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06 00:19:34
專利名稱: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涉及滑輪組平衡技術,尤其涉及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
背景技術:
隨著履帶起重機起重量的不斷增加,單臂架的履帶起重機已經逐漸無法滿足需要,目前雙臂架系統的應用在具有大起重量的起重機中越來越廣泛。雙臂架的出現,就帶來了左右臂架雙卷揚甚至更多卷揚的同步控制問題。因為雙卷揚如果不同步,將會造成變幅或者吊載用雙滑輪組的不平衡,從而給臂架系統帶來側載,造成使用的安全隱患。一般的設計有兩種,一種是通過檢測兩個卷揚的轉速來進行控制卷揚同步,從而最終控制雙滑輪組的平衡。這種控制方式的精度較低,鋼絲繩速度的理論值與實際值誤差較大,主要影響原因是兩個卷揚上的鋼絲繩纏繞層數和纏繞鬆緊程度有差異;還有一種是用一根鋼絲繩對雙卷揚進行纏繞,這樣即使卷揚不同步,兩個滑輪組在受力狀態下也會保持平衡。但是這種方式給卷揚出繩繞滑輪組帶來了極大的不便,且卷揚不同步也沒有比較直觀的方法檢測。
發明內容
針對上述存在的問題,本發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及其平衡方法,簡易地實現了雙滑輪組的平衡,操作簡單可靠。本發明的目的是通過下述技術方案實現的
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包括超起變幅卷揚,臂頭滑輪組,超起變幅滑輪組,導向滑輪和超起變幅鋼絲繩,其中,還包括同步鋼絲繩和監測裝置,所述超起變幅鋼絲繩從所述超起變幅卷揚中繞出後,經所述臂頭滑輪組和所述超起變幅滑輪組繞完後,再經所述導向滑輪從臂架內部繞回,與所述同步鋼絲繩連接形成接頭,所述監測裝置用於監測所述接頭是否移動。上述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中,所述超起變幅鋼絲繩在所述臂頭滑輪組和所述超起變幅滑輪組上按一定倍率進行旋繞。上述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中,所述監測裝置位於超起桅杆上。上述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中,所述監測裝置為位移傳感器。上述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中,所述監測裝置為攝像頭。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的平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
用一根同步鋼絲繩將兩根超起變幅鋼絲繩連成一體,連接處形成接頭; 通過監測裝置監測接頭的位置是否產生移動;
通過同步鋼絲繩長度決定接頭的位置,從而設定接頭可以上下移動的範圍; 監測裝置若監測到兩接頭的位置超出設定範圍,將兩接頭調回齊平位置,以實現卷揚的再次同步。上述平衡方法,其中,所述超起變幅鋼絲繩從所述超起變幅卷揚中繞出後,經所述臂頭滑輪組和所述超起變幅滑輪組繞完後,再經所述導向滑輪從臂架內部繞回,與所述同步鋼絲繩連接形成接頭。上述平衡方法,其中,所述監測裝置位於超起桅杆上。上述平衡方法,其中,所述監測裝置為位移傳感器或者攝像頭。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起重機,其具有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與已有技術相比,本發明的有益效果在於
平衡方法整個過程簡單可靠,安裝了一定長度的同步繩,可以增加卷揚的有效繩長,提高卷揚使用的安全性。本平衡結構和方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多卷揚協同工作場合。
圖1是本發明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的整機示意圖2是本發明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的雙臂架的平衡結構的三維立體示意圖3是圖2雙臂架平衡結構其中之一臂架的放大示意圖4是本發明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的平衡方法的流程示意框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下面結合原理圖和具體操作實施例對本發明作進一步說明。如圖1所示,本發明雙滑輪組平衡結構為起重機0整機結構的一部分,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包括超起變幅卷揚7,臂頭滑輪組8,超起變幅滑輪組3,導向滑輪9和超起變幅鋼絲繩2,其中,還包括同步鋼絲繩6和監測裝置(圖中未示出)。請參看圖2和圖3,超起變幅鋼絲繩2從超起變幅卷揚7中繞出後,經臂頭滑輪組8和超起變幅滑輪組3繞完後,再經導向滑輪9從臂架內部繞回,與同步鋼絲繩6連接形成接頭5。進一步地,超起變幅鋼絲繩2在臂頭滑輪組8和超起變幅滑輪組3上按一定倍率進行旋繞。以鞏固超起變幅鋼絲繩2在臂頭滑輪組8和超起變幅滑輪組3上的牢固度。超起變幅卷揚7的不同步可以通過監測裝置來監測兩個接頭5的是否移動來判斷,若監測裝置監測到接頭5超出設定範圍,可以將兩接頭5調回齊平位置,實現卷揚的再次同步。進一步地,監測裝置位於超起桅杆上,靠近兩個接頭5的位置。進一步地,監測裝置可以為位移傳感器或者攝像頭。位移傳感器或者攝像頭均為市面上容易獲得,方便本發明的實現。本發明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的平衡方法的操作步驟,最優實施例如圖4所示,包括下列步驟
Si.用一根同步鋼絲繩將兩根超起變幅鋼絲繩連成一體,連接處形成接頭,再參看圖2 所示,超起變幅鋼絲繩從超起變幅卷揚中繞出後,經臂頭滑輪組和超起變幅滑輪組繞完後, 再經導向滑輪從臂架內部繞回,與同步鋼絲繩連接形成接頭;S2.通過監測裝置監測接頭的位置是否產生移動,監測裝置可以位於超起桅杆上,靠近接頭的位置,具體可以是位移傳感器。S3.通過同步鋼絲繩長度決定接頭的位置,從而設定接頭可以上下移動的範圍, 該範圍由接頭位置決定,通過一定長度的同步繩使接頭在該範圍內移動不會出現與其他結構的幹涉;
S4.監測裝置若監測到兩接頭的位置超出設定範圍,將兩接頭調回齊平位置,以實現卷揚的再次同步。卷揚的不同步將直接體現在連接繩頭的接頭的位移上,通過一種方式例如攝像頭監控或者位移拉伸傳感器,檢測到接頭的移動,若超出設定範圍,便將其調整至兩接頭齊平位置。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起重機,其具有如上述任意一項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 由於本發明起重機的雙滑輪平衡結構與現有技術存在區別,其他結構並未繪製,不過本領域技術人員可以通過現有技術掌握具有上述雙滑輪平衡結構的起重機的其他部分的結構, 再次不予贅述。綜上,本發明採用一根與超起變幅鋼絲繩同等規格以及一定長度的鋼絲繩,將雙卷揚繞出的鋼絲繩,繞完臂頭和變幅滑輪組後,最終連接成一體,取代以往繩頭分別固定在各自臂頭而利用卷揚上安裝編碼器的電氣控制來實現兩卷揚的同步。用一根鋼絲繩將雙卷揚的兩根鋼絲繩最終連接成一體,吊重時由於其力學平衡原理,將始終保證兩個變幅滑輪組平衡,而此時如果雙卷揚出現不同步,將不會影響到滑輪組的平衡,從而不會影響到臂架系統的使用安全性。以上對本發明的具體實施例進行了詳細描述,但本發明並不限制於以上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其只是作為範例。對於本領域技術人員而言,任何對該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方法及包括該結構的起重機進行的等同修改和替代也都在本發明的範疇之中。因此,在不脫離本發明的精神和範圍下所作出的均等變換和修改,都應涵蓋在本發明的範圍內。
權利要求
1.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包括超起變幅卷揚,臂頭滑輪組,超起變幅滑輪組,導向滑輪和超起變幅鋼絲繩,其特徵在於,還包括同步鋼絲繩和監測裝置,所述超起變幅鋼絲繩從所述超起變幅卷揚中繞出後,經所述臂頭滑輪組和所述超起變幅滑輪組繞完後,再經所述導向滑輪從臂架內部繞回,與所述同步鋼絲繩連接形成接頭,所述監測裝置用於監測所述接頭是否移動。
2.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超起變幅鋼絲繩在所述臂頭滑輪組和所述超起變幅滑輪組上按一定倍率進行旋繞。
3.根據權利要求1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監測裝置位於超起桅杆上。
4.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監測裝置為位移傳感器。
5.根據權利要求1或3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其特徵在於,所述監測裝置為攝像頭。
6.一種如上述權利要求1至5任意一項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的平衡方法,其特徵在於,包括下列步驟用一根同步鋼絲繩將兩根超起變幅鋼絲繩連成一體,連接處形成接頭;通過監測裝置監測接頭的位置是否產生移動;通過同步鋼絲繩長度決定接頭的位置,從而設定接頭可以上下移動的範圍;監測裝置若監測到兩接頭的位置超出設定範圍,將兩接頭調回齊平位置,以實現卷揚的再次同步。
7.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超起變幅鋼絲繩從所述超起變幅卷揚中繞出後,經所述臂頭滑輪組和所述超起變幅滑輪組繞完後,再經所述導向滑輪從臂架內部繞回,與所述同步鋼絲繩連接形成接頭。
8.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監測裝置位於超起桅杆上。
9.根據權利要求6所述的平衡方法,其特徵在於,所述監測裝置為位移傳感器或者攝像頭。
10.一種起重機,其特徵在於,具有如權利要求1至5中任意一項所述的雙滑輪組平衡結構。
全文摘要
本發明公開了一種雙滑輪組平衡結構,包括超起變幅卷揚,臂頭滑輪組,超起變幅滑輪組,導向滑輪和超起變幅鋼絲繩,還包括同步鋼絲繩和監測裝置,超起變幅鋼絲繩從超起變幅卷揚中繞出後,經臂頭滑輪組和超起變幅滑輪組繞完後,再經導向滑輪從臂架內部繞回,與同步鋼絲繩連接形成接頭,本發明還公開了一種起重機,其具有如上述任意一項雙滑輪組平衡結構。本發明平衡方法整個過程簡單可靠,安裝了一定長度的同步繩,可以增加卷揚的有效繩長,提高卷揚使用的安全性。本平衡結構和方法同樣適用於其他多卷揚協同工作場合。
文檔編號B66C23/72GK102398865SQ201110285108
公開日2012年4月4日 申請日期2011年12月27日 優先權日2011年12月27日
發明者劉響, 劉正華, 張世勇, 徐雲 申請人:上海三一科技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