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讀司馬遷《史記》有感500字

2023-10-15 01:38:04 2

  《史記》是西漢著名史學家司馬遷撰寫的一部紀傳體史書,是中國歷史上第一部紀傳體通史,被列為「二十四史」之首,記載了上至上古傳說中的黃帝時代,下至漢武帝太初四年間共3000多年的歷史。下面整理提供了史記的讀後感範文,希望對你有幫助。

  讀《史記》有感一:

  關於堯,大家一定都不陌生,他是一位傑出的統治者,他是非分明,不會讓一個心腸歹毒的人去繼承他的產業,去危害老百姓;也不會讓一個沒有才能的人去治理天下,去殃害百姓;更不會隨隨便便的按照傳統的禮儀立墑孫長子丹朱英明為天子,去使百姓受難。這種種的不會,一次又一次的體現出他時時刻刻在為百姓著想。

  堯,是一個善良、寬厚的人,是一個聖明的天子。他為了百姓能夠在自己逝世後,同樣能安居樂業,和睦相處,就立舜為天子。這也正能說明他為什麼能得到百姓的愛戴。古代人以德治理天下的最好證明。

  堯的才能和治理才能當然也是能使他傑出的原因之一。他能夠很好的把每一個的才能發揮在極致,發揮在應該發揮的地方,不放過任何一個人才。正是因為有他,世界上才會有春分,夏至,秋分,冬至之區。百姓們才知道什麼時候播種什麼,什麼時候收穫什麼,才會使農業興旺。

  「人以德為本,可以贏天下,這句話不正是堯的真實寫照嗎。這一生,為百姓,為天下付出了很多,最後又將舜立為天子,而自己的長子丹朱開明並沒有繼承的產業,即使兒子怨恨他,但他也不拿百姓的安危與今後的幸福以及天下的和平來當賭注。舜即位後,為了躲避丹朱的報復而躲到了家裡,家裡人都想殺他,他都巧妙的躲過了,並沒有為此和家人結仇,而是像從前一樣孝敬父母。

  像舜這樣的人,不正和堯一樣嗎?以德治天下,以信孝服人,令人敬重,要是在現代,能夠多一樣孝敬父母的人,與家人和睦相處的話,世界上就不會有養老院,與「財產之爭了,要是人人都能寬容,諒解他人,電視上就不會有「愛心調解」、「金牌調解」了。這樣,我就的生活豈不更加美好、和諧了嗎?人人不在勾心鬥角,你爭我搶,不圖私益,為他人著想,世界不就會像堯與舜那時的狀況一樣了嗎——國泰民安。

  讀《史記》有感二:

  歷史是一面鏡子,觀照祖國璀璨的古代文明,學好歷史,擦亮智慧的眼睛,我們永遠不迷濛。今年暑假就好好地看了一回《史記》。

  《史記》整理和保存了從五帝傳說到西漢中葉三千多年的歷史資料,全面而系統地記敘了我國這一時期政治、經濟和文化諸多方面的發展歷史,是一部偉大的史學巨著,是中華民族文化寶庫中的瑰寶。它塑造了大量栩栩如生的歷史人物形象,有荒淫殘暴的商紂王,有禮賢下士的齊桓公,有大義滅親的陳桓公,有臥薪嘗膽的勾踐,有機智勇敢的甘羅,有公正無私的石奢,有奉公守法的公儀休……都有十分深刻教育意義和強烈的藝術感染力。深深地吸引了我,讓我久久沉浸在精彩的故事情節中。

  《史記》作者司馬遷為寫此書經受的磨難同樣也打動了我。司馬遷曾經說過「人固有一死,或重於泰山,或輕於鴻毛。」宮刑對司馬遷來說無疑是奇恥大辱,這不僅催殘了他的肉體,而且在精神上給了他極大的打擊。開頭他簡直感到痛不欲生,然而,當他想到《史記》還沒有完成,使命猶在,他不能輕易毀滅自己的生命,多少個寒暑過去了,司馬遷殫精竭慮,耗盡心血,終於完成了《史記》這部內容浩繁的巨著。

  從司馬遷寫《史記》中使我體會到:要取得好成績,是不容易的,要有所成就,更不是輕而易舉的,必須付出艱苦的。

  讀《史記》有感三:

  這幾日的閒暇時刻,再一次翻開了《史記》。這是自己一直比較偏愛的好書。

  《史記》全文共五十二萬六千五百字,包括的時間是上起傳說中的黃帝下至漢武帝末年。其來源有四類:一是當時已有的記載,即參考資料;二是司馬遷採訪的資料;三是直接史料,即史官所記載的西漢王朝建立以後的重要事情;四是司馬遷積累資料。《史記》用的是紀傳體,是中國第一部紀、傳、表、書俱全的史籍,包括五在類,一百三十篇,(亦稱一百三十卷)其五類的內容如下:(一)本記十二篇。以歷代帝王為中心,概要地敘述各時期的大事,形式近於編年體,但較為簡略;(二)年表十篇,實際上,表分為世表,年表和月表三種,也是以時間為中心,而較為簡略;(三)書八篇。書是以事類為綱而紀錄同類性質的重要史事及其發展過程,如《平淮書》是關於經濟的,《河渠書》是關於水利的,《天官書》是關於天象的等;(四)世家三十篇。是記載諸侯列國的一部分重要歷史人物的事跡的。(五)列傳七十篇。列傳記載了漢武帝以前的重要人物,少數民族,鄰近國家及各種專業的事跡。

  《史記》是開創中國記傳體通史的經一部文獻。作者司馬遷,漢朝夏陽人、今天陝西韓城,僅從地域上而言,就感覺他很近,因此常在一面看書一面想:他的口音、他的生活習慣、他的生長環境……和慶陽人一樣哦,都屬於大西北,都是在黃土高原上,呵呵!想到哪去了?畢竟,相隔兩千年了啊,誰知那時的陝西人是否也吃手擀麵、蒸饃、臊子麵之類?不過?他絕對是不怕大西北的狂風暴雨的。因為,這位十歲就師從孔安國學《古文尚書》、二十歲便遊歷全國的史學大師、文學大師因為太正直、愛講真話、為李陵而惹惱了當時的皇帝漢武帝而受了腐刑被投進監獄的硬漢子,不僅在監獄裡面、而且五十歲出獄後仍繼續孜孜不倦地從事《史記》編寫工作,一直到死都毫無怨言、永不言悔!

  每每看到這裡,就讓我這位平時自認為還很堅強的小女子就會忍不住淚盈滿面——

  腐刑是什麼?

  腐刑意味著生理上他已不是男人,更不是女人。

  可是,腐刑後的司馬遷表現出的比男人更堅強,比女人更細緻!

  將人們的嘲笑、不屑、挖苦等等拋於腦後、深埋心底,用非凡的毅力編寫出千古流芳的、中國人代代百讀不厭的精神食糧《史記》,又怎能不讓千千萬萬的華夏子孫感動?又怎能不讓我們的熱淚飛灑?

  是啊!與你這樣的大痛相比,我們所生活的這個美好年代的小痛又算什麼?只是讓多少人生活在今天這樣優越的環境不知努力不知上進不知為人類做點自己能所能及的事而羞愧啊!司馬遷,你讓今天的人,你讓今天的多少開著名車、享受美食美色、醉生夢死、碌碌無為的人而羞愧啊!

  這部用司馬遷畢生心血凝結成的不朽名著,許多地方貫穿著歷史唯物主義的觀點。無論從中國或世界範圍來講,都是人類科學地研究自身的一次極有意義和價值的嘗試。並且其文學方面那極高的成就更不用說了,因為裡面的許多文章都被視為古代散文的最高標準之一。

  所以,無論在什麼時候什麼心情下讀《史記》,永遠都有無盡的收穫。

同类文章

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讀後感

  【範例1】  在一個美好的下午,我閒著沒事就看了一本書,書名是《「精彩極了」和「糟糕透了」》,我很奇怪:為什麼要用這樣的兩句話作為文章的題目呢?  我靜下心來慢慢的欣賞著這篇文章,原來作者在七八歲的時候就寫了第一首詩,我很吃驚,這不可能吧!一個只有七八歲的小孩子就會寫這樣好的詩?真的很難

兩隻螞蟻讀後感400字(優秀)

  【範例1】  今天,我在語文課本上讀了一篇文章——《兩隻螞蟻》。主要寫的是兩隻螞蟻要去完成一項任務,但是有一塊大石頭擋住了它們的去路。一隻螞蟻毫不猶豫地往上爬,一次,兩次,三次........累得氣喘籲籲,最後,他終於爬了過去。另一隻螞蟻試了一次,兩次,爬不上去,便繞道而行,也完成了任務

《落花生》讀後感500字

  【範例1】  今天,我讀了《落花生》後,受到了很大的教育。這篇文章是通過一家人收花生時議論花生的好處,並以花生的可貴之處——藏而不露,向人們闡明一個道理:人要做有用的人,不要做只講體面,而對別人沒有好處的人。  的確,一個人如果處處想著自己,而不顧別人的利益,那麼他就不會受到大家的尊敬。

名著《茶花女》讀後感500字

  【範例1】  自古以來愛情是一個永恆的文學主題,每一個人都盼望領有一份純潔的愛情,可是在殘暴的道德觀點和虛假的殘害之下,那一段高貴純潔的愛情卻幻滅了,那段愛情就是出自《茶花女》這本書中。書中講述的是,一個漂亮仁慈的煙花女子,瑪格麗特與誕生名門的男子阿芒彼此相愛,可終極卻陰陽永隔,天各一方

輸贏讀後感(精選)

  【範例1】  《輸贏》這本書帶給我的不僅是文學上的享受,更多的是對即將參加工作的我心靈的啟迪和知識的學習積累,與其去評價其文學價值,倒不如去研究它的實用價值,特別是對我這個即將在銷售領域裡摸爬滾打的在校學生。  在內憂外患的環境下,主人公周銳臨危不懼,選擇了忍辱負重,接受重任。成為了低靡

小學生綠野仙蹤讀後感300字

  【範例1】  初次翻開這本帶著油墨香氣的的書時,就被一個稀奇古怪的小題目所吸引住了。「空中旅行」。咦?空中怎麼會旅行呢?作者該不會腦子壞掉了吧?空中「旅行」這簡直是天方夜譚。就是這一個疑惑,使我走進了《綠野仙蹤》······  《綠野仙蹤》這本書是由美國作家萊曼·弗蘭克·鮑母撰寫的。這本

課文《烏塔》讀後感400字

  【範例1】  烏塔,你真勇敢,你都敢自己去遊歐洲。烏塔,你真細心,,旅遊前都準備了三年,在家裡都設計好了旅行路線,還閱讀了與這些國家有關的書籍。烏塔,你真懂事,為了掙旅費,每個周末去幫餐館或超級市場分發廣告單,假期還到別人家裡陪小孩玩,但你也不問爸爸媽媽要一分錢,到一個地方就給家裡打個電

關於稻草人讀後感400字【精編】

  【範例1】  今天,我和媽媽一起讀了葉聖陶爺爺的《稻草人》,我很喜歡這個故事。  我知道了稻草人的骨架是用竹子做的,肌肉是用黃稻草做的,帽子是用荷葉做的。他站在田裡,用來趕走那些飛來的小雀。  一天晚上,稻草人遇見了三件讓人傷心的事。第一件事是:一位眼睛模糊的老太太八九年前死了丈夫,她只

愛的藝術讀後感【經典】

  篇一:  讀完了弗洛姆的《愛的藝術》,很好的一本薄薄的書。  人的孤獨感是無法迴避的事情,克服的辦法一是創造,主動去改造自然,實現自我和外部世界直接的聯通;另一個就是愛,分享自己的生命力,實現自我和人群之間的聯通。無論是創造還是愛,都是主動性的行為;所以弗洛姆提倡「創造性的人格」。  通

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讀後感

  【第1篇】  周恩來從小就熱愛學習,所以他的成績在班裡一直名列前茅。有一天,校長問他們:「你們為什麼而讀書?」有的說為父母而讀書,有的說為做官而讀書,有的說為掙錢而讀書,有的說為明理而讀書。輪到周恩來時,他大聲的說為中華之崛起而讀書,校長聽後大為滿意,後來實踐證明,這是他長期以來樹立的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