。甚者,會有把藥液煎幹之弊。
又根據調查,現今市場上所有同類型電煎藥煲也叫煎藥壺,其產品的煲體及煲座都是相連成一體的,不能分開。故此,在清洗、倒藥液、盛水、倒水及水沸騰溢瀉時存在滲水、漏電的危險。再者,煲體內部設有金屬加熱溫控裝置或其他的金屬配件,因此,在煎藥過程中藥材及藥液與金屬起不良的化學作用,直接破壞藥性,危害人體健康。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提供一種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其能夠對煮藥的煲體進行方便的裝藥、煮藥和清洗,而且煲藥時中藥不與任何金屬物品相接觸。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是這樣實現的,即提供一種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主要包括有煲座、煲體及加熱板,所述加熱板設置在煲座上,所述煲座與煲體是可分離的分體式設計。
本實用新型裝置的優點在於,採用將煲體和煲座可隨意分開的結構,煲體中與中藥接觸的部分用陶瓷(或非金屬材料)製成,將加熱和藥液控制部件設置在類似電飯煲的煲座的結構中,從而實現了本實用新型的目的。
以下結合附圖,描述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其中
圖1是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煎藥煲的結構和使用狀態說明圖;圖2是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煎藥煲的煲體的結構說明圖;圖3是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煎藥煲的煲座的結構說明圖。
參閱
圖1所示本實用新型分體式煎藥煲的結構和使用狀態說明圖,其主要構成包括有煲座1、煲體7以及安裝在煲座內上部的發熱板2,在煲座上部發熱板2的下部的外沿設有環狀的U形防沸瀉水溝3,防沸瀉水溝3的下面連有去水管4,去水管4的下開口被引到煲座殼外,瀉水溝3和去水管4的設置是為了將從上面煲體7中可能溢出的水液、藥液流出煲座之外。在煲座1內中部的發熱板2的下面設有隔熱層5,它用隔熱充填材料或隔熱材料製成,防止發熱板2的熱力向下面擴散,防止熱力損壞安裝在下面的電子電器元件或其它部件,隔熱層5上開有小的上下通孔,以便穿過電線之類,隔熱層5下面吊裝有電子線路板12,電子電器元件安裝在電子線路板的下面一側,上面一側設有壓力傳感器16,用以測量煲體內的水量並將水量信息傳給電子線路板12的有關控制元件上。在煲座1的U形防沸瀉水溝3的內沿處還設有壓力彈簧17,壓力彈簧17承託發熱板,並感受煲體1及其中藥和水量的壓力,將壓力信息傳到壓力傳感器,轉換成水量的電信號傳給電子線路板12的有關元件上,使電子線路板12上的有關元件根據水量信息和預定程式設定煎藥時間多少的配合去控制發熱板2的發熱情況。
為了防止灰塵和爬蟲從煲座下部進入煲座1,在煲座1的下部安有帶孔的底蓋15。在煲座1的外殼的外側適當位置,設置有電源插座11,電力從這裡引入,傳輸給發熱板2發熱,傳輸給電子線路板12進行程式控制。
煲體7置於煲座1的發熱板2上,煲體7的底部中央有一向上的倒U形凹入,煲體7的底面其餘部分是平面,該平面部分基本都與發熱板2接觸,進行熱量傳遞。在煲體7底部的倒U形凹入的底部靠發熱板一側上,安裝有溫度傳感器6,並被填入一些密封材料構成防水密封隔熱層13,溫度傳感器6的兩個觸頭8分隔開設置在隔熱層13中並略伸出隔熱層。溫度傳感器6的設置是為了探測煲體7底部的溫度變化信號以傳輸給電子線路進行程式控制,以自動煮出預定所需的藥液液量。
煲體7由非金屬材料製成,例如用陶瓷、耐燒玻璃之類皆可,絕對不能用金屬,可避免中藥與金屬接觸而產生不良的化學作用及有害物質。
相對應煲體7底面設置的溫度傳感器6的兩個觸頭8,在煲座1的中央的上部頂面上設置託板,託板上安裝兩個平的觸墊9,當煲體7坐到煲座1上之後,觸墊9與觸頭8可實現良好接觸,以便將溫度傳感器6的溫度信息通過觸頭8傳到觸墊9,通過連接觸墊9的導線,將即時溫度信息傳到電子線路板12的有關元件上。為了使觸墊9與觸頭8有良好接觸,在託板下安有彈簧10,調節好彈簧的尺寸,可實現觸墊9與觸頭8的良好接觸。
在煲座1的外側的適當位置,設置有控制鍵盤14,是輕觸式的電子調控鍵盤,只要輸入需要的煎藥信息便可。
在電子線路板12上,設置預定的控制電路和相關元件,根據實驗的結果所編定的電子控制程式,選定相應電路和元件,將程式輸入存儲到電路元件中,根據溫度和壓力傳感器的信息,電子線路板12作為一個單元電路,接上預定程式實行程序控制,以自動煮出預定所要的藥液液量。
參閱圖2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煲體7的結構示意說明圖,煲體7與煲座1是分體式的,可以與煲座1及其加熱部分脫離,分開的分體設計方式構成了本實用新型的顯著特徵,這樣的煲體7便於裝藥、倒藥液、倒藥滓,更便於清洗煲體7的內外部。
參閱圖3所示本實用新型的煲座1及其上的各個部件的形狀、構造和連接關係,發熱板2中央有突起,突起和其上的託板正好進入煲體7底部的倒U形凹入中,相互起定位作用。煲座1由於有電子及電器元件,不能浸到水中,這部分不需要浸到水中清洗,也就減少了損壞的機會,和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煎藥煲的結構特點突出。
本實用新型煎藥煲由於採用了溫度傳感器、壓力傳感器和程式控制,因而可以實現自動控制煮出預定的藥液液量的需求,而不因藥材份量的多少而影響到藥液液量有所改變。
本實用新型煎藥煲在實現自動控制煮出預定藥液液量方面,研究了以下專題(1)藥材及水量在開始達到100℃時所需時間。
(2)藥材及水量在100℃到被煎至剩下約一碗(250ml±10%)時所需時間。
(3)藥材及水量在100℃到被煎至剩下約一碗(250ml±10%)時的蒸發率。
(4)室內環境溫度對煎煮過程的影響。
(5)水量與「煎藥時間」程式的設定。
(6)水量與藥材的比例。
(7)壺體底部溫度的監控。
從而得出了準確的電子自動控制程式,使本實用新型煎藥煲可實現自動控制煮出的預定藥液液量,控制藥液量的難題得以解決了。
煎藥時,把煲體7提離煲座1,放入中藥材及水量。一般藥材加水量的總和約最多佔煲體內容量的70%,藥材與水量的比例是藥材全浸沒在水面下約一英寸(2.5公分)範圍處內,還要確定煲體底部全沒有水溼才將煲體放在煲座上,從而形成配套使用狀態(
圖1),然後通電加熱直至煎藥完成。
在操作過程中,當水被煎至沸騰(100℃)時,溫度傳感器6便按照從壓力傳感器16處得來的信息分析到水量而指令預設的程式按水量的比例給與時間上的配合,自動將藥液煎至剩下約一碗(250ml±10%)。份量時,才自動切斷電源,開始保溫,屆時煎藥完成。
本實用新型在成品時的主要測控原件溫度傳感器6的型號規格是採用阻值高(1000歐姆)、誤差少於0.1%的微型白金電阻來控制溫度方面的操作。
壓力傳感器16採用15psi(Pressure Range)型來測量水量去配合煎煮時間。
發熱板2是內置一條700W發熱管的圓形鋁合金板,煲座1的周邊也是用不鏽鋼片材料製成。
本實用新型分體式中藥煎藥煲,方便使用者,在裝藥、煮藥、倒藥液、清洗煲體及能準確控制煎妥的藥液份量等方面優點突出,它的面世定會受到廣泛的歡迎。
權利要求1.一種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主要包括有煲座(1)、煲體(7)及加熱板(2),所述加熱板(2)設置在煲座(1)上,其特徵在於,所述煲座(1)與煲體(7)是可分離的分體式設計。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所述煲座(1)上部設有環狀的U形防沸瀉水溝(3),在防沸瀉水溝(3)的下面連有去水管(4),去水管(4)的下開口被引到煲座殼外。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所述煲體(7)由非金屬材料製成。
4.如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所述煲體(7)可以由陶瓷、耐燒玻璃材料製成,所煮中藥藥材在煎煮過程中完全不與金屬接觸。
5.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所述煲體(7)底部設有倒U形凹入,所述發熱板(2)中央有凸起,正好可以進入煲體(7)底部的倒U形凹入中而相互定位。
6.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它採用了包含電子自動程式控制的電子線路板(12),可煮出預定藥液液量。
7.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它採用了溫度傳感器(6),實現煮出預定藥液液量的自動控制。
8.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所述溫度傳感器(6)設置在煲體(7)底部的倒U形凹入的底部下側。
9.如權利要求1或7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所述溫度傳感器(6)的規格採用1000歐姆、誤差少於0.1%的微型白金電阻。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中藥煎藥煲,其特徵在於,它採用了壓力傳感器(16)和壓力彈簧(17),實現煮出預定藥液液量的自動控制。
專利摘要一種分體式電子陶瓷中藥煎藥煲,主要包括有煲座、煲體及加熱板,加熱板設置在煲座上,煲座與煲體是可分離的分體式設計,從而清洗煲體變得容易且不會浸水而損壞加熱板及電子電器等部件,同時採用了溫度和壓力傳感器存儲式電子自動控制電路,可以實現預定煮出藥液液量。
文檔編號A61J3/00GK2380223SQ99218349
公開日2000年5月31日 申請日期1999年8月11日 優先權日1999年8月11日
發明者劉建卿 申請人:劉建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