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四季網

李鴻章和脾斯麥 李鴻章和曾國潘的關係

2023-10-14 10:48:20 1

  《清史稿·李鴻章傳》:「中興名臣,與兵事相終始,其勳業往往為武功所掩。鴻章既平大難,獨主國事數十年,內政外交,常以一身當其衝,國家倚為重輕,名滿全球,中外震仰,近世所未有也。生平以天下為己任,忍辱負重,庶不愧社稷之臣;惟才氣自喜,好以利祿驅眾,志節之士多不樂為用,緩急莫恃,卒致敗誤。疑謗之起,抑豈無因哉?」

  梁啓超《李鴻章傳》:「吾敬李鴻章之才,吾惜李鴻章之識,吾悲李鴻章之遇。」「吾欲以兩言論之,曰:不學無術、不敢破格,是其所短也;不避勞苦、不畏謗言,是其所長也。」

  孫中山:「我中堂佐治以來,無利不興,無弊不革,艱難險阻,尤所不辭。如籌海軍、鐵路之難,尚毅然而成立,況於農桑之大政,為民生命脈之所關,且無行之難,又有行之人,豈尚有不為者乎?」

  李鴻章作為晚清重臣,官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授文華殿大學士,後被追贈為太傅、晉一等肅毅侯、諡文忠。他與曾國藩、張之洞、左宗棠並稱為「中興四大名臣」,與俾斯麥、格蘭特並稱為「十九世紀世界三大偉人」。慈禧太后稱讚為「再造玄黃」之人,日本首相伊藤博文視其為「大清帝國中唯一有能耐可和世界列強一爭長短之人」,西方人稱其為「東方的脾斯麥」。其實李鴻章與脾斯麥,實際上不止是名聲上的聯繫,他們兩位曾經見過面,並進行過深切的談話。

  1896年李鴻章作為大清國全權特使,參加沙皇加冕典禮,並順便拜訪各國。據說當時李鴻章年歲已高,出訪時隨身帶著棺材,如果客死他鄉,能夠斂屍送回。就是在這一次中,他拜訪了德國前首相脾斯麥。

  

脾斯麥對於這位來自中國的重臣表示了最高的尊敬,他穿著威廉一世皇帝贈送的軍禮服,佩上軍刀,制服上掛著黑鷹星章和鐵十字勳章,站在私邸大門口以最高禮遇迎接。「仰慕畢王(指俾斯麥)聲名三十餘年,今遊歐洲,謁晤於非得裡路府第,慰幸莫名。」「畢士麻相王閣下久挹,大名鎮越海國,每恨東西睽隔,會晤無由。何期垂暮之年,忽有絕域之使,遂於並世,得接偉人,實為天假奇緣,自謂此行不負。弟於六月十三號,稅駕柏林,現在覲燕禮成,擬於本月二十三號前赴漢倍克海口遊觀,計二十五號返轡,順道敬詣園居,稍伸積年景仰之誠。李鴻章提名。」

  同為兩國鐵血重臣,脾斯麥和李鴻章應該更能理解彼此的心。在經過一陣虛含問暖後,李鴻章點明了來意,怎麼才能在中國進行改革。李鴻章說:「我們那裡,政府、國家都在給我製造困難,製造障礙,我不知該怎麼辦?」俾斯麥回答說:「反朝廷是不行的。如果最高層(指皇帝)完全站在您這一方,有許多事情您就可以放手去做。如果不是這樣,那您就無能為力。任何臣子都很難反抗統治者的意願。」脾斯麥還特別指出,李鴻章要想達到目的,最重要的是手中需要一支精良的軍隊,聽從調遣。這一次對話,可謂是世紀談話。雖然敞開心交談了,但最終改革還是沒有在中國進行下去。不過從李鴻章詢問中國變革之法,便不能再偏頗的指認李鴻章為賣國賊。而他對於戊戌變法中的幾位君子,也表示:「我決不做刀斧手」,由此可見這位晚清重臣的無奈和清醒。

  李鴻章是曾國潘的弟子,在初試會試落榜後,以「年家子」身份投帖拜在湖南大儒曾國藩門下,學習經世之學,奠定了一生事業和思想的基礎。李鴻章後來那種「經世致用」辦實業,以救國的思想,正是師從曾國潘。李鴻章不僅與曾國藩「朝夕過從,講求義理之學」,還受命按新的治學宗旨編校《經史百家雜鈔》,所以曾國藩一再稱其「才可大用」。後來太平天國戰火起,李鴻章組建淮軍,曾國潘不僅教導他煉兵心得,還將湘軍一部分主力,分給了李鴻章,好讓淮軍漸成氣候。此舉,足可見曾國潘對李鴻章的重視。而李鴻章後來領導洋務運動,一生以實業救國,也是對恩師遺志的繼承。

同类文章

傅恆後代是誰?傅恆我們被稱為傅六爺?乾隆明相傅恆的個人成就

  傅恆為沙濟地方富察氏,乾隆一朝重臣,深受乾隆帝寵信,步入仕途之後,出將入相,活躍在乾隆朝堂。他不到三十歲就成為首輔,在乾隆一朝權傾一時,分量極重。  傅恆為名門出生,先祖旺吉努在努爾哈赤起兵時,便率族人歸附,為清太祖心腹。曾祖哈什屯在太宗與世祖兩朝位列議政大臣,祖父米思涵為康熙帝戶部尚書、議政大

乾隆名將兆惠是個什麼樣的人?兆惠將軍的優缺點

  人物檔案  姓名:烏雅·兆惠  諡號:文襄  國家:中國  民族:滿族  旗籍:正黃旗  所處朝代:清朝乾隆時期  出生時間:公元1708年  去世時間:公元1764年  職業:都統  爵位:一等武毅謀勇公  主要成就:平準部、回部  兆惠是清朝乾隆年間著名戰將,曾經參與過平定大小金川之亂、平定

兆惠是誰?兆惠是怎麼死的?

  兆惠,烏雅氏,全名烏雅·兆惠,字和甫,滿洲正黃旗人,生於公元1708年,去世於公元1764年,是清朝乾隆時期的著名將領。兆惠在乾隆時代曾經多次鎮壓叛亂,阻攔外族進攻,維護了國家的統一和領土安全,是乾隆朝非常重要的一位將領。  雍正九年,已經二十四歲的兆惠以筆帖式的身分入值軍機處,授軍機章京,算是

清朝將領和琳簡介 和琳是怎麼死的?

  雖然文章開頭就已經給和琳添加了標籤,說他是清朝時期著名將領,但實際上今天知道和琳到底是誰的卻並不多。歷史上姓和的官員不少,但是說到清朝姓和的官員,大家第一個想到的絕對是「和珅」!添上乾隆朝著名權臣、貪官標籤的和珅,加上今日各類影視劇對其的刻畫傳播,和珅絕對算的上是家喻戶曉的一位歷史人物。  在往

和琳與和珅、紀曉嵐的關係如何?和琳為什麼能戴三眼花翎?

  和琳,清朝乾隆時期著名將領,滿洲正紅旗人,生於公元1753年,去世於公元1796年,鈕祜祿氏,字希齋。和琳,又是鈕祜祿氏,想來大家心裡都有數了。沒錯!和琳除了是清朝乾隆時代的著名將領之外,同時也是清朝著名權臣和珅的親弟弟。因為有和珅的幫助,和琳自從入仕開始,官路可以說是一路暢通,歷任兵部侍郎、工

王輔臣是誰?王輔臣是怎麼死的?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之時的一位軍閥,曾經兩次反清也兩次降清,是一位首鼠兩端之人。  王輔臣為山西大同人氏,原本是明朝一官宦人家僕傭的孩子,生年不詳。他本姓李。,後來給王進朝當誼子,此後便改姓王。  明朝末年,內憂外患,天下大亂,群雄並起,王輔臣後來跟隨姐夫劉某參加農民軍。王輔臣非常好賭,常常一擲千金

清朝將領王輔臣是個什麼樣的人?他為什麼自殺?如何評價王輔臣?

  王輔臣是明末清初的一位地方軍閥,曾經先後在明朝和清朝為官為將。他多次加入反清勢力,也曾多次投降清朝,後來在投靠吳三桂反清,隨後再次降清之後,畏罪自盡而亡。  王輔臣是一位能幹的將領,這一點小編並不否認。雖然他在今天名聲並不大,但是卻非常能打。早在明末之時,他跟隨大同守將姜瓖麾下就曾經屢建奇功。當

王輔臣與吳三桂有沒有關係?王輔臣的故事

  王輔臣山西大同人,原本是明朝宦官奴僕的兒子,後來硝煙四起,天下大亂,王輔臣跟隨姐夫一起參加起義農民軍。後來他又投靠在山西大同守將姜瓖麾下,跟隨姜瓖一起投靠大清。多爾袞去世,順治帝親政之後,王輔臣受到重用,此後青雲直上,步步高升。  王輔臣原本前途無量,可惜一步錯步步錯,後來他參加吳三桂反清勢力,

河西四漢將趙良棟簡介 趙良棟是怎麼死的?趙良棟歷史評價

  人物檔案  姓名:趙良棟  字:擎之  號:西華  諡號:襄忠  國家:中國  民族:漢族  所處時代:清朝  出生地:甘肅寧夏  出生時間:公元1621年  去世時間:公元1697年  官職:勇略將軍、雲貴總督  爵位:一等伯爵  主要成就:平定三藩之亂  主要作品:《趙忠襄奏疏存稿》  趙良

甘龍是誰?他為何反對商鞅變法?

  甘龍是秦孝公時代的臣子,他的後代甘茂、甘羅都成為了秦國的國相,得到了秦國君主的重用。他是秦國有名的世家貴族,也是反對派中的代表人物之一,他反對商鞅變法,可是並沒有什麼用,但是他為何要反對呢?  商鞅變法在中國古代歷史中很有名,經過變法圖強,秦國從一個邊陲小國,一躍而躋身春秋戰國四大強國之一。按理