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製造方法
2023-10-07 10:08:39 3
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製造方法
【專利摘要】本實用新型適用於軟膠囊製造裝置的【技術領域】,公開了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包括膠皮、膠皮傳輸機構、藥液注射機構、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和輸送帶,膠皮傳輸機構包括左膠皮輪和右膠皮輪,藥液注射機構包括藥液盒、藥液導管和藥液噴管,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包括左滾模和右滾模;膠皮傳輸機構還設有左傳導輥、右傳導輥和控制系統,左滾模和右滾模均設有模具層和加熱層,加熱層安設於模具層的下方。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結構簡單,增設了左傳導輥和右傳導輥,使得膠皮更容易貼合左、右滾模,而且使得不同形狀的模具的壓合時間不同,從而間接地調整注藥時間,進而利於提高軟膠囊機的綜合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專利說明】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
【【技術領域】】
[0001]本實用新型涉及軟膠囊製造裝置,特別涉及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
【【背景技術】】
[0002]軟膠囊形成質量受多種因素的影響,如明膠自身特性的各種參數、熔膠時各種材料的配比等。與軟膠囊機相關的因素主要有明膠膜的保溫溫度、膠皮輪的冷卻溫度、藥液的注藥時間等。市面上的軟膠囊機已經通過PLC控制系統和PID調節圓滿地解決了上述膠囊形成過程中的溫度控制和監測問題。但是,藥液的注藥時間是依靠操作工人的經驗來進行調整的,存在很強的不確定因素,直接影響軟膠囊的成形和裝量。
[0003]注藥是個動態的過程。注藥時間不能太早,因為當明膠被模具擠壓剪切後,需要一定的時間才能粘合。只有在明膠開始粘合後注藥,才能保證藥液完全包封在膠囊殼內,而不會從膠囊殼下方的合縫處流出,導致裝量上的不準確,影響軟膠囊的形成;注藥時間也不能太遲,太遲會影響膠囊殼上方的合縫粘合面積太小甚至不能粘合,導致後期滾籠乾燥過程中膠囊殼被擠破,大面積影響其他軟膠囊的衛生情況。
[0004]參閱附圖1,市面上的軟膠囊機主要包括膠皮1、膠皮傳輸機構、藥液注射機構、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和輸送帶2,膠皮傳輸機構包括左膠皮輪4和右膠皮輪5,藥液注射機構包括藥液盒6、藥液導管7和藥液噴管,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包括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由水、明膠及甘油等組成的明膠液塗在左膠皮輪4及右膠皮輪5上形成左膠皮11和右膠皮12,左膠皮和右膠皮在穿過藥液盒6的下方後送入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如圖所示,現有技術中採用加熱保溫的藥液噴管和藥液對膠皮I進行加熱,使得膠囊滾模壓合機構中的膠皮I變軟,隨後,變軟後的膠皮被模具切下、壓合,形成完整的、已注料的軟膠囊3。此種結構雖然能夠加速膠皮I的粘合,間接地提高軟膠囊3的成品率,然而,其仍然無法解決注藥時間過早時導致的藥液漏出的技術問題,而且,其也無法根據不同形狀的軟膠囊調整合適的注藥時間。
【實用新型內容】
[0005]本實用新型的目的在於克服上述現有技術的不足,提供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其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的軟膠囊機中由於注藥時間過早導致的藥液漏出、藥液容易浪費、不能根據不同形狀的膠囊調整合適的注藥時間的技術問題。
[0006]為實現上述目的,本實用新型提出了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包括膠皮、膠皮傳輸機構、藥液注射機構、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和輸送帶,所述的膠皮通過膠皮傳輸機構的傳輸和膠囊滾模壓合機構的壓合形成軟膠囊;所述的膠皮傳輸機構包括左膠皮輪和右膠皮輪,所述的藥液注射機構包括藥液盒、藥液導管和藥液噴管,所述的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包括左滾模和右滾模;
[0007]所述的膠皮傳輸機構還設有左傳導棍、右傳導棍和控制系統,所述的左傳導棍設於左滾模的上方,所述的右傳導輥設於右滾模的上方,所述的控制系統控制左傳導輥和右傳導輥將膠皮傳導至左滾模和右滾模之間的區域,所述的左滾模和右滾模均設有模具層和加熱層,所述的加熱層安設於模具層的下方,所述的模具層與膠皮直接接觸。
[0008]作為優選,所述的左滾模和右滾模為可自行旋轉的圓柱體,所述的模具層和加熱層均為圓環狀空心柱體,所述的加熱層與左滾模和右滾模均固定連接,所述的模具層套設於加熱層上。
[0009]作為優選,所述的左滾模和右滾模處於同一水平面,所述的左滾模的模具層和右滾模的模具層之間的距離小於膠皮的厚度。
[0010]作為優選,所述的模具層上開設有若干個膠囊殼槽,所述的膠囊殼槽均勻分布於模具層的表面。
[0011]作為優選,所述的膠囊滾模壓合機構還設有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所述的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分別安設於左滾模和右滾模的正下方,所述的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均處於同一平面、均傾斜向下,所述的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向下的末端與輸送帶相接觸,所述的左收集板與右收集板之間的距離大於膠皮的厚度。
[0012]本實用新型的有益效果:與現有技術相比,本實用新型提供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結構簡單,增設了左傳導輥和右傳導輥,使得膠皮更容易貼合左、右滾模,而且使得不同形狀的模具的壓合時間不同,從而間接地調整注藥時間,進而利於提高軟膠囊機的綜合性能和市場競爭力。
[0013]本實用新型的特徵及優點將通過實施例結合附圖進行詳細說明。
【【專利附圖】
【附圖說明】】
[0014]圖1是現有技術中的軟膠囊機的結構示意圖;
[0015]圖2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結構示意圖;
[0016]圖3是本實用新型實施例的使用狀態示意圖。
【【具體實施方式】】
[0017]為使本實用新型的目的、技術方案和優點更加清楚明了,下面通過附圖中及實施例,對本實用新型進行進一步詳細說明。但是應該理解,此處所描述的具體實施例僅僅用以解釋本實用新型,並不用於限制本實用新型的範圍。此外,在以下說明中,省略了對公知結構和技術的描述,以避免不必要地混淆本實用新型的概念。
[0018]參閱圖2,本實用新型實施例提供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其中的膠皮傳輸機構增設有左傳導輥23、右傳導輥24和控制系統25,左傳導輥23設於左滾模21的上方,右傳導棍24設於右滾模22的上方,控制系統25控制左傳導棍23和右傳導棍24將膠皮I傳導至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之間的區域,也就是說,膠皮I與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貼合的位置和角度均通過控制系統25調整。其中,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均設有模具層26和加熱層27,加熱層27安設於模具層26的下方,模具層26與膠皮I直接接觸。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加設有與模具層26進行加熱的加熱層27,使得膠皮I貼合模具層26時就會受熱軟化,一方面軟化的膠皮I能夠與模具層26更為貼合,使得膠囊殼的外形更為光滑;另一方面,在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壓合時,膠皮I更容易粘連,使得膠皮I外表面的藥液得以更容易限定在膠囊殼內部,避免藥液漏出。
[0019]與現有技術中採用加熱保溫的藥液噴管8不同,本實用新型的藥液噴管8處於常溫狀態,即比模具層26外側的膠皮I溫度略低,這就使得藥液噴管8噴出藥液後,與藥液接觸的膠皮I遇冷凝固,進一步加快膠囊殼的密合,防止藥液漏出。
[0020]具體地,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處於同一水平面,左滾模21的模具層26和右滾模22的模具層26之間的距離小於膠皮I的厚度。其中,模具層26上開設有若干個膠囊殼槽261,膠囊殼槽261均勻分布於模具層16的表面。由於膠皮I會在加熱層27的作用下貼合膠囊殼槽261的底面,使得膠皮I的厚度略微變薄,因此,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進行壓合的距離需要小於膠皮I本身的厚度。
[0021]進一步地,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為可自行旋轉的圓柱體,模具層26和加熱層27均為圓環狀空心柱體,加熱層27與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均固定連接,模具層26套設於加熱層27上。此種結構中的模具層26為可拆卸更換的結構,使得本實用新型能夠適用於不同形狀的軟膠囊生產。
[0022]請再參閱圖3,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在生產另一種形狀的軟膠囊時,為了調整合適的注藥時間,控制系統25將左傳導輥23和右傳導輥14向上升高,使得膠皮I與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接觸的面積減少,膠皮I在壓合前的受熱時間也隨之減少。此時,與圖2相比,相當於膠囊殼下方的合縫生成時間提前,注藥時間也隨之提前,保證了膠囊殼上方的合縫的完全粘合,避免了後期藥液的漏出。
[0023]為了提高本實用新型的實施例的生產效率,膠囊滾模壓合機構還設有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附圖中未示出),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分別安設於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的正下方,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均處於同一平面、均傾斜向下,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向下的末端與輸送帶2相接觸,左收集板與右收集板之間的距離大於膠皮I的厚度,使得剩下的膠皮I能夠從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之間下落,便於膠皮I的回收再利用。
[0024]以上所述僅為本實用新型的較佳實施例而已,並不用以限制本實用新型,凡在本實用新型的精神和原則之內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換或改進等,均應包含在本實用新型的保護範圍之內。
【權利要求】
1.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包括膠皮(I)、膠皮傳輸機構、藥液注射機構、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和輸送帶(2),所述的膠皮(I)通過膠皮傳輸機構的傳輸和膠囊滾模壓合機構的壓合形成軟膠囊(3);所述的膠皮傳輸機構包括左膠皮輪(4)和右膠皮輪(5),所述的藥液注射機構包括藥液盒¢)、藥液導管(7)和藥液噴管(8),所述的膠囊滾模壓合機構包括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其特徵在於: 所述的膠皮傳輸機構還設有左傳導輥(23)、右傳導輥(24)和控制系統(25),所述的左傳導輥(23)設於左滾模(21)的上方,所述的右傳導輥(24)設於右滾模(22)的上方,所述的控制系統(25)控制左傳導輥(23)和右傳導輥(24)將膠皮(I)傳導至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之間的區域,所述的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均設有模具層(26)和加熱層(27),所述的加熱層(27)安設於模具層(26)的下方,所述的模具層(26)與膠皮(I)直接接觸。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為可自行旋轉的圓柱體,所述的模具層(26)和加熱層(27)均為圓環狀空心柱體,所述的加熱層(27)與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均固定連接,所述的模具層(26)套設於加熱層(27)上。
3.如權利要求2所述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處於同一水平面,所述的左滾模(21)的模具層(26)和右滾模(22)的模具層(26)之間的距離小於膠皮(I)的厚度。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模具層(26)上開設有若干個膠囊殼槽(261),所述的膠囊殼槽(261)均勻分布於模具層(26)的表面。
5.如權利要求1至4中任一項所述的一種滾模式軟膠囊成型裝置,其特徵在於:所述的膠囊滾模壓合機構還設有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所述的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分別安設於左滾模(21)和右滾模(22)的正下方,所述的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均處於同一平面、均傾斜向下,所述的左收集板和右收集板向下的末端與輸送帶(2)相接觸,所述的左收集板與右收集板之間的距離大於膠皮(I)的厚度。
【文檔編號】B29D22/00GK203919753SQ201420372367
【公開日】2014年11月5日 申請日期:2014年7月7日 優先權日:2014年7月7日
【發明者】王三林 申請人:浙江越溪膠丸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