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擔鏢師
2023-10-06 11:49:00
乾隆58年,正值春夏之交,華北平原暖風和暢、草綠花紅,大運河南來北往的船隻在碧波之中穿行。在北去的船隻當中,有一艘滿載貨物的「貢字」鏢船,漸漸靠近滄州的紅孩口。
船頭「把簧」的大夥計問站立於身後的一位老者:「仇師父,是否要落下鏢旗?」
老者拄一桑木扁擔,河風吹動著他一身玄色的武服,顯得瘦削剛勁,他捻須道:「都說滄州藏龍臥虎,素有『鏢不喊滄』之規定,今天老兒倒要碰一碰,看看誰膽敢動我貢鏢。」
大夥計一聽,臉色煞變,道:「師父大可不必冒這個風險,江湖兇險,請您三思。」
眼見鏢船駛進紅孩口碼頭,老者突然底氣十足地吆喝了一聲:「頂湊子掘梁子,巴合著,我武惟揚——」聲如洪鐘,在河道裡迴蕩著。那意思是來到了村鎮,叫人們提起精神來。
手下的夥計和雜役應聲寥落,回應著:「我武惟揚——」不知怎地還沒出現情況,先自喪失了一半的士氣。
因為提起滄州的「成興鏢局」和李冠銘鏢師,他們都如雷貫耳、敬畏異常。只要鏢局車船到了滄州,都會扯下鏢旗,三緘其口悄然而過;否則,無論你有多大的名頭兒、多好的身手,在滄州喊鏢叫板兒,都會栽個大跟頭。因此,人們稱之為「啞鏢」。
看來,今天這個老者大聲喊鏢,且不落鏢旗,是有意在滄州叫板,他想打破「啞鏢」這個江湖規矩。
此時,紅孩口碼頭一片喧鬧,有裝運貨物的,有來這裡看熱鬧的。靠近河邊,有一位中年男人正和一個小姑娘玩耍,小姑娘穿著一身紅衣,很是惹眼。她指著慢慢駛來的鏢船說:「爹爹,你看誰這麼大膽,不但不落鏢旗,還大聲喊鏢。」
其實,中年男人早就看到了,那鏢船虛張聲勢的樣子,明顯是不把人放在眼裡。他說:「丫頭,看你的了!」
女孩兒兩手抱拳,道:「遵命!」
說完,女孩兒從袖子裡掏出一個雞毛毽子,一個飛腳將毽子踢了出去。雞毛毽子帶著尖利的呼嘯射向船上那個招搖的鏢旗,「咔嚓」一聲鏢旗的竹竿應聲折斷。
這飛來神毽太叫人措手不及了,就連船上的老者也意想不到,一個十幾歲的丫頭片子竟然有這等神功。他來不及多想,飛身躍出船頭,一個倒栽蔥在水面抓起鏢旗,雙手燕子點水重新回到船上。
和他的動作同時進行的還有那個小姑娘,她一個飛身跳到了幾丈遠的船上,抓住落到船上的毽子,就想離去。這時,老者已然站穩腳跟,張開雙臂擋住了小姑娘的去路。
小姑娘面無懼色,低頭想在老者叉開的雙腿間鑽過去,老者雙腿一併,小姑娘被卡住了,然後老者一把將小姑娘抓起,高舉到頭頂。
「放開我,放開我……」小姑娘高聲叫喊著。
這時,岸上的那名中年男人突然拱手笑道:「小女年幼不更事,請鏢師莫要怪罪。」
其實,老者早就領教了,一個小女孩兒就有這等功夫,那麼岸上的男人必然更不能小覷。但他這麼一大把年紀,在眾夥計面前也不能丟這個面子。於是,放下了小姑娘,也拱手大聲道:「岸上好漢,請報上名來。」
「在下李冠銘是也。」船上的人一聽這個名字,頓時鴉雀無聲。
「久聞大名,今日得見,幸會。」老者道。
李冠銘道:「盛名之下其實難副,在下已在此恭候扁擔鏢師多時,果然非同凡響。老鏢師此舉,可是不友善在先呀。」
老者道:「祖師爺留下飯,朋友能吃個遍?我才吃一線,三分保平安。」這是江湖黑話,他在探看李冠銘的打算,但話語中明顯帶著挑戰的意味。
「老鏢師,人不親藝親。相罵無好口,相打無好手!非一定要破盤(抓破臉)嗎?」李冠銘道。
「亮青子擋風!」老者二話不說,順手抄起了那根桑木扁擔。他亮開式子,舞動著手裡的扁擔,就像螺旋槳一樣在他的頭頂飛轉,借著這股力量,他飛到了岸上。
李冠銘見老者有意比試,順手抽出了腰間的軟鞭。老人氣盛,李冠銘還沒聽說過押鏢之人,主動出擊的事情。可是,手底下沒有真功夫的人,也不會在滄州地界顯擺的。
說著,二人頓時戰在了一處,只聽到扁擔和軟鞭攪動的呼呼風聲,岸上沙塵飛揚,已經分不清誰是誰來了。
李冠銘出身於習武世家,師從六合拳掌門曹壽,拳、刀、槍、棍無一不精。他的成興鏢局威震武林,無論糧鏢、物鏢、錢鏢沒有失過一次手。他以武會友,到處尋友拜師,結識了很多武林高手。一次,一外地鏢局通過滄州時高聲喊鏢,被騎馬閒逛的李冠銘看到。行至前門,他大吼一聲,縱身而起,雙手抓住城門,用雙腿把烈馬夾起,馬被懸在空中咴咴兒直叫,卻動彈不得,鏢客個個嚇得面如土色。從此出現了「鏢不喊滄」的行規。
二人戰了將近幾十個回合,難分勝負,幾乎把滄州的看客都吸引過來了,有人高聲吶喊,為李冠銘助威;也有人為老者叫好。時近中午,老者的體力已經明顯不支,他一個收勢站穩,一捋鬍鬚「呵呵」笑道:「李冠銘,果然是名不虛傳。」
李冠銘也收勢道:「早就聽說扁擔鏢師名揚武林,今日才領教了前輩的功夫,真乃三生有幸!不知仇老前輩旅途勞頓,可否願意光臨寒舍一敘?」
「機會難得,機會難得!」老人點頭答應。
原來,老人不是別人,乃是名震江南的扁擔鏢師仇百實。
仇百實出生於皖南石埭的茶鄉,自十幾歲起就用桑木扁擔,挑著家鄉的特產「霧裡青」走遍了崇山峻岭的古徽道,遠到過大江南北、天涯海角,通過賣茶,見識過各色人等。一次路遇強賊,在性命堪憂之際,偶然的機會結識了自己的師父——人稱「茶販大師」的邱一光。邱一光販茶出身,更以扁擔功名聞天下。於是,經過名師的指點,在仇百實的手裡,扁擔不但能挑茶,還能防身,後來又加上他刻苦演練,以至於不斷出奇翻新,成為一門獨創的武功,他也成了江南名副其實的一代鏢師。這次,他接到官府的旨令,親自押著第一批春茶「霧裡青」進京,經黃湓河、秋浦河、青通河、青弋江、水陽江、長江到揚州,再經京杭大運河來到滄州境內,可謂是辛苦異常。
李冠銘早就聽過仇百實的大名,怎奈總是無緣見面,這一次他聽說有一船貢茶要押往京城,押鏢之人,正是他朝思暮想的仇百實鏢師,早早就在運河邊恭候著了。但他聽說仇百實老人脾氣暴躁,多次想打破「鏢不喊滄」這個行規,心想老人肯定會出手比試的。今日終於領教到了老人的絕世武功,他自然是喜不自勝,好客的他在家裡設宴款待老人。
宴畢,劉冠銘用當地的金絲棗茶招待仇百實。仇百實老人品了一口,點點頭,見李冠銘也是品茶高手,他說:「李鏢師,老朽這次也是有備而來的,想讓你嘗一嘗我們那裡的霧裡青。」
李冠銘道:「我早就聽說霧裡青名揚天下了,還真是『秋浦萬裡茶人到,笑說仙芝嫩蕊來』呀!」
說著話,仇百實命夥計搬來一罐霧裡青。老人親自教劉冠銘如何煮茶,如何品嘗。他說:「這『嫩蕊』產於千米的雲霧之中,茶園常年雲霧籠罩,所以叫做霧裡青。」
劉冠銘看到杯子裡的「霧裡青」茶,果然與眾不同,不僅有一股奇特的清香,而且還有一股白色的霧氣氤氳在杯口,久久不肯散去。茶色清碧透明,一根根飽滿秀麗的茶芽豎立於杯中,上下浮動,猶如仙女在翩翩起舞。
他品了一口,頓時覺得神清氣爽,如同醍醐灌頂。他閉上了眼睛,大叫:「妙哉!妙哉!不是龍井,勝似龍井也!」
仇百實老人說:「這霧裡青不但味美絕倫,它的製作工藝也是相當考究,先後要經過37道工序,每斤成品中要有兩萬多個芽頭的。當今聖上喜歡,民間自然是難得一見的。」
翌日,李冠銘送老人上船,可是他枯搜寡腸也找不到合適的禮物相贈,琢磨著:老人家送了這麼貴重的茶葉,該如何回報呢?這「霧裡青」可是有一兩茶一兩金之美譽呀!
仇百實老人似乎看出了李冠銘的意思,笑著說:「李鏢頭,你大可不必為此事操心,老夫只有一事相求,那就是鏢要喊滄!」
李冠銘哈哈一笑,說:「老鏢師所言,正合我意。其實,這『鏢不喊滄』已經成了我心頭之結。和您老人家相比,冠銘名不副實、名不副實呀!」
從此,李冠銘和扁擔鏢師仇百實結下了深厚的友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