除溼機的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2023-10-22 04:55:07 2
專利名稱:除溼機的支撐結構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屬於除溼機的技術領域,具體涉及一種底盤與水箱一體成型,在底盤和風 扇的引導蝸殼間設置支撐架,從而提高除溼機的整機強度,防止除溼機在運輸過程中損壞 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
背景技術:
一般來說,除溼機是把室內的潮溼的空氣引入到機箱的內部,通過由有冷媒流動 的蒸發器和冷凝器構成的熱交換器降低溼度,再把除溼的空氣排放到室內,來達到降低室 內溼度目的的裝置。圖1是現有技術除溼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除溼機的側面剖視圖; 圖3是現有技術除溼機的底盤和水箱的結構示意圖。如圖1至3所示,現有技術的除溼器主要包括底盤1 ;設置在底盤1的上面、並且 背面形成有吸入口 2、上下側和前面開口的機箱4 ;對從吸入口 2進入的空氣中的異物進行 過濾的過濾板3 ;設置在機箱4的上側遮蔽機箱上面的蓋子5、設置在機箱4的前面、在一 側的上部形成側面排氣孔8a並且前面下部形成開口部7的前面板8和設置在機箱的後面 形成排水孔121的後面板9。還包括垂直設置在底盤1的上側劃分除溼器內側下部的隔板 10 ;水平形成在隔板10的上端、並一側形成著排水口 22的接水盤20 ;安裝在接水盤20的 上面,由蒸發器31和冷凝器32構成、並對通過過濾板3的空氣進行除溼的熱交換器30 ;位 於熱交換器30的前方,設置在接水盤20上面的風扇40 ;以及位於隔板10的後方,設置在 底盤1的上面對冷媒進行壓縮的壓縮機50。風扇40是由通過熱交換器30而除溼的空氣所引入的擋板42;結合在擋板42的前 面形成和前面板8的側面排氣8a相通的側面排氣口 43的架子44 ;還有固定在架子44上 的電機46 ;位於架子44和擋板42之間和電機46的旋轉軸連接的風扇48構成。通過風扇 把除溼器後方的空氣引入後從除溼器的一側面上部排出除溼完的空氣。除溼器中前面板8的開口部7設有將接水盤20上的冷凝水匯集的水箱12,水箱向 隔板10的前方插入,且水箱12可以在底盤1的上側拉出。在接水盤20的右側支撐臂的上 部設置有微動開關,微動開關的作用是控制除溼器的運行的,當水箱12中的冷凝水積滿時 自動停機,以免水滿外溢。接水盤20下方排水口 22中也可自機箱後面板插入排水管120將接水盤中匯集的 冷凝水直接排出機箱4,如果用水箱存儲接水盤內流下的冷凝水而不用排水管120時可將 其撥下,接水盤20中的冷凝水自其排水口 22經水箱蓋122對應通孔123流入水箱12,積滿 後取出倒掉。但是現有技術中存在以下問題現有技術的除溼機中容納控制電路的控制盒直接固定在注塑件上,一旦控制盒中 的控制電路發生短路放熱,金屬的控制盒就會產生較大的熱量,容易導致與控制盒相接觸 的注塑件受熱起火,從而造成火災和不必要的損失。在除溼機內部的各部件與機箱之間存在大量空間,各部分相隔一定距離,致使除溼機的整體強度較差,在運輸過程中內部部件容 易因搖晃產生斷裂或破損。另外,底盤和水箱是兩個相互分離的部件,其中為保證底盤對除 溼機整體的支撐強度,底盤採用了金屬材質,鈑金件的底盤提高了除溼機的生產材料成本, 而生產底盤和水箱需要兩套不同的模具,因此還需要兩份模具的費用,導致除溼機的產品 總體成本較高。
發明內容
本發明要解決的技術問題是提供一種底盤與水箱一體成型,在底盤和風扇的引導 蝸殼間設置支撐架,從而提高除溼機的整機強度,防止除溼機在運輸過程中損壞的除溼機 的支撐結構。本發明為解決公知技術中存在的技術問題所採取的技術方案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上述除溼機包括機箱,形成除溼機的外觀,容納並 保護除溼機的各個部件;熱交換器由蒸發器和冷凝器構成,蒸發器,設置在空氣的吸入口一 側,除溼機運行時蒸發器處於低溫狀態,當吸入的潮溼空氣通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在 蒸發器上凝結為冷凝水;冷凝器,與蒸發器並排設置,除溼機運行時冷凝器處於高溫狀態, 穿過蒸發器的空氣在流經冷凝器時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使冷凝器中冷媒的溫度降低,同 時使空氣的溫度上升;接水盤,設置在蒸發器和冷凝器的下方,匯集冷凝水,在接水盤上設 置排水口,排水口引向水箱;風扇,向機箱內吸入和排出空氣,使空氣在機箱內流動完成與 蒸發器和冷凝器之間的熱交換;水箱,設置在接水盤下方,用於儲存冷凝水;壓縮機,壓縮 冷媒並維持冷媒的流動循環;底盤,設置在除溼機的下部,支撐並固定除溼機內的各部件; 控制盒,容納保護除溼機的控制電路,水箱與底盤為一體成型結構,水箱的側壁由底盤向上 延伸形成;底盤上固定有向除溼機上方伸出的支撐架。本發明還可以採用如下技術措施上述除溼機的風扇為離心風扇,圍繞離心風扇設置有引導蝸殼;上述支撐架為 「Π 」形狀,支撐架中豎直的一端與底盤相連接並向上延伸形成豎直支撐架,沿水平方向伸 出的支撐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引導蝸殼和熱交換器上,形成水平支撐架,水平支撐架與豎直 支撐架為一體結構。支撐架為金屬材質的鈑金件。控制盒固定在支撐架的轉角位置,即水平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的結合位置,控制 盒與其他部件間留有間隙。除溼機裝配時,支撐架分別機箱的內側壁相接觸。本發明具有的優點和積極效果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中,底盤上固定有向上伸出的豎直支撐架,而同時在 引導蝸殼和熱交換器上向水平方向分別引出水平支撐架,水平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同為鈑 金件相互連接固定,且支撐架與除溼機的機箱內部也相互接觸,使除溼機機箱內空出的空 間被金屬支撐架所填滿,也使除溼機內部的各部件形成相互連接支撐的整體,提高了除溼 機的整機強度,降低因運輸中晃動所造成的機器損壞。控制盒固定在支撐架的轉角即水平 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的結合部,且控制盒與注塑件之間留有空隙,從而使控制盒原理注塑 件,即便發生短路也不會影響到其它部件,最大程度減低了火災發生的危險。另外,底盤和水箱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可以通過一個的模具採用工程塑料材質一次注塑而成,水箱設置 在底盤的中間位置,水箱的側壁自底盤向上延伸形成,在水箱的兩側分布壓縮機、排水部和 電源線盒,底盤與水箱一體的結構可以簡化生產和安裝步驟,在生產時僅需要一個模具,因 此節省了模具的製作成本,無需採用多個模具生產不同的部分,且由於本發明中的底盤和 水箱統一採用相同的工程塑料材質,也降低了產品的生產造價。另外,由於在底盤上已經加 工出成型的壓縮機安裝部、排水部和電源線盒,進行部件裝配時就可以更加具有規劃性,除 溼機機箱內的內部空間得到合理的分配與使用,使空間結構更加整齊,便於日後的維修和 部件的更換。
圖1是現有技術除溼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2是現有技術除溼機的側面剖視圖;圖3是現有技術除溼機的底盤和水箱的結構示意圖;圖4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的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中水平支撐架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中豎直支撐架的示意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以下參照附圖和實施例對本發明進行詳細說明圖4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分解結構示意圖;圖5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的 示意圖;圖6是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中水平支撐架的示意圖;圖7是本發明的除溼 機的支撐結構中豎直支撐架的示意圖。如圖4至圖7所示,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中,機箱4形成除溼機的外觀,容 納並保護除溼機的各個部件;蒸發器設置在空氣的吸入口一側,除溼機運行時冷媒在蒸發 器中氣化吸熱,因此蒸發器處於低溫狀態,當吸入的潮溼空氣通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 在蒸發器上凝結為冷凝水,冷凝水匯集後落入接水盤中;冷凝器與蒸發器並排設置,按空氣 流向位於蒸發器的後側,除溼機運行時冷凝器處於高溫狀態,穿過蒸發器的空氣在流經冷 凝器時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使冷凝器的溫度降低,同時使空氣的溫度上升;接水盤20設 置在蒸發器和冷凝器的下方,匯集冷凝水,且在接水盤上設置排水口,冷凝水通過排水口進 入到水箱12中;風扇40向機箱內吸入和排出空氣,使空氣在機箱4內流動完成與蒸發器和 冷凝器之間的熱交換,在本發明中的風扇40採用離心風扇結構,包圍離心風扇設置了引導 蝸殼41,使空氣在風扇旋轉時沿離心風扇的軸向由機箱後側空氣吸入口進入,空氣依次流 過蒸發器和冷凝器後進入離心風扇,並且沿風扇40的切線方向被葉片甩出,在引導蝸殼41 中空氣在引導下定向流動,而引導蝸殼41的出口對應於除溼機的上部,因此經過除溼後的 空氣由除溼機上部的空氣排出口 59重新被排入到室內;水箱12設置在除溼機的下部,用於 儲存冷凝水,水箱12與底盤1為一體成型結構,水箱12的側壁由底盤1向上延伸形成。底 盤12和水箱1由工程塑料注塑而成,使水箱和底盤成為一個整體的部件,無需單獨對水箱 和底盤進行調整。
水箱12位於底盤1的中部,使除溼機整體在工作時同樣能夠保持住重力的分布平 衡,在水箱的兩側分別設置壓縮機50、排水部和電源線盒53,將原本設置在水箱後側的各 個部件分布在水箱的兩側,充分利用了機箱內的空間,使各個部件的位置得到統一的規劃。 在底盤上注塑形成壓縮機固定部51,壓縮機固定部51的形狀和螺孔位置與壓縮機的底部 安裝面相對應,壓縮機固定部51周圍突起的稜板52可以限制住壓縮機50的位置,使壓縮 機的固定更加穩定,通過底盤上的壓縮機固定部與壓縮機相結合。水箱12的底面採用傾斜結構,水箱內的最低處可以位於水箱底部的一角,並在水 箱的最低處設置完全排水口,便於在不使用除溼機時將水箱內的冷凝水方便快捷的排出。 在水箱內底面最低處的側壁上設置水箱出水口,同時在水箱一側的排水部內設置與水箱出 水口相連接的水泵,由水泵運轉將水箱內的冷凝水排出到除溼機外部。水泵安裝時可以使 水泵的進水口低於水箱出水口處的高度,使冷凝水在重力的作用下由高及低流動,從而可 以選用不帶有自吸功能的水泵,節省了水泵的成本。水泵的排水口與導水管相連接,導水管將冷凝水引導至除溼機的機箱外。導水管 伸出機箱的一端固定在除溼機機箱外部的側面上,在排水時導水管的一端可以從機箱外側 壁上取下,在不使用時將導水管收回固定,從而可以使排水結構更加緊湊。在除溼機的底盤的四角上設置腳輪56,使除溼機的移動更加方便,從而能夠根據 用戶的具體需求改變擺放的位置。在水箱中可以設置水位傳感器,一種排水方式是當水位傳感器測量出水箱內的 冷凝水到達排水高度時,控制電路使水泵按照預設時間長度運轉,水泵運行一段時間排出 部分冷凝水後自動停止,這種運行方式依據固定的時長來進行,與實際排水量無關。水箱的另一種排水控制方式為當水位傳感器測量出水箱內的冷凝水到達排水高 度時,控制電路使水泵運轉,當水位傳感器測量出水箱內的冷凝水降至安全高度時,控制電 路使水泵停止運轉,這種運行方式可以更加精確的控制水箱中的水位。底盤1上固定有向除溼機上方直立伸出的多個豎直支撐架57a,豎直支撐架之間 通過連接板60加強強度,在引導蝸殼和熱交換器上設置有向水平方向伸出的水平支撐架 57b,水平支撐架與上述豎直支撐架相互連接固定構成支撐架57。控制盒58固定在水平支撐架57b和豎直支撐架57a的結合位置,控制盒58與其 他部件間留有間隙,支撐架穿過控制盒,並從控制盒壁上穿出,使控制盒與支撐架之間牢固 固定,且控制盒58與支撐架的水平支撐架57b和豎直支撐架57a兩部分分別固定。除溼機 在裝配時,支撐架分別與機箱的內側壁相接觸,提高了除溼機的整機強度,避免機箱在運輸 中的損壞,容納控制電路的控制盒58固定在支撐架上,從而使控制盒與除溼機的注塑整體 分離開來,一旦控制電路發生短路也不會影響到其它部件,水泵和控制電路與除溼機之間 都採用獨立的運行方式,相互的工作互不幹涉,確保了除溼機運行的穩定性。本發明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中,底盤上固定有向上伸出的豎直支撐架,而同時在 引導蝸殼和熱交換器上向水平方向分別引出水平支撐架,水平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同為鈑 金件相互連接固定,且支撐架與除溼機的機箱內部也相互接觸,使除溼機機箱內空出的空 間被金屬支撐架所填滿,也使除溼機內部的各部件形成相互連接支撐的整體,提高了除溼 機的整機強度,降低因運輸中晃動所造成的機器損壞。控制盒固定在支撐架的轉角即水平 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的結合部,且控制盒與注塑件之間留有空隙,從而使控制盒原理注塑件,即便發生短路也不會影響到其它部件,最大程度減低了火災發生的危險。另外,底盤和 水箱為一體成型的結構,可以通過一個的模具採用工程塑料材質一次注塑而成,水箱設置 在底盤的中間位置,水箱的側壁自底盤向上延伸形成,在水箱的兩側分布壓縮機、排水部和 電源線盒,底盤與水箱一體的結構可以簡化生產和安裝步驟,在生產時僅需要一個模具,因 此節省了模具的製作成本,無需採用多個模具生產不同的部分,且由於本發明中的底盤和 水箱統一採用相同的工程塑料材質,也降低了產品的生產造價。另外,由於在底盤上已經加 工出成型的壓縮機安裝部、排水部和電源線盒,進行部件裝配時就可以更加具有規劃性,除 溼機機箱內的內部空間得到合理的分配與使用,使空間結構更加整齊,便於日後的維修和 部件的更換。 以上所述,僅是本發明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非對本發明作任何形式上的限制,雖 然本發明已以較佳實施例公開如上,然而,並非用以限定本發明,任何熟悉本專業的技術人 員,在不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範圍內,當然會利用揭示的技術內容作出些許更動或修飾,成 為等同變化的等效實施例,但凡是未脫離本發明技術方案的內容,依據本發明的技術實質 對以上實施例所作的任何簡單修改、等同變化與修飾,均屬於本發明技術方案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上述除溼機包括機箱,形成除溼機的外觀,容納並保護除 溼機的各個部件;熱交換器由蒸發器和冷凝器構成,蒸發器,設置在空氣的吸入口一側,除 溼機運行時蒸發器處於低溫狀態,當吸入的潮溼空氣通過蒸發器時,空氣中的水分在蒸發 器上凝結為冷凝水;冷凝器,與蒸發器並排設置,除溼機運行時冷凝器處於高溫狀態,穿過 蒸發器的空氣在流經冷凝器時與冷凝器進行熱交換,使冷凝器中冷媒的溫度降低,同時使 空氣的溫度上升;接水盤,設置在蒸發器和冷凝器的下方,匯集冷凝水,在接水盤上設置排 水口,排水口引向水箱;風扇,向機箱內吸入和排出空氣,使空氣在機箱內流動完成與蒸發 器和冷凝器之間的熱交換;水箱,設置在接水盤下方,用於儲存冷凝水;壓縮機,壓縮冷媒 並維持冷媒的流動循環;底盤,設置在除溼機的下部,支撐並固定除溼機內的各部件;控制 盒,容納保護除溼機的控制電路,其特徵在於水箱與底盤為一體成型結構,水箱的側壁由 底盤向上延伸形成;底盤上固定有向除溼機上方伸出的支撐架。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上述除溼機的風扇為離心 風扇,圍繞離心風扇設置有引導蝸殼;上述支撐架為「Π 」形狀,支撐架中豎直的一端與底 盤相連接並向上延伸形成豎直支撐架,沿水平方向伸出的支撐架的另一端固定在引導蝸殼 和熱交換器上,形成水平支撐架,水平支撐架與豎直支撐架為一體結構。
3.根據權利要求2所述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支撐架為金屬材質的鈑金件。
4.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控制盒固定在支撐架的轉 角位置,即水平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的結合位置,控制盒與其他部件間留有間隙。
5.根據權利要求4所述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支撐架穿過控制盒,並從控制盒壁上穿出。
6.根據權利要求3所述的除溼機的支撐結構,其特徵在於除溼機裝配時,支撐架分別 機箱的內側壁相接觸。
全文摘要
一種除溼機的支撐結構,上述除溼機包括機箱、蒸發器、冷凝器、接水盤、風扇、水箱、壓縮機、控制盒,水箱與底盤為一體成型結構,水箱的側壁由底盤向上延伸形成;底盤上固定有向上伸出的豎直支撐架,而同時在引導蝸殼和熱交換器上向水平方向分別引出水平支撐架,水平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同為鈑金件相互連接固定,且水平支撐架和豎直支撐架與除溼機的機箱內部也相互接觸,使除溼機機箱內空出的空間被金屬支撐架所填滿,也使除溼機內部的各部件形成相互連接支撐的整體,提高了除溼機的整機強度,降低因運輸中晃動所造成的機器損壞。控制盒不與除溼機其它塑料部件相接觸,從而杜絕由於控制盒故障引發的火災。
文檔編號F24F13/00GK102116518SQ200910312710
公開日2011年7月6日 申請日期2009年12月30日 優先權日2009年12月30日
發明者劉建新, 鮑長橋 申請人:樂金電子(天津)電器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