熟化機的製作方法
2023-10-17 23:02:39 2

本發明涉及熟化設備技術領域,尤其涉及一種熟化機。
背景技術:
油茶系山茶科山茶屬植物,油茶籽是油茶樹的種子,經浸出或壓榨可得到茶油(又稱茶籽油、山茶油或油茶籽油)。茶油是一種健康美味的食用油,不僅色、香、味俱佳,且有預防高血壓、冠心病、動脈粥樣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功效,具有重要的開發利用價值。採摘油茶果後需要將其剝殼,但新鮮的油茶果的果殼與茶籽粘接牢固,人工直接剝殼的過程存在人工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技術實現要素:
本發明的主要目的是提供一種熟化機,旨在解決現有技術中新鮮油茶果剝殼的過程存在人工勞動強度大和生產效率低的問題。
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出的熟化機包括熟化室和物料輸送機構,熟化室設有蒸汽入口,物料輸送機構用於將待熟化物料送入熟化室熟化後送出熟化室,所述物料傳送機構包括位於熟化室內的傳送帶和驅動傳送帶在熟化室內連續輸送物料的驅動系統。
優選地,所述熟化機還包括機架,所述驅動系統包括主轉軸、從轉軸以及驅動主轉軸轉動的驅動組件,主轉軸和從轉軸安裝在機架上,傳送帶繞設於主轉軸和從轉軸。
優選地,所述熟化室包括室蓋和上方開口的室體,室體的兩端分別為進料端和出料端,室蓋蓋設於室體並與室體的進料端和出料端對應形成兩個避讓口,主轉軸和從轉軸分別對應布置在兩個避讓口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室體呈船型,室體包括底板,底板的兩端分別形成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第一延伸部和第二延伸部對稱布置,第一延伸部對應進料端,第二延伸部對應出料端,傳送帶與底板相配。
優選地,所述驅動系統對應第一延伸部的位置設有第一轉輥組,傳送帶對應第二延伸部的位置設有第二轉輥組,第一轉輥組和第二轉輥組用於使傳送帶換向。
優選地,所述進料端對應的避讓口為第一避讓口,出料端對應的避讓口為第二避讓口,主轉軸對應布置在第二避讓口的位置,從轉軸對應布置在第一避讓口的位置。
優選地,所述第二延伸部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α=5°~30°。
優選地,所述室蓋上對應出料端的位置設有連通室體的進料通道。
優選地,所述熟化機還包括位於主轉軸下方的出料鬥,所述出料鬥的一端連接熟化室,所述出料鬥的另一端向下傾斜。
優選地,所述熟化機包括位於熟化室內的蒸汽管,蒸汽管的一端封閉,蒸汽管的開口端穿過蒸汽入口伸出熟化室外,蒸汽管上開設有多個間隔布置的出氣孔。
本發明技術方案中,熟化機在使用時,將新鮮的油茶果放置在傳送帶上,驅動系統驅動傳送帶移動,進而帶動油茶果進入熟化室。通過蒸汽入口向熟化室內加入蒸汽,蒸汽的溫度為100℃~190℃。傳送帶輸送油茶果的過程中,油茶果與蒸汽充分接觸而熟化,熟化後的油茶果的果殼會發生開裂,繼而被傳送帶送出熟化室。本實施例的傳送帶在驅動系統的驅動下能在熟化室內做往復循環運動,即連續不斷地將新鮮的油茶果送入熟化室熟化,再將熟化後的油茶果送出熟化室,實現對油茶果的連續輸送。該熟化機不僅使得新鮮的油茶果的果殼發生開裂,開裂後的油茶果易於剝殼,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而且能實現對油茶果的連續輸送,提高了生產效率。
附圖說明
為了更清楚地說明本發明實施例或現有技術中的技術方案,下面將對實施例或現有技術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圖作簡單地介紹,顯而易見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圖僅僅是本發明的一些實施例,對於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來講,在不付出創造性勞動的前提下,還可以根據這些附圖示出的結構獲得其他的附圖。
圖1為本發明實施例熟化機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2為本發明實施例熟化機的另一視角的立體結構示意圖;
圖3為本發明實施例熟化機的剖視結構示意圖。
附圖標號說明:
1、熟化室;11、室蓋;12、室體;121、底板;1211、第一延伸部;1212、第二延伸部;2、傳送帶;3、驅動系統;31、主轉軸;32、從轉軸;33、第一轉輥組;34、第二轉輥組;35、電機;36、鏈條;4、機架;5、進料通道;6、出料鬥;7、蒸汽管;71、出氣孔;10、第一避讓口;20、第二避讓口。
本發明目的的實現、功能特點及優點將結合實施例,參照附圖做進一步說明。
具體實施方式
下面將結合本發明實施例中的附圖,對本發明實施例中的技術方案進行清楚、完整地描述,顯然,所描述的實施例僅僅是本發明的一部分實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實施例。基於本發明中的實施例,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在沒有作出創造性勞動前提下所獲得的所有其他實施例,都屬於本發明保護的範圍。
需要說明,本發明實施例中所有方向性指示(諸如上、下、左、右、前、後……)僅用於解釋在某一特定姿態(如附圖所示)下各部件之間的相對位置關係、運動情況等,如果該特定姿態發生改變時,則該方向性指示也相應地隨之改變。
另外,在本發明中如涉及「第一」、「第二」等的描述僅用於描述目的,而不能理解為指示或暗示其相對重要性或者隱含指明所指示的技術特徵的數量。由此,限定有「第一」、「第二」的特徵可以明示或者隱含地包括至少一個該特徵。在本發明的描述中,「多個」的含義是至少兩個,例如兩個,三個等,除非另有明確具體的限定。
在本發明中,除非另有明確的規定和限定,術語「連接」、「固定」等應做廣義理解,例如,「固定」可以是固定連接,也可以是可拆卸連接,或成一體;可以是機械連接,也可以是電連接;可以是直接相連,也可以通過中間媒介間接相連,可以是兩個元件內部的連通或兩個元件的相互作用關係,除非另有明確的限定。對於本領域的普通技術人員而言,可以根據具體情況理解上述術語在本發明中的具體含義。
另外,本發明各個實施例之間的技術方案可以相互結合,但是必須是以本領域普通技術人員能夠實現為基礎,當技術方案的結合出現相互矛盾或無法實現時應當認為這種技術方案的結合不存在,也不在本發明要求的保護範圍之內。
如圖1至圖3所示,為實現上述目的,本發明提供的熟化機包括熟化室1和物料輸送機構,熟化室1設有蒸汽入口,物料輸送機構用於將待熟化物料送入熟化室1熟化後送出熟化室1,物料傳送機構包括傳送帶2和驅動系統3,傳送帶2位於熟化室1內,驅動系統3用於驅動傳送帶2在熟化室1內連續輸送物料。
本實施例的熟化機在使用時,將新鮮的油茶果放置在傳送帶2上,驅動系統3驅動傳送帶2移動,進而帶動油茶果進入熟化室1。通過蒸汽入口向熟化室1內加入蒸汽,蒸汽的溫度為100℃~190℃。傳送帶2輸送油茶果的過程中,油茶果與蒸汽充分接觸而熟化,熟化後的油茶果的果殼會發生開裂,繼而被傳送帶2送出熟化室1。本實施例的傳送帶2在驅動系統3的驅動下能在熟化室1內做往復循環運動,即連續不斷地將新鮮的油茶果送入熟化室1熟化,再將熟化後的油茶果送出熟化室1,實現對油茶果的連續輸送。該熟化機不僅使得新鮮的油茶果的果殼發生開裂,開裂後的油茶果易於剝殼,降低了人工勞動強度,而且能實現對油茶果的連續輸送,提高了生產效率。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熟化機還包括機架4,驅動系統3包括主轉軸31、從轉軸32以及驅動組件,驅動組件驅動主轉軸31轉動,主轉軸31轉動帶動從轉軸32轉動,主轉軸31和從轉軸32安裝在機架4上,傳送帶2繞設於主轉軸31和從轉軸32,即傳送帶2能在主轉軸31和從轉軸32之間往復循環運動。本實施例的驅動組件包括電機35及鏈條36,開啟電機35即可通過鏈條36驅動主轉軸31轉動。
本實施例的熟化室1包括室蓋11和上方開口的室體12,室體12的兩端分別為進料端和出料端,室蓋11蓋設於室體12並與室體12的進料端和出料端對應形成兩個避讓口,主轉軸31和從轉軸32分別對應布置在兩個避讓口的位置,對應主轉軸31的避讓口避免幹涉主轉軸31動作,對應從轉軸32的避讓口避免幹涉從轉軸32動作,同時,進料端對應的避讓口利於進料。出料端對應的避讓口利於出料。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室體12呈船型,室體12包括底板121,底板121的兩端分別形成向上延伸的第一延伸部1211和第二延伸部1212,第一延伸部1211和第二延伸部1212對稱布置,第一延伸部1211對應進料端,第二延伸部1212對應出料端,傳送帶2與底板121相配。傳送帶2對應進料端的一端向左上方切斜,利於進入室體12的新鮮的油茶果向出口端方向運動,傳送帶2對應出料端的一端向右上方切斜,延長了油茶果與蒸汽作用的時間,利於提高油茶果的開裂效果。
本實施例中,驅動系統3對應第一延伸部1211的位置設有第一轉輥組33,傳送帶2對應第二延伸部1212的位置設有第二轉輥組34,第一轉輥組33和第二轉輥組34用於使傳送帶2換向,實現傳送帶2與底板121相配。
如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進料端對應的避讓口為第一避讓口10,出料端對應的避讓口為第二避讓口20,主轉軸31對應布置在第二避讓口20的位置,從轉軸32對應布置在第一避讓口10的位置,即從轉軸32位於進料端的位置,主轉軸31位於出料端的位置,因被運至出料端的油茶果需要向上運動,主轉軸31相對容易帶動出料端的油茶果向上運動,避免發生油茶果滯留的現象。
本實施例中,第二延伸部1212與水平方向的夾角為α,α=5°~30°,即延長了油茶果與蒸汽作用的時間,利於提高油茶果的開裂效果,又能避免發生油茶果滯留的現象。
如圖1至圖3所示,本實施例中,室蓋11上對應出料端的位置設有連通室體12的進料通道5,新鮮的油茶果可以通過進料通道5送到傳送帶2上,便於集中進料。
本實施例中,熟化機還包括位於主轉軸31下方的出料鬥6,出料鬥6的一端連接熟化室1,出料鬥6的另一端向下傾斜,利於出料和收集開裂的油茶果。
本實施例中,熟化機包括位於室體12內的蒸汽管7,蒸汽管7靠近底板121。蒸汽管7的一端封閉,蒸汽管7的開口端穿過蒸汽入口伸出室體12外,蒸汽管7上開設有多個間隔布置的出氣孔71。通過蒸汽管7的開口端向蒸汽管7內加入蒸汽,蒸汽管7內的蒸汽通過各出氣孔71散發到室體12內,從而實現油茶果的果殼開裂。多個出氣孔71間隔均勻布置,利於室體12內的蒸汽均勻分布,提高了油茶果的果殼的開裂效果。
以上僅為本發明的優選實施例,並非因此限制本發明的專利範圍,凡是在本發明的構思下,利用本發明說明書及附圖內容所作的等效結構變換,或直接/間接運用在其他相關的技術領域均包括在本發明的專利保護範圍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