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心油缸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8:49:04 1
專利名稱:空心油缸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油缸,尤其是具有可通氣或穿過構件的中空軸向內腔的液壓空心油缸。
現有的油缸一般由缸體、活塞及活塞杆構成,油缸的內腔均充滿了油,因而難於使空氣或諸如電纜類構件從腔內穿過。
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解決上述問題進而提供一種能讓空氣或電纜等構件從中穿過的空心缸。
本實用新型的技術方案是,一種空心油缸,包括缸體以及在缸體內作軸向運動的活塞和活塞杆,其特殊之處是,活塞及活塞杆呈圓筒狀,筒內沿軸向設有與缸體固連的內管。
而且,活塞的內壁或通過密封圈與內管外壁之間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接觸,與活塞連接的活塞杆的內壁與內管外壁之間被一環形空腔相隔離。
而且,活塞杆的上端固接有支座。
而且,缸體上設有導軌,活塞杆與設在導軌內的滑塊連接。
而且,內管內設有洩漏報警裝置。
本實用新型由於活塞及活塞杆呈筒狀,筒內設有內管,因而空氣或電纜等物可以從內管穿過。
以下結合附圖
對本實用新型作進一步描述。
附圖為本實用新型的結構圖。
參見附圖,本實用新型的缸體2內設有內管7,內管7通過下端固連的設有下蓋20的底座1與缸體2固定聯接,缸體2與內管7之間的環形空間內設有筒狀活塞4及筒狀活塞杆5,活塞4與活塞杆5螺紋聯接,並用堅定螺釘定位,設有密封圈17的活塞4內壁和外壁分別與內管7外壁和缸體2內壁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接觸,活塞杆5與缸體2和內管7之間分別被環形空間16、6隔離,環形空腔16為油腔,缸體2上的油腔兩端位置設有與油腔16相通的油管接頭15、18,為排出油腔16內的空氣,在與油管接頭15、18等高的位置分別設有排氣塞3、8。缸體2上端固裝有上蓋9,設有去塵環11和橡膠密封圈10的上蓋9內壁與活塞杆5滑動接觸。
本實用新型由於在活塞杆5內壁與內管7外壁之間設一環形空腔6使兩者不接觸,從而使活塞4及活塞杆5與內管7及缸體2間所構成的運動副更易配合,特別是這種結構在活塞杆5行程較長時效果更佳。
為便於裝設升降裝置,活塞杆5上端固連一支座12。另外,為防止活塞杆5升降時轉動,可在油缸外部裝設渭塊13與導軌14,導軌14與缸體2固連,固定在支座12上的滑塊13可在導軌槽內直線移動。
根據需要,可在缸體2側壁下端開設與內管7相通的電纜接口19,其上裝設電纜插座。
為防止空心油缸內的液壓油或使用環境中的液體滲進內管7,可在油缸內管7下部設置洩漏報警裝置21,一旦產生嚴重的洩漏,可及時進行處理。這種洩漏報警裝置可由浮子開關、電源及信號指示燈等組成。當浮球隨液體升到一定高度時,由於磁鋼的磁性作用,電路閉合,信號指示燈即亮。
本實用新型工作時,壓力油從缸體2下部(上部)的油口進入油腔16,推動活塞4及活塞杆5上升(下降),當活塞4上端面(支座12下端面)碰到上蓋9的下端面(上端面)時,活塞4及活塞杆5上升(下降)到位。升降到位傳感器可放置在油缸內。
本實用新型可用作從缸內通過空氣或電纜等構件的油缸,特別是用作潛艇上的通信天線、雷達及通氣管等升降裝置。將天線、雷達等固裝於活塞杆5的支座12上,讓電纜穿過內管7即可得到天線、雷達等升降裝置。用作通氣管時,在活塞杆5上端的進口處裝設防進水裝置,同時卸下底座1上的下蓋20即可。因而,本實用新型具有尺寸小、重量輕、結構簡單等特點。另外,這種裝置無須穿過耐壓船體,可以提高潛艇的安全性。
權利要求1.一種空心油缸,包括缸體[2]以及在缸體[2]內作軸向運動的活塞[4]和活塞杆[5],其特徵在於,活塞[4]及活塞杆[5]呈圓筒狀,筒內沿軸向設有與缸體[2]固連的內管[7]。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空心油缸,其特徵在於,活塞[4]的內壁或通過密封圈[17]與內管[7]外壁之間以可相對滑動的方式相接觸,與活塞[4]連接的活塞杆[5]的內壁與內管[7]外壁之間被一環形空腔[6]相隔離。
3.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心油缸,其特徵在於,活塞杆[5]的上端固接有支座[12]。
4.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心油缸,其特徵在於,缸體[2]上設有導軌[14],活塞杆[5]與設在導軌[14]內的滑塊[13]連接。
5.根據權利要求1或2所述的空心油缸,其特徵在於,內管[7]內設有洩漏報警裝置[21]。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涉及一種空心油缸,包括缸體以及在缸體內作軸向運動的活塞和活塞杆,活塞及活塞杆呈筒狀,筒內沿軸向設有與缸體固連的內管。本實用新型可用作從缸內通過空氣或電纜等構件的油缸,特別是用作潛艇上的通信天線、雷達及通氣管等升降裝置。本實用新型不僅具有尺寸小、重量輕、結構簡單等特點,而且可以提高潛艇的安全性。
文檔編號F15B15/14GK2229001SQ9521651
公開日1996年6月12日 申請日期1995年7月5日 優先權日1995年7月5日
發明者柳承賢 申請人:中國船舶工業總公司第七研究院第七二二研究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