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行車鏈輪組合件的製作方法
2023-10-09 07:33:04 2
專利名稱:自行車鏈輪組合件的製作方法
技術領域:
本發明通常涉及用於自行車的多鏈輪組合件。更具體說來,本發明涉及一種經構造以在相鄰鏈輪之間保持恰當間距的多鏈輪組合件。
背景技術:
騎自行車是一種正變得日益流行的娛樂形式及交通手段。而且,對業餘愛好者及職業運動員來說,騎自行車已經變成一種非常流行的競技性運動項目。無論自行車是用於娛樂、交通或競技比賽,自行車工業一直在不斷地改進自行車的各種組件以滿足騎車人的需求。
近年來,由於自行車傳動中可用速度數量的增加,安裝在此種自行車後部輪鏈輪組合件上的鏈輪數量已增加了七個鏈輪或更多。其結果是,自行車的重量也已增加。因此,存在一種減小自行車重量的期望。換句話說,為追求更快的行車速度,期望減小自行車所有類型的部件的重量。
為減小多鏈輪組合件的重量,人們已推薦一種支撐複數個環形鏈輪的星輪(鏈輪支架)。通過使用星輪,通常可將諸如鋁等輕金屬用於星輪,而將各種類型的鋼材料用於鏈輪以提供足夠的強度。第6,102,821號美國專利(頒於Shimano等人)中揭示了一種使用星輪的多鏈輪組合件的一實例。在本專利中,使用了兩個星輪,每個星輪支撐兩個鏈輪。每個星輪具有一輪轂部件及複數個支撐臂,該複數個支撐臂沿垂直於輪轂部件的軸線方向從輪轂部件的外圓周表面向外徑向延伸。鏈輪附裝至每個支撐臂的相對側表面上的安裝表面上。因此,在減小重量方面,此結構得到極大的改進。
然而,以此種方式構成的多鏈輪組合件單元的一個缺點是如果星輪製造得太薄,則鏈輪可能朝相鄰鏈輪偏斜。此種情況可導致後部變速器的換檔性能下降。
鑑於以上情況,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本揭示內容中將看出,存在對改進型自行車鏈輪組合件的需求。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揭示內容將看出,本發明即滿足所屬領域中的此種需求及其他需求。
發明內容
本發明的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相對輕質、堅固且在鏈條從一鏈輪換檔至相鄰鏈輪期間阻抗鏈輪偏斜。
本發明的另一目的是提供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相對容易製造且造價低廉。
上述目的基本上可通過提供一種基本上包含一第一鏈輪及一第二鏈輪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來達到。所述第一鏈輪包括具有一第一徑向最內端的第一安裝部分及具有複數個第一齒的第一鏈條嚙合部分。所述第二鏈輪包括具有一第二徑向最內端的第二安裝部分及具有複數個第二齒的第二鏈條嚙合部分,所述第二齒的總數量比所述第一鏈輪的第一齒的總數量少。第一及第二鏈輪中至少之一具有複數個間距保持凸出物,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朝第一及第二鏈輪中相鄰的一個鏈輪軸向地延伸,以限制第一與第二鏈輪之間的相對偏斜,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徑向地定位在第一及第二鏈輪的第一及第二安裝部分的第一及第二徑向最內端的外側。
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下述具體實施方式
將明了本發明的這些目的及其它目的、特性、方面及優點;下文具體實施方式
中結合附圖揭示了本發明的一優選實施例。
現在參照構成此原始揭示內容一部分的附圖圖1是一自行車的側視立面圖,所述自行車具有一帶有根據本發明第一實施例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的後輪;圖2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帶有多鏈輪組合件的一後部輪轂的部分剖視圖;圖3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圖1中所示鏈輪子組合件其中之一的剖視圖;圖4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圖3中所示鏈輪子組合件的正視立面圖;圖5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鏈輪支架或星輪的正視立面圖;圖6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圖5中所示鏈輪支架的透視圖;圖7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解說明鏈條從一鏈輪換檔至另一鏈輪的頂視平面圖;圖8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圖解說明鏈條從一鏈輪換檔至另一鏈輪的側視立面圖;圖9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圖5中所示環形鏈輪其中之一的正視立面圖;圖10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的圖5中所示定距片的正視立面圖;及圖11是根據本發明的第二實施例的帶有一多鏈輪組合件的後部輪轂的部分剖視圖。
具體實施例方式
現在將參照附圖解釋本發明的精選實施例。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從本揭示內容將看出,提供下述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僅用於說明目的而非用於限定本發明之目的,本發明由隨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價內容來界定。
首先參照圖1-3,圖中根據本發明的第一實施例顯示一具有一後部自行車輪轂11的傳統自行車10,此後部自行車輪轂11具帶安裝在自由輪13上的後部多級鏈輪組合件12。自行車10基本上具有一車架14,前輪15及後輪16以可旋轉方式耦接在車架14上。前叉17以傳統方式耦接在車架14及前輪15之間。轉動固定耦接在前叉17上的車把18即轉動前輪15。後輪16通過後部輪轂11以可旋轉方式耦接在車架14的後部。車架14還具有以可調節方式耦接至車架14的座位19及用於推進自行車10的驅動系20。如下文所述,除驅動系20的所選擇部件外,自行車10是傳統自行車。
驅動系20基本上包括本發明的後部多級鏈輪組合件12、一對踏板21、一安裝成與踏板21一起旋轉的前部多級鏈輪組合件22、及一在後部多級鏈輪組合件12與前部多級鏈輪組合件22之間延伸的鏈條23。如上文所提及,後部鏈輪組合件12優選通過自由輪13耦接至後部輪轂11。在圖解說明的實施例中,後部多級鏈輪組合件12具有七個以傳統方式安裝在後部輪轂11的自由輪13上的鏈輪S1-S7。踏板21通過一傳統曲柄組耦接至前部多級鏈輪組合件22,以將力從騎車人傳遞至鏈條23。然後,通過後部輪轂11(例如,根據旋轉方向通過後部鏈輪組合件12及自由輪13)以傳統方式選擇性地將力從鏈條23傳遞至後輪16。
驅動系20基本上由傳統的前部及後部換檔單元(未示出)控制,所述傳統的前部及後部換檔單元以傳統方式控制前部變速器27及後部變速器28的側向位置。因此,當騎車人踩踏板時,由於踏板21的運動,前部鏈輪組合件22及後部鏈輪組合件12旋轉,以使鏈條23循環。騎車人可致動換檔單元來控制前部變速器27及或後部變速器28的位置。因此,當鏈條23向前循環(圖1中所看到的順時針方向)時,可致動換檔單元,以藉助變速器27及28通過控制鏈條23的側向位置來控制驅動系20的齒輪比。變速器27及28選擇性地向內/向外將一側向力F施加至鏈條23,以引起向上/向下換檔。除後部多級鏈輪組合件12外,驅動系20基本上為傳統型。因此,除非涉及到後部多級鏈輪組合件12,否則本文中將不詳細討論及/或說明驅動系20。
由於自行車10的各種部件及驅動系20的大多數部件在自行車技術中已為人們所熟知,本文中將不詳細討論或說明自行車10及驅動系20的該些部件,除非它們根據本發明進行了修改。而且,本文中沒有詳細說明及/或討論的諸如車閘、附加鏈輪等各種傳統自行車部件可結合本發明一起使用。
如本文中所使用,術語「前向、後向、上面、下面、側向及橫向」是指其上附裝有後部鏈輪組合件12的自行車處在其正常行駛位置時的方向。因此,應相對於處在正常行駛位置的自行車10解釋權利要求書中用來描述後部鏈輪組合件12的這些術語。然而,應將本文中涉及後部鏈輪組合件12時所使用的術語「向下換檔」及「向上換檔」解釋為分別意指從較小鏈輪換檔至較大鏈輪及從較大鏈輪換檔至較小鏈輪,如圖2所示。
現在參照圖2,現將討論根據本發明一優選實施例的後部鏈輪組合件12。在所圖解說明的實施例中,後部鏈輪組合件12是一七級鏈輪組合件,其具有以預定間隔彼此間隔開的鏈輪S1-S7。鏈輪S1-S7以一種相對傳統的方式固定地安裝在後部輪轂11的自由輪13上,以便鏈輪S1-S7圍繞中心輪轂旋轉軸線X一起旋轉。當騎車人如圖1所示朝前進(順時針)方向踩踏板以向前進方向推進自行車10時,鏈輪S1-S7通常一起朝前進旋轉方向R(例如,圖1所觀看到的順時針方向)旋轉。
自行車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揭示內容將明白,根據本發明的鏈輪組合件可具有更少或更多的鏈輪。換句話說,本發明可以是用於使用變速器或類似裝置的自行車的任何多級鏈輪組合件,此多級鏈輪組合件包括至少一個大鏈輪及至少一個小鏈輪。
後部鏈輪組合件12適合與驅動鏈條23嚙合,所述驅動鏈條23是一在圖1、7及8所看到的傳統型自行車鏈條。驅動鏈條23是具有複數個內鏈節板及複數個外鏈節板的連續環,此複數個內鏈節板及複數個外鏈節板通過鉸鏈銷及滾柱彼此以可轉動方式連接在一起。在鏈條換檔過程期間,如圖7所示,後變速器28相對於鏈輪S1-S7的旋轉軸線X沿軸向方向移動鏈條23,藉此將鏈條23從鏈輪S1-S7中的一鏈輪換檔至下一個相鄰的鏈輪S1-S7。
參照圖2,其以部分剖視圖形式圖解說明後部鏈輪組合件12,其中箭頭顯示向上換檔及向下換檔的方向。當鏈條23從大鏈輪移動至下一小鏈輪時,發生一向上換檔,而當鏈條23從小鏈輪換檔至下一大鏈輪時,發生一向下換檔。鏈輪S1-S7經設計以使鏈條23可執行平穩的向下換檔及向上換檔動作。鏈輪S1-S7中的每一個鏈輪均具有不同的齒數。
在圖解說明的實施例中,鏈輪S1-S7可具有均等的或不同的厚度及均等的或不同的形成於其間的軸向間距。尤其是,鏈輪S1-S7通常具有大約1.6毫米至大約2.2毫米之間的厚度,而鏈輪S2-S4具有大約1.8毫米的厚度。鏈輪S1-S7之間的軸向間距優選為大約3.6毫米至大約3.9毫米之間,而第二鏈輪S2與第三鏈輪S3之間的軸向間距優選為大約3.68毫米。以相對傳統的方式使用定距片以便在鏈輪S1-S7之間形成最佳間距。因此,可設定鏈輪S1-S7之間的軸向間距,以使鏈條23在其之間的換檔最佳化。鏈輪S1-S7優選由諸如金屬材料等輕質、剛性材料構成。
如圖2中所示,後部鏈輪組合件12的鏈輪S1-S7由複數個連接緊固件或螺絲29(僅顯示一個)連接。連接螺絲29穿過所述組件以形成一整體單元。優選地,後部鏈輪組合件12具有一對環形定位片30,此對環形定位片30安裝在三個單獨的環形鏈輪S5-S7與兩個鏈輪子組合件(即具有鏈輪S1及S2的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具有鏈輪S3及S4的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之間。因此,鏈輪S5-S7是直接安裝在後部輪轂11上的單獨環形鏈輪。
如圖2及圖3所示,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具有其上安裝有鏈輪S1及S2的星輪或鏈輪支架34。所述星輪34配備有輪轂部件34a及六個鏈輪支撐構件或臂34b,此六個鏈輪支撐構件或臂34b以大致垂直於軸線X的方向從輪轂部件34a的外圓周表面向外徑向延伸。支撐臂34b優選沿圓周方向等間距地環繞軸線X間隔開。鏈輪S1及S2附裝至星輪34。因此,星輪34形成鏈輪S1及S2的安裝部分的一部分。星輪34由一比重比鏈輪S1及S2小的材料形成。
在本實施例中,星輪34包括複數個朝相鄰鏈輪S3軸向延伸的間距保持凸出物34c。尤其是,每個間距保持凸出物34c具有一自由端,此自由端與相鄰鏈輪S3軸向間隔開一預定間距(例如0.1毫米)。當然,所述預定間距根據需要及/或期望可更大或更小。如果預定間距變得太大,那麼鏈輪S2的偏斜量將會變大。因此,優選將預定間距保持得儘可能小。事實上,預定間距可以是零,以使間距保持凸出物34c的自由端接觸鏈輪S3。在本實施例中,間距保持凸出物34c的自由端與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的鉚釘44並列。間距保持凸出物34c徑向地定位在星輪34的徑向最內端(輪轂部件34a)的外側。
仍參照圖3及圖4,鏈輪S1包括一具有複數個齒35b的鏈條嚙合部分35a及具有複數個通孔35d的附裝部分35c。同樣,鏈輪S2包括一具有複數個齒36b的鏈條嚙合部分36a及具有複數個通孔36d的附裝部分36c。鏈輪S1及S2通過六個緊固件或鉚釘37安裝至鏈輪支撐臂34b的外端。在本實施例中,鏈輪S1具有二十一個齒,而鏈輪S2具有十九個齒,因此兩個鏈輪之間得齒數差為兩個齒。因此,兩個鏈輪的外直徑差別不大。當然,從本揭示內容中將看出,鏈輪S1及S2可根據需要及/或期望具有其它的齒數比。除鏈輪S2較小且齒數較少外,鏈輪S1及S2具有大致相同的整體形狀。因此,鏈輪S1的附裝部分35c具有與鏈輪S2的附裝部分36c類似的形狀。
輪轂部件34a具有相對於軸線X沿一徑向方向延伸的前端表面42及後端表面43。如圖1中所示,設定端表面42與43之間的距離(即輪轂部件34a沿軸線X方向的長度),以通過使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的後端表面43接觸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的前端表面42來獲得安裝在相應鏈輪子組合件上的相鄰鏈輪的軸線X方向上的最終組合間距。
鏈輪支撐臂34b的每個外端均具有一面向第一軸向方向(即大致平行於軸線X的方向)的用於安裝鏈輪S1的第一安裝表面46及一面向第二軸向方向(即大致平行於軸X的方向)的用於安裝鏈輪S2的第二安裝表面47。這些第一及第二安裝表面46及47彼此相對地形成在支撐臂34b的前後表面上。附裝孔48從第一安裝表面46穿過支撐臂34b到達第二安裝表面47。附裝孔48平行於軸線X形成。
如圖3中所示,鏈輪S1及S2的第一及第二附裝部分35c及36c朝向軸線X凸出且形成在鏈輪S1及S2的第一及第二鏈條嚙合部分35a及36a的內圓周表面上,以使鏈輪S1及S2的徑向寬度最小化並藉此減輕重量。通孔35d及36d分別穿過附裝部分35c及36c形成。鏈輪S1及S2均由穿過通孔35d及36d及支撐臂34b的緊固孔48按規定的位置關係緊固在支撐臂34b的安裝表面上。
在優選實施例中,星輪34形成一共用安裝部分,此共用安裝部分是一單獨構件,其分別通過鏈輪S1及S2的安裝部分35c及36c以固定方式耦接至鏈輪S1及S2的第一及第二鏈條嚙合部分35a及36a。如上文所提及,間距保持凸出物34c固定在形成鏈輪S1及S2的共用安裝部分的星輪34上。優選地,間距保持凸出物34c固定在星輪34的至少某些支撐臂34b上。更優選地,間距保持凸出物34c與星輪34的支撐臂34b形成為一單一地的整體構件。
如圖4中所示,星輪34具有複數個孔50。連接螺絲29穿過孔50,孔50形成在支撐臂34b及輪轂部件34a之間的邊界區域內的複數個沿圓周方向等距離間隔的位置中。此外,星輪34的輪轂部件34a具有複數個嚙合凹槽101a及複數個嚙合凸出物或花鍵101d。凹槽101a及花鍵101d沿軸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星輪34的輪轂部件34a的內圓周表面中。
前面的描述是對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的描述,但是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具有一類似的構造。鏈輪子組合件32在下述方面不同於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所安裝的鏈輪的齒數分別為十七齒及十六齒,及星輪的臂部件的長度相應較短。在其它方面,此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與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大致相同。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具有一通過鉚釘44附裝在鏈輪S3及S4的鏈條嚙合部分上的星輪45。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的星輪45的輪轂部件具有沿軸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輪轂部件的內圓周表面內的嚙合凹槽101a及嚙合花鍵101d。同樣,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的星輪45的輪轂部件也具有供連接螺絲29穿過其中的孔。因此,鑑於第一及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1與32之間的相似性,將省略對鏈輪子組合件32的進一步描述。相反,除非另外指明,對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的描述適用於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
如圖2中所示,後部輪轂11通過快速釋放機構91緊固至自行車車架14上。具有一外座圈92a、一內座圈92b及複數個單向止動爪92c的單向離合器機構92安裝在後部輪轂11的一端上。沿後部車軸的軸線X延伸的嚙合凹槽92d形成在外座圈92a的外圓周表面上。後部鏈輪組合件12安裝在外座圈92a上,以使後部鏈輪組合件12配合入嚙合凹槽92d內,且環形擋塊93阻擋鏈輪組合件12在軸向方向上的運動。為防止後部鏈輪組合件12與外座圈92a之間的相對旋轉,外座圈92a的外表面具有複數個與形成在鏈輪組合件12的內圓周表面上的花鍵101d相配合的花鍵101。
圖9顯示第五、第六及第七環形盤狀鏈輪S5-S7。在本實施例中,這些鏈輪各自的齒數為十五個齒、十四個齒及十三個齒。第一、第二及第三環形盤狀鏈輪S5-S7各自設置有複數個嚙合凹槽101b及複數個嚙合凸出物或花鍵101e,此複數個嚙合凹槽101b及複數個嚙合凸出物或花鍵101e沿軸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所述鏈輪的內圓周表面上。第五、第六及第七環形盤狀鏈輪S5-S7各自設置有供連接螺絲29穿過其中的三個孔。
圖10圖解說明環形定距片30中的一個。環形定距片30各自設置有複數個嚙合凹槽101c及複數個嚙合凸出物或花鍵101f,此複數個嚙合凹槽101c及複數個嚙合凸出物或花鍵101f沿軸向方向延伸且形成在環形定距片30的內圓周表面上。環形定距片30各自設置有複數個供連接螺絲29穿過其中的凹陷。每個環形定距片30的厚度經設定,以便獲得軸線X方向上相鄰鏈輪的最終組合間距。
如圖2中所示,當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2、鏈輪S5-S7及定距片30由連接螺絲29形成一整體單元時,形成在各組件的內圓周表面內的嚙合凹槽101a、101b及101c及嚙合凸出物101d、101e及101f構成一整套嚙合凹槽及凸出物,此一整套嚙合凹槽及凸出物與形成在後部輪轂11的自由輪13中的嚙合凹陷92d相嚙合。當然,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揭示內容將看出,如果需要及或期望,可省卻連接螺絲29及相應的孔。換句話說,後部鏈輪組合件12不需要是一整體單元。相反,第一及第二鏈輪子組合件31及32、鏈輪S5-S7及定距片30可單獨地安裝在後部輪轂11的自由輪13上。
第二實施例現參照圖11,現在將解釋根據一第二實施例的一改良型第一鏈輪子組合件131。所述第一鏈輪子組合件131代替第一實施例的第一鏈輪子組合件31。鑑於第一及第二實施例之間的相似性,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將被賦予與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相同的參考編號。而且,為簡短起見,可省卻對第二實施例中與第一實施例的部件相同的部件的描述。
如圖11中所示,第一鏈輪子組合件131具有其上安裝有鏈輪S1』及S2』的星輪型鏈輪支架134。星輪134配備有一輪轂部件134a及六個沿大致垂直於軸線X的方向從輪轂部件134a的外圓周表面向外徑向延伸的鏈輪支撐構件或臂134b。鏈輪S1』及S2』附裝至星輪134。因此,星輪134形成鏈輪S1』及S2』二者的安裝部分的一部分。星輪134由一比重比鏈輪S1』及S2』小的材料形成。在此第二實施例中,第一鏈輪子組合件131具有複數個鉚釘137,所述鉚釘具有朝向鏈輪中一相鄰鏈輪軸向延伸的多個間距保持凸出物137a。在一優選實施例中,在每個間距保持凸出物137a的自由端與相鄰鏈輪之間存在預定軸向間距。基本上,除支撐臂134b較短以使間距保持凸出物137a不幹擾鏈條23外,星輪134與星輪34相同。同樣,除鉚釘137所用通孔的位置已向內朝軸線X徑向移動以使間距保持凸出物137a不幹擾鏈條23外,鏈輪S1』及S2』與鏈輪S1及S2相同。
如上文所述,在理解本發明的範圍過程中,本文中所使用的術語「包含」及其派生詞擬作為開放式術語,其指定所述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的存在,但並不排除其它未述及的特徵、元件、組件、群組、整體、及/或步驟的存在。上述內容也適用於例如「包括」、「具有」等具有類似含義的字詞及其派生詞。同樣,當以單數使用時,術語「構件」或「元件」可具有單一部件或複數個部件的雙重含義。最後,本文中使用的例如「大致」、「大約」及「近似地」等程度術語意指被修飾術語的合理偏差量以致於最終結果未發生明顯改變。這些程度術語應被解釋為包括被修飾術語的至少±5%的偏差,前提是此偏差不會否定被修飾字詞的含意。
雖然僅選擇精選實施例說明了本發明,但是所屬領域的技術人員根據本揭示內容將明了,在不背離隨附權利要求書所界定的本發明範圍的前提下,可在本文中做各種改變及修改。而且,提供前述對本發明實施例的描述僅用於說明目的而非用於限定本發明之目的,本發明由隨附權利要求書及其等效內容來界定。
權利要求
1.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包含一第一鏈輪,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徑向最內端的第一安裝部分及一具有複數個第一齒的第一鏈條嚙合部分;及一第二鏈輪,其包括一具有一第二徑向最內端的第二安裝部分及一具有複數個第二齒的第二鏈條嚙合部分,所述第二齒的總數量比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齒的總數量少,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中至少一個鏈輪具有複數個朝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中一相鄰鏈輪軸向延伸的間距保持凸出物,以限制所述第一與第二鏈輪之間的相對偏斜,其中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徑向定位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安裝部分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徑向最內端的外側。
2.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至少某些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具有與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的所述一相鄰鏈輪軸向間隔開的自由端。
3.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是一以固定方式耦接至所述第一鏈條嚙合部分的單獨構件。
4.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至少某些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
5.如權利要求3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包括一輪轂及複數個從所述輪轂徑向延伸出的支撐臂,其中所述第一鏈條嚙合部分固定至所述支撐臂。
6.如權利要求5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至少某些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的至少某些所述支撐臂。
7.如權利要求6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進一步包含一第三鏈輪,其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的所述支撐臂,所述第三鏈輪包括一具有複數個第三齒的第三鏈條嚙合部分,所述第三齒的總數量比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齒的總數量多。
8.如權利要求7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三鏈輪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的所述支撐臂的一相對軸向安裝表面上。
9.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通過複數個緊固件固定至所述第一鏈條嚙合部分,其中所述第一安裝部分包括至少某些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
10.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由一比重比所述第一及第二鏈條嚙合部分小的材料形成。
11.如權利要求10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與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整體地形成為單一整體構件。
12.如權利要求11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包括一輪轂及複數個從所述輪轂徑向延伸出的支撐臂,所述第一鏈條嚙合部分固定至所述支撐臂。
13.如權利要求12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至少某些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的至少某些所述支撐臂。
14.如權利要求1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通過複數個緊固件固定至所述鏈條嚙合部分,其中至少某些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形成於所述緊固件上。
15.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包括一輪轂及複數個從所述輪轂徑向延伸出的支撐臂,其中所述第一鏈條嚙合部分固定至所述支撐臂。
16.如權利要求15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進一步包括一第三鏈輪,其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的所述支撐臂,所述第三鏈輪包括一具有複數個第三齒的第三鏈條嚙合部分,所述第三齒的總數量比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齒的總數量多。
17.如權利要求16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三鏈輪固定至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的所述支撐臂的一相對軸向安裝表面上。
18.如權利要求14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第一安裝部分由一比重比所述第一及第二鏈條嚙合部分小的材料形成。
19.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包括一第一鏈輪,其包括一具有一第一徑向最內端的第一安裝部分及一具有複數個第一齒的第一鏈條嚙合部分;及一第二鏈輪,其包括一具有一第二徑向最內端的第二安裝部分及一具有複數個第二齒的第二鏈條嚙合部分,所述第二齒的總數量比所述第一鏈輪的所述第一齒的總數量少,複數個間距保持凸出物,其設置於所述第一與第二鏈輪之間,以限制所述第一與第二鏈輪之間的相對偏斜,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徑向定位在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安裝部分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徑向最內端的外側,以便沿一徑向線存在一徑向間隙,所述徑向線在每個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與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安裝部分的所述第一及第二徑向最內端之間延伸。
20.如權利要求19所述的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中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相對於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其中之一固定,且所述間距保持凸出物具有從所述第一及第二鏈輪中的所述一個鏈輪軸向延伸出的自由端。
全文摘要
本發明揭示一種自行車鏈輪組合件,其具有兩個或兩個以上鏈輪,其中一鏈條在相鄰鏈輪對之間換檔。每個鏈輪包括一具有複數個齒的鏈條嚙合部分及一附裝部分。較大鏈輪中的至少一個具有複數個朝向一相鄰鏈輪軸向延伸的間距保持凸出物。在一優選實施例中,在每個間距保持凸出物的自由端與相鄰鏈輪之間存在預定軸向間距。
文檔編號B62M9/10GK1814502SQ200510130290
公開日2006年8月9日 申請日期2005年12月8日 優先權日2005年2月3日
發明者蒲田建二 申請人:島野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